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沫陽精彩電影

    沫陽歪聊“清朝忠臣”!

    話說,辛亥革命之後,有許多滿清的臣子們都是見風使舵,紛紛投靠了當時的革命組織,甚至,有的人,隨便把自己的衙門換個牌子,就搖身一變成為了辛亥革命的元勳。但是,此時,大清王朝果真沒有一個忠臣了嗎?答案是,有。他就是當時號稱辮帥的張勳大將軍。

    首先,我們先回首一下張勳其人。他出生在江西省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由於自小父母早亡,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受盡了人間的各種欺凌與困苦。後來,長大後,為了謀生,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就參加了清朝的軍隊,成為了一名清朝的軍人。隨後,就在他當兵的這個過程中,因為他作戰既勇敢又不怕死,所以,屢建奇功,直至後來就成為了袁世凱手下的一名虎將,並不斷得以提拔和重用。

    尤其是,在八國聯軍和清朝簽訂了一個協議,撤出北京後,慈禧太后西逃結束。而當慈禧太后返回北京之時,恰好就是張勳奉袁世凱之命保護慈禧太后,而就在這個期間,張勳帶兵護衛慈禧左右,是寸步不離,因而,就使慈禧太后深受感動,從此,張勳的仕途開始平步青雲,直至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一時間,位極人臣,甚至,在當時都可以和袁世凱平起平坐。也正因如此,張勳對滿清王朝始終是忠心耿耿。

    此後,當辛亥革命爆發之後,也只有他的部隊抵抗的最為猛烈,甚至,還一度將革命軍打的狼狽不堪,逃出了他的地盤。後來,即使是在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正式退位之後,他也還是拒不接受“剪辨令”,因而,導致他的部隊士兵在當時依然人人梳著一根長長的辮子,故而又叫辮子軍。

    後來,袁世凱上臺後,為了拉攏張勳,袁世凱曾經給了他好多的好處,而張勳也為袁世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儘管如此,他就是死活不剪辮子。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仍然效忠於大清王朝。當然,袁世凱也知道他為人忠誠,所以,一直也沒有責怪他,並且,將他任命他為長江巡閱使,並帶兵駐守徐州。

    但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此話不假。當1916年袁世凱在一片內憂外患中悄然去世後,張勳終於開始了自立門戶。那麼,這又是什麼情況呢?即:他以他的定武軍為基礎,在又整編了江淮一帶許多的地方巡防營之後,就編練出了一支擁有六十個營的新式陸軍,大約最低也有三萬人馬,一時間,竟然也成為了當時任何人都絕對不可小看的一個地方軍閥。

    此後,到了1917年,由於北洋軍閥政府內部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二人之間大動干戈,於是,張勳一看,自己的機會來了。他馬上積極聯絡當時滿清王朝的很多遺老遺少和各省督撫,策劃著大清復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並且,當得到了段祺瑞與他結盟的承諾之後,他更是在徐州成立了一個北洋七省同盟,後來,又擴充到了十三省同盟,而這個同盟的主旨就是要擁護大清朝復辟。

    然後,他就打著一個調停總統與總理二人之間矛盾的幌子,率領他的五千辮子兵北上進京,並於1917年6月30日成功發動復辟,將清朝的廢帝溥儀再次推上了皇帝的寶座。但是,令張勳的遺憾的是,儘管他已經非常努力了,但還沒有等到溥儀皇帝的屁股坐熱,段祺瑞的大軍就已經殺到了北京,二者的部隊剛一接觸,張勳的辮子兵就被殺得大敗。

    於是,為期12天的、大清朝短暫復辟,宣告失敗。溥儀也再次被趕下了臺,而張勳也只好先是逃到了荷蘭使館,隨後,又跑到了天津。從此不再過問世事,當起了寓公,直到1923年病死在天津。

    張勳死後,因為,溥儀皇帝感念其忠義,所以,賜其諡號“忠武”,也算是為張勳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顯然,儘管張勳此人的人生道路在後來的確誤入了歧途,但是,他的人品值得我們認可。

    因為,最起碼,張勳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對自己的主子這樣忠誠其實也沒有錯,任何一個朝代都有這樣的人,也都需要這樣的人。

  • 2 # 貞天下

    要麼阿諛奉承,要麼取忠賣直!

    剛過易樹敵!

    柔過易屈!

    剛強的忠心不過是另一種背叛而已!為了表示忠心天天大肆宣傳別人不好,自己好不好很重要!晶片不好就做,發動機不好就努力,總是給別人指缺點?別人又不給錢,別人批評,嘲諷,和指責我們不好的地方,我就就努力變好,不要負陰抱陽,不要皇帝的新裝!沒必要造成八國聯軍,四面樹敵!

    清代最大缺點就是太自以為是!

    只有民眾允許批評,指責,改正變成讓民眾佩服和欣賞的國家,才是團結一致!強大而有韌性的國家

    多想想自己不好改正下就好了!

    大奸似忠大忠似奸!

    劉墉,王傑等等不過如此!

    甚至不如和珅,

    真正的好官員,是無名,無誨,

    做好當下平衡!上善若水,體弱者能補其力,智低而補其高,貧而治其富,狂妄能治其實,這也只是官本,

    做好自己的事!

    懟天懟地,不如無聲於和,無為而利!無我而靜!

  • 3 # 沙裡金64197031

    本人對該提問的回答是,提問者知道宣統皇帝退位之後有多少滿人誓死不吃民國飯嗎?!

    提問者,這些你知道嗎?!

    在此我告訴你,你不知道!

    提問者,我可以告訴你,我曾姑爺與我曾姑奶奶就是夫妻誓死不吃民國飯,最後雙雙餓死!

    提問者,最後問爾一句,知道水太涼嗎?!

  • 4 # 魏東雙

    恰恰相反,大清國的“忠臣”比史上任何朝國都多。

    在大清的易服剃髮、文字獄、高度等級化的高壓政策約束、塑造下,大清國的文武官員比任何朝代都順從,幾乎沒有擅權、黨爭,及左右朝局的現象,即便是晚清少數的能臣。

    正因為沒有活力,大清國自從康雍乾之後,逐步地、整體(民族/社會)性地衰落。

  • 5 # 靜裡水聲1

    大清朝是為天下人管理的,管不好了,就禪民主人士,可沒想到,變成了黨派制。並不是沒有忠臣!禪讓時天下多少人痛哭流涕呢!

  • 6 # 大海的眼睛3723187353

    不論誰死了,地球還要轉。不論漢人滿人,總得過日子。什麼是忠,順應天時就是忠。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叫愚蠢。大清要亡了,誰也阻止不了,天運已至,猶如晝夜轉換,非個人能改變。

  • 7 # 漢水長流

    秦檜可算得上一個壞人,但他還有兩個相好的,更何況一個諾大的王朝!清朝是黑暗,是專制,是腐敗,要說沒有忠臣,何來國祚267年!

    早期為清廷策劃方略的洪承疇,康乾年間,唯一獲得配享太廟資格的漢臣張廷玉,鴨片戰爭中抵禦外冦的林則徐,後期力挽危局的曾國藩丶李鴻章丶左宗堂。這些人都是大清的忠臣。

    對了,還有一個更值得一提的是清末的張勳,絕對的忠臣。1911年清廷倒臺後,就是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借"調停"為名,於1917年6月14日進入北京,將廢帝溥儀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復辟的皇帝,大封功臣。但是,倒行逆施之舉,由於不得人心,很快被段祺瑞出兵做掉。僅僅十二天時間,溥儀便不得不第二次退位,而張勳後來逃到了荷蘭使館尋求避難。張勳也因為搞了這出"復辟"鬧劇被載入了史冊!

  • 8 # 上書房假行僧

    清朝當然有忠臣,我是這麼覺得的,但是忠臣的定義不一樣,你怎麼認定忠臣的?是不斷抵抗革命軍的還是清朝結束需要自殺殉國的?這兩種情況都不能表示是忠臣。因為,時代不同:

    1、清朝的結束並不血腥,清朝皇帝以及貴族,在袁世凱的斡旋和保障之下,體面退位,變成前朝遺老遺少,還享受民國憲法的保護,一點也不悲壯,被沒有流落到社會底層或者被屠殺,這點與俄國革命完全不同,俄國沙皇是很悲慘的;

    2、清朝政府已經喪失了權威和合法性,老百姓也好,滿清貴族也好,都認為這個大廈不行了,要倒了。大家對清的亡是有心理預期的;滿清貴族已經人心盡失。

    3、清的結束,是皇帝自己的決定,或者說是皇族自己的決定,這沒什麼好反對的,越是對大清言聽計從忠心耿耿的,反倒是沒啥可說的。

    4、清非亡於外人,國仍在國民。不是外族侵略,不是王國,只是政府的換代而已。

    5、此外,也有為了清亡死了的。白富美高曉松的姥姥的爺爺,就是為了清亡自殺的。

    此外還有:閩浙總督松壽自殺;

    西安將軍文瑞投井而死

    西安 副都統承燕、克蒙額自殺;

    長安知縣德瑞自殺。

    華縣知縣楊立潮自盡,被人所救,又上吊身死

    甘肅提法使張義投井自盡。

    愛新覺羅載穆,1911年11月9日夜,他在辦完繳械手續後自縊於衙署

  • 9 # 百變金剛007

    1、忠臣:林則徐,劉羅bai鍋,紀曉嵐,于成龍,田文鏡,李衛,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

    2、奸臣:多爾袞,噶禮,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鰲拜,葉名慎,和紳,肅順,袁世凱。

    1、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 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

    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菸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燬。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藉口。

    儘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 10 # 魂布乾坤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題主問清朝無忠臣嗎,我認為清朝不但有忠臣而且還很多,不論哪一個朝代奸臣總是少部分,在這樣忠臣多奸臣少的情況下,為什麼朝代還會一朝一朝的滅亡呢?我想這是它的主帥和首腦出問題了,我想一個朝代的誕生和滅亡,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初級階段是一個拼搏向上的階段,中級階段是個建設階段,也是最艱鉅的時期,只要不忘初心齊心奮進就前途光明社稷強大,一旦鬆懈就走向衰敗最後滅亡。這是我自己的一個想法,請師友們辯論!謝謝!

  • 11 # 公子一昂

    這個問題問的,咋說呢?歷朝歷代都不乏忠臣良將,比如清朝前期的8大鐵帽子王,那都是開國的棟樑,再比如康乾盛世時期的陳廷敬、張廷玉、嶽鍾琪等也是公認的忠臣、能臣啊。

    我理解作者的問題是說晚晴時代,屢遭外國侵略,為啥感覺就沒有能臣能出來力挽狂瀾、拯救天下吧。這個問題其實是這樣的,當時的中國代表了”封建王朝“或者是”君主專制“的最高峰,本身在既有的領域內那叫一個爐火純青。有清一代,始終沒有出現諸如權臣當道、宦官干政、地方傭兵自重這樣歷代王朝普遍會出現的亂象,也沒有胡作非為、不學無術的昏君誤國。清朝的衰落只能說是沒有順應歷史的潮流。人家西方已經在玩工業革命、民族政治這一套了,您老人家還在這閉門造車,整天以天朝上國自居,如此的不識時務,怎能不被歷史淘汰。這就如同諾基亞、柯達一樣,越是曾經的王者就越容易在新的時代大潮中被淘汰,為什麼呀?因為躲在舒適圈裡安逸啊,沒有要變革的內在動力啊。

    所以,當我們還沉侵在天朝上國的YY中的時,人已經迎頭趕上。當我們還在炫耀戰馬飛快、長刀鋒利之時,人家已經在玩船堅炮利了。

    近代以來,外戰不利、喪權辱國。正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感官上才會造成作者所說的沒有忠臣的假象,因為總是失敗啊。結果不好,自然就會對過程有所懷疑,甚至會對帝王、朝臣、官員持全面否定的態度。

    但其實,拋開這些成見。清朝還是有很多能臣良將的,比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都是治國能臣,光緒帝、恭親王等也算是開明的皇族。

    就算是軍事上屢戰屢敗的將領們也不乏忠君愛國之輩。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其餘各級將領也大都殺身成仁。更有致遠號管代鄧世昌,戰至最後一刻為國捐軀。光緒帝親自為其撰寫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樣的愛國將領也不在少數。

    只是,他們生在了一個落寞的時代。以一己之身、區區螳臂當車之力,怎麼能跟時代的洪流相抗。

    所以說,天時是很重要的。就像諸葛亮雖有匡扶天下之才且遇到了賢明的主公,但生錯了時代,最終只能“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啊。

    所以說,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成功者總是不約而同地配合時代的洪流,今天的的中國蒸蒸日上,正是我們年輕的一輩大展拳腳的時候。願我們新時代的中華兒女,以史為鑑,砥礪前行,再創輝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學唱戲怎樣練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