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自風情萬種與你同行
-
2 # 書窗記
《人間詞話》裡有多處評及姜夔,王國維總的觀點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
一、格韻高絕:“格”指格調,“韻”指音韻。王國維說他“格韻高絕”,意思是說格調高,音韻美,即風格清幽峭拔、清空靈動,音韻諧婉、辭句精美。王國維認為這是姜夔詞的成功之處,這與諸多詞論家的看法大體一致。
二、霧裡看花,終隔一層:王國維認為姜夔詞缺乏對物象和景物的逼真傳神的描寫。“不隔”是王國維詩詞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他主張和倡導藝術形象描繪鮮明生動,不讚賞朦朧迷離,即肯定“不隔”、“顯”,反對“隔”、“隱”。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論觀點,他評價姜夔詞說:“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音,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作者也。”據此,他把姜夔列為了二流詞人。
姜夔詞多是以低沉哀怨的聲調抒寫個人幽冷的情感思緒,既沒有深摯的家國之痛,也沒有悽楚憤懣的個人之悲,而僅僅是一種淡淡的憂傷。所以姜夔的文字多是些淺愁薄恨,缺乏情感的深度和力度,給人以晦澀浮恍之感。從這個角度看王國維對他的批評之語,顯然是中肯的。
而王國維對姜夔詞形象描繪不夠鮮明的批評,則是在中肯之外又有些許偏頗。中國古代美學和藝術理論觀點都十分強調藝術形象的鮮明生動,比如經常會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來讚賞一個人的作品。但同時,中國古代詩詞的意境並非只有“鮮明”一類,還有“朦朧”和“空靈”。比如李商隱的詩,就有不少意境朦朧的佳作,如《錦瑟》和《無題》等。因此,王國維對意境朦朧作品一概否定的態度是片面的。
-
3 # 張赫赫的小宇宙
首先你得知道,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主要闡述的就是意境說。
王國維說,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之作者也。”
從這句話裡我能讀出的意味有兩個:一是姜白石格調之高古今無人能及,好比精細的工筆花鳥畫,技巧純熟,用筆老到,這一點是很高的讚賞了。二是雖然姜白石不在意境上用力,但是王國維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遺憾不能讀到更多的好作品,不能欣賞到意境深遠,韻味無窮的潑墨山水畫。
自唐司空圖以來,至王國維,詩學美學著作在論及境界說時,無不追求“象外之境”“韻外之致”。如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刻畫之精緻,用詞之細膩,未必及得上姜白石,勝在用詞樸質,不追求工巧,而且能夠讓人讀之如臨其境,而不是品味字詞。此所謂“隔”與“不隔”。
而在清朝詞派中,大抵分為浙派和常州派。前者看重姜夔、張炎的詞。如此一來使得文壇主清空而流於浮薄,主柔婉而流於纖巧。而後者雖然推崇周邦彥,但是王國維不贊成他們有寄託才是好詞的觀點:
“若屯田之《八聲甘州》,東坡之《水調歌頭》,則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
浙派對姜白石推崇至此,無疑是因為姜白石格調高雅,言辭清麗,易於模仿。
周介存謂:
‘白石以詩法入詞,門徑淺狹,如孫過庭書,但便後人模仿。’予謂近人所以崇拜玉田,亦由於此。”
但是王國維是什麼人,能看到文壇只存於模仿而失於創新嗎,能看到文壇靡靡之音盛行卻不見意境深遠之作嗎?
所以,人間詞話在那個背景下成書,難免矯枉過正。
回覆列表
姜夔注重煉字造詞,音律協和,追求高雅脫俗的藝術境界,《宋詞通論》稱其為南宋唯一的開山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語意境上用力,故黨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王國維承認姜夔的格調是詞人中區首屈一指的,這也不是王國維一人之見,歷代很多人對姜夔都有所推崇,但是王國維對姜夔的貶值也是非常明顯的,是我覺得王國維也是有失偏頗的,每一個詞人有其獨特之處,當然誰也不是唯美的。我感覺王國維的評價並不十分精準,尤其有很多個人情感在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