回覆列表
  • 1 # 塵埃讀歷史

    劉邦最大的長處就是能用人,能駕御人同時,這也是他能夠戰勝項羽、平定天下極其重要的因素。在洛陽召開的慶功會上對群臣所說的話也正說明了他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善於用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用人不疑

    舉一個例子,韓信以軍功相挾,要求劉邦把他封為假齊王時,劉邦聽信陳平與張良的勸告,把自己的怒火強壓住,滿足了韓信提出的要求,從而使得韓信統帥下的這支舉足輕重的隊伍在楚漢鬥爭最激烈時刻臨陣倒戈。劉邦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充分地信任人才,人才才能更好地為你所用。

    二、用其所長

    不拘一格劉邦是下層社會出身,他為人落拓不羈,交遊面廣,對各類人才的情況都有所瞭解。他能對各種人才相容幷包,兼收幷蓄,用人所長,容人小過。他用人的思想十分開放,以致出現“布衣卿相”的政治格局,在他的王侯將相中,出身卑賤和有壞名的人很多。不管什麼出身,只要有一定的才能,劉邦就量才錄用、論功行賞。如原來沛縣的小吏蕭何擅長管理行政、經濟,劉邦讓他建設關中根據地,後來蕭何當了承相。陳平“家乃負郭窮巷,以敝席為門”,但他足智多謀,隨劉邦南征北戰,“六出奇計”,後來劉邦封他為曲逆侯。樊噲原先以屠狗為業,隨劉邦後,屢建奇功,封舞陽侯。夏侯嬰馬車伕出身,官至太僕。周勃織草蓆而且當吹鼓手給人家辦喪事,被劉邦起用後,後來做了掌握全國軍事的太尉。灌嬰原先在睢陽販賣布匹,後來官至御史大夫。酈食其、陸賈擅於論辯,嫻於詞令,劉邦就派他們搞外交,“常為說客,馳使諸侯。”叔通孫懂禮儀,劉邦讓他掌管宗廟禮儀。張蒼精於天文和數學等自然科學,劉邦就命他做計相,編曆法,定度量衡。這些人在劉邦手下,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為劉邦一統天下做出了貢獻。

    三、知人善任

    因才授職劉邦對“漢初三傑”的起用,被稱為歷史上善用人才的典範。蕭何辦事能力和責任心強,被用來“鎮國家,扶百姓,結饋餉,不絕糧道”;張良熟讀各種兵書,善謀略,用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韓信英勇善戰,勇猛無敵,足智多謀,用其“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這充分說明劉邦能慧眼識人才,真正能做到知人善任。

    四、不計前嫌

    惟才是舉在用人上,劉邦是很寬容大度的,他能不計前嫌,不念舊惡,能夠以德報怨,大膽起用反過自己的人,充分體現出了領導者應有的政治風度和雅量。韓信在被劉邦任用之前,曾追隨項羽,經蕭何推薦,劉邦不計前嫌,委以重任。楚漢戰爭中,項羽的部將季布英勇善戰,是劉邦的死敵,曾被懸賞通緝,後經夏侯嬰等人推薦,劉邦任用其為郎中,成為一名有口皆碑的郡守。

    五、任人以才

    陳平是一個貧窮農民家庭出身的人,家在“負廓窮巷,以弊席為門”,且“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到了該娶妻結婚的年紀,落個“富人人莫肯與”。就是這樣一個一時失意的人,劉邦初次與他相見,一交談便發現陳平是個非同凡響的人,十分喜歡他,見到他的第一面就封他為都尉。不久,又升陳平為亞將。絳侯、灌嬰等人妒忌,讒言陳平雖美丈夫,但可能是虛有其表;“居家時,盜其嫂”,是個好色之徒;“事魏不容,亡歸楚、楚又不中,又亡歸漢”,三易其主,是個反反覆覆的人;當都尉時,“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還說他是一個貪財之人。聽了這麼多對陳平的不利之言,剛開始時,劉邦自然會有些疑惑,但在推薦人魏無知的規勸和陳平的辯白之後,恍然大悟,明白品行無益於勝負之數。於是,不僅不處分陳平,反而親自向陳平道歉,並厚賜,又封陳平為護軍中尉。陳平被劉邦所任用,從他的連升三級,很明顯看出劉邦的用人標準,既不看出身、地位、職業、也不重視個人品德、小節;唯一是看這個人是否有真才實學,是否有益於自己與項羽爭奪天下的勝負之數。

  • 2 # 熊璞珩

    劉邦——

    知人善用,用對了三個人助其逐鹿中原,安定天下。

    其一,蕭何。其二,張良。其三,韓信。

    劉邦主張合作共贏,同舟共濟。

    芒蕩山斬蛇起義,攻沛縣,投楚,楚漢爭雄皆循序漸進地擴充實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戰勝項羽之後,封異姓王,定江山!

    奪取天下之後,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代帝王為了穩定江山,又用計除去各方威脅中央集權的因素。

    劉邦從泗水亭當亭長時觀望秦始皇東巡,立下銘心之志,到功成開國帝王。歷史上大丈夫心有所願,當屬布衣劉邦其志向之歷史之最!

    劉邦計策之高明,思想之敏捷,毛澤東主席對他稱讚極佳。

  • 3 # PEI大人講歷史

    劉邦的用人準則部分有能力的稱兄道弟,能力強的委以重任。有能力的比如樊噲,盧綰;能力強的比如蕭何,韓信。他們這些人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這樣說缺少他們劉邦的漢朝就不可能建立。

    那麼劉邦的這套用人準則到現在還有用嘛?本人給出的答案是“有用”。那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個雖然是好久以前的了用人準則,但是放到現代社會仍然有用。大家可能會說現在社會競爭太強烈了,可是古代要建立一個皇朝的話,競爭壓力與現在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很接近的例子-劉備,劉邦的N倍孫,他距離劉邦生活的年代很遠吧,但是他卻靠著劉邦的這個準則獲建立了蜀漢。他原來也是一個三無選手,在曹操,孫權面前毫無優勢可言,但是他卻憑藉這這一套用人準則最終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他的好兄弟,張飛,關羽,能力強的諸葛亮。這個用人體系和劉邦當時的差不多。

    所以說這套用人體系,不管過了多長時間還是有用的,但是時代在變化,用人體系也要跟隨著社會環境稍微的改變一下,但是內在的東西,表達的情感不變。用一個詞來說就是:換湯不換藥。

  • 4 # 熠熠生輝yao

    每個朝代打天下的開國皇帝,總是有強於常人的成功之道,能讓天下歸心,劉邦的用人之道,就是“將將”之道。打天下,光憑武力值肯定不行,比如項羽和呂布,那是天下最猛的猛人;可是至猛而剛易折,項羽用不了范增,呂布用不了陳宮,於是在歷史的舞臺下,留下失意的形象。

        反觀劉邦,知人善用,手下文臣武將齊集,無論是創業時從芒碭山一起出來的哥們,還是從其他勢力跳槽過來的人才,他都能妥當安排職位,人盡其才,每個人都有歸屬感,竭力輔助沛公打下大漢江山。

        有個大家熟知的典故,“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而後面還有一句“主公劉邦,善將將”。這兩個“將”字,前一個為動詞,統領、駕馭之意,後一個是名詞,將領、將軍之意。也就是韓信是士兵們的老大,領兵越多,越能發揮戰力;而劉邦則不用多管士兵,他的能力是掌控好老大,老大們都聽他的,他是“大哥大”。

        劉邦自已也說過:“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這套“將將”之道,對古今中外的管理者而言,都極富借鑑作用,不會因時間的流淌而褪色。大到歷朝的興替,領袖統領全域性,得力的部下擔負起某個方面的重任,如東漢的“雲臺二十八將”;三國曹魏的“五子良將”、蜀國的諸葛丞相和“五虎上將”;唐朝開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明朝朱元璋手下的劉伯溫、常遇春、徐達等……

        而到了現代的企業管理中,尤其是大型企業,“將將”之道尤其重要。曾聽某房產行業大佬說過:公司老闆的最主要任務,就是“做夢”,這個“夢”就是企業的未來方向。清醒著的,應該是部門負責人,要去具體執行。

        GE公司執行長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曾說過:“我不怎麼懂造飛機發動機,也不懂得電視行業,但是我知道怎樣選拔合適的人到合適的崗位。如果用不好乾部,像GE這樣大的多元經營的企業是沒有辦法搞好的。”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也說過:“我沒有被訓練成一個科技專家,我對電腦一無所知,我對網際網路也瞭解的不多。但是我有一個強大的夢想,我要幫助中小企業。”馬雲不懂具體的技術操作,走到這個地位,是他的信仰和魅力,吸引著團隊成員緊隨著他,他也是知人善用,從最初“湖畔花園十八羅漢打天下”,到現在旗下每個業務板塊,都有著得力的高管在坐鎮指揮。

        所以,劉邦的用人之道——“善將將”,是在二千多年前,提出的核心人物該在團隊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值得所有的領導者領悟、體會。

  • 5 # 質躍

    核心的準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當然這屬於我作為局外人概括的。至於是不是如此,至於劉邦承認不承認認可不認可,不得而知。

    劉邦發出號令說了,兄弟們,能活捉項羽者,我封其為王。果不其然,劉邦也沒失信,比如韓信就被封了韓王,不過,終究還是狡兔死走狗烹上演了。不妨說,這是劉邦用人的連他自己也不會承認的又一準則,如無所用,就完全剔除。這個也就是現在工廠企業裡也最常見常用的奧姆卡剃刀原理。

    這條準則叫啥呢?那不妨也是八個字,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放到現代社會有用嗎?你說呢,商品經濟的功利社會,企業盈利的唯一目的所在。以上兩則,很現實很實用。無功無利,劉邦用嗎?其實,不是能不能用的問題,而是大環境小環境如何認識會不會用用多少用的到位不到位嫻熟不嫻熟的問題......

    當然,至於細說,什麼任人唯才,任人唯德,任人唯親等等,那不是內在的根本的準則,那是形式原則、手段、方法而已。劉邦他沒有那麼高的境界,內在核心就是利,唯我唯利。

    好了,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方沒有嫁妝,但女方父母要六萬彩禮說是給自己女兒存著是個保障,過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