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津沽一頁書
-
2 # 使用者3977671246998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岑參創作的一首雄奇豪壯的邊塞詩。詩中抓住有邊地特徵的景物來狀寫環境的艱險,從而襯托士卒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開首極力渲染環境惡劣、風沙遮天蔽日。接著寫匈奴借草黃馬壯之機入侵,而封將軍不畏天寒地凍、嚴陣以待。最後寫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詩雖敘征戰,卻以敘寒冷為主,暗示冒雪征戰之偉功。語句豪爽,如風發泉湧,真實動人。全詩句句用韻,三句一轉,節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壯,別具一格。
[原文]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
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譯文]
你難道不曾看見,
遼闊的走馬川,緊連雪海邊,
浩瀚的沙漠,黃沙滾滾接藍天。
輪臺九月的秋風,日夜在狂吼,
走馬川的碎石,一塊塊大如鬥。
隨著狂風席捲,滿地亂石飛走。
匈奴草場變黃,正是秋高馬肥,
金山西面胡騎亂邊,煙塵亂飛,
漢家的大將軍,奉命率兵西征。
將軍身著鎧甲,日日夜夜不脫,
半夜行軍,戰士戈矛互相撞撥,
凜冽寒風吹來,人面有如刀割。
馬背上雪花,被汗氣燻化蒸發,
五花馬的斑紋,旋即就結成冰,
軍帳中,起草檄文硯水也凍凝。
匈奴騎兵,個個聞風心驚膽戰,
早就料到,他們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車師西門,等待獻俘報捷。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④,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如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⑦。
(陳鐵民、侯忠義《岑參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第178頁)
一、解題
這首詩是岑參邊塞詩中傑出的代表作之一,大約寫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至十四載之間,也就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長清的判官這段期間。這時安史之亂尚未爆發,在遠離長安的安西邊塞,兵力還相當強大,士氣還相當高昂,處在軍中的詩人,也同將士們一樣,滿懷報國立功的壯志,心情非常樂觀開朗。
此詩雖是奉送大將軍出師的祝賀之作,但由於詩人對邊地的軍旅生活和將士們的精神面貌有深刻的瞭解,詩中熔鑄的是詩人自己強烈的感受、豐富的想象、樂觀的性格和堅定的信念,因而全詩充滿了熱情洋溢的英雄主義氣概。
二、奇而壯的浪漫詩風
歷代的戰爭詩多哀苦之聲,而盛唐的大量戰爭詩卻一反其調,唱出了激昂豪邁的高歌,成為歷史上空的訇然巨響。岑參此詩即是代表,其中突出表達了唐軍雄視西陲的聲威,顯示出從軍事到心理上的強大優勢,同時也鮮明的體現了岑參邊塞詩所特有的雄偉瑰奇的浪漫主義風格。
岑參邊塞詩的特點是意奇語奇,他善於用誇張的智慧、粗獷的筆觸寫奇異景物,其詩歌不僅描寫的物件是奇特的,給人的藝術感受也非常新奇。“大如鬥”的碎石隨風亂走,筆力千鈞,想落天外。“輪臺九月”而風雪驟至,亦塞外奇觀。樂觀開朗的英雄主義精神,使得他筆下的風沙猛烈,人物豪邁,但都給人以壯美之感。即使是描寫可怕的事物如大雪、火山、熱海等等都染上了一層瑰麗奇異的色彩,帶有一種雄渾悲壯的美學特徵。在他的筆下,荒涼可怕的自然界不再作為人們的對立物而存在,而被納入崇高的審美範疇,被融入宏壯的詩人的生命中去了。“輪臺九月風夜吼”、“風頭如刀面如割”,在他人看來,這樣的奇寒真令人悽愴落淚,然而岑參卻把它作為“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的英雄史詩的背景,豪邁的氣魄真可是懦者壯,怯者勇。
全篇奇句豪氣,風發泉湧,由於詩人有邊疆生活的親身體驗,因而此詩能“奇而入理”,“奇而確實”,真實動人。唐代詩評家殷璠稱讚岑參詩“語其體俊,意亦造奇”(《河嶽英靈集》),可謂的評。
三、反襯手法的運用
為了表現邊防將士高昂的愛國精神,詩人用了反襯手法,極力渲染、誇張環境的惡劣,來突出人物不畏艱險的精神。
首先圍繞“風”字落筆,描寫出徵的自然環境。“平沙莽莽黃入天”,這是典型的絕域風沙景色,狂風怒卷,黃沙飛揚,遮天蔽日,迷迷濛濛,一派混沌的景象。詩首三句無一“風”字,但捕捉住了風“色”,發風的猛烈寫得歷歷在目。這是白天的景象。“輪臺九月”以下三句對風由暗寫轉入明寫,行軍由白日而入黑夜,看不見“風”色便轉而寫“風”聲。狂風像發瘋的野獸,在怒吼,在咆哮。接著又透過寫石頭來寫風。斗大的石頭居然被風吹得滿地滾動,再著一“亂”字,就更表現出風的狂暴。下面,詩由造境轉而寫人,詩人仍不忘以一句“風頭如刀面如割”來呼應前面對風的描寫,同時也寫出了大漠行軍最真切的感受。詩的結尾,詩人巧妙的抓住了馬身上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和硯水結冰這兩個細節進行細緻刻劃,以少勝多,充分渲染了天氣的嚴寒,環境的艱苦和臨戰的緊張氣氛,筆墨酣暢的表現出將士們鬥風傲雪的戰鬥豪情。這樣的軍隊有誰能敵?這就引出了料想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將士凱旋的詩意,行文就如水到渠成一樣自然。
反襯手法的運用,將出師的廣闊自然背景和征途的典型細節巧妙結合起來,有力的突出了出征將士的英雄氣概,使全詩帶有一種豪邁的浪漫主義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