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鬱珠1

    糖尿病人當然是管住嘴,邁開腿的前提下應該適當的運動,正確測血糖應該飯後半小時為準,不應該是運動後一小時測血糖,運動之後會消耗過多糖傷,有可能發生低血壓,而低血糖比高血糖藥的危險還要大,因為餐後一小時血糖達到最高,這時跑完步之後血糖峰值最高所以說測量不準。所以說不建議糖尿病人運動後一小時測量。應在晨起空腹測血糖為標準,在飯後半小時,小幅度緩慢運動量測量也可以參考。

  • 2 # 孫醫生講糖

    運動對糖尿病人降糖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它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肌肉等組織利用葡萄糖,增強心肺功能,所以我們提倡糖尿病患者要堅持運動。運動和飲食一樣,被作為糖尿病人治療的基礎,幾乎所有的降糖方案都建議在飲食、運動的基礎上進行。

    不提倡空腹運動,因為這個時間段患者容易出現低血糖情況,這種低血糖無論在使用還是沒使用降糖藥物的糖尿病患者中都容易出現。所以糖尿病最合適的鍛鍊時間是進餐後半小時以後,按照《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求,每天至少鍛鍊半小時,根據自己的體力,心肺功能等來確定不同強度的鍛鍊量。每週至少鍛鍊5天。但是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每天鍛鍊半小時,每週鍛鍊5天的人數不足50%,這個比例還是相當低的。說明中國國民的運動意識還需要加強。

    餐後2小時血糖對於糖尿病患者調整飲食、藥物至關重要,而且餐後血糖對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貢獻度非常大,所以降低餐後2小時血糖非常重要,餐後血糖的檢測準確度就很必要。

    那麼什麼時間查血糖,運動後馬上進行血糖監測對不對呢?

    餐後2小時是從患者進餐第一口食物開始計時,到2小時時進行檢測。事實上,除非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我們要求的時間並沒有那麼嚴格,上下浮動10-20分鐘都是可以的,畢竟每個人吃飯的速度不一樣,一個人每頓飯持續的時間也不一樣,不能那麼嚴格的進行量化。

    每餐的食物量不完全一樣,指端血糖檢測的時間不能完全固定,血糖儀檢測的血糖也有一定的誤差,這就決定了血糖結果只是一個參考值,它可以為我們調整飲食、運動和藥物用量提供一定的依據,血糖控制的金標準目前仍以糖化血紅蛋白為準。一般要求糖化血紅蛋白要小於7.0%,特殊人群如孕婦、預期壽命不長的人等則在6.5%或者8.5%。

    如果糖尿病人餐後1小時鍛鍊,鍛鍊了1小時,如果是輕體力鍛鍊,如慢走、散步、做家務等,可以接著檢查,稱為餐後2小時血糖。如果進行了比較劇烈的運動,如打球、負重爬山等,則可以休息10分鐘後檢查。但是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出現了心慌、出汗、飢餓感或者意識不清的情況,則要及時進行血糖的檢查,來排除嚴重低血糖的可能。

    所有糖尿病人在運動的時候都要攜帶少量含糖食品,防止在出現低血糖的時候找不到食物,無法糾正低血糖而導致嚴重的後果。

  • 3 # 全科掃地僧

    糖尿病是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患病人數眾多,隨著病情進展,可以導致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所以糖尿病一經診斷,就必須進行規範化治療,治療方案要個體化,而在這其中,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中的一駕,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建議糖尿病患者只要病情允許,都應進行運動,以協助糖尿病治療,改善預後,提高生活質量。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能夠協助我們控制體重、減肥,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繼而減少胰島素抵抗,並且也能改善心肺功能和預後。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應以輕中度有氧運動為主,要講求循序漸進,避免劇烈運動,同時也要避免空腹或服用降糖藥物後立即運動,以免引起低血糖的發生。糖尿病患者要堅持規律運動,每次運動應在半小時以上為宜,如果大家長期在進食一小時後運動,運動一小時測量血糖也是完全可以的。對於血糖水平的監測時間,我們一般主要檢查空腹和餐後兩小時血糖,並根據監測結果調整治療方案,其中空腹血糖是指完全空腹八小時以上,而餐後兩小時血糖則是以進食第一口飯開始算起。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目標為空腹血糖小於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小於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於6.5%,對於青中年人群,其治療目標應更加嚴格,而對於老年人群或基礎疾病多、生存時間短的人群,其治療目標可以適當放寬。糖尿病患者在規律運動的同時,也要注意合理飲食,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合理搭配、三餐要定時定量;也要注意規律服藥,藥物使用要個體化,必要時可使用胰島素替代治療;並需注意監測血糖水平變化,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治療方案,以穩定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後。

    總的來說,運動對於糖尿病的治療必不可少,大家要堅持規律運動,注意監測空腹及三餐後兩小時血糖水平,並根據監測結果,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快要上學了,我該如何安排學習計劃(初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