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精良

    1

    全球經濟進入商業帝國時代

    網際網路將世界一分為二,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

    消費者的智慧手機與電腦是虛擬世界免費的、覆蓋全球的基礎設施。

    消費者的休閒時間是虛擬世界的資源和材料,是大資料的水電氣,是人工智慧的石油。

    消費者的消費賦予了軟體平臺向實體企業收入越來越多分銷佣金的權力。

    在虛擬世界,科技巨頭如一個個帝國,從每個地區、每個企業、每個商戶和每個人徵收各種“費用”,基礎設施是免費的、休閒時間是免費、軟體的邊際成本為零,這使得科技公司幾乎可以把所有收入轉化為利潤,這在某種意義上如同一種自我強化的“印鈔權”。

    每個獲得壟斷地位的科技巨頭就如同一個統治人民休閒時間的商業帝國,每個商業帝國利用全民的能力和財力可以輕鬆攻克一個個實體領域,使這些領域納入其帝國商業版圖。

    在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平臺開始吞噬世界與改造世界,商業帝國的版圖不斷擴張,任何個體與行業都難以阻擋,原因是商業帝國徵調的是全民的休閒時間、基礎設施和消費,群體的力量變成了個體能力,使其他個體只能束手就擒。

    利潤是市場的氧氣。商業帝國攻克各個行業最有效的手段是發動價格戰,打掉利潤,讓市場陷入缺氧狀態,隨後商業帝國坐收漁翁之利。這讓現代經濟陷入了自我弱化的下降迴圈:

    一方面,商業帝國主要藉助軟體與智慧機器,不再像傳統實體企業一樣大規模的向市場提供就業。

    另一方面,商業帝國可以穩定的獲利,可以持續發動價格戰,讓實體企業陷入缺氧狀態,最終持續的、從容的收割。

    第三方面,所有人都已經發現商業帝國的機會,都躍躍欲試,希望成為新商業帝國。這導致商業帝國之間、商業帝國與新興力量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並趨於白熱化,這導致市場深陷低水平重複建設和浪費難以自拔,也導致人人自危,沒有任何一個商業帝國可以高枕無憂。

    透過現象看本質,虛擬世界創造智慧化的主體力量不再是生產者和全職時間,而是消費者和休閒時間。但我們卻按照實體的規則,將消費者創造的價值全部記入生產者(科技公司)的名下、記入軟體名下。

    群體勞而不獲,個體不勞而獲,自然會產生變形的權力。變形的權力一旦持續擴大就會危及每個個體的生意、收入甚至命運。

    真正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2 # 國土融媒

    從商業帝國到商業民主,三步之遙

    誠然,商業帝國不可能真正兵戎相見,王者有王者的侷限性。我們做假設的目的是開啟大家的思維,而不是真正依靠王者的施捨。

    全民發現、承認、認可自己的價值真的很難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今天,只是我們跑的太快,以及忘記思考。一旦我們願意坐下來,歇歇腳,想一想,我們就會發現:

    在網際網路時代,讓人民承認自己創造的價值,由勞而不獲到當家作主,並不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個發現者透過自媒體讓100個人發現自己的價值,並沒有難度。

    這意味著,1萬發現者,可以真正影響100萬發現者。100萬發現者可以真正影響1億發現者。1億發現者可以影響全人類。因此,我們離商業民主只有三步之遙。

  • 3 # 費惡潑嘞

    商業民主的最重要標誌就是直接稅取代間接稅

    如果實現了商業民主,廠商有發言和議政權的話,一定會按照"國民所失最大限度地等於政府所得"的稅收原則,推行稅改。

    實行間接稅(如增值稅)的話,最終消費品在到達消費者手中前的每一個生產環節上的廠商都必須要先墊付稅金,而且即使發生產品積壓或壞賬,墊付稅金也是不退的。墊付的稅金 廠商在財務上是作為成本入賬的,既然是成本,廠商肯定要加上自己的利潤,這樣一層層加上去,到消費者手中物價不高才怪呢....最終影響產品銷售。

    改為直接稅後,廠商原來被束縛在墊付稅金上的資金遊離出來後還可用來擴大生產規模 或者歸還銀行貸款降低財務成本。

  • 4 # 熱心網友八零後

    1

    全球經濟進入商業帝國時代

    網際網路將世界一分為二,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

    消費者的智慧手機與電腦是虛擬世界免費的、覆蓋全球的基礎設施。

    消費者的休閒時間是虛擬世界的資源和材料,是大資料的水電氣,是人工智慧的石油。

    消費者的消費賦予了軟體平臺向實體企業收入越來越多分銷佣金的權力。

    在虛擬世界,科技巨頭如一個個帝國,從每個地區、每個企業、每個商戶和每個人徵收各種“費用”,基礎設施是免費的、休閒時間是免費、軟體的邊際成本為零,這使得科技公司幾乎可以把所有收入轉化為利潤,這在某種意義上如同一種自我強化的“印鈔權”。

    每個獲得壟斷地位的科技巨頭就如同一個統治人民休閒時間的商業帝國,每個商業帝國利用全民的能力和財力可以輕鬆攻克一個個實體領域,使這些領域納入其帝國商業版圖。

    在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平臺開始吞噬世界與改造世界,商業帝國的版圖不斷擴張,任何個體與行業都難以阻擋,原因是商業帝國徵調的是全民的休閒時間、基礎設施和消費,群體的力量變成了個體能力,使其他個體只能束手就擒。

    利潤是市場的氧氣。

    商業帝國攻克各個行業最有效的手段是發動價格戰,打掉利潤,讓市場陷入缺氧狀態,隨後商業帝國坐收漁翁之利。

    這讓現代經濟陷入了自我弱化的下降迴圈:

    一方面,商業帝國主要藉助軟體與智慧機器,不再像傳統實體企業一樣大規模的向市場提供就業。

    另一方面,商業帝國可以穩定的獲利,可以持續發動價格戰,讓實體企業陷入缺氧狀態,最終持續的、從容的收割。

    第三方面,所有人都已經發現商業帝國的機會,都躍躍欲試,希望成為新商業帝國。

    這導致商業帝國之間、商業帝國與新興力量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並趨於白熱化,這導致市場深陷低水平重複建設和浪費難以自拔,也導致人人自危,沒有任何一個商業帝國可以高枕無憂。

    因此,人們只能在馬車和汽車之間徘徊、猶豫和爭論。

    透過現象看本質,虛擬世界創造智慧化的主體力量不再是生產者和全職時間,而是消費者和休閒時間。

    但我們卻按照實體的規則,將消費者創造的價值全部記入生產者(科技公司)的名下、記入軟體名下。

    群體勞而不獲,個體不勞而獲,自然會產生變形的權力。

    變形的權力一旦持續擴大就會危及每個個體的生意、收入甚至命運。

    真正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2

    未來不在現在之中,未來始於假設

    假設商業帝國之間真正兵戎相見,如何給對方致命一擊?

    任何一方開戰,都會終結商業帝國時代,開啟商業民主時代。

    為什麼?

    因為全民的智慧手機是覆蓋全國的基礎設施,全民把這個基礎設施給誰用,誰就是贏家。一旦產生第一個全民控股的平臺,市場中所有的創新者和科技公司都會向全民投誠。

    原因:一是全民每人出資1元錢,總量14億,就可以僱傭全國最好的技術團隊,建設任何領域的平臺。這個平臺只要建成,這個領域其他私人控股的平臺都會失去機會。

    二是全民控股會使新平臺的軟體和硬體所有者合一,等於給高效的汽車擰緊螺絲,高效且安全,將使科技公司走出競底泥潭,真正走向更進一步的研發與創新;科技公司的員工可以走出996的宿命,進入新全民所有制企業。

    三是全民的勞動是價值之源,是中國製造所需。只要全民控股的第一個平臺形成,人民的勞動就直接變成了無盡的資本,可以借給實體企業和自己控股的創新公司。

    一言蔽之,人民匯聚到一起,人民認識到自己控制著智慧化的三要素(智慧手機、休閒時間和消費),每個市場參與者都只能向人民臣服,就變成了一種客觀存在的結構。

    3

    從商業帝國到商業民主,三步之遙

    誠然,商業帝國不可能真正兵戎相見,王者有王者的侷限性。我們做假設的目的是開啟大家的思維,而不是真正依靠王者的施捨。

    全民發現、承認、認可自己的價值真的很難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今天,只是我們跑的太快,以及忘記思考。一旦我們願意坐下來,歇歇腳,想一想,我們就會發現:

    在網際網路時代,讓人民承認自己創造的價值,由勞而不獲到當家作主,並不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個發現者透過自媒體讓100個人發現自己的價值,並沒有難度。

    這意味著,1萬發現者,可以真正影響100萬發現者。100萬發現者可以真正影響1億發現者。1億發現者可以影響全人類。因此,我們離商業民主只有三步之遙。

    4

    商業民主是一種讓每個自己“失控”的結構

    智慧化是未來,是每個生產者需要的未來。

    智慧化的所有競爭力源自平臺內的休閒時間,休閒時間源自人民。

    因此,一旦全民認知到自己休閒時間的價值,人民就控制了每個企業的未來命運。

    比如,某個創新團隊幫助人民完成了匯聚,該創新團隊違揹人民意志,那麼人民只需每人花1元錢,就可以新建平臺,替代舊平臺。

    這意味著:

    創新團隊創新的終點是把自由的選擇權交給人民。

    人民隨時可以像踩死一個螞蟻一樣幹掉試圖壟斷的創新團隊。

    反觀傳統實體創新,出資人一旦將實體企業養大,實體企業發展的動力不再源自出資人,而是源自員工,這會導致實體企業實際脫離出資人的控制,也就是說實體走向的邏輯終點是帝國,這也是一種客觀的結構。

    在客觀的結構面前,英雄最終變成黑龍存在邏輯上的必然性。

    漫長的歷史讓我們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

    我們需要跳出舊思維定式,才能發現:

    人民的休閒時間通吃平臺,平臺通吃實體企業。

    因此,移動平臺的普遍應用,會使人民凌駕於所有平臺和實體企業之上變成一種客觀結構。

    當前,人民的權力被科技公司代表只是特定階段的特定產物。

    未來,全民控股的穩定且高效平臺將取代私人控股的高效但不穩定的平臺。

    人民在自己控股的平臺內,將可以透過休閒時間掌管經濟的方方面面。

    人民的介入會讓每個領域最大陷入的減低工時和能耗,會讓每個領域最大限度的降低浪費。

    人民會優先考慮環境與資源,而不是優先考慮收益與利潤。

    人民會優先考慮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優先考慮出口與貿易。

    人民的介入會使智慧化創新加速,會使智慧機器進入各個領域的速度加速。

    商業民主,人民管理市場的終點:

    智慧機器和軟體幫人民生產產品與服務,也生產智慧機器本身。

    未來是美好的,未來是可實現的。

    如果你需要商業民主的未來,請把商業民主實現的路徑透過你的自媒體影響100人。

    從1萬個你出發,到影響全人類,只有三步之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窮得只有脾氣的人”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