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都御史巡撫蘇松

    汪直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不是太醜,而且他做的其實也沒什麼。在那個時代在正常不過。而且成化年間是中國近代思想與經濟發展起源。史稱“成化新風”憲宗皇帝也是個好皇帝。

    ーーー

    明朝的宦官與歷朝不同,他的生死以及權利來於皇帝,立廢也就散散水(比如武宗一張字條就可以讓權勢滔天的劉瑾去死)。宦官不過是皇帝對付大臣的棋子罷了。PS.因為土木堡之變,明朝武勳階級損傷殆盡,文官集團沒有束縛,所以需要皇權的代表ー宦官來制衡,防止文官架空皇帝。而且輿論掌握在文人手中,風平自然不佳,但宦官也通常立身不正所導致。

  • 2 # 西大橋下的說書匠

    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經歷過三次宦官作亂的時代,第一次是東漢王朝,第二次是唐王朝,第三次是大明王朝,而在這三個時期裡,明王朝是出奸宦最多的朝代,分別出了四大奸宦,他們分別是汪直、王振、劉瑾、魏忠賢。

    王振、劉瑾、魏忠賢這三位大奸宦,我們已經非常瞭解,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明朝西廠創始人大奸宦汪直的生平。

    明朝西廠創始人汪直生平何如?

    第一,依靠萬貴妃發跡,是萬貴妃躋身明後宮之主的首席得力干將

    汪直的祖上因為作亂,被抄家,使得汪直為了活命,只好淨了身子,來到明王朝的後宮裡當起了宦官。

    在成化年間,時來運轉,汪直成為了萬貴妃的內侍,由於汪直溜鬚拍馬的技術非常了得,他深受萬貴妃的寵信,成為了萬貴妃的寵臣。

    而成為萬貴妃寵臣的汪直為了報答萬貴妃的知遇之恩,就開始為自己的主子量身打造主宰後宮的計劃,在汪直一系列陰狠毒辣的計劃之下,萬貴妃成為了明王朝這個時期的後宮之主,而汪直也因為有功,步步高昇,成為了御馬監掌印大太監!

    第二,提督西廠,汪直走上權利的頂峰,開始專政,暴政,成為這個明王朝的大奸宦。

    成化十二年的時候,汪直已經成為了內宮中的大太監,而當時的明皇帝是明憲宗,這位皇帝是一個不入流的皇帝,當時有個平民組織勾結了後宮裡的太監,意欲對明憲宗圖謀不軌,但是最終被錦衣衛挫敗。

    經歷過這件事情的明憲宗,耿耿於懷,因此在1477年建立了一個新的內廷機構西廠,而西廠的統領職務給了大太監汪直,而汪直藉著這個西廠廠公的職務,開啟了自己專政,暴政的時刻。

    西廠當時的主要任務是蒐集民間的繁雜瑣事和官員們的小九九,他們在抓捕物件的時候,全然不請示皇帝,就開始進行抓捕和嚴刑拷問,這些行為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弄得朝廷的政局也是亂糟糟的,而汪直則是在這個亂局中,佔盡各種便宜。

    但是由於汪直的一些列行為觸怒了正直的官員,許多明王朝的正直官員集體上書明憲宗,痛斥西廠的危害,迫使明憲宗廢除了西廠這個特務組織。

    第三,離得太近,是一種災難,汪直從哪裡起來,就從哪裡跌落!

    後續,在汪直黨羽的上書之下,西廠又再一次恢復,而汪直又再一次成為這個組織的統領,而汪直依靠著西廠這個部門,成為了這個時期,明王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主。

    他藉助這個時機,積極扶持自己的勢力,王越,陳鉞這兩個趨炎附勢的官員成為了汪直的馬前卒,為虎作倀,此刻的汪直可謂是權傾天下,好不得意,他的威風作風超越了明憲宗,許多文臣武將對他恨的是咬牙切齒。

    但是物極則必反,汪直的權勢滔天,很快就引起了普天下的不滿,皇宮的中官阿醜在表演的時候,各種諷刺汪直,許多武將士兵與汪直交惡,發生爭執以及抗衡,連一向寵愛汪直的明憲宗也開始漸漸疏遠汪直,使得汪直漸漸失勢。

    1483年,在經歷了大同總兵的軍隊譁變事件,汪直徹底走下神壇,被明憲宗罷了官,去了職,成為一個普通人,過了4年,在成化23年的時候,汪直因病,鬱鬱而終,相比於、王振、劉瑾、魏忠賢這三位大奸宦,汪直可謂是全身而退,最起碼保全了自己,使得自己能夠享受一個安詳的晚年生活。

    總結:明憲宗化成年間出現的大奸宦汪直,破壞了明王朝的風氣以及朝綱,當時,朝廷內外只知道有汪太監,而並不知道有皇帝,許多朝廷官員,為了職務,為了投機取巧,昧著良心,成為了汪直這個太監的爪牙,使得明憲宗的政務非常混亂,但是物極則必反,世間的事情和萬物都在瞬息萬變,汪直這個權傾一時的大奸宦,最終也是從哪裡起來,就從哪裡跌落!

  • 3 # 葦說定製化運營

    刀叔導讀:13歲成為明憲宗的寵臣,15歲當西廠廠公,16歲在戰場上砍殺了蒙古偉奇女英雄滿都海。20歲被貶退出歷史。明朝的汪直,絕對是個天才。

    宦官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最初宦官只是作為一個服侍皇上和後宮妃嬪的角色,但由於他們長期生活在宮圍中,能第一時間瞭解到皇上的想法,能夠把握皇上的心思,所以到最後他們成了皇上和後宮妃嬪們最為倚重和信任的人,這個群體透過發展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政權和組織。

    東廠和西廠就是我歷史上最出名的兩大宦官組織,其中有汪直統領的西廠規模之廣,勢力範圍之廣今人咋舌。

    在深深的宮圍中,汪直作為一個太監是不被人看起和認可的,可他知道,做太監就要有做太監的樣子,他會察言觀色揣摩聖意,所以作為太監他做的很好,他透過自己的努力做了當時最有權勢的太監。

    也許汪直是被迫做了太監,從幼童時就被帶進宮當太監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定的陰影,他開始渴望權力。汪直是個聰穎的人所以他很受賞識和重用,他把握住每一次機會一步步建立自己的權利,他雖然是個太監可他的勢力和權利比很多大臣更大。

    汪直是廣西瑤族人。明憲宗成化(公元1465-1487)初年,明廷派兵到廣西“徵蠻”,汪直作為被鎮壓者子女遣送宮中,自幼當了太監。

    《明史·宦官列傳》載,小太監汪直最初“給事萬貴妃於昭德宮”。隨著萬氏在後宮鬥爭中節節勝出,汪直的地位也不斷提升,尚未成年便已遷為御馬監掌印太監。成化十二年,北京城爆出所謂“妖狐夜出”的離奇傳聞,隨後皇宮中也有宮女、太監聲稱看到神秘黑影出沒,又有一個叫李子龍的妖道混入宮中興風作浪,事發伏誅。這一切,都使自幼在萬貴妃照料下長於深宮的成化帝朱見深很受觸動,急欲探知宮城外面的世界。見汪直“為人便黠”,靈活機警,便令他易服出宮,率一兩名錦衣衛化裝成老百姓“密出伺察”。

    另據《明實錄·憲宗實錄》描述:汪直“初出布衣小帽,時乘驢或騾往來京城內”,樣子十分詭異。

    汪直蒐集情報真是不遺餘力,可以說做到了極致,其刺探的物件,上自朝中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其打探的內容,大到妄議朝政,小到雞犬爭鬥,都一一記錄下來,彙報給明憲宗。明憲宗對汪直的本事與忠心十分佩服,索性單獨設定了一個專門刺探情報的特務機構“西廠”,讓汪直掌管。從那時起,汪直便開始在朝廷內外興風作浪。

    汪直的西廠初建時的確很不靠譜,極度高調,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不清楚汪直其人的會感到很難理解,然後解釋為小人一朝得志,但這樣的人會死的極快,哪還有後面的事情?如果知道西廠只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一手建立的機構,所有事情就不難理解了。

    汪直是從小被皇帝寵大的,天不怕地不怕,行事沒有什麼框框限制,也不懂成年人的那些人情世故。這還真不是我在辯護,而是內閣大臣們說的:“今汪直年幼,未諳世事,止憑韋瑛等主使。”

    汪直當上西廠的一把手之後,其行為一發不可收拾,可以說是一手遮天,為所欲為。他做的壞事不用一一列舉,只從側面就可知其大概。史載,“時汪直開西廠,羅織數起大獄,臣民悚怵”,文武大臣和黎民百姓一聽到汪直的名字,無不談虎色變,惶恐有加。

    然而,令所有人驚訝的是汪直在後世的評價中,其實是譭譽參半。

    汪直並沒有什麼罪行,他的西廠沒有濫殺百姓,最多抓了幾個有罪官員。刺探情報也是汪直微服和幾個隨從。汪直也有大才,曾經在女真地區作戰,他還攻入蒙古地區,殺了達延汗的養母等等。

  • 4 # 季我努學社

    汪直擅政,又稱汪直用事,是指在成化十三年到十九年間,太監汪直透過控制西廠壯大自己的勢力,從而擾亂朝政的一段時期。

    汪直畫像

    汪直是廣西大藤峽的瑤族人,小時候以被選入宮中當太監,成為昭德宮內使,年少的時候就詭計多端,從而深得皇上寵愛。成化十二年,一名叫做李子龍的道士以旁門左道迷惑了很多群眾,內使鮑石、鄭忠敬也十分相信這為道士,在他們的幫助下,李子龍得以到萬歲山觀望,密謀不軌之事。然而卻被錦衣衛發現,將其誅殺。這件事情後來驚動了明憲宗朱見深,他私認為朝內到處佈滿危機,疑神疑鬼。此後憲宗十分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又擔心安全問題,故而在錦衣衛中挑選了數百餘人組成西廠,負責刺探朝廷內外事務和保護皇上的安全,這也就是西廠的起源。成化十三年正月,憲宗正式設立了西廠,由汪直負責西廠的內外事務,實際上西廠逐漸成為汪直利用肅清政敵的工具。

    成化十三年二月,錦衣衛百戶韋瑛聲稱福建都指揮楊業家產數萬,常常無故殺人,而韋瑛又十分招惹汪直的喜歡,故而下令籍沒楊業家產。在審問楊業的時候,兵部主事楊仕偉、中書舍人董璵也被牽連,於是韋瑛下令一併籍沒其家產。此後西廠又接連逮捕重臣,越來越肆無忌憚,朝廷上下無不為之色變。這些案件多出於私心,所以不無冤案,但在西廠的淫威之下,多數人只得忍氣吞聲。在這種背景下,大學士商輅上疏稱近來“伺察太繁,政令太急,刑網太密,人情疑畏”,而這很大程度上都是西廠所致,所以請革去西廠,並且罷免汪直誅殺韋瑛。憲宗聽後勃然大怒,與之力爭,但是在群臣的建議下,不得不做出讓步,撤銷了西廠,汪直也受到責罵,韋瑛則被貶謫到戍宣府。

    明憲宗畫像

    成化十四年,在散出哈的帶領下遼東發生事變,震驚朝野。汪直的心腹王英則建議汪直趁此機會鎮壓遼東叛亂,便可以更加鞏固在朝廷中的地位。汪直聽後向皇上進言,憲宗本想批准汪直前往,但是司禮監懷恩認為汪直太過年輕,毫無作戰經驗,舉薦馬文升等人前往,考量之下,決定由馬文升、汪直等人一同前往遼東。汪直本想帶王英前去但遭到了馬文升的反對,由此懷恨在心,而馬文升也一直對汪直有所不滿。在遼東戰場上,汪直向憲宗挑撥離間,最後馬文升被貶謫重慶,汪直成為遼東戰場的實際統帥。

    成化十七年,亦思馬因進犯大同,憲宗任命汪直為監軍,巡撫都御史秦紘秘密上疏彈劾汪直縱容軍隊襲擾百姓,但是憲宗竟然未對汪直有所處罰。當時,有盜賊偷偷潛入皇宮,東廠較尉緝捕逮獲,太監尚銘將其上報給憲宗,憲宗十分高興,大加封賞。與此同時,尚銘暗中向憲宗講述汪直的過失,加之萬安勾結昭德宮獨攬權政,所以憲宗對汪直漸漸疏遠,以至於成化十八年三月,憲宗罷免了西廠。同年八月,汪直被調往延綏,成化十九年,因與總兵官許寧不合,憲宗又將其調往南京擔任御馬監。同年八月,御史徐鏞上疏彈劾汪直欺君罔上,憲宗深表讚許,於是罷免了汪直,馬文升等人得以平反,汪直擅政到此也就正式被終結了。

    馬文升像

  • 5 # 坐古談今

    汪直的生平我看其他答友也回答了,我也不具體說了。只從說兩個問題。

    (1)汪直還真沒做過什麼大壞事兒,年紀輕輕就做了權宦,主要是太招人恨

    有人說汪直是王振、劉瑾、魏忠賢之後第四大宦官,這句話言過其實!汪直據年齡判斷掌管西廠時應該在18歲左右!在其離開政治舞臺時應該不到30歲。弘治十一年時被召回北京時,應該四十多歲而已。然而,汪直最終如何沒有介紹,可見他應該是終老離世了。可以說,在所謂的“四大權監”中是命運最好的一位。

    在我回答的“有了東廠,明憲宗為何還要建立西廠”這一問題時,我提到了成化十二年三大怪事兒,引起成化對東廠工作能力的不滿。正是這時,年紀輕輕的汪直受到了重用。

    汪直還真沒幹過多大亂政的事兒。相反,對蒙古、遼東等方面的軍事能力反而很強。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傷害了東廠和文官勢力。因其年齡太輕傷害了東廠和內宮各衙門的宦官利益,自然誰都不待見他,在宦官群中的根基也淺,純粹是靠皇帝的寵信。

    最終,憲宗也只好就坡下驢換掉他。

    (2)許多人對其痛恨,只能從他的民族身份和宦官的雙重歧視角度去思考

    作為明朝四大宦官中唯一一位非漢族宦官,我覺得他個人比另外三位受了更多的“歧視”。

    王振和魏忠賢都是為了榮華富貴“自閹進宮”,其人品如何由此可見。汪直作為“大藤峽起義”的受害者,從小和鄭和類似,都是作為戰敗者,與眾多同齡人一起被閹。

    自小就身處皇宮(成化十三年入宮)、受到“忠於皇帝”的教育,脫離本土環境,他們其實很少會關心他們的身份。然而,作為宦官本身就是受正統人歧視的他,他的身份他都忘了,別人卻不會忘記。因此,他受到了雙重歧視。

  • 6 # 朝文社

    明代權閹極多,但在各類凶神惡煞的“權閹”裡,西廠創始人汪直,卻是“畫風”非常清奇的一位。

    首先是他的身份極特殊,明代但凡名號響亮的太監,出身各種各樣,窮苦人罪犯流氓無賴都有,卻沒有一個比他特殊:大藤峽戰役裡的戰俘。而且他作為戰俘入宮時,還只是個幼童。結果不到九年的時間,就平步青雲,成為皇宮裡的重量級太監。雖然他的出生年不詳,但以明代官員的奏摺看,汪直入宮時只有六七歲,提督西廠時也不過十五六歲。如此“奮鬥速度”,整個明代簡直獨一號!

    其次就是他的能力性格,堪稱非常奇葩。汪直能夠以這麼快的速度提升,公認的原因是因為得到了萬貴妃的寵信。但明憲宗朱見深雖說懶,卻也是一位極有用人眼光的帝王。以他選拔文官的水準就知道,這位皇帝用人,不會只用馬屁精。而汪直的幹練能力,卻是一出場就亮眼,先作為心腹宦官,偵查京城的動向,情報工作抓的十分精準。雖然禍害百姓的事沒有少幹,卻把明憲宗哄的心花怒放,這才有了西廠的壯大。、

    而且單以業務範圍說,作為新興情報機構的西廠,能夠迅速壓倒老牌的東廠,這就不止靠了皇帝的信任,更重要的是遠遠壓倒西廠的情報成就。僅以此事說,十五六歲的汪直,堪稱權力天才。

    更叫其他宦官服氣的,卻還是汪直卓越的軍事能力。抓西廠抓的天怒人怨後,汪直一度到邊境去帶兵,結果出手就又驚了四方,著名的威寧海子大捷,一戰打的韃靼騎兵嗷嗷北逃,昔日狼煙四起的明朝邊境,一度被他打的太太平平。只此一條說,他的得寵,確實是硬本事。

    尤其叫好些文官都自嘆不如的,卻還有汪直的真性情,汪直為人殘暴不假,壞事也做了一籮筐,但也有時候,他也敬重有本事的人。他能夠打出威寧海子大捷,就是靠了與名將王越的通力合作。他外出作威作福時,直臣秦竑憤然彈劾他,但回京後的汪直,哪怕知道秦竑向他開火,卻依然嚮明憲宗極力推薦秦竑,稱讚秦竑的忠勇風骨。這個做事狠辣的太監,確實也有可愛的一面。

  • 7 # 理工男讀歷史

    汪直是活躍在明憲宗朱見深時期的著名宦官,明朝四大權宦之一,說起汪直,就要先說一下朱見深。

    史書上對朱見深亦褒亦貶,前十三年是個明君,之後是個昏君,分界線就是成化十三年開始任用了汪直。

    朱見深在位23年,第一功績是解決了荊襄流民問題,大明王朝腹心之地開始常態化治理;第二是成化犁庭,三次大戰血洗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兩個祖先李滿住、董山被殺;第三是北拒蒙古,紅鹽池、威寧海子兩戰深入敵人腹地殺敵斬將。

    總之,朱見深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至少是幹事的,而且幹成了。

    汪直沒有明確的年齡記載,但估計是三四歲的時候入宮,十三四歲出道,十九二十歲左右失寵被貶到南京御馬監,之後就再無記載,應該是善終,在大明王朝活躍了不到7年的時間。短短7年,汪直幹了哪些事情讓文官們這麼痛恨?

    (明憲宗朱見深)

    辦了一個大案子。

    楊榮是明宣宗時的首輔,有名的三楊之一。《明史》上特意說他“家富”,一個總理級別人物家裡富裕就很說明問題了。他的孫子楊泰、曾孫楊曄也是不小的地方武官,在家鄉很有勢力,橫行鄉里、走私獲利,手上有人命。

    地方官舉報,楊家案發。楊泰父子進京送禮想把事情擺平,結果送禮送到了汪直手中。汪直年少氣盛,就抓了楊曄,把案子查了個底掉。報告皇帝朱見深,移交刑部,刑部按律審判,楊泰死刑,被朱見深看在他爺爺份上赦免。楊曄死在了西廠裡,是西廠存在期間唯一一個死在西廠裡的犯罪嫌疑人,但估計不死在西廠也要被判死刑。其他接受楊泰父子倆賄賂的人都受到了處罰。

    找到一個好搭檔。

    汪直在京城呆了一年多,文官怨聲載道,就被派到邊疆監軍,先是遼東,再是大同、宣府。

    在遼東,汪直監軍,朱永總兵,巡撫陳鉞參贊。寒冬臘月突襲女真老巢,砍了695個腦袋,抓了486人,攻破450多個寨子,繳獲牛馬盔甲兵器無數,汪直趕上了成化犁庭三戰的最後一戰。事後論功行賞,朱永從侯爵升到國公,陳鉞由從二品升到正二品,汪直是太監不能升官,漲工資3級,並開始掌管京城衛戍部隊。此戰共2600人獲得了升賞,看來不是假的;

    在宣大,三邊總制王越提督軍務,汪直監軍。王越幾年前剛剛奇襲過蒙古王庭,紅鹽池一戰打得蒙古幾年不敢入寇。這次王汪二人親自領兵2萬,從大同出發奔襲27天,在威寧海子找到了蒙古王庭,砍了430個腦袋,繳獲牛馬駝羊6000有餘,蒙古中興之主小王子逃脫,蒙古皇后、傳奇女英雄滿都海據說死在這一役當中。

    戰後繼續論功行賞,王越封伯爵,是明代僅有的三個因軍功封爵文官第二人,第三個是王陽明。汪直繼續漲工資,這次漲了4級。此戰升官的2900餘人,受賞的1.79萬人。資料都對得上,看來寫《明史》的人無恥還是有底線的。

    汪直和王越這對最佳搭檔繼續在宣大邊境合作了幾年,蒙古來一次打一次,汪直的工資也漲了兩次,一次2級,一次竟然是25級。

    (蒙古傳奇英雄滿都海)

    得罪了一大批人。

    上至首輔,下至百官,文官階層被汪直得罪一個遍;東至遼東,西至宣大,武官被汪直彈劾一個遍。

    文官最來氣的是汪直西廠打破了朝堂上的潛規則,楊泰父子案一大批人被涉及,更重要的是汪直搶了文官的檢舉權和調查權,這是助長皇權啊,一定要限制住!

    汪直被貶離宣大是因為巡撫郭鏜上報汪直與總兵許寧不合,於是朱見深把汪直調到了南京。結果這個許寧消極抵抗,又中伏大敗,大同差點兒丟了,這麼大的事情還敢隱匿不報。按律本來要把包括許寧、郭鏜在內的總兵、巡撫、監守太監都砍頭的,但有人求情,各自降官六級,永不起用。

    從《明史》上看不出汪直有什麼毛病,給人感覺是個有激情、有才幹、嫉惡如仇、正義感十足的小傢伙,甚至還有點惡趣味,好多人年輕時都是這樣。如果不算是皇帝親信、打破朝廷潛規則、打破不少人飯碗之外,真真挑不出什麼問題。

    那麼他的反對者是什麼樣的人就可想而知了。

    (又臭又長的明史)

    汪直的經歷說明朱見深是個會用人,也會保護人的皇帝。這個比漢景帝強一些,漢景帝用的人都被他犧牲掉了,包括晁錯和郅都。朱見深時代,無論是汪直,還是韓雍、項忠、王越,雖然被貶,但都得到了善終,畢竟反對力量太強大了。

    最後用《明史》裡的話來結尾吧,“(憲宗)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就是說汪直搶了別人的權力,你朱見深是被矇蔽了,幸好發現,否則後果很可怕。

    如果朱見深知道自己死後得到這麼個評價,會不會後悔當時沒殺人?

    (明朝滅亡就是因為庭杖打死的文官太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塑膠劃痕怎麼能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