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
2 # 歐文亞隆小迷弟
是這樣的,每個人心理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些異常。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5%左右的人是心理非常健康,幾乎一點問題也沒有,比如宇航員,宇航員必須保證在太空艙里長期密閉的環境裡以及面對身體的各種不適感保證自己心理、精神狀況相對穩定。當然,也有5%左右的人是心理極度不健康的,也就是我們說的中度或重度精神病人。大部分人處於非常健康和非常不健康之間的水平,每個人都會多少有些異常心理。
很多人都可能存在對心理健康的一個誤區:認為只有我們內心十分平靜才是健康的,生氣、悲傷都是不健康的表現,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會對生活中不同的事物產生不同的情緒、情感的這一機制是我們人類的天性,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事實上,我們的心理狀況也是每時每刻都會變化,處於一個波動的狀態。比如,當我們遇到一件事非常傷心難過,可能是親人的離世,可能是自己在職場上遭遇很大的挫折,這一段時間我們會處於一種抑鬱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去做相關抑鬱症量表,得出來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重度抑鬱症,這並不代表我們就真的抑鬱了,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其實非常有彈性,絕大多數人都能過經過自己調節走出來。
-
3 # acho心理諮詢師
心理問題,就像是癌細胞一樣,每個人都帶的有。但是當他不發作的時候,其實是有益的,能對人進行自我保護。比如說當別人罵我們,我們感覺到很不舒服,這就是我們對情緒的理解和應對,如果沒有這種能力,在人際交往中就有非常大的影響。可是當它受到刺激處於極端,以至於不能進行自我控制的時候,那就是心理問題了,需要進行調整和干預,更嚴重的就上升為精神疾病。所以我們不應該探討是不是沒有人有些問題,而應該怎麼樣想辦法讓自己的心理更健康。平常可以學習一些心理知識,多出去走走,多結交新的朋友,多努力的提升自己,多向正面的積極的方面引導,這樣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
-
4 # L大叔說心理
是不是每個人心裡都多少有點異常,真的有一點都沒有心理問題的人嗎?
心理分正常和不正常
每個或多或少都會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的產生的原因,是根據每個人得從小大的成長過程有直接的關係,不要以為有心理問題就是心理變態或者精神病,心理問題就相當於我們平時傷風感冒一樣,比如: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中,長大了有可能是反社會性人格,變態行為,這就是不正常,這些在歐美的那些電視劇中常常出現,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犯罪心理》這部電視劇,正常人的心理就好像一條有波動的長線,有起伏,起伏不會過高也不會過低、但也不會保持一條直線,心理不正常就完全相反,不知道我這麼說大家是否能明白。
心理三原則判斷是否正常
在心理諮詢中,我們用心理三原則去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心理問題或者神經症和精神障礙
一條原則:主客觀世界統一,這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精神病性的幻覺,比如:被害妄想,說有人說他壞話、攻擊他、並且非常的堅信有人要害他,在我們看來毫無事實根據,多見於精神分裂。
第二條原則:心理活動內在協調一致,就是人的認知、情意、意志、行為是否一致,就是說一個人的內心體驗和環境一致,比如:看喜劇片的時候該笑你卻哭,已故親人辦喪事都在哭,你卻開懷大笑。
第三條人格相對穩定,人的人格是相對穩定,都聽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指人格是相對穩定性得,如果你在生活中發現一個本來開朗樂觀的人,在沒有任何外來原因干擾的情況下,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孤僻不接觸人,說明就破壞了他人格的穩定性。
回覆列表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相對的 當不正常的感受狀態發生時,你一定會與正常狀態相比較。而正常狀態並不是沒有心理問題,而是在一定範圍內,一定時間內,可以自己控制並且有自我覺知的一種精神心理狀態。
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是不一樣的,這一點需要明確。
例如自身的消極心理;付出與結果不對等的落差感;自我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感;我們每個人都有Sunny的一面,也有陰暗的自私心理。當我們呈現出Sunny的一面,那麼黑暗的一面就會被隱藏,隱藏起來的也就可能是他問題的癥結所在,往深處看,就是心理問題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