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尚思修善
古代北韓半島北部是衛氏北韓後來被西漢征服,設立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臨屯郡,歷史上稱為漢四郡。也就是說,現在的北韓西漢時候是中國領土。
-
3 # 看遍山川
儘管近些年來東北角的鄰居老是聲稱他們是亞洲文明的先驅,曾經的版圖涵蓋了黃河流域,甚至四大發明都恨不得都包攬了過去。過過嘴癮也就罷了,古北韓的歷史發源在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裡早就有了定論。
商朝滅亡後,其臣子箕子被周武王封到現在北韓那塊地方,箕子帶領5000商朝遺民並聯合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成為那裡的第一代國君。直到西漢初年,原燕人衛滿率領一批人流亡到北韓半島北部,不久取而代之成為那裡的國王,稱作衛滿北韓。
先進的漢文化無疑對北韓半島的歷史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衛滿北韓模仿秦漢建立起自己的統制制度,並臣服於中原王朝,和西漢通商往來。從中國引入青銅器,鐵製農具和日常器皿,大大提高了北韓的農作物產量,北韓輸入中國的主要是人參,貂皮等東北高寒地區特產。
不過到了漢武帝時期,衛滿的孫子右渠繼位,就開始對中國不友好起來,誘惑漢朝流亡人進入半島,不願派使節入朝覲見中國皇帝,還阻攔半島上其它小國和漢朝來往。漢武帝先禮後兵,派使臣入北韓訴責右渠,右渠置若罔聞不肯就範。
這位漢朝使臣也不是省油的燈,在回來的路上殺掉了朝方的陪同人員,對皇帝聲稱是斬殺了對方將軍,武帝還升了他官,後又被朝方報復殺害,這下兩國關係徹底鬧翻。
漢武帝兵發兩路征伐衛滿北韓,一路水軍自今山東渡渤海,一路步騎自遼東南下,衛滿北韓戰敗投降漢朝,這是公元前108年的事。漢武帝將北韓分為玄菟(在今遼寧境內)、真番、臨屯、樂浪(後三個在今北部北韓)四郡,任命漢人擔任郡職,隨後又有中原王朝的商人或百姓遷往這些郡縣而慢慢融入北韓族。
另外需要講到的是,上面說的北韓地域概念都還在半島的漢江以北,當時在漢江以南還有馬韓、辰韓、弁韓三國,並稱三韓。其中馬韓地盤和實力最強,直到東漢初年,才向東漢政府表示願意臣屬,後歸樂浪郡管轄。
-
4 # 國史春秋
西漢與衛滿北韓的關係應該分兩個部分來聊,一、西漢初年,二、漢武帝時期。
一、西漢初年,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衛滿是燕華人,劉邦的發小盧綰反叛後逃往匈奴,燕國陷入混亂,衛滿糾集了千餘民眾亡命北韓。後來衛滿竟然使用乾坤大挪移的神功後來者居上,不但滅了原來的北韓王準,他自己還做了北韓國王,並且建都王險城,也就是今天的北韓首都平壤。
衛滿統治北韓的時候和漢朝的關係保持的不錯,而且衛滿很會鑽營。他就像一隻走在老虎面前的狐狸,利用漢朝藩外屬國的優勢,憑藉著兵威和財力,將周邊的許多小部落吞併,統一了北韓半島的北部。此後國力逐漸強盛,周圍的真番、臨屯等較大的部落也都臣服於衛滿,因此衛氏擁有了方圓數千裡的北韓國土。
當時正值漢惠帝和呂后主政之時,漢朝為了休養生息,力求邊境安寧。所以漢朝廷派遼東太守與衛滿相約:漢朝承認北韓為藩外屬國,北韓應確保漢朝邊地安全,漢的邊地不得遭受塞外小國和部落的騷擾,而且他們如果願意入朝朝見漢天子,北韓也不能加以阻攔。
二、漢武帝時期,關係惡化、兵戎相見
漢武帝時期,衛氏北韓的國王是衛滿的孫子衛右渠。這個孫子很不地道,他常常招誘很多漢族人到北韓去,而且從來不向漢武帝遣使朝見,甚至登鼻子上臉挑戰漢朝尊嚴。
漢武帝元朔初年(公元前128年),穢貊君主率部眾二十八萬歸附漢朝,漢在其地設蒼海郡,不久受衛氏北韓的干擾而撤銷。後來北韓南部的辰南韓上書漢朝想入朝見天子,也被衛右渠攔阻不放。因此漢武帝下詔警告衛右渠要遵守舊約,但他拒不奉詔,依然我行我素。
漢武帝那受過這窩囊氣,不可一世的匈奴人都被揍的滿地找牙,自然也不會把之些東夷水邦放在眼裡。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招募天下罪囚為兵,開始大規模征討北韓。第二年,漢朝水陸兩軍由大將楊僕和荀彘分別率領攻入北韓境內,但是戰爭進行的並不順利,王險城久攻不下,兩路都沒有取得實際戰果。
無奈之下,漢武帝又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往北韓整飭,而公孫遂卻乘機逮捕了楊僕,並且收編了他的軍隊。漢武帝得知訊息後,派人將公孫遂誅殺。後來荀彘將兩路兵馬合併,隨即加緊對北韓的進攻,北韓抵擋不住,衛右渠被準備投降漢朝的大臣殺死。致此,北韓平定。
漢朝滅了衛氏北韓後,漢武帝分其地為四郡:樂浪郡(今平壤)、臨屯郡(今江陵)、直番郡(今信川)和玄菟郡(今咸興),直接統治北韓北部。
西漢末年,北韓和燕便屬於同一方言區,許多口語都近乎一致。
-
5 # 康龍奪冠範慶明
由於古北韓的歷史發源在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裡早就有了定論。
商朝滅亡後,其臣子箕子被周武王封到現在北韓那塊地方,箕子帶領5000商朝遺民並聯合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成為那裡的第一代國君。直到西漢初年,原燕人衛滿率領一批人流亡到北韓半島北部,不久取而代之成為那裡的國王,稱作衛滿北韓。
先進的漢文化無疑對北韓半島的歷史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衛滿北韓模仿秦漢建立起自己的統制制度,並臣服於中原王朝,和西漢通商往來。從中國引入青銅器,鐵製農具和日常器皿,大大提高了北韓的農作物產量,北韓輸入中國的主要是人參,貂皮等東北高寒地區特產。
不過到了漢武帝時期,衛滿的孫子右渠繼位,就開始對中國不友好起來,誘惑漢朝流亡人進入半島,不願派使節入朝覲見中國皇帝,還阻攔半島上其它小國和漢朝來往。漢武帝先禮後兵,派使臣入北韓訴責右渠,右渠置若罔聞不肯就範。
這位漢朝使臣也不是省油的燈,在回來的路上殺掉了朝方的陪同人員,對皇帝聲稱是斬殺了對方將軍,武帝還升了他官,後又被朝方報復殺害,這下兩國關係徹底鬧翻。
漢武帝兵發兩路征伐衛滿北韓,一路水軍自今山東渡渤海,一路步騎自遼東南下,衛滿北韓戰敗投降漢朝,這是公元前108年的事。漢武帝將北韓分為玄菟(在今遼寧境內)、真番、臨屯、樂浪(後三個在今北部北韓)四郡,任命漢人擔任郡職,隨後又有中原王朝的商人或百姓遷往這些郡縣而慢慢融入北韓族。
北韓地域概念都還在半島的漢江以北,當時在漢江以南還有馬韓、辰韓、弁韓三國,並稱三韓。其中馬韓地盤和實力最強,直到東漢初年,才向東漢政府表示願意臣屬,後歸樂浪郡管轄。這就是歷史上西漢與衛滿北韓的關係。
-
6 # 歷史戰爭
在漢高祖時期,燕王盧綰背叛漢朝,逃往匈奴,而跟隨他的隊伍當中,有一位叫做衛滿的人。不過衛滿最終沒有跟著盧綰去往匈奴,他率領一千多人,流入北韓半島。此時沒有人會想到,這位不起眼的流民,竟會在北韓半島上建立起國家,併成為漢武帝的心腹大患。
當衛滿進入北韓半島時,統治北韓的是箕子的後人箕準。箕準得知衛滿的身份以後,賜予他官職以及封地,讓他駐守在西部邊境。箕準希望用衛滿來鎮守邊疆,但他卻沒有想到衛滿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衛滿在封地招引大量漢人流民,不斷強大自己的勢力。公元前194年,衛滿謊報軍情說漢朝要出兵攻打北韓,請求到箕準身邊守衛都城,箕準不疑有他,同意衛滿的請求。衛滿趁機發動突襲,攻克王都,推翻箕子北韓,建立衛滿北韓。
西漢得知衛滿北韓的建立以後,主動與衛滿相約:衛滿為漢朝藩屬外臣,為漢朝保護塞外,作為回報,漢朝則給予衛滿軍事與經濟上的支援。在西漢的支援下,衛滿北韓迅速發展,逐步吞併周邊小國和部落。
衛滿的繼任者衛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夢想繼續擴大衛滿北韓的疆域,然而他卻夾在強大的匈奴與西漢中間,與他同一時期的兩位雄主,是冒頓單于與漢武帝。在匈奴與西漢基本保持和平時,衛蒙左右逢源,兩邊討好,藉助西漢和匈奴的支援不斷髮展。當西漢與匈奴展開大戰以後,衛蒙已經老邁,他的兒子衛右渠接過他的王位。衛右渠覺得時機已到,他大肆的招引漢人流民,不斷征服北韓半島上的其他勢力,並阻攔真番等小國與漢朝通商朝貢,《北韓文明程序》載:“元朔元年(前128),濊君南閭等畔(叛)衛右渠,率二十八萬口詣遼東內屬,武帝一度在遼東塞外接蒼海郡,但統治困難,三年後即罷撤。元封二年(前109),以半島南部部族訴北韓阻礙他們與漢朝通商為名,漢武帝令涉何出使北韓,召諭其王衛右渠歸屬中國。”
可以看出,此時的漢武帝並不想與衛滿北韓發生戰爭,他希望用外交手段來解決衛滿北韓的問題。然而涉何出使的並不順利,衛右渠不同意他的要求。涉何由於衛右渠的拒絕而心生憤怒,他將護送自己回國的北韓裨王長殺死,並謊稱北韓叛亂,自己殺了北韓大將。漢武帝不知實情,不僅沒有責罰涉何,反而賜他遼東郡東部都尉。衛右渠得知以後,發兵突襲遼東,將涉何殺死。衛滿北韓的行為有私仇的緣故,但它突襲遼東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這是漢武帝所無法容忍的,於是他發兵五萬,由樓船將軍楊僕率領水軍,左將軍荀彘率領陸軍,水陸並進,攻打衛滿北韓。
這場戰爭進行的並不順利,攻無不克的漢軍在北韓半島上屢次失利。楊僕貪功冒進,還沒有等到荀彘的陸軍就冒然發動進攻,結果戰敗,而荀彘的陸軍也遭遇衛滿北韓西部大軍,久攻不克。不過漢軍圍城還是讓衛右渠驚慌失措,他知道衛滿北韓終究不是漢朝的對手,於是表示願意降服,並派太子到漢廷謝恩。
太子率領一萬人帶著軍馬等大量物資前往漢朝,但使臣衛山擔心太子圖謀不軌,於是要求他們的軍隊不能攜帶武器。太子懷疑漢軍要謀害他,於是率軍返回都城。北韓太子的行為徹底激怒漢武帝,他命漢軍加緊對衛滿北韓都城的進攻。最終,衛滿北韓內部發生內訌,衛右渠被主和派殺掉,衛滿北韓都城被破。
衛滿建立的國家,因“涉何事件”而被滅亡,實在令人意想不到。當然,涉何並非是漢朝滅亡衛滿北韓的唯一原因,除衛滿北韓進攻遼東以外,漢朝發兵遠征衛滿北韓,可能還有針對匈奴的目的。衛滿北韓的國王名義上雖然是漢朝的藩屬外臣,但他們為謀取利益,卻與匈奴人暗中交易。司馬遷在《史記•北韓列傳》當中記載漢朝滅亡衛滿北韓的原因是:“傳子至孫右渠,所誘漢亡人滋多,又未嘗入見;真番旁眾國欲上書見天子,又擁閼不通。元封二年,漢使涉何譙諭右渠,終不肯奉詔。何去至界上,臨浿水,使御刺殺送何者北韓裨王長,即渡,馳入塞,遂歸報天子曰“殺北韓將”。上為其名美,即不詰,拜何為遼東東部都尉。北韓怨何,發兵襲攻殺何。”這一切的導火索是涉何殺北韓裨王長,不過在《史記》當中,存在裨王這個官位的,只有衛滿北韓與匈奴,這說明衛滿北韓的官制可能受到了匈奴的影響。
除此以外,《史記•匈奴列傳》裡還記載:“是時漢東拔穢貉、北韓以為郡,而西置酒泉郡以鬲絕胡與羌通之路。漢又西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妻烏孫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國。又北益廣田至胘雷為塞,而匈奴終不敢以為言。”漢朝滅亡衛滿北韓,在其上設郡,“而匈奴終不敢以為言。”這裡司馬遷將滅亡衛滿北韓與其他一系列針對匈奴的舉措放在一起,說明漢武帝滅亡衛滿北韓,極有可能是因為衛滿北韓與匈奴較為親近。事實上這是極有可能的,衛滿北韓阻攔許多小國向漢朝進貢,它敢這樣做自然是有底氣的,而它的底氣只能是匈奴,畢竟附近再沒有其他強大的勢力。不過令衛右渠沒有想到的是,就連匈奴都不敢招惹漢武帝,他們自顧不暇,自然無力干涉漢朝出兵北韓。就這樣,衛滿北韓不過傳承三代,就走向覆滅。
衛滿北韓滅亡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漢武帝攻破衛滿北韓王城以後,滅亡了衛滿北韓,他在北韓半島北部上設定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史稱“漢四郡”。在郡下面還設有許多縣,而郡縣的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的漢人官員擔任。漢四郡的確立,標誌著北韓半島北部地區納入了漢朝的統治範圍。衛滿北韓滅亡以後,漢朝先進的文化傳到北韓半島,同時也促進了雙方的經濟來往與文化交流。
參考資料:
《北韓文明程序》
《史記》 司馬遷
回覆列表
秦末漢初是個超級大亂世,與局勢動盪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層出不窮的奇人異士。其中,兼具漢朝叛將和北韓國王雙重身份的衛滿,便是典型代表。那麼,衛滿因何背叛漢朝?他又是如何成為北韓國王的?
盧綰
正史當中對衛滿的記載非常簡略,從中我們無法得知他的籍貫、生年、出身和早期的經歷,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漢朝立國初年,他已經成為燕王盧綰的部將,並且在燕地頗有影響力。盧綰是漢高帝劉邦的密友,兩人自幼便關係交好,所以儘管他沒有立下豐功偉績,但在漢朝建立後,依然被冊封為燕王,負責抵禦匈奴。
盧綰起初對朝廷十分忠誠,但隨著異姓諸侯王韓信、彭越、英布相繼被殺後,他的心中難免會心生疑懼。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盧綰在叛將陳豨的挑唆下造反,並聯合匈奴對抗漢朝。劉邦聞訊後派大將樊噲、周勃討伐叛軍,並在次年(前195年)將其擊敗。盧綰兵敗後逃奔匈奴,而部將衛滿則聚集千餘名親信,頭梳椎形髮髻、身穿蠻夷服裝向東逃出邊塞,渡過浿水,投靠箕子北韓。
箕子北韓地圖
箕子北韓是周朝冊封的諸侯國,始祖是商紂王的叔父箕子,版圖最盛時,東至今日本海,西至鴨綠江以西(一說至遼河以東),北至圖們江南,南達漢江流域,是東亞地區的大國。戰國中後期,燕國擊敗箕子北韓,並將遼東地區併入版圖。漢朝建立之初百廢待興,無力對東北地區進行穩固統治,因而箕子北韓國王箕準則有意收復遼東失地。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箕準同意衛滿的避難申請,並將西部方圓百里的地方賜予他做封地,以幫助北韓防守西部邊境,並肆機收復遼東。與此同時,箕準還任命衛滿為博士,並賜給圭(禮器),以表示對他的恩寵。然而,衛滿是個極富野心之人,以替北韓防守邊疆為藉口,在封地內不斷招引漢人流民,並將他們編入隊伍,從而形成頗具規模的軍事實力。
衛氏北韓巔峰時疆域圖
當時正值漢惠帝在位、呂后當政時期,漢朝因為天下剛剛安定,北方又有匈奴的威脅,因此並不想在東北生事,於是便派遼東太守跟衛滿達成和平協定。根據這個協定,北韓成為漢朝的“外臣”,負責保護邊塞外的蠻夷部族,並防止他們騷擾漢朝邊境;蠻夷部族的各位首領若想朝貢漢朝,北韓不得阻攔。作為回報,漢朝答應給與衛滿封號,並定期賞賜財物。
高後呂雉
有了漢朝的外臣身份和經濟援助,衛滿的野心更加膨脹,並開始侵凌、征服周圍的小邦國,真番、臨屯等部落被迫向他稱臣。除此之外,衛滿還大量招納來自齊地、燕地的流亡之徒,由此使得北韓的勢力迅速膨脹,統轄的地區方圓達數千裡(“稍伇屬真番、北韓蠻夷及故燕、齊亡在者王之......真番、臨屯皆來服屬,方數千裡。”見《漢書卷·九十五》)。
衛滿稱王33年後病死,兒子衛蒙、孫子衛右渠先後即位,而北韓在衛氏家族的統治下,勢力進一步提升,漸漸地威脅到漢朝在遼東的統治。原來,衛右渠上臺後自恃國力雄厚,便不再肯向漢朝稱臣納貢,並且還大量招納中原的亡命之徒為其效力,意圖令人生疑。不僅如此,衛右渠還極力阻止真番、臨屯等小國向漢朝進貢,嚴重違背了當初的和平協定。
漢武帝
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任命涉何擔任遼東太守,並命他跟衛右渠進行交涉,以恢復漢朝跟北韓之間的宗藩關係。然而,衛右渠出於私怨(涉何先前曾殺死北韓裨王長),竟然派兵進攻遼東,並殺死太守涉何。漢武帝聞訊大怒,迅即派樓船將軍楊僕、左將軍荀彘由水陸兩道進攻北韓,漢朝征服北韓的戰爭就此爆發。
戰爭之初,兩路漢軍進入北韓境內後都遭遇頑強的抵抗,一度打算撤軍回國。然而,漢武帝並不想就此停戰,而是派將軍衛山增援楊僕、荀彘,併合力進攻平壤。在漢軍持續近1年時間的圍困下,平壤城內發生嚴重的饑荒,而朝臣們也開始對衛右渠蠻抗漢朝的做法甚為不滿。在這種情況下,衛右渠最終被主和派大臣殺害,衛氏北韓由此滅亡,時在元封三年(前108)。
漢四郡形勢圖
漢朝滅亡衛氏北韓後,在其境內設定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並派漢官進行治理,歷史上稱其為“漢四郡”。由此,北韓半島北部成為中國領土,時間長達400多年,直到西晉末年中原發生大動亂,北韓北部才被高句麗佔領,“漢四郡”被廢棄。此後,北韓半島開始脫離中國的掌控,並一步步走向獨立建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