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狸首鹿鳴

    拋磚引玉:

    《九陰真經》上起首部分有幾句話,中有一句是: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全篇的總決,“損有餘”必是剛力,若是柔力當作“化有餘”,就象古代樂律中“三分損益法”的“三分損一,三分益一”一樣,“損有餘”是截斷多餘之意,正如去樹之杈,削竹之枝一樣,必依剛猛堅利之力。所以《九陰真經》絕不是僅陰柔之道。而且,《九陰真經》是金庸武俠體系中的各種武學的“本源”,其權威性是絕對不容質疑的!重陽真人也是“抵禦外族侵略”的高大形象之體現!此民族魂魄之關鍵,也是金庸武俠小說之精髓所在!

    所以,我個人認為“斗酒僧”這一人物實在是沒有必要出現的!

  • 2 # 老黑雜談

    斗酒僧完全是胡說八道,他根本就沒看懂《九陰真經》;或者他看懂了,卻抄襲了九陰總旨的內容,說自己創出了陰陽相濟的《九陽真經》。

    黃裳創作《九陰真經》時,擔心武功落到歹人手中,就以梵文音譯的方式,書寫了九陰總旨。黃裳很天真的認為,中華人士如果懂梵文,而且武功高,肯定是個飽學之士,此人肯定不會是個奸險小人。

    總旨是真經中的最高奧秘,上面所記載的武功也要比前面的武功更高一籌。裡面闡述了陰陽互濟,陰陽調和的武學至理。糾正了道家武功偏陰柔的缺點。

    而黃裳給自己著作起名九陰,就有著九陰極盛,陰陽不調,乃成為災的意思。

    但斗酒僧卻在《九陽真經》中大言不慚的說,《九陰》只談以柔克剛,以陰勝陽。不及自己的《九陽真經》陰陽調和、剛柔互濟。

    由此可見,斗酒僧要麼是看不懂九陰總旨,要麼就是看懂了 ,卻欺負別人看不懂,把九陰總旨說成是自己的作品。

    我個人覺得後者可能性要大一點。

    因為《九陽真經》寫在梵文《楞伽經》的縫隙中。假設一個人不懂梵文,根本不可能關心梵文經書,更不可能去翻動。

    就像現實中,一個人不懂英文,也不想學英文,可能會找英文書籍看嗎?這不就是扯淡嗎。

    因此,我個人認為,《九陽真經》其實就是九陰總旨,而斗酒僧就是一個無恥的抄襲者。

    當然了,還有另一個可能,斗酒僧就是黃裳。

    斗酒僧自稱一生為儒為道為僧,這和黃裳的人生軌跡非常相似。

    黃裳早年為儒,甚至考中過狀元;替宋徽宗修撰《萬壽道藏》之時,又信奉了道家,假設他晚年出家的話,那就和為儒為道為僧完全吻合。

    這個猜想,時間有點對不上。

    黃裳是1044年生人,而第一次華山論劍大約在1200年前後。假如斗酒僧是黃裳的話,那他最少也有一百五六十歲了。在現實世界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在武俠世界中卻不算太誇張。

    而黃裳之所以化名斗酒僧,寫出《九陽真經》。很可能是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後,黃裳想考察一下人品。

    考察之後,黃裳大為失望。王重陽的人品武功都沒得說,但他竟然看不懂梵文。王重陽早年是讀書人,他在江湖中已經是難得的文武全才了。連他都看不懂九陰總旨,其他江湖中人就更白扯了。

    黃裳為了不讓明珠蒙塵,因此特意把九陰總旨,寫在了《楞伽經》的縫隙之中。

    按照黃裳的想法,一個人出家為僧,且能看懂梵文經書,那這個人肯定會是一個有修養的得道高僧,這樣的人得到九陰總旨,肯定不會為惡人間。這和他早年梵文音譯寫九陰總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注1:關於斗酒僧的身世,有著很多猜想。

    有說是辛棄疾的,因為王重陽和辛棄疾都曾領兵抗金,兩人很可能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所以他才可能從王重陽手中贏來《九陰真經》觀看。

    除了辛棄疾外,還有陸游,虛竹等,都成為被懷疑的物件。

    而我個人更傾向,黃裳就是斗酒僧。只有這樣才對得上,《九陰》、《九陽》同為陰陽互濟這一說法。

    注2:辛棄疾的戰力大家是知道的,而陸游也是一個高手。相傳陸游曾擊殺老虎,被人稱呼為打虎英雄。

    注3:斗酒僧也有可能是金庸老爺子自己客串。金庸老爺子早年是儒生,後來通道,再後來信佛。而他雖然是武俠大宗師,但他想當外交官的理想卻一直沒有實現。這也和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相互映照。

    注4:《射鵰》第十六章介紹了九陰的來歷,《倚天》的第十六章介紹了九陽的來歷。不知道,這是金庸老爺子有意為之,或者只是一個單純的巧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虎皮鸚鵡怎麼分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