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好事君

    個人認為,恐怕還是人心和錢的事情……

    如果皇帝手上有錢早就帶著他們跑了。

    如果皇帝手上沒錢,身邊想要和他一起的人有錢肯定也跑了。

    如果皇帝手上沒錢,身邊想要和他一起的人也沒錢……就這樣唄……

  • 2 # 闌翎

    這個幾句話就說清楚了。因為,寧死不為亡國奴,寧死不苟且偷生。這是氣節。寧可死,也要抗爭到最後。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氣節,記住這些人吧,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張煌言,閻應元,史可法,劉肇基。

  • 3 # 蘭臺講史

    其實如果我們這些高談闊論的人能想到的事兒,古人面臨生死存亡也一定想到了,之所以沒有去,只有一個原因:去不了

    既然說的是為什麼不大規模的過去,肯定不是說的古代意義上的政治避難了,因為政治避難不可能帶大量平民,而平民是有大規模東渡日本和下南洋的,比如日本的渡來人,和鄭和下西洋碰見的華人,明亡時有著名的遺民朱舜水

    其他的評論裡講了為什麼不可能和平方式去日本和下南洋既:其一,中國太大,即使搬去一部分人別人也接納不了。其二,土地代表社稷,土地沒了,皇帝流亡過去也沒意義。其三,就是跑過去敵人也會追過去斬草除根,比如朱由榔跑到緬甸被緬王交給吳三桂;比如,忽必烈兩次遠征日本,南征越南,南征爪哇,雖然由於路途遙遠都敗了,兵威把這些國家也嚇得不清。

    下面說說武力征服可行不可行?

    顯然也是不行的,一個原因就是,想到流亡海外時(有想過,比如陳宜中就建議去越南)基本都非常衰弱窮途末路了,自保都困難,哪有力量開疆拓土,如果再侵略別人,只會被兩面夾擊,加速滅亡

    其實南洋並非思維定勢誤以為的蠻荒之地原始部落,他們也有國家,而且不弱,前面說過忽必烈都沒打的過他們,窮途末路的南明、南宋又怎麼是對手?

    那之前的緩衝期呢?顯然也不行,傳統中國是一個農業帝國,雖然並非沒有海上力量,但是這個海上力量卻並非和國家一體的。古代中國王朝幾乎沒有主動經略海洋的意識,禁海令是常見的,即便有朝代鼓勵海上貿易,也是因為財政困難

    比如南宋,南宋朝廷不是沒有想過徵調市舶司的武裝商船,結果泉州蒲壽庚家族,因此殺了趙宋五千宗室。宋人海上貿易發達,但是主動權卻並非在自己手裡,在古阿拉伯人手裡,相當於有海上力量卻沒有制海權,甚至海上力量會隨時叛變。

    除了以上事例,即使是徵調來的海船,宋軍也不會用,崖山之戰南方水鄉宋軍面對北方蒙軍,居然又重複了一次“火燒赤壁”,十餘萬人悲壯跳海——這樣,自保都難,又如何征服?可見強盛的時候,中原王朝從來沒有考慮到經略海洋,於是沒有絲毫“海上基因”,於是也沒有海上力量,臨時抱佛腳肯定來不及

    又比如,南明隆武政權,海盜出身的鄭芝龍,以前受朝廷打壓,被收編以後封為“平南侯”,還是出賣了隆武朝廷,投降清朝,原因是,他曾被徵調過去守長江,見識過清軍的戰鬥力,知道大陸守不住,而他叱吒海洋,他知道是因為背靠大陸,可以壟斷貨源,取得兵員,一旦與新興的清朝為敵,他將什麼也不是,因為這時候的南洋,甚至已經不是能打敗忽必烈的土著,而是充滿了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但是他的“明智”卻讓清朝瞧不起他,因此還是把他殺了

    他的兒子倒是忠臣,大陸丟了,從荷蘭人手裡奪回了一個臺灣作為基地,其實鄭成功也是想過征服南洋作為反清復明,可惜在出發進攻西班牙人佔據的菲律賓以前,病逝。後人分析即使去了也多半失敗,因為在臺灣以幾萬人打幾百人無外援的荷蘭人贏的都很僥倖,菲律賓可有幾千人經營一百年以上的西班牙人,無論武器還是組織都有代差,而且援兵很容易到,更何況鄭成功在臺灣的基礎也是很薄弱的,只佔據了大概相當於如今高雄、基隆、臺南的一隅之地,可見即使強悍如他父親,也沒有建立海上政權的意識,只滿足與當海盜或者受詔安,他的迅速降清極大影響兒子的反清復明事業

    即使在臺灣,把南明宗室迎在島上,鄭家最終還是走上了權臣的道路,永曆皇帝死以後,鄭家連一個傀儡皇帝也不擁立,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也從側面證明了中國古代王朝與新興海上力量根本是對立的,不會因為偶爾收編一個海盜,或者出現一個忠臣而改變,皇帝無法乘船下南洋去日本,因為脫離了大陸沒有權力基礎,除非海上力量新建一個王朝

    自然也不可能出現一個《怒海新宋》或者《南洋新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騰訊代理MC你會繼續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