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登徒浪浪

    “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

    ——《明皇雜錄》

    “馬嵬驛兵變”李隆基被迫處死了楊國忠和楊貴妃。在平定安史叛亂之後,唐玄宗返京,路上雨聲瀝瀝,勾起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遂作此曲以寄追思之情、死別之恨。

    斜風淒雨,古橈岧峭,暮雨未歇。巴山惆悵無際,方腸斷處,風鈴悲切。嫋嫋疏疏密密,似子規啼血。不忍聽如恨如怨,多少怨情與誰說?

    人間最苦傷離別,更那堪玉魂永湮滅。今宵魂在何處。冷雨裡,碎鈴聲咽。點點滴滴,心思寒泉落飛雪。便縱有萬里河山,愧對荒塋月。

    《雨霖鈴》原本是唐教坊曲,只有曲沒有詞,後用作詞調,始見於宋柳永《樂章集》。這首詞和柳永作《雨霖鈴•寒蟬悽切》十分相似,所以有人猜測更大的可能性是唐玄宗李隆基當時作曲(畢竟是梨園祖師爺),由後來人填詞,創出了這首《雨霖鈴》。

    我們暫且不論這首詞到底是誰作的。斜風、淒雨、古橈、岧峭、暮雨,這幾個悲涼的意象,不免讓人想象出與相愛之人陰陽永隔悲痛以及讓楊貴妃做替罪羊的愧疚。

    唐明皇為了自己的安全忍痛割愛,讓楊貴妃做了替罪羊,安全危機暫時已經過去,他難免愧恨與懷念交集,淚水與雨水齊流,更何況在長時間入蜀道路上,在寂寞與顛簸的行進途中,雨聲瀝瀝,滿腔的痛苦與悔恨無處宣洩,只得將這悲涼哀思寄託在一絲一縷的《雨霖鈴》曲中。

  • 2 # 時尚編織

    《雨霖鈴》詞一曲,傳說是唐玄宗作的,但一直未能求證,因為“梨園教主”唐玄宗很可能只是作曲,而非填詞。雨聲是敲打樂,“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相傳唐玄宗避“安史之亂”入蜀,逢霖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忽而憶起貴妃,遂作曲,以“雨霖(淋)鈴”為名。又相傳,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唐玄宗曾將其招來,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嬌滴滴如夜鶯啼,婉轉轉似百靈鳴,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念奴嬌和雨霖鈴,剛好一歡一悲。

      原文:

    斜風淒雨 古橈岹峭 暮雨未歇

      巴山悵望無際 方腸斷處 風鈴悲切

      嫋嫋疏疏密密 似子規啼血

      不忍聽 如恨如怨 多少怨情與誰說

      人間最苦傷別離

      更那堪 玉魄永湮滅

      今宵魂在何處

      冷雨裡 碎鈴聲咽

      點點滴滴 心似寒泉落飛雪

      便縱有 萬里江山

      愧對荒瑩月

    譯文

    風裹挾著淒冷的細雨傾斜而下,山路上峭壁陡立,古樹枯藤曲折攀援。暮色降臨,霏霏霖雨仍沒有停歇的意思。面對巴山的淒涼景象,心中湧現出無邊的惆悵。悽風冷雨吹打著車馬風鈴,如同哀怨的哭訴切入愁腸。嫋嫋而來的風鈴聲響,時隱時現,如同子規啼血淒厲悲愴。無法傾聽這如怨如恨的哭訴,誰能知道我的內心是多麼痛苦悲傷。

    人生最痛苦的是生生離別,更何況玉體香魂的永遠湮滅。在這寂靜的深夜,你身在何處?只聽見淒冷的細雨,伴著細碎的鈴聲哀怨悲切。這滴滴細雨,點點鈴聲更增添哀怨情結,如同紛紛揚揚的飛雪落入冰冷的寒泉。如今即便擁有萬里江山,我也愧對荒山孤塚上,那彎潔白的明月。

    註釋

    霖:經久不停的雨

    古橈:彎曲的古樹

    岧峭:高山峭壁

    方腸:形容男人的愁腸

    子規啼血:杜鵑鳥的哀鳴,形容哀痛的呼喚。相傳戰國時蜀王杜宇死後化作杜鵑鳥日夜悲鳴。

    塋月:喻指楊貴妃的冤魂如明月一樣潔白明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膝關節時不時疼痛,如何緩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