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刀魚哥

    症狀;平菇子實體染病後,菇蕾分化受阻,幼菇萎縮,初期子實體變黃,後期生長停止,轉化為褐腐,有腐爛的氣味。

    發生規律;病原菌喜酸性環境,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5攝氏度,在通風不良,高溫,高溼的環境下容易發生該病。

    防治;菇房使用前要徹底清除舊料,出菇期間,加強通風,控制用水,降溫降溼。症狀:子實體染病後,不畸形,不腐爛,但手一碰就掉,未腐軟的子實體受抑制,發育緩慢,切呈汙黃色。

    發生規律:該病菌喜較為肥沃的酸性,當溼度和溫度過高時容易發生此病。

    防治:培養料進行高溫堆置撒滅病菌,搞好菇房衛生,出菇期控制用水量和溼度,乾溼交替的進行水分管理,固體發病後摘除病菇水分控制

    溫度較高的季節,早晚用噴霧器進行噴灑,中午用水管噴灑。隔一到兩天中午可用水管。

    溫度較低的季節,早中晚都用噴霧器噴灑,隔三五天用水管噴灑。

    總之溼度要控制到80%-85%

  • 2 # 河北玉麒麟1988

    1:平菇的病蟲害主要有病毒病、木黴、麴黴、褐斑病、腐爛病、蟎類、菇蚊、菇蠅等。防治措施主要有降低溫度、加強通風,在病區噴2%甲醛液或多菌靈;製作菌種是要滅菌徹底,生產中嚴格無菌操作;在棚室內放置糖醋液、懸掛粘蟲板和頻振式殺蟲燈等方法誘殺害蟲。

    2:平菇的病蟲害在發菌期和出菇期都會發生,發菌期病害以黴菌為主,出菇期病害以細菌為主。蟲害在平菇的整個生產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因平菇生長速度快,菇體富集能力強,不適宜過多使用藥物,所以一切病蟲害以預防為主。

  • 3 # 隔壁曉收

    本人從事平菇種植前後五年多時間,希望以下的資料可以幫到你

    平菇生產上常見病害有哪些?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播種後菌種不吃料

    (2)培養料酸敗、汙染嚴重

    原因:①原料陳舊、黴爛,雜菌基數多;②培養基配方不合理,加麩皮太多,導致含氮量過高;加入過多尿素,發菌過程產生了遊離的氨氣;③發酵溫度達不到,或遇持續低溫、多雨,使雜菌孢子大量萌發;④石灰新增量過少,培養基偏酸;⑤裝袋後培養料含水量過多,發生厭氧發酵;⑥使用的菌種帶雜菌;⑦接種或發菌環境嚴重汙染。

    (3)發菌後期吃料慢、遲遲不滿袋

    (4)燒菌

    (5)菌絲未發滿就出菇

    原因:①菌種用量過大;②菌種超齡,老菌塊提前進人了生長期

    下面是菌絲滿袋以後出現的一些情況

    (1)珊瑚型

    原基形成後,形不成菌柄、菌蓋,而又繼續重複分叉,結果形成珊瑚狀畸形,顏色花白,無菌蓋或極小。病因: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和光照太弱。防治辦法:加強通風,改善光照條件。

    (2)蓋小高腳型

    平菇子實體柄細、長,菇蓋較小,顏色蒼白,子實體的形狀像一個高腳杯。病因:主要是光照太弱和出菇期溫度偏高。防治方法:改善光照條件,降低溫度,拉大晝夜溫差,有利於子實體正常形成。

    (3)光桿型

    子實體細長,有菌柄而沒有菌蓋,柄的頂端有小的開口。病因:子實體形成菌蓋要求有一定溫度,如果低溫持續時間長而不回升,則菌蓋不能分化形成。防治方法:遇O℃左右低溫,則要設法採取加蓋草簾或雙膜覆蓋等保溫增溫措施。

    (4)皺縮乾枯型

    幼菇及菇叢生長瘦弱,子實體黃白或淡黃褐色,菇體從頂向下萎縮乾枯。病因:由於袋料缺水或因空氣溼度過低引起。防治方法:增加空氣溼度,及時給料中補水。

    (5)農藥中毒型

    原基形成後,不分化菌柄和菌蓋,形成不規則的菌塊,後期菌蓋扭曲、開裂並露菌肉。病因:多為敵敵畏、速滅殺丁等農藥中毒所致。防治方法:使用防死樂、立信菌王、蔬菜保鮮液等噴施。

    (6)蓋小柄粗型

    在子實體分化期遇上高溫、光照偏強和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物質代謝受阻,引起異長,呈現出水腫狀畸形。病因:主要是高溫所致。防治方法:採取降溫措施。

    (7)病毒病型

    有的菌柄膨大成球或燒瓶形;有的菌蓋不能形成只有很小一點;有的菌柄呈出扇形,表面不平,或呈扭曲的波浪形,菌蓋有明顯的水凌狀條紋。病因:病毒引起。防治方法:使用病毒K、消菌靈、病毒A等噴施。

  • 4 # Mr1王小帥

    1、在栽培過程中,環境條件及管理方法不妥;造成反常的生理活動的現象。例如:

    (1)平菇高腳病:平菇原基形成以後,子實體形態分化不正常,菌蓋畸形,不形成菌蓋或者菌蓋很小,菇柄很小,很長,菌蓋向上生長,子實體商品價值很低,甚至無法銷售。

    防治:在原基大量形成,開始分化後,應該加大菇房通風量,保證菇房氧氣充足,沒有過量二氧化碳沉積。

    (2)平菇的大腳菇:子實體菌蓋極小,菌柄粗長。這主要是缺氧、通風不良造成的。

    防治:加強通風,注意光線即可防止。

    (3)菜花病:平菇長出原基後,一直處於桑葚期的狀態,菇柄分叉較多,早期平菇原基成卵形、凸起、增大,不能繼續分化成子實體形態,逐漸長出更多的分支,形成的菌蓋很小,近球形。原基仍舊不斷生長,呈現為球形或者半球形,看起來就像菜花一樣。

    防治:平菇菜花病和其他平菇生理性病害一樣,一旦出現,沒有徹底解救措施,合理使用農藥,保持菇房通風,空氣清新,是預防平菇菜花病的主要辦法。

    (4)平菇藥害:子實體噴藥後(敵敵畏),菌蓋停止生長,邊緣形成一條黑邊、翻卷。

    防治:禁止使用一些有害的農藥。

    (5)鏽斑:平菇菌蓋、菌柄上產生鏽褐色斑點。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通風不良、溼度過大形成的。

    防治:加強通風,降低溼度。

    2、幹泡病(褐斑病),主要危害其正常生長。其症狀為子實體表面產生白色絨毛狀菌絲,出現褐色斑點,菌蓋萎縮、乾裂。

  • 5 # 夏日青蘿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也稱側耳、糙皮側耳、蠔菇、黑牡丹菇,臺灣又稱秀珍菇)是擔子菌門下傘菌目側耳科一種類,是種相當常見的灰色食用菇。平菇是一種人們喜愛的蔬菜,其栽培技術不甚複雜而被廣泛種植,但其在生長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生理性病害,既影響產量又影響品質,現逐一加以分析。

    一、高腿狀平菇

    平菇原基發生後,子實體分化不正常,菌病分枝開叉,不形成菌蓋,偶有分化的菌蓋極小,且菌蓋往上生長,不平展,其外觀群體鬆散,形同高腿狀。發生原因:1、平菇形成原基像珊瑚期轉化時,菇棚沒有及時轉入開放式通氣供養管理,所處環境通風不良,光照強度偏弱,子實體不能進入正常分化,各組成部分生長比例失調,因此,形成了長柄菇,喇叭菇或高腿菇。2、低溫季節,特別是北方寒冷地區,為了保溫,棚內通風少,二氧化碳濃度增多,引發菇體畸形或死亡。

    遇到以上2種現象,要立即進行加大通風換氣管理。

    二、花邊菇

    子實體長大後,菌蓋邊緣參差不齊,大多成波浪形或花邊,此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1、棚內外溫差過大或過小造成。2、子實體受氣候(如霧霾)或低溫刺激的正常生理反應。

    遇到此類現象不需要治療,氣溫適宜後,下潮菇會自然消失。

    三、花球狀平菇

    平菇原基發生後,完全失去平菇子實體的正常形態,而呈現不規則的團塊組織,外觀與花球相似,將這些花球狀平菇採摘後,第二潮出的菇仍不成形,如朵小、長不大就卷邊,且菌蓋發脆。主要原因是:1、拌料時加了對平菇極為敏感或毒性較大的農藥。2、菌絲髮菌過程中,菇場內或菌袋上噴灑了對平菇極為敏感的敵敵畏、速滅殺丁、除蟲菊脂等殺蟲農藥。3、產菇環境空氣中含有濃度較高的農藥味。

    以上都是平菇菌絲受到農藥中毒後的表現,頭潮菇中毒最嚴重,下一潮後畸形會逐漸減輕,但不能完全消失,目前還沒有徹底解救措施。

    四、菌蓋表面生瘤狀生物

    菇體分化發育後,在菌蓋表面形成許多皺印或瘤狀物,這類現象大多發生在黑色軟柄品種上。主要原因有:1、氣溫低、受凍,所種品種不在改種出菇範圍內。2、黑色軟柄品種遇到3℃以下低溫刺激的正常反應。

    這種情況可採用給菇棚升溫預防,或以後冬季栽培時,選用耐低溫的品種較好。

    五、頭潮菇長不大

    頭潮菇如果無任何病害,菇體長不大就老熟卷邊,大都是由於菌絲內部生理成熟度不夠造成的,如菌絲生長沒有完全滿袋或剛剛滿袋癒合就出菇,由於菌袋內營養未積成熟,所以不能向菇體輸送養分。

    遇到這種情況也不用擔心,到第二潮菇就會恢復正常。

    六、灰黑品種幼時色澤不正常或畸形

    主要由於棚內溫度過低造成,這種現象常發生在廣溫型偏低溫灰黑色品種上,因灰黑色品種耐寒不如淺白色品種,如灰黑色品種在冬季長時間處於-2~8攝氏度條件下,雖然能出菇,但不能正常分化,色澤會變淡白,畸形菇也多。

    防治方法:加強冬季大棚增溫措施,白天棚內在通風前提下,將溫度升到15度左右,晚上棚內保持不結冰,透過以上管理,出菇會趨於正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對聯講究的是平仄,讀起來才有抑揚頓挫,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