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月文化館

    其實,高順才是呂布手下的第一猛將,也是曹操最喜歡最想得到的猛將。

    但是,呂布麾下,有一文一武,是曹操很想得到卻又得不到的。

    文的就是謀士陳宮。

    想當年陳宮義釋曹操,並跟隨曹操上路創業,只是半道上發現雙方的價值觀差距太大,於是分道揚鑣。

    此後,陳宮轉而輔佐呂布,將打敗曹操作為自己的事業。

    呂布敗後,曹操要勸降陳宮,可是陳宮一心求死,曹操無奈之下,便殺了陳宮。

    武的就是高順了,高順是呂布麾下第一猛將,高順的武力遠在張遼、臧霸之上。

    高順的陷陣營是呂布麾下第一精銳營,以乾死猛士而聞名。

    高順曾單挑夏侯惇,力壓夏侯惇一頭。

    但是,高順的忠心也是非常出眾的,無論呂布如何窮途末路,高順都認準了呂布這個主子,沒有動搖。

    曹操很想高順能為自己所用,可是高順不但不答應,還破口大罵,曹操最後無奈之下,只好把高順殺了。

    用我們現代人的角度,很難說高順不降是否愚忠,而張遼、臧霸降曹,又是否首鼠兩端,牆頭草精神。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事業有一定的規劃,張遼、臧霸後來都成了曹操軍中的中堅力量,為曹操的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張遼、臧霸對曹操的忠誠度也是有目共睹的。

    也許,呂布真的不如曹操,士為知己者死,得不到部下的認可,又怎能讓部下效死呢!

    無月我訥河,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2 # 搜史君

    曹操疑心很重,對於高順的警惕心是很重的,不是說你強我就招你,萬一招過來反倒給自己造成損失不久得不償失了,說到底其實曹操是三國最好的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把控絕不低。

    曹操之所以接收張遼和臧霸卻殺高順並沒有什麼特殊原因:就是因為張遼、臧霸投降了,而高順誓死不降!

    建安三年呂布派張遼、高順攻擊劉備,但曹操卻在此時攻打下邳大破呂布,後來張遼直接就投降了,投降後的張遼官拜中郎將還封侯了,可以說這“降”的有高度,而臧霸則是比張遼更高階,是曹操點明要找到的人,拜琅琊相,還將青州、徐州都交給這就說明曹操是很看重臧霸的。

    曹操絞殺呂布後將呂布首級帶到高順面前,問了一句:“你投降不?”言外之意,你老大都死了,你再這麼堅持下去也沒有意思,為何不投降於我呢?

    可是人家就是不“鳥”曹操,無可奈何曹操也不得不殺他,(也是避免給以後埋雷,畢竟高順也是一員猛將,曾帶領陷陣營打下響亮的名號。)陳宮也是跟著呂布的,對於陳宮的很多建議,呂布也是不“鳥”,即使這樣在呂布兵敗後,陳宮也依舊不肯歸降曹操。

    所以說:“歸降,也是講求你情我願的!”

    呂布雖然戰力強,但是沒有謀略,跟著自己的弟兄不是被殺就是歸降,所以說跟對人也很重要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四個被殺,四個跳槽,大哥不行,小弟再強也白搭。

    張遼和臧霸之所以投降,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投降是好事,呂布對他們並沒有義薄雲天,他們沒有義務死心塌地的跟著呂布,呂布之敗就在於他沒有聽陳宮的建議,陳宮說咱們“用點子智慧吧!”趁老曹還沒站穩,一舉擊破咋樣?

    呂布:“不不不,我呂布用那麼陰險嗎?”

    曹操站穩腳跟後,三下五除二收拾了呂布,而呂布也想投降啊!曹操為啥不要呢?呂布這“三姓家奴”,放在身邊不放心啊!今天跟了曹操,明天誰把曹操打敗了,轉眼就可以投靠,到頭來再打自己,還不如直接殺了,省得以後麻煩!高順顯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躺槍。(也不能算是躺槍,畢竟高順是寧死不降)

    曹操作為一個有眼光的投資者,自然不會犯低階錯誤。

    張遼,本就對呂布有點不滿,所以呂布被曹操打敗後,投降剛好是一個機會,臧霸比張遼高階一點,是被曹操點明要的,曹操愛才也就收下了二人。

    雖然愛才,但也不是是“才”就愛,他看的是這個“才”能不能為自己所用,如果不能為自己所用寧可毀了這“才”。

    曹操之所以被大眾喜愛,就是因為他的“惜才方式”絲毫不做作,這也表現了現實社會中很多人,都是戴著“面具”和人交往,正因曹操做了他們想做而不敢做的,才讓他成為了比“劉備”還熱門的人物。

  • 3 # 人生學問

    熟悉三國的都清楚,曹操之所以能成為三國時期最大的諸侯,是因為他重視人才,為了廣納天下英才,曹操先後三次下達了招賢令。曹操在招賢令中明確提出“唯才是舉。”意思就是,只要是人才,不管人品怎麼樣,都一樣重要。可是,大家就好奇了,為何曹操攻破呂布後,勸降了張遼,而殺了能力遠勝張遼的高順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在分析這個原因之前,肯定很多人會問,你為什麼說高順能力就比張遼強,要知道當年張遼八百破孫權十萬,威震逍遙津的輝煌戰績,可是無法複製的。那麼,我們就來看下,張遼高順在呂布手下時的地位。

    在呂布軍中,高順和陳宮被視為呂布的左膀右臂,每當有危急時刻,呂布首先想到的都是高順。據《三國志—呂布傳》中記載,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而此時的張遼,只是與臧霸、郝萌、曹性等齊名的八健將。可以說,論個人武力,高順和張遼或許平分秋色,但是論統兵能力,高順絕對秒殺張遼。

    第一點,高順不善於交際。

    大家都知道,張遼和關羽是很好的朋友。但是,熟悉三國的都清楚,張遼和關羽見面次數並不多,也就是呂布和劉備交鋒時,見過兩次。兩人既然能成為朋友,說明張遼交際能力不錯,而高順就不行。所以同樣被曹操俘虜時,關羽跪下為張遼求情,卻沒有為高順求情。

    第二點,郭嘉勸曹操成全高順。

    其實,對於高順的能力,曹操非常清楚。對於如何處理高順,曹操曾私底下問過郭嘉。郭嘉說:“順,布之大將,軍治嚴謹,胸懷韜略,舉一世不可得,非等閒之職可封賜。公收此人,置諸將何地?不若全齊名義。”曹操想了一下,覺得有道理,就殺了高順。

    第三點,高順忠義不肯投降。

    據裴松之注〈呂布傳〉引〈英雄記〉記載:“高順清白威嚴,驍勇有智,衷心仁義。不飲酒,不受饋遺。”所以高順被俘時,不發一言,直接赴死。

  • 4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因為高順、曹性率軍攻打劉備時遇到前來救援劉備的夏侯惇,二人不敵夏侯惇,暗箭射瞎夏侯惇左目,曹性被夏侯惇當場擊殺,而高順逃脫。

    徐州之戰

    曹操趁袁紹攻打公孫瓚之時,想除掉徐州呂布。曹操對徐州垂憐已久,但呂布虎踞徐州,時常打亂曹操得軍事部署。

    曹操發書聯絡劉備欲聯合討伐呂布,書信被陳宮截獲並告知呂布。呂布大怒起兵攻擊劉備,劉備遣人星夜前往曹操處求援。

    曹操命夏侯惇為先鋒,自己率大軍在後。夏侯惇在前往救援劉備時遇高順、曹性,二人不敵夏侯惇,放冷箭射瞎夏侯惇左眼,夏侯惇拔箭吞睛一槍挑死曹性,高順確逃脫。

    徐州被攻克後

    呂布極其部下全部被俘。陳宮白門樓上寧死不伺曹操;張遼不畏生死,得劉備、關羽遊說後曹操親自為張遼解綁,收張遼入帳下;高順被刀斧手左右押至曹操面前,曹操不問一句直接下令斬了高順。

    曹操所謂是對愛將的一種關懷,如若將高順招募到帳下,那麼曹操和夏侯惇之間必定會出隔閡。將帥不和以後如何行軍打仗。而斬了高順,夏侯惇心中必然感激,其帳下部將都也深明曹操之意。

  • 5 # 燕然居胥

    呂布麾下最強的應該是張遼,文武雙全,可以獨當一面,後來在曹操手下也證明了這一點。逍遙津一戰,挽回局面,後來一直鎮守吳魏邊境。

    高順臧霸雖然也有本事,但也只是個人厲害,最多能帶一軍,但是做不了方面大員。

    三人有不同的境遇,還是因為個人原因以及曹操的重視。張遼本身有能力,曹操也看重他,願意為他花些力氣。當時呂布大勢已去,歸降曹操也是應有之義。所以,曹操招降,張遼也就從了。

    高順個性忠義,帶領陷陣營,每戰先登,也算一員猛將,但是曹操招降的時候,採取非暴力不合作,那就只能殺掉了。這樣只能帶兵打仗的將領,在老曹麾下有的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所以既然不肯歸降,殺了也就殺了。

    至於臧霸,既然肯投降,那也就順便收著了。

  • 6 # 是蝸牛呀

    古代打仗被敵軍俘獲是很正常的,一般俘獲後,有些忠貞的將領都會寧死不降,不過有的人雖然寧死不降,卻能讓敵軍非常讚賞,從而勸說他收為己用。高順和張遼都是呂布的部下,且兩個人都是忠義之人,呂布與曹操打了很多次仗,他們二人都有過參與。不過在呂布戰敗於曹操之後,他們二人都被俘獲,雖然二人都表現出了寧死不降的態度,但是曹操卻斬了高順,留下了張遼,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高順和張遼是兩種不同的人。高順被俘獲後,曹操問他,你有什麼話想說的,高順一個字也沒說,惹得曹操大怒,將他斬了。其實高順這個不說話,有三個意思,一則是我不與你曹操求饒,二則是我既然被俘了,也沒什麼話可說,三則是我根本不想搭理你,反正我已經被你綁了,你想殺就殺了我,我也不怕死,不屑與你說話,所以惹的曹操十分生氣,一看這個人如此冥頑不靈,直接斬了。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呂布,與高順比起來,呂布就差遠了,呂布被俘後,不僅屈膝求饒,還讓劉備幫他說話,希望曹操能不殺他。除了呂布之外,張遼也差不多,張遼被俘後,當著曹操的面大罵他,作為一個高階將領,之所以被綁了之後,還在敵人面前罵人,說明此時他是有情緒波動的,他在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張遼並沒有他嘴上說的那麼不怕死,相反,他十分怕死,曹操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再加上張遼是一個難得的將才,他才說動張遼,讓他到自己的賬下,為自己效力。

    高順和張遼跟著呂布的時候,就表現的完全不一樣。高順是呂布的頭號將領,從呂布剛開始發家就跟著呂布,而且一直都忠心耿耿,雖然呂布經常意氣用事,可以說是個莽夫,以後不會有太大的作為,但是高順就是一直跟著這個大哥。高順自己作風十分正派,平時不喝酒,只是老老實實的練兵帶兵,也是戰功赫赫的人,夏侯惇的一隻眼睛就是被高順給射瞎的。呂布在中間一段時間,犯了糊塗,把高順的兵權給奪了,高順也並沒有因此就記恨呂布,還是本本分分的做著自己的事,後來呂布被曹操打的節節敗退,才又把兵權交給高順,高順也不計前嫌,依然與呂布一起並肩作戰,直到戰敗被俘。足可見高順的人品好,真是十分忠貞的人。就算曹操讓高順暫時歸順了,也難免以後他會找機會自己拉部隊走人,最後再對抗曹操。

    張遼與高順就不一樣了,他最早是跟著丁原的,丁原被呂布殺了之後,他又跟著董卓,董卓被殺了之後才跟了呂布。在呂布的手下,他只是一個普通將領,而高順則是最高階的將領。作為數次易主的張遼,在呂布的軍中又沒有得到重用,曹操顯然可以把張遼發展成為自己的人。況且,高順率領的是呂布的主力部隊,多次打敗曹軍,也殺了曹軍不少部下,曹操斬了高順,也是為了給自己計程車兵們提一提士氣,讓士兵們更加有成就感。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這個人的命運,高順和張遼是兩種不同性格的人,曹操對他們兩人的認識也十分到位,所以才有了不同的結局。另外,張遼在被俘之前,就與劉備和關羽有一些交情,因此在被俘後,劉備和關羽都為張遼求情,說張遼是個有情義的人,忠義之士,應該收為己用,於是曹操也借坡下驢,說只是戲弄一下張遼,接下來就親自給張遼鬆綁了。張遼看到曹操如此愛才,再加上劉備和關羽為他求情,他的歸順之心就更加堅定了,順其自然的就到了曹操的麾下了。

  • 7 # 風去了無痕D

    高順不肯降,其人秉性至忠,決不事二主。故而,必死!

    高順之死,可謂後人讀三囯之最大遺憾。何也,只為硬生生少了個三國英雄,不由得令人扼腕長嘆!

    以曹操之胸襟志向,及其愛才之心,就連殺了其長子與愛將典韋的張繡輩,都能既往不究,若高順肯降,又豈會容他不得!

    今人或難理解,為何高順不降?噫,古人多重大義,崇尚捨身而取義者,正是高順這樣的人啊!只是,為呂布般人物盡忠至死,實為不值。故而後人為之嘆息也。

    且讀一段《英雄記》原文:【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

    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嘖嘖~程昱評呂布曰:“空負勇力,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徒有匹夫之雄。”

    果不其然也!看看呂布匹夫,這叫乾的什麼事?猜忌高順,沒事時就剝奪了他的指揮權,待打仗時,又將部隊交給他。打好了,又將之晾一邊。而高順從無怨恨,仍每戰奮力先爭!如此人物~豈是肯投降之輩,可嘆!可惜!

  • 8 # 嬉皮怪423

    古人忠義的人,受人尊敬,高順張遼都是這種人,但古人有個毛病,就是忠義的人被俘虜,古人都會讓他死成全他的忠義之名,高順被殺是曹操成就他的忠義之名,臧霸是肯投降,張遼是有關羽求情

  • 9 # 雲子落

    三國時代,曹操最愛惜人才,也最善於駕馭人才!雖說劉備愛惜人才,還是遜於曹操!舉例,曹操得了別人老婆,堅信能用尊重與真情,化解她們心中“仇恨”。比如張繡嬸子鄒氏及丫鬟周氏,秦宜祿老婆杜氏,何進兒媳尹氏,甚至袁紹老婆劉氏等!劉備就不行了,一個孫尚香,都“雞腸小肚”消化不良,徒留“嘆息在江面”!

    那麼,愛惜人才、善馭人才的曹操,為什麼殺掉呂布八大將之首高順,卻收留下張遼、藏霸等人呢?其實,這裡有個誤區!所謂“賢臣擇主”,得有前提條件,那就是“兩情相悅”!不是曹操不留,而是高順無法再愛!

    一、曹操有意收留幷州將士

    公元199年,高順率領的陷陣營陷入在數萬曹軍包圍中,七百兄弟,個個孤膽英雄,明知不敵,兀自死戰!張遼救出高順與成廉後,再救曹性。腿傷無法站立的曹性大罵張遼:“媽的,我完了,你還不快跑!”張遼含淚拔馬突圍!

    曹性及僅剩的十幾個陷陣營兄弟,面對上萬冷森森的兵刃,寧死不屈!曹操愛惜幷州軍士英勇,驅馬上前,和言:“誰是領兵之將?”曹性怒罵曹操“老賊”!曹操不惱:“呂布以怨報德,不必為他殉葬,你們不想回家嗎?歸順朝廷吧!”曹性高喊:“幷州勇士,至死不降!”刀抹脖子,隨即十幾個幷州士兵全部自殺!

    曹操調轉馬頭,不忍相看,嘴裡不住嘆息:“可惜了,可惜了!”

    二、高順此時無心歸順曹操

    當我們讚歎張遼八百敢死隊大破東吳十萬精兵時,有誰會想到,這裡面有著當年高順七百陷陣營兄弟不死的影子!我不敢說高順打造的陷陣營是不是古代中國特種兵的發軔,但可以肯定這是天下戰力最強的武裝!善於帶兵,又是高順好兄弟的張遼,或許自然會將這特種戰術發揚光大,在逍遙津戰鬥中,一戰成名!

    受郝萌反叛牽連,呂布早已對高順不信任了,收了他的兵權。高順捨不得陷陣營兄弟們,強忍著不公待遇!如今陷陣營兄弟全部陣亡,老大呂布卻要降曹!高順恨極了呂布,拿兄弟們當做升官發財工具!那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家鄉子弟,如今成為異鄉野鬼,我得要帶他們魂歸故里!

    高順開始背離呂布,硬扛曹操!成則帶兄弟們遺骸回家,不成也無妨,去另一個世界與兄弟團聚!下邳淪陷後,他是抱著必死,走上刑場!

    曹操吸取曹性之死的教訓,避免刺激高順,見面就誇,故意丟下臺階:“高將軍,你的陷陣營好厲害啊!”高順既不求饒,也不怒罵,只是一語不發,閉眼等死,任憑曹操撩撥!曹操只得嘆息:“可惜了!斬了吧!”

    曹操知道,愛才誠可貴,忠誠更重要!高順有才,不為自己所用,斷然不能留之!與其說曹操殺了高順,還不如說是被高順逼的!

    三、張遼是被人忽悠降曹操

    下邳被圍時,呂布安排張遼去沿海找藏霸、孫觀、吳敦等土匪,來解下邳之圍!誰知隨即傳來呂布高順人頭高懸白門樓訊息!忠義無比的張遼,飽含淚水,自縛雙臂,走進曹營!

    于禁大喝:“跪下”。曹操忙攔:“不要強人所難”!欲給鬆綁。張遼拒絕:“不必!速將本將正法”! 曹操改進方法:“將軍棄暗投明,我為何殺之?”張遼梗著脖子:“呂布待別人如何我不管,對我不薄!我情願為他赴死,一起懸首!”曹操拽斯文:“將軍未聽說,良臣擇主而仕?”張遼不屑:“背叛藉口!”

    曹操痛失曹性與高順,一直後悔,今雖感覺張遼比他倆還死硬,還是決定要有耐心拿下這廝!“文遠,你抬頭看看我,我們是故交!”張遼最講交情,便抬頭看看曹操:“你是?”曹操覺得有戲:“十年前董卓丁原進京,你手下五個小兵打家劫舍,被我斬一個!”張遼想起來了:“剩下四個我斬了,晚上把人頭送給你,還嚇唬你!年輕不懂事!”曹操順勢:“自此我一直想結交將軍,直至今日才與將軍相會!賣給面子給老夫,一起效力朝廷如何?”張遼心直,一時拐不過彎,語塞!

    這時關羽闖營,上前砍掉張遼身上繩索,首次給曹操下跪:“文遠吾友,願以性命擔保其忠義,懇請明公收留!明公不允,我闖營也是死罪,願與張兄同死!”然後扭頭相勸張遼:“負氣一死,辜負滿腔壯志!聽兄一勸,歸順吧!”

    曹操見縫插針:“高順呂布是你朋友,關羽為你求死,就不配做你朋友?我曹操也不堪當你朋友?我還是當朝三公,大義小節均佔理!你過來,我將你昔日兄弟侯成、宋憲、成廉、魏續等,均交你統領!”侯成等兄弟齊呼:大哥!

    張遼頂不住了,咬咬牙:“也罷!士為知己者死!但我有一請求!”曹操開心:“但說無妨!”張遼說:“沿海割據的藏霸、孫觀、孫康、吳敦、伊禮等也是我朋友,可不可以讓我去遊說他們一起歸順?”

    曹操心中大喜,自己正打算招安這些土霸,安定徐州,以便集中精力對付袁紹,這等於沾了張遼的便宜了!但還得裝一裝,猶豫一番:“看在文遠面子上,准許藏霸等人歸降!”

    四、獲張遼諸將贏官渡之戰

    大家都會說官渡之戰的勝利,得益於許攸的獻計“火燒烏巢”!其實決定那場戰爭勝負的關鍵,源於曹操提前拿下呂布,以及成功吸收呂布隊伍有生力量,為自所用!

    曹操拿下呂布,比袁紹拿下公孫瓚提前三個月!這寶貴的三個月,救了曹操!令曹操從容擺平張繡、劉表及關西諸將,拿下袁術,充分調動戰爭資源、精心佈局對付袁紹!相比袁紹拿下公孫瓚後,還要處理幽州舊部及烏丸、遼東叛亂,盡顯手忙腳亂!雖很早下令南進,大半年未見行動,然後行動又是倉促匆忙!無形中,曹操佔盡先機!

    再者,袁紹滅公孫瓚,幾乎是趕盡殺絕,也留下血仇餘患!但曹操不同,儘管未有將高順與曹性成功吸收到自己的隊伍中,但是,還是大量保留與吸收呂布軍隊有生營養,壯大自己的力量!

    大膽啟用判將魏種固守河內郡,抵制幷州袁兵側擊;巧妙改造藏霸、孫觀等海匪,展開游擊戰,騷擾且挺進青州,令青州袁兵自顧不暇;還有利用張遼與關羽斬顏良,正面突破,打贏官渡第一仗,掃除曹軍“恐袁”意識!

    良好開局是成功一半!這些都為官渡最後勝利奠定基礎,也是曹操“廣納人才,壯大自己”經營思想的必然結果!火燒烏巢,不過是收官階段的妙招!

  • 10 # 清山雅舍

    前言

    說起高順之死,從表面上看是他拒不投降,而後被曹操處死。但細緻分析起來,自然不會那麼簡單。那曹操區別對待三人的原因究竟為何呢?

    遠近親疏,因人而異

    1、張遼

    《三國志•魏書》記載: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

    張遼本來和呂布同在幷州刺史丁原手下任職,後來丁原死後又一同歸屬了董卓。這期間兩人都是同事關係,並非是主從關係。而董卓死後,呂布自立,張遼雖然歸屬呂布,但是張遼都是以魯相的身份統領騎兵部隊,相對比較獨立。

    從張遼的經歷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操守的軍人,雖然換主頻繁但都不是他背叛原主,而是原主都不給力地被別人殺了。而張遼不管跟誰都盡忠職守,勇猛善戰,這樣的人自然是曹操重點拉攏的物件。何況呂布敗了以後張遼率領自己的部隊投降,曹操又得兵又得將,高興還來不及。

    2、臧霸

    《三國志•魏書》記載: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於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太祖之討呂布也,霸等將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

    臧霸跟呂布的關係比張遼還疏遠。臧霸原本是陶謙的部下,後自立為帥。他與呂布只是合作關係,並不是效忠呂布。並且臧霸少年時救父便有孝烈之名,且自己又有勢力。因而他自然也是曹操極力招攬的物件,何況臧霸一樣也投降明主了,這樣的好漢曹操恨不得來一打,又豈有加害的道理?

    3、高順

    《三國志•魏書》記載: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高順可謂是呂布的死忠。明明呂布都不信任他,最後還奪了他的兵權,只在衝鋒陷陣時才讓他領兵,但他居然毫無怨言。這樣的屬下呂布是從哪裡找到的,卻不知珍惜。於是,高順和張遼、臧霸的不同就很明顯了,高順雖不被呂布信任,但他確實是呂布忠實的部下。最後被擒時也是默然不語,拒不投降,因而曹操不得不殺他。

    時局緊迫,後患難留

    我們知道曹操在討伐完張繡後,又打敗呂布,主要是為了在和袁紹全面開戰前能夠掃清後顧之憂。而連續的作戰和糧草的不濟,使得曹操不得不水淹下邳,快速解決了呂布。這中間曹操差點都退兵了,足以證明當時的局勢曹操那邊也是時間緊迫,壓力巨大。如果呂布肯用陳宮之謀,那麼歷史很可能被改寫,曹操也許支撐不住就撤兵了。

    因而,曹操一切都要從速從快,時間不等人。像高順這樣的呂布死忠,如果不投降,曹操沒時間慢慢收服,因為高順對呂布的殘部仍有較大影響力,留著就有隱患。曹操的勢力正值多事之秋,哪能自己給自己埋地雷,所以快刀斬亂麻便是最佳選擇,不投降還是殺了利索。

    結語

    綜上,高順的死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局勢的因素。他雖是愚忠之人,但我輩終不免為他的死而感到嘆息。

  • 11 # 歷史都付笑談中

    曹操非常愛惜人才,如果能招降,他肯定都會招降。曹操之所以殺掉了高順,應該是因為高順是呂布的死忠,拒不投降,所以才殺了他。

    可以把高順類比成張任、審配這樣的人物,他們只會忠於一個主人,忠臣不事二主,是不可能投降別人的,在外人看來,可能腦筋有點死。

    所以說,像張遼、臧霸等人,可以“良禽擇木而棲”,但對高順而言,這是不存在的,完全忠於主人,主人死了,就一定要為主人報仇,如果不能報仇,那就和主公同死。

    所以曹操也明白,肯定是無法收服高順,但如果放了,高順不僅不會感動,反而會不顧一切給呂布報仇,這樣就只能殺了他。

    高順的確非常可惜,他是一個非常自律的武將,擅長養兵,一手打造了所向披靡的陷陣營,堪稱漢末第一勁旅,如此英雄人物,卻死忠於有勇無謀的呂布,真是讓人嘆息。

  • 1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呂布手下原本有八大健將,分別是: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而沒有高順,之所以沒有高順,是因為高順比他們八個人還要勇猛。

    呂布手下的八大健將,除了戰死的,其餘的全部都是投降了曹操。比如說曹性被夏侯惇所殺,成廉被樂進所殺,郝萌被張飛生擒後被曹操斬殺,其餘的張遼、臧霸、魏續、宋憲、侯成都是投降了曹操。

    下邳城一戰,呂布為什麼會戰敗輸給曹操啊?

    首先,呂布不聽從陳宮的建議,下邳之戰前,陳宮建立呂布,趁曹軍剛來立足未穩之際,以逸待勞,一舉可擊敗曹操軍,可是呂布不聽,過了幾天之後,等到曹操軍紮好營寨,呂布就失去了先機,此為其一。

    其次,陳宮再次建立了讓呂布率軍出城駐紮,由陳宮和高順駐守下邳城,城外的呂布軍與下邳城守軍互為掎角之勢,曹操遠來勢必不能久戰,如此就可以擊敗曹軍,但是呂布的妻子擔心呂布出了城後,陳宮與高順不會守城,肯定會投降,於是呂布又沒聽從陳宮的建議。

    再次,呂布被曹操軍圍城之後,又沒有好的辦法,於是什麼都不顧,只是整天與妻子嚴氏和小妾貂蟬喝酒澆愁,哪有不敗之理。

    最後,呂布對待手下也比較苛刻。侯成因為犯了呂布的禁酒令,準備被呂布斬首,只是因為眾將的求情,才改為打一百棍,呂布此舉導致手下部分將領不滿,魏續、宋憲、侯成三人由於經常受到呂布苛責,三人決定綁了呂布投降。

    最終呂布被魏續、宋憲、侯成三人合謀,盜了呂布的赤兔馬和方天畫戟,綁了呂布獻給了曹操,三人也順便投降了曹操,魏續、宋憲、侯成三人的投降,屬於賣主求榮的行為,而且是三人主動投降曹操,曹操沒有不接受的道理。

    但是張遼、臧霸和高順三人的命運就不同了。呂布被擒後,他手下的將領幾乎都被擒拿,陳宮、高順、張遼等人都被曹軍綁了,連同呂布一起來到白門樓上見曹操,以便讓曹操決定他們的生死。

    曹操首先問的就是高順,高順被押上來後,曹操問高順:你有什麼話說嗎?高順不作聲也不說話,其實到這個地步,曹操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只要高順答應投降,曹操基本上就會接受,曹操之所以問高順,就是將生的機會拋給了高順。

    但是高順偏偏不領情,在這個時候,高順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投降,要麼死,高順如果想投降,只需要說一句話就行了,可是高順偏偏不願意說,這不明擺著就是不願意投降,一個不願意投降的武將,即使再勇猛,曹操留著也沒有用,不如殺了。

    投降也是一門技術活,而且還要兩相情願才行,就算是曹操想收高順,高順一心求死,不是也收不成高順,比如陳宮就是這樣,曹操原本就不想殺陳宮,還找了很多理由勸陳宮,但陳宮一心求死,就是不願意投降,最後曹操不也殺了陳宮。

    接著曹操在劉備的建議,還處死了呂布,呂布又是另一種情況,呂布想投降,可曹操不願意,因為呂布是三姓家奴啊,已經殺了他所投靠的兩任主人了,換言之,呂布投靠誰,就會殺了誰賣主求榮,曹操當然不敢收呂布了。

    處死了呂布後,接著張遼被綁著推上前來,張遼起初根本不願意投降曹操,還敢罵曹操是國賊,曹操一怒就準備殺了張遼,結果劉備和關羽都一起為張遼求情,並且關羽以性命擔保,為張遼求情,說張遼是忠義之士,曹操不相信張遼,但是絕對相信這個時候的關羽,於是曹操就放過了張遼。

    曹操親自為張遼解開繩索,整理衣物,請張遼上坐,一方勢力的主公,親自為一個降將作這些事情,張遼也是深受感動,於是就投降了曹操,張遼投降一是因為關羽擔保,二是因為張遼感受到曹操的禮賢下士,於是主動投降。

    之後,呂布手下的將領只剩下一個臧霸由於在外駐守,而逃過被擒的命運,不過曹操已經派人招降了臧霸,臧霸見呂布已死,張遼投降,他昔日的主公及同事或死或降,自已也無力對抗曹操,於是也投降了曹操,臧霸投降曹操也是合情合理。

    曹操之所以接受了臧霸與張遼,而殺了高順,根本原因就是臧霸與張遼願意投降,而高順不願意投降,又沒有人為高順求情,所以曹操才殺了高順,這與高順是不是勇猛,一點關係也沒有。

  • 13 # 我行異

    首先,並不是曹操不接受高順,而是高順不接受曹操的勸降。在呂布軍城破戰敗,呂布、陳宮和高順被俘後,曹操曾欲招降陳宮和高順,陳宮明言不降,而高順沉默不語,當時如果高順說降,可能也就降了,可惜高順不表態,曹操就把他和陳呂兩人一齊處理了。

    其次是旁人也沒人幫腔勸降,高順當時的沉默,咱認為是要找下臺階,高順在呂布的陣營內一直混得不太順心。呂布最強的部隊陷陣營,是高順親手帶出的,但呂布卻知忠不用,陷陣營平時由其親戚魏續帶領,到戰時才再交給高順指揮,可以說對高順千防萬防。但在郝萌叛亂時,呂布卻知道逃到高順大營,借高順之力平叛。英雄記中記載「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可見高順為人有傲骨,可能正等著曹操親自解綁勸降,誰知道曹操卻不吃這一套,加上無論是原呂布陣營降曹的魏續等人,還是曹營諸將都沒人出來勸說,所以也沒下臺階給曹操勸降。

    第三,高順被俘時,手上已經沒有了軍隊。和三國演義的故事不同,歷史上的張遼是率領部隊來向曹操投降,面對這種帶資進組,曹操自然是笑納,而這時的高順已經是光桿司令,曹操就成了順口一問,不降就斬的情況。

    另外,臧霸不是呂布的部下,他是山東一帶的獨立勢力,雖不算是群雄諸侯,但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軍閥。他當時只是西瓜傍大邊,呂布強了就跟呂布,曹操強了就跟曹操,可以算作是地頭蛇,實際是兩人都指揮不了臧霸。臧霸在呂布時期,曾跟呂布開戰,打成了平手就和呂布結盟,可以算是呂布的盟友。後來降曹後,臧霸也一直保持半獨立狀態,直到曹丕封其為執金吾,強奪其兵權,才結束了臧霸在曹營內的半獨立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不滿意男朋友家庭而不同意兩人在一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