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的離開後,騰訊的女主播說了一段話我很贊同,當初因為球隊立場喜歡綠衫軍而沒有正視科比的籃球打的有多好,非常悔恨。
逝者如斯,珍惜眼前的偉大。一直想寫下詹姆斯,聊聊他的籃球,打法,優缺點,歷史地位等等爛俗的話題。
03年,喬丹的統治剛剛落幕,科比接班的勢頭正盛。年輕的外線球星全是得分後衛的打法,天之驕子的高中生勒布朗也不例外。那時候看籃球先鋒報記得有篇文章,大意是說詹姆斯有些缺陷不適合投籃,力量太大,近視之類的。而事實上那時候的他跳投確實算不上多麼精湛,沒法像喬科一樣晃出身位,投籃姿勢也不好看。但是他卻憑著突破,快攻等得分手段讓得分和命中率看起來仍然是巨星好苗子,關鍵時刻的超遠跳投三分也是經常出現在五佳球集錦裡。
05年在騎士還沒洛杉磯這種關注度,突然一個三年級在季後賽帶隊淘汰了強硬的衛冕冠軍,更有連續25分高光時刻。07年直接進了總決賽,偉大的個人表現和帶隊表現使得23vs24逐漸成了那幾年最大的噱頭,分位技術粗糙的詹姆斯竟然憑藉分位的打法有了與歷史第二分位分庭抗禮之勢。科比球迷自然不服氣,甚至有很多到了今天仍然討厭的,大概是那時候與詹姆斯球迷吵架的後遺症。
好多喬科的球迷都會指出詹姆斯的缺點很明顯,投射差不穩定,急停跳投,翻身後仰這些技術都比較糙。但是他們忽略這樣一個詹姆斯也確實在1.0時期打出了頂級鋒衛搖擺人的資料和戰績表現。當時的騎士沒有市場,沒有名帥,沒有好的陣容,在這種三無球隊埋沒人才太正常不過了,但就在這種球隊,詹姆斯也打出了爭奪歷史第三分位的表現。重新整理各種最年輕得分資料,帶隊闖進總決賽,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隊伍再好一點點冠軍就很近了。所以詹科的球迷爭論的理由往往是,科比球迷說技術不好表現還好這不合邏輯,詹姆斯球迷說就是強不講邏輯。
詹姆斯技術粗糙的缺點其實主要存在於1.0時期,但是不幸的是這造成了很多球迷的刻板印象。11年的詹韋首次合體,兩個人打法接近,憑著天賦輪流幹就到了總決賽,但是結果就是詹姆斯生涯最大的黑點也是轉折點。12年增重詹姆斯改變了打法,攻防兩端變成純鋒線,好多時候在打四號位。到17年,3個總冠軍,兩個mvp,最佳防守第二名,這段時間的勒布朗拿出來評個歷史第二大前似乎也沒什麼問題。
18年很神奇,騎士一通操作,球迷直接罵娘。不過很慶幸,本以為看不到勒布朗的完全體的樣子。他生涯早期沒遇到能指導自己進步的名帥,看看喬丹科比鄧肯倫納德等人的成長,很難說個人技術不受教練影響。到17年,已經14年了,超過了大多數球員版總生涯,我們看到勒布朗的技術似乎還沒能夠完善,太可惜了不是嗎?但是18年的季後賽,彷彿開啟某個開關,融合了1.0和2.0的詹姆斯無所不能,投射不再是缺點,二三四號位的技能包裝全了,球隊缺什麼就用什麼。那時候的詹姆斯讓很多人感覺到了他能夠與籃球之神掰手腕的資格。
說到與喬丹的比較,這裡就順便提下歷史地位的問題。評價歷史地位有很多種演算法,每一種得出的具體順序可能不一致,比如我認為應該每個位置的第一排前五,喬勾詹魔佛。但是大多數演算法下詹姆斯會進前五,張伯倫和拉塞爾差不多至少有一個在,加上魔,喬,勾五個人。這五個人詹肯定要比大帥靠前的,所以前四比較穩定,魔術師生涯比較短,而且最重要的得分資料的明顯落後也很難進到前三。這是詹姆斯進前三的邏輯,我不會把他放在第二,退役了也許會,但是不妨礙我認為他可以拿來與喬丹比較。
20年的詹姆斯化身聯盟最佳控衛,想想之前他的成就和分位技術的違和感似乎也可以理解,他果然不是一個得分手。他是最全能的籃球運動員,一個在1234號位完成生涯都可以達到同位置前三的人。或許第二控衛,第三分位,第一小前,第二大前?
我理解因為詹姆斯冠軍少把排在6-10的人的標準,也理解說詹姆斯分位技術粗糙的人出發的角度。最近由於傷病和悲痛,投籃包似乎完全丟失的勒布朗正在與他的湖人一起掙扎,我們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場去鼓勵或者批評,只是想再次提醒各位正在見證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的表演,就在此刻。
科比的離開後,騰訊的女主播說了一段話我很贊同,當初因為球隊立場喜歡綠衫軍而沒有正視科比的籃球打的有多好,非常悔恨。
逝者如斯,珍惜眼前的偉大。一直想寫下詹姆斯,聊聊他的籃球,打法,優缺點,歷史地位等等爛俗的話題。
03年,喬丹的統治剛剛落幕,科比接班的勢頭正盛。年輕的外線球星全是得分後衛的打法,天之驕子的高中生勒布朗也不例外。那時候看籃球先鋒報記得有篇文章,大意是說詹姆斯有些缺陷不適合投籃,力量太大,近視之類的。而事實上那時候的他跳投確實算不上多麼精湛,沒法像喬科一樣晃出身位,投籃姿勢也不好看。但是他卻憑著突破,快攻等得分手段讓得分和命中率看起來仍然是巨星好苗子,關鍵時刻的超遠跳投三分也是經常出現在五佳球集錦裡。
05年在騎士還沒洛杉磯這種關注度,突然一個三年級在季後賽帶隊淘汰了強硬的衛冕冠軍,更有連續25分高光時刻。07年直接進了總決賽,偉大的個人表現和帶隊表現使得23vs24逐漸成了那幾年最大的噱頭,分位技術粗糙的詹姆斯竟然憑藉分位的打法有了與歷史第二分位分庭抗禮之勢。科比球迷自然不服氣,甚至有很多到了今天仍然討厭的,大概是那時候與詹姆斯球迷吵架的後遺症。
好多喬科的球迷都會指出詹姆斯的缺點很明顯,投射差不穩定,急停跳投,翻身後仰這些技術都比較糙。但是他們忽略這樣一個詹姆斯也確實在1.0時期打出了頂級鋒衛搖擺人的資料和戰績表現。當時的騎士沒有市場,沒有名帥,沒有好的陣容,在這種三無球隊埋沒人才太正常不過了,但就在這種球隊,詹姆斯也打出了爭奪歷史第三分位的表現。重新整理各種最年輕得分資料,帶隊闖進總決賽,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隊伍再好一點點冠軍就很近了。所以詹科的球迷爭論的理由往往是,科比球迷說技術不好表現還好這不合邏輯,詹姆斯球迷說就是強不講邏輯。
詹姆斯技術粗糙的缺點其實主要存在於1.0時期,但是不幸的是這造成了很多球迷的刻板印象。11年的詹韋首次合體,兩個人打法接近,憑著天賦輪流幹就到了總決賽,但是結果就是詹姆斯生涯最大的黑點也是轉折點。12年增重詹姆斯改變了打法,攻防兩端變成純鋒線,好多時候在打四號位。到17年,3個總冠軍,兩個mvp,最佳防守第二名,這段時間的勒布朗拿出來評個歷史第二大前似乎也沒什麼問題。
18年很神奇,騎士一通操作,球迷直接罵娘。不過很慶幸,本以為看不到勒布朗的完全體的樣子。他生涯早期沒遇到能指導自己進步的名帥,看看喬丹科比鄧肯倫納德等人的成長,很難說個人技術不受教練影響。到17年,已經14年了,超過了大多數球員版總生涯,我們看到勒布朗的技術似乎還沒能夠完善,太可惜了不是嗎?但是18年的季後賽,彷彿開啟某個開關,融合了1.0和2.0的詹姆斯無所不能,投射不再是缺點,二三四號位的技能包裝全了,球隊缺什麼就用什麼。那時候的詹姆斯讓很多人感覺到了他能夠與籃球之神掰手腕的資格。
說到與喬丹的比較,這裡就順便提下歷史地位的問題。評價歷史地位有很多種演算法,每一種得出的具體順序可能不一致,比如我認為應該每個位置的第一排前五,喬勾詹魔佛。但是大多數演算法下詹姆斯會進前五,張伯倫和拉塞爾差不多至少有一個在,加上魔,喬,勾五個人。這五個人詹肯定要比大帥靠前的,所以前四比較穩定,魔術師生涯比較短,而且最重要的得分資料的明顯落後也很難進到前三。這是詹姆斯進前三的邏輯,我不會把他放在第二,退役了也許會,但是不妨礙我認為他可以拿來與喬丹比較。
20年的詹姆斯化身聯盟最佳控衛,想想之前他的成就和分位技術的違和感似乎也可以理解,他果然不是一個得分手。他是最全能的籃球運動員,一個在1234號位完成生涯都可以達到同位置前三的人。或許第二控衛,第三分位,第一小前,第二大前?
我理解因為詹姆斯冠軍少把排在6-10的人的標準,也理解說詹姆斯分位技術粗糙的人出發的角度。最近由於傷病和悲痛,投籃包似乎完全丟失的勒布朗正在與他的湖人一起掙扎,我們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場去鼓勵或者批評,只是想再次提醒各位正在見證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的表演,就在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