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核雕子陵
-
2 # Shuai為愛停留
金字塔工程又大又笨重。已經發現了80多座金字塔,它們都是由巨大的石頭建成的。這些石頭大多由當地材料製成,但其中10萬多塊來自尼羅河東岸的採石場。裡面的花崗岩是從800多公里外的阿斯旺採集的。需要多少泥瓦匠、運輸船和水手?如何運輸?即使在今天,擁有世界上所有技術工具的架構師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金字塔建造得很精確。這些石頭之間沒有連線,但它們是無縫的,即使是非常薄的刀片也插不進去。四條底邊的間距小於20釐米,誤差小於千分之一。錐角為52度,是自然形成的最穩定的角。金字塔的形狀迫使沙漠風暴沿著斜坡或塔的一角緩慢上升,將風力的破壞力降到最低。巨型塔基礎位於磁場線的中心,隨著地球的運動而移動。這次地震的震級非常弱,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
第二:古埃及人是如何開採這些巨石的?他們是如何搬運和建造這些巨石的?例如,Houf金字塔。更不用說那260萬塊巨石是如何被挖掘出來的了,要把它們堆起來是難以想象的。如果每天建造10塊巨石,則需要26萬天或700年才能完成。我們也可以加快專案的進度。如果每天建造100塊巨石,則需要26000天,也就是70年的時間來完成。傳統上,古埃及人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滾動木材來運送巨石到遺址,但是滾動木材需要大樹的樹幹來製作,而尼羅河流域的樹木卻很稀少。
棕櫚樹是尼羅河中分佈最廣、生長最廣的樹木,但古埃及人不可能砍伐大面積的棕櫚樹,因為棕櫚樹柔軟的樹幹不能起到滾動的作用。此外,棕櫚樹的果實是古埃及人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棕櫚葉是炎熱沙漠中唯一的遮陽材料。古埃及人大規模地砍伐棕櫚樹是在做一件愚蠢的自殺行為。
那麼,古埃及人有可能從國外進口木材嗎?從其他地方進口木材並不意味著古埃及人擁有一支龐大的船隊。在渡過大海,把木材運到亞歷山大港之後,他們必須沿著尼羅河到開羅,然後從開羅把馬車運到建築工地。更不用說古埃及人在4500年前是否有一支龐大的船隊,僅僅是用於陸上運輸的馬車,還是金字塔建成後僅僅900年,他們才出現在埃及的土地上。
-
3 # cat247637049
金字塔工程浩大但並不神秘,只要有人力就能建造,一大堆的數字直為無稽之談。真正神秘的是其象形文字、博物館內的各種展品,難以想象五千年前可以做得如此精美!埃及炎熱乾燥,風化很慢,方尖碑、墓壁刻有長篇且清晰的象形文字記事,中國用龜甲牛骨,只能記簡單的爻辭,且容易腐敗。
-
4 # lrh日照江湖
有,人類解釋不了的事物,人類都稱之為神秘。當你認識以後,就稱為深奧。神不神秘都是人類對事物一種見解的稱呼而已
-
5 # hy春風裡
能被成為未解之謎,能不神秘麼。
神秘分成兩點。
一是建築方法。
金字塔是在沙漠裡的,由石頭累積而成。
金字塔的四面恰好對應正東,正南,正西,正北,而且它的高度數字正好等於它所在的緯度。我們不提這些科學考察結果。
就單單只是說它是如何建起來的,這就是個大難題。
首先,沙漠裡是沒有石頭的,光是運輸這一塊就不容易,即便是透過人力費勁千辛萬苦把石頭運進來了,那怎麼把它累起來。
金字塔石頭,一塊重一點的有好幾噸,你用人力把它拉進來後,如何把它吊起來這是個問題,一般的滑輪組和繩子都不夠承受這樣大的重力。
那就算透過其他一些特殊方法將它吊起來了,那每塊石頭之間如何粘合,難不成用水泥,要知道當時肯定是沒有水泥的,就算有,水泥的粘合度也沒法讓無數塊以噸為單位的石頭粘合幾千年不脫離。
即便以當時的技術和科學,想要建一個金字塔那都是不容易的大工程,在當時可想而知是多難。
這一切都是沒能解開的秘密。
二是金字塔的作用。
起初人們認為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大新陵墓似乎每個王朝都會這樣,若是金字塔真是法老陵墓拿它的秘密似乎不會那麼神秘。
問題的關鍵是金字塔並非陵墓,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對於以前的封建社會來說,費勁千辛萬苦,做金字塔幹什麼。
相比於金字塔,我們中國的長城,它的建築是為了抵禦外族入侵,首先作用擺在那裡,然後動用數十萬人,就是為了達到目的。
金字塔修建的難度比長城要難,這裡不是說工程的浩大性,而是技術方面的難題。
對於目的不明確的金字塔來說,它所具有的神秘性可想而知。
如果誰能解開金字塔的未解之謎,或許會給人類一個意外的驚喜。
與金字塔一起的,還有獅身人面像,這個說起來又是一個未解之謎,樓主有空可以瞭解下,它的秘密不低於金字塔。
-
6 # 我心自在無礙
為什麼說金字塔神秘
埃及考古學家穆斯塔法·埃爾-埃米爾在《埃及考古學》寫道:
“由於私人住宅和城堡的遺存在埃及很為缺乏之故,考古學家在埃及總是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墓葬建築和宗教建築(陵墓與廟宇)上面,忽視了民用建築和軍事建築。”
因此,古埃及文明又被學界部分學者稱為“一個沒有城市的文明”。古埃及金字塔周圍什麼都沒有,可謂空無一物。事實上,不但古埃及金字塔周圍沒有,整個古埃及都沒有發現大型人群聚落遺址。
金字塔的建立方法本身就很神秘:胡夫金字塔(也被稱作“大金字塔”和“基奧普斯金字塔”),是吉薩金字塔群中最大和最古老的,考古學家相信它是古埃及人為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希臘語中稱“基奧普斯”)建造的陵墓。1837年和1838年,霍華德,維斯上尉和J·S·佩寧分別使用炸藥在大金字塔距離地面30英尺處炸開外層石塊,看到裡面是不規則石塊,
我們看看一個小型金字塔結構,外圍石頭,內部是沙子。
再來看金字塔的內部墓室,可以看到,墓室頂層是石頭無疑,要不然受不了金字塔的重量。
材料和內部結構我們都瞭解了,那我們可以推斷建造步驟:
1.四方形的地基可以全部用石頭,採集石頭,運輸石頭、安裝石頭更是個問題。一塊石頭幾噸重,安裝在底層還好,越高就越無能為力。那麼如何安裝到高層,西方學者想出了很多可能性:
方法一:原始的人力堆砌
經過粗略估算,修建大金字塔需要500萬噸石頭,需求量雖然龐大,但吉薩附近就可以供應大部分。採石場在金字塔建築地點南面,約有1500名採石工人在那裡工作。由於銅是古埃及人當時掌握的最硬的金屬,因此每名採石工人會配有一把銅製鑿刀。他們用銅鑿刀將巨石鑿開小孔,打入木楔,並在上面澆水,木楔浸水膨脹的力量就可以將石塊脹裂。但銅鑿刀敲擊數十下後就會變鈍,因此需要另一組人用火將鈍鑿軟化,磨利後過水降溫,以便石匠們再次使用。
每塊開採下來的石頭的重量都超過了1噸,有的甚至重達兩噸半,如何運輸是大問題。吉薩當地產一種很特別的黏土,在黏土鋪就的路面上灑水,沉重的石塊就可以在上面滑行,但水量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水量不夠反而更加費力。在不適宜灑水的地方,工將匠們就在路面上鋪圓木,讓巨石在圓木上滾動前進。巨型石塊集中到金字塔現場後,就由專門的石匠切削加工,並根據每塊石頭上標註的記號嵌入應該放置的地方。他們僅使用簡單的三角板和鉛錘,就可以把每塊石頭切削打磨得光滑平整,使得石塊之間銜接緊密,甚至在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雨侵蝕後仍然屹立不倒。
透過建造長長的坡道,以便工人把石塊繼續運到高處。勞工們使用吉薩天然的沙土,用礦石膏和灰泥黏合,堆成長長的斜面,將巨石拉上金字塔。考古學家估計,斜坡的長高比例大約在10:1,這是保證運輸方便和使用最少建築斜坡材料的最佳比例。但當金字塔逐漸變高,這種長長的斜坡就不能適用,因為如此計算,通往塔頂的斜坡長度將達到驚人的4800英尺,所需的建築材料也將是大金字塔的三倍之多。因此在最後的加高工程中,建築師們會選擇建造較省材料的螺旋型坡道。
方法二:運用了浮力
埃及人首先用水做出金字塔石塊的運輸路線和堆積形狀。考古發現,採石場附近有溝渠,因此最有可能的方法就是水運,在河流與通往古夫金字塔的路線建造運河,能夠藉由水的浮力來運送石頭。那麼怎麼讓石頭飄起來呢?因為要提升,船顯然是不行的。但充了氣的羊皮可以。人類很早就發明了羊皮筏。鼓撐的羊皮加上充沛的水量,就能夠提供足夠的浮力。尼羅河流域旁生長了許多的紙莎草,最有名的用途就是做為莎草紙,在建造金字塔時據信也用了紙莎草來編織粗硬的繩索。
2.第二層外圍是石頭,內部可以填充碎石或者泥沙。
3.重複以上步驟。
4.金字塔建造完成。
我們可以看圖,更容易理解:
如果金字塔內部是混泥土【沙子+石灰粉】的話,因為混泥土可以一小桶、一小桶的提上去,澆注內部,工期更快,工程量會減少10倍。
如果說這些可能中至少一個可以得到確認,那麼金字塔的建立就沒有什麼神秘感了,可是就是有重重疑點存在因此其建立模式的神秘就出現了。
神秘點一:但是我之前強調過,金字塔附近並沒有大型人類居住遺址的考古發現,反觀瑪雅金字塔,不同於古埃及金字塔系法老的陵墓,美洲金字塔主要用作祭祀的祭壇,也用作神廟,偶見用作陵墓(帕卡爾王陵)。哪裡有金字塔,哪裡就有城市。墨西哥城東北40公里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旁邊就有人口繁多的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面積達20平方公里,據估計,人口至少有20多萬甚至更多。墨西哥尤卡坦州中東部的庫庫爾坎金字塔,周圍分佈著奇琴伊察瑪雅城市遺址,佔地面積達25平方公里,人口約有50萬。
神秘點二:如果是利用水浮力,那麼如何把水開到吉薩高原上歡快的流淌本身就是個問題了,其次就是紙莎草,要知道紙莎草在埃及已經滅絕了很長一段時間了,直到1872年從法國引種回埃及,顯然紙莎草生命力並沒有我們想象那麼頑強。那麼古埃及紙莎草的產量透著一絲神秘。
金字塔的建立目的很神秘本來很多人認為金字塔是法老的墳墓,可是目前為止在金字塔只能找到棺槨卻沒有法老的木乃伊。而法老的木乃伊卻在帝王谷的大量發現,那麼
金字塔作為墳墓的解釋本身就透著一絲神秘,如果作為祭壇,那麼從頭尖到尾的建築結構並不適合做祭壇,而在在明末清初的《虞初新志》確實也有提到了天下七奇,其中埃及的尖形高臺也位列其中,其提到的內容我們不妨看看:
三、利未亞洲厄日多國孟斐府尖形高臺:多祿茂王所建,地基矩方,每方一里,周圍四里;臺高二百五十級,每級寬二丈八尺五寸,高二尺五寸;頂上寬容五十人。造工者每日三十六萬人。貌似也不是金字塔的形狀,1這個尖型高臺反而符合祭壇的模式了。
因此金字塔的建築目的成迷。
金字塔的建立時間很神秘希羅多德歷史著作——《歷史》
被西塞羅(Cicero,譯註:古羅馬著名政治家、演說家、雄辯家、法學家和哲學家)稱為“歷史之父”的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出生於公元前484年),寫下了西方最早的一部歷史著作——《歷史》 。希羅多德遊覽各地,把他周遊埃及、非洲和亞洲當地時的所見所聞都系統地記錄了下來。但是由於他誇大並捏造了《歷史》一書中的某些部分,我們很難分清其中的事實和虛構、真相和謠言。他的宗旨就是記錄人們告訴他的事情,即使他不相信自己聽到的。
在第二卷中,希羅多德對埃及做了長篇的描述,討論了尼羅河、木乃伊,以及埃及的兩性角色,還有當地動物和埃及人民的神聖慶典。然而,大多數歷史學家對希羅多德是否真正去過埃及始終持懷疑態度。比如說,他描述過三座宏偉的金字塔,但漏掉了獅身人面像,這是一個極度引人懷疑的遺漏。(如果他真的見過金字塔,那麼他肯定也見過獅身人面像。而我覺得斯芬克斯貌似比那三個石頭堆更引人注目才對。)另外,希羅多德還寫了有關屍體防腐的內容,介紹了從最昂貴到最便宜的三種防腐方法。希羅多德在書中提到,人們把已故的埃及貴族們的器官從左腹部移除,平民們則使用添加了雪松油的灌腸劑以便快速將胃和器官從身體移除。
我們對於埃及防腐術和木乃伊的認知大多來自於希羅多德和其他像西西里的狄奧多洛斯(Diodorus of Sicily)這樣的希臘歷史學家,但是希羅多德犯了很多錯誤。2013年,人類學家用CT掃描了木乃伊,並且三維重建了他們的模型,他們質疑希羅多德對埃及屍體防腐術過程的描述,認為他並沒有呈現出真正的事實。我們無法知道希羅多德是透過什麼渠道瞭解埃及的風俗習慣,但是他的資訊很有可能是大量依賴於和當地人的談話(他們並不說希臘語),例如凱姆來司(Chemmis),也就是現代埃及的城市阿赫米姆(Akhmim)的人。
這裡講了金字塔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島)開採來的。法老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他們被分成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勞動3個月。
但是有個說法很有意思,讓·哈爾端認為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實際上都是中世紀的作家,生活在14—16世紀。 希羅多德的《歷史》是最近杜撰出來的,希羅多德參考了11—16世紀發生的一些事件,他本人生活在16世紀。那麼這本書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就比較好解釋了。
令人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在16世紀前竟然找不到其他描述金字塔的歷史記載了,可能當時西方並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吧。
東方關於金字塔的記載
中國和埃及由於有航線存在,故而可以說最勤快的商人很早就把兩個相距甚遠的國家聯絡了起來。
公元7世紀怛羅斯之戰後杜環被俘。之後,杜環後隨哈里發使團考察非洲,先後在中亞、西亞、非洲十餘國遊歷和生活過;總計流離大食12年,遍遊黑衣大食全境,基本上走完了絲綢之路全程,最後於公元762年附商船從海路回到廣州。他把十餘年間異域耳聞目睹、親歷親為的生活閱歷真實地記入所著《經行記》中。雖然經行記已經散佚,但在杜環本人保留的通典中仍殘餘1511字。雖然字數稀少,但對當時的中東還是做了相對詳盡的介紹。如果金字塔是在之前建造完成的,去過非洲的杜環會不記載金字塔嗎?
如果說對經行記存疑的話,那麼宋代海關官員趙汝適所編寫的以海員見聞為主的諸蕃志中仍然沒有金字塔的記載,諸蕃志中海員的奇談怪論裡木蘭皮國中竟然出現了南美的地貌以及特有動物,而木蘭皮國應該是穆拉位元王朝。既然遠在西北非的穆拉位元王朝都有記載,甚至出現了南美的一些特徵,為什麼近在中東的金字塔仍然沒有記載呢?
而編寫島夷志略的汪大淵本身便是一名海員,多次前往中東,紅海。他的書中為什麼也沒有金字塔這麼偉大的造物呢?
同樣是作為遠洋隨行的馬歡編寫了瀛涯勝覽一書,到達了非洲,甚至去朝聖過的馬歡為什麼還是沒有記載金字塔呢?
同樣是鄭和隨行的費信在其編寫的星搓勝覽中詳細記載了大量的中東和東北非各國以及見聞,很遺憾的是他仍然沒有記載金字塔這個造物。
明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年),利瑪竇到達廣州,自制《萬國圖志》。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利瑪竇到京師獻圖,深受明神宗喜愛。萬曆三十年(1602年),太僕寺少卿李之藻繪製成圖,曰《坤輿萬國全圖》。萬曆三十六年(1608),明神宗下詔摹繪12份,傳於現世。此本原是六幅條屏,今裝裱為一大幅。圖中對古埃及風物描述得很詳,卻偏偏對這些堪稱古埃及醒目標誌的“龐然巨物”隻字未提,顯然當時的埃及還沒有這些東西。
艾儒略(1582—1649)是繼利瑪竇之後,在中國系統介紹世界地理知識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也是中國最早的中文版世界地理專著,進一步普及和加深了華人對地球的認識。其根據龐迪我和熊三拔所著的底本編譯而成《職方外紀》。其中有這麼一段“昔國王當鑿數石臺,如浮屠狀,非以石砌,是擇大石如陵阜者,鏟削成之。大者下趾闊三百二十四步,高二百七十五級,級高四尺,登臺頂極力遠射,箭不能越其臺趾也。”,“有城古名曰孟斐斯”(《坤輿萬國全圖》埃及部分的地名是“孟菲斯”,“孟菲斯”這個地名極少在傳教士寫的埃及資料裡,大部分傳教士都以“利未亞”、“厄入多”、“阨入多”、“埃及多”、“麥西國”和“伊揖國”等稱呼埃及。)。顯然如果要說有記載金字塔這裡算是比較早的,可是我們估算一下長度,根據明朝的度量衡,四尺差不多是一米三左右,而我們能找到親眼去看金字塔的人的描述,都差不多是說胡夫金字塔每一塊石頭都將近一人高,想來是大大超過一米三的。
張德彝(1847年--1918年),又名張德明,字在初,一字俊峰,祖籍盛京鐵嶺(今遼寧鐵嶺河西蔡牛鄉張家莊),清初編入漢軍鑲黃旗。他一生八次出國,在國外度過二十七個年頭。每次出國,他都寫下詳細的日記,依次成輯《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四述奇》直至《八述奇》,共約二百萬字。1866年,張德彝在北京同文館畢業時,年方19歲,此間他曾隨觀光團出國進行了一次旅遊,一路上歷盡艱辛來到北非,見到了金字塔。 張德彝首先考查了金字塔(即王陵)的外貌,記錄該王陵,一個大的,兩個小的,均呈“三尖形”。大型王陵“週一百八十丈,高四十九丈,皆巨石疊起……正面一洞,高約八丈,上有埃及文一篇,字如鳥篆,風雨侵蝕,模糊不復辨識。”在墓前有“一大人頭,高約四丈,寬三丈許,耳目晰。” 接著張德彝進一步考查了金字塔內部的情況。在土人的引導下,他好奇地鑽進了那座最大的金字塔。他是從破損的縫裂中進去的,進口又陡又窄,上下左右都是縱橫累疊的大石頭,一片漆黑,只能秉燭前行。開始如蛇爬,後再似猿攀,“一步一跌,時虞顛撲”又“石震有聲”,令人“神魂失倚”。通道彎彎曲曲,“趨前失後,退後迷前”,走了好一陣方豁然開朗,原來進了墓室。其實裡邊並沒有什麼出奇的東西,只有“一石棺無蓋,形如馬槽,擊之鏗然,放於壁角”。張德彝等在墓中盤桓,往返達三小時之久。因過度疲勞, “出則一身冷汗矣”! 張德彝回國後,將他親遊金字塔的見聞寫了一本(航海述奇)的書。這篇遊記竟成了中國第一次關於金字塔的記載。
而推斷金字塔的年代是透過那些古埃及文字,這時已經失去傳承的文字,其破解是基於神奇的羅塞塔石碑和不斷被髮掘出來的莎草紙卷。
神奇的羅塞塔石碑1799年7月15日,拿破崙佔領埃及期間(1798年—1801年),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稱在尼羅河三角洲上意外挖到一顆黑色的大石頭。據稱他意識到這顆石頭的重要性,報告上級後,決定將這顆大石送去給【拿破崙】在開羅設立的埃及研究所。如此重要的破解埃及文明史的核心文物,拿破崙當時根本不屑一顧,轉手就送給了大英博物館作為收藏,英國如獲至寶。為什麼輕鬆就送給英國,不得而知。它就是:羅塞塔石碑。如下圖,據說這件寶貝有2000年曆史了,玄武岩體,出土時文物光亮如新,如同新造,我補充一點,一般埃及文物都要斷掉,破掉,殘缺,要不然都不敢稱作埃及文物。由上至下共刻有同一段詔書的三種語言版本,最上面是14行古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稱為聖書體,代表獻給神明的文字)句首和句尾都已缺失;中間是32行埃及草書(Demotic,又稱為世俗體,是當時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是一種埃及的紙莎草文書;再下面是54行古希臘文(代表統治者的語言,這是因為當時的埃及已臣服於希臘的亞歷山大帝國之下,來自希臘的統治者要求統治領地內所有的此類文書都需要新增希臘文的譯版)其中有一半行尾殘缺。
字跡真清晰,字跡刻得這麼淺,幾千年沒有被風雨侵蝕,如同新造。大家看出什麼貓膩了沒有,如果沒有我們繼續看。美國曆史學家薩依德指出:一旦攻下埃及,這個非洲國家的命運就和整個歐洲結合在一起。此外,一旦進入埃及,昔日歐洲最遠古的祖先不過是荷馬、亞歷山大大帝、凱撒、柏拉圖、畢達哥拉斯,現在則可追溯到更古老的東方先賢。([美]愛德華·薩依德《東方主義》中譯本修訂版第120-121頁,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灣版)
說到羅塞塔石碑就要說到一個人
商博良(1790 -1832),法華人,1790年12月23日出生於法國洛特省Figeac,據稱是神童、語言天才,精通10多種語言,包括漢語。是法國著名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埃及學家,是第一位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結構並破譯羅塞塔石碑的學者,從而成為埃及學的創始人,被後人稱為“埃及學之父”。12歲開始研究古埃及象形文字,20歲時掌握了除法語之外的拉丁語、希臘語和許多古代東方語言,包括希伯來語、衣索比亞的阿姆哈拉語、古印度梵文、古代伊朗的阿維斯坦語和帕拉維語、阿拉伯語、古敘利亞語、古代小亞細亞半島流行的迦勒底語,波斯語和漢語。
商博良趣事: 商博良出生前,當地一位巫師向他母親斷言:馬上要出生的,肯定是一個男孩;他將成就一番不凡的事業而名垂千古。當讓·弗朗索瓦·商博良還是不名一文的青年時,一位歐洲著名骨相家,被他奇異的頭骨形狀所震撼,他驚叫道:“這是個語言天才!” 是的,這樣一個語言天才誕生了。
如今,整個學術界對於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的研究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法國小夥子心血來潮的基礎之上,1820年,商博良突然間就完成了全部的破譯工作。自此,人們便能閱讀一切古埃及文物上的文字,包括雕像、紀念碑、木乃伊和莎草紙文獻。”([英]麥格雷戈《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中譯本中冊第207頁,新星出版社2014年1月)
看過電影《埃及豔后》的人,都記得影片裡那個羸弱的跟自己姐姐克利奧帕特拉結婚的少年法老托勒密五世。據說,公元前196年,年僅13歲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週年時,在當時的埃及首都亞歷山大釋出了一段詔書,用來闡述自己繼承王位的正統性,並歌頌自己減稅、樹立神像的眾多功德和貢獻。法老的詔書用三種語言刻在羅塞塔石碑上,最上面的是古埃及專門敬獻給神明的象形文字聖書體,中間是埃及平民使用的世俗體,再下面是古希臘文。在18世紀的時候,人們完全無法解讀古埃及文字,而羅塞塔石碑上的希臘語卻是能讀懂的,所以,人們用希臘文做橋樑,就突然找到了一把開啟古埃及語言與文化寶庫的神奇鑰匙。一塊神奇的石碑,包含了三種語言,成了現代人破解古埃及文字的憑據,頓時讓我對這位神人歎為觀止。
第一,據說羅塞塔石碑是托勒密五世在亞歷山大城安排刻寫的,那麼,公元前196年時,真的有個法老叫托勒密五世嗎?真實的托勒密五世應該是定都在什麼地方呢?也就是說,羅塞塔石碑應該安放在哪裡呢?
第二,我們假定,即使亞歷山大城在當年是存在的,羅塞塔石碑刻寫完成,在亞歷山大城的神廟穹頂下放置了幾年,之後,托勒密五世據說就被他的王后、也是他的姐姐克利奧帕特拉毒死,這塊石碑自然也就會馬上被毀壞或者遺棄,那麼,它被扔到哪裡去了呢?後來人發現,石碑被扔到了5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而實際上,當時羅塞塔城所在的位置更是一片汪洋大海,今天那裡距海岸線也才只有7公里,處於尼羅河支流的河口。
第三,這樣一來,羅塞塔石碑存在過的物理環境,就經歷過三種可能:
1、羅塞塔石碑首先在一個開放或者半開放的空氣中存放了幾年或者千年,空氣環境屬於高溫、潮溼、重鹽;
2、羅塞塔石碑被砸爛,運到50公里以外,沉入地中海中,隨著尼羅河三角洲的沖積扇擴大,逐漸被埋入海底淤泥,直到1990年以後被人挖出來,重見天日;
3、羅塞塔石碑被砸爛以後,直接埋到泥土裡,沒有被海水浸泡過。一塊刻滿細小文字(包含行間距在內,平均每行1.14釐米)的玄武岩石碑在高溫、潮溼、重鹽的空氣中,或者風化若干年之後被砸爛扔進海水,或者在海底被浸泡埋葬了2000年,或者是在泥土裡埋了將近2000年,這樣的惡劣環境,自然不可避免地會給石碑帶來三種破壞效果:
a、風化 b、土沁 c、腐蝕(海水、海底生物、泥沙)
以下,我們就來一一探討羅塞塔石碑的各種生存環境。
羅塞塔石碑不可避免要遇到的第一種情況:風化。假定羅塞塔碑被砸爛後,一直儲存在地表之上,而且一直保持豎立,所以,除底座之外,碑身沒有接觸泥土,也就沒有出現沁色。一塊石碑,暴露在空氣之中達2000多年,就算不直接受日曬雨淋,但它依然要受到風化的作用,從而留下歲月的痕跡。
1、亞歷山大城地處地中海北岸,同時又受到沙漠氣候影響,所以,夏季的白天高溫炎熱,但晚上溫度又很低。岩石屬於熱的不良導體,白天升溫,晚上降溫,內部溫度差異會導致岩石內部產生引張力,形成不均勻膨脹,使得岩石產生裂縫,進而層層剝落。
2、地中海由於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東部海域鹽度達到39.58‰,而世界大洋平均鹽度只有35‰,因此,亞歷山大港空氣潮溼,含鹽度很高,又有鹽風化的破壞作用於石碑,鹽晶的生長會使岩石表面產生蜂窩狀風化,形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風化穴,岩石由表及裡逐漸鬆散、脫落和破碎。<br><br></p><p>羅塞塔石碑是一塊黑色玄武岩,一般來講,玄武岩在風化過程中可分為四個階段:
a、碎屑階段:以物理風化為主,風化產物主要為岩石或礦物碎屑。
b、飽和矽鋁階段:氯化物和硫酸鹽將全部被溶解,Cl-和SO42-全部被帶出,部分k Na Ca2 Mg2 及少量的SiO2轉入溶液,形成的粘土礦物有蒙脫石,水雲母,拜來石,綠脫石及綠泥石等。
c、酸性矽鋁階段:鹼金屬和鹼土金屬大量被溶濾掉,SiO2進一步遊離出來,形成高嶺石/變埃洛石等。
d、鋁鐵土階段:全部的可移動的元素都被帶走了,形成鐵和鋁的氧化物及部分二氧化矽等紅土型風化組合。
另外,有沒有一種可能,石碑在沒有直接遭受日曬雨淋的情況下,風化作用會小到忽略不計的程度?那我們不妨來參考一下曲阜孔廟的幾塊立在亭子裡的石碑的風化程度,尤其是那塊立於道光壬辰年(1832年)的石碑,才180餘年,還是處於大陸內部,空氣中的溼度和鹽度都遠遠小於地中海海濱,字跡就模糊到了如此程度。由於製作石碑的材質不同,石碑的風化程度可能會完全不同,但是,在2000年的時光裡都暴露在高熱、潮溼、溫差大和高鹽度的空氣裡,羅塞塔石碑不可能不留下任何痕跡,這個痕跡不是對石碑形成的汙染,那種汙染可以用現代化科技技術手段予以清除,而風化的作用對碑體尤其是文字的破壞,是任何修補手段也修補不出來的。羅塞塔石碑高1.14米,寬0.73米,共有14行古埃及象形文、32行埃及草書和54行古希臘文,平均每行文字高1.1釐米,尤其是最下面部分的希臘文,平均高度甚至只有0.5釐米,過去2000年了,居然清晰如絲,如蠅頭蟻足,沒有一點漫漶之處,如此防風化技術,真是神鬼歎服。
羅塞塔石碑不可避免要遇到的第二種情況:海水腐蝕。羅賽塔城處於羅塞塔河河口,而在1799年時,羅塞塔城正處在海邊,現在的7公里海灘是200年來被河水沖積或者人工填海填出來的。憑什麼判斷羅賽塔城當時正處在海邊?1799年時,法軍士兵在羅賽塔城外修建的是炮兵陣地,是用來對付英國海軍的,而當時大炮的射程大約只有1300米左右。所以,法軍要防範英軍進攻,就必須把大炮架在海岸邊上。羅塞塔石碑就是從地裡挖出來的,而這裡被三角洲沖積扇覆蓋過來的時間又不會太長,所以,羅塞塔石碑被埋在海底,被海水長時間浸泡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另一方面,玄武岩本質上屬噴出性火山岩,普遍存在氣孔構造,在海底受到富含鈉的海水作用後,其氣孔被礦物質(如方解石、石英、玉髓等)所充填,會呈現出明顯的杏仁構造,然後變得比較鬆脆。比如,在澎湖群島中,錠鉤嶼地勢起伏且柱狀節理方向不同,且由於柱狀經海蝕、風化,海蝕柱間形成一線天的奇景。雞善嶼為典型玄武岩方山小島,由大小雞善兩島嶼所組成,柱狀節理髮達,節理面多為六角形,稜角分明;小白沙嶼有特殊彎曲的柱狀玄武岩景觀,北面有寬闊的海蝕平臺,平臺上隆起的灘巖,受海水的侵蝕後成豆腐狀。2017年4月29日,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9日攀登南海中部的珍貝海山,獲得了5公斤的珍貴玄武岩樣品。林立的海底岩石,看上去堅硬無比、氣勢磅礴,但在“蛟龍”號的機械手面前,卻像豆腐一樣脆弱,一抓就碎。它們本是堅硬的玄武岩,但長時間被海水侵蝕, 經過長年累月的蝕變而成這樣鬆脆。
但是,今天我們看到,儲存在大英博物館裡的那塊玄武岩製作的羅塞塔碑,卻品相完整,字跡異常清晰,不管是正面還是側邊,都沒有海水腐蝕過的痕跡。據說在1998年,大英博物館的古物維護專家以現代化的手法清理乾淨還原其原貌,但石碑左側有一個小角落蓄意被保留而沒有清理,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對照,讓人們知道清理前與清理後的差異。但即使是在沒有被清理的區域內,我們也沒有看到海水或者海生物侵蝕過的痕跡。
羅塞塔石碑不可避免要遇到的第三種情況:土沁。隨著這些年“文物熱”、“收藏熱”的興起,土沁作為一種文物鑑定方法,已經被廣大專業和不專業的華人用在了各種材質文物的鑑定上,不管是玉器、陶瓷、陶器、石雕甚至木材,文物鑑賞家們都能從“沁”的顏色、面積、深度和形狀等各方面看穿真偽,看透歷史,從而找到自己所向往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不知道土沁這種分析方法是華人獨有的,還是全世界都在普遍使用,如果全世界都接受了這種方法,那大家可能都會忽然想起歐洲博物館裡的那些偉大的古希臘雕塑,比如《斷臂維納斯》、《擲鐵餅者》、《受傷的尼俄柏的女兒》、《自殺的高盧人》等等,在那些潔白如玉的大理石石雕上,為什麼就找不到一點點土沁呢?難道這些石雕幾千年來都是儲存在真空環境中的?一個文物,玉器、陶瓷、陶器、石雕甚至木材(比如鐵力木、桃花心木、香樟、黃花梨等等),一般埋在土裡超過100年基本上都能受沁,如果是遇到海邊鹽質土壤,文物受沁會更快。所謂沁,就是文物被埋在土壤裡達到一定時間,就會因為文物在所處環境中,長期與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質相接觸,水或礦物質的風化與侵蝕作用於文物本身,鐵、錳等氧化物的分子、離子緩慢地侵入,使文物部分或整體的顏色發生變化的自然現象。侵蝕所產生的顏色就被稱為沁色,是文物原生色以外的次生色,這通常會成為一個文物的重要鑑定標準。並且,沁色經過一個相當長時間的空間適應和電子適應過程,與文物表面的晶格生成了新的晶構,所以不管你是用軟物擦拭,還是用化學藥物分解,還是用輻射或超聲波照射,都難以全部清除文物上的土沁痕跡,而且這還容易破壞文物的表面。而文物在土壤裡埋的時間越長,所形成的沁色就越難以清除,所以文物界一般都會都把土沁看做文物本身難以分割的一部分,不會刻意去消除這些歲月留下來的有獨特價值的有力證據。一般來說,文物上除本色以外,有玫瑰紅色便為鉀錳沁,有紅色便為鐵鏽沁,有黃色便為鉻沁,有綠色便為銅沁,有黑色便為金(或水銀)沁,有白色便為水沁等。在多數情況下,沁色是由各種礦物質浸潤後產生的顏色,也有的是在相互搭配的作用下組合而成的。另外,除了土壤成分以外,文物所處環境的溫度、酸鹼度也會對文物的沁蝕狀態產生影響。若在乾性和高寒地區環境內,沁蝕的速度就慢得多;在密閉及腐蝕物少的環境裡,沁蝕的速度就會更慢一些;在溼熱性環境內,沁蝕的速度就會快得多;在強酸、強鹼或海灘鹽地區的環境中,沁蝕和腐蝕的速度就更快,重金屬或重金屬鹽沁入文物裡面,就可能使文物上沁入集中的地方產生凹陷現象。當然,有一些文物,比如去年出土的海昏侯墓玉印,就沒多少沁色,這是因為玉印打磨光滑,在埋到地下前已經形成了很好的包漿,再加上玉質緻密,體積又小,所以會出現沁色很少的現象,但是羅塞塔石碑純屬石質,體量又大,埋藏地點又是海邊的重鹽環境,所以,不可能沒有一點沁色出現。
我們掌握了這些文物鑑定的一些基本常識,回過頭來審視在土裡可能埋藏了上千年的羅塞塔石碑,可曾找到任何一點土沁的痕跡?當我們想在羅塞塔石碑上尋找風化痕跡的時候,有人說,羅塞塔石碑長期埋在土裡。當我們想在羅塞塔石碑上尋找土沁的痕跡時,有人說羅塞塔石碑長期埋在海水中。當我們想在羅塞塔石碑上尋找海水侵蝕的痕跡時,有人說所有的侵蝕都被大英博物館的專家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修復了。羅塞塔石碑能夠如此閃轉騰挪,真夠難為那些“專家”了。
羅塞塔石碑只有達到以下苛刻條件,才可能如此萬古常新
在羅塞塔石碑的身上,找不到一點點風化、土沁和海水侵蝕的痕跡,而石碑又確確實實被認為有2000年的歷史,那麼,我們猜想,羅塞塔石碑只有達到以下苛刻的儲存條件,才會保留下今天這樣的完美效果(除斷裂外)。
1、首先,羅塞塔石碑剛剛豎立起來,埃及豔后就把她的兄弟兼丈夫幹掉了,然後馬上就把石碑砸爛遺棄;
2、石碑剛剛被砸爛扔掉,馬上就被忠於法老托勒密五世的人悄悄撿起來,藏到了一個秘密的地方;
3、石碑被藏起來,卻沒有被埋到地下,而且為了避免風化,主人還用類似於毯子之類的東西把石碑包個嚴嚴實實,最大程度與空氣和水分隔絕,在後來2000年中,每一兩年就要更換一次毯子,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使石碑與空氣隔絕,從而免被鹽溼和溫差所風化;
4、在後來的歲月中,哪怕掌管控制亞歷山大港的統治者,從法老換成了羅馬人,又從羅馬人換成了波斯人,又從波斯人換成了阿拉伯人,又從阿拉伯人換成了庫爾德人薩拉丁,又從薩拉丁換成了馬木留克,又從馬木留克換成了突厥人,石碑的主人傳了一代又一代,但石碑仍然是這戶人家最堅定的精神信仰和最高的機密,保管石碑的這戶人家一沒有絕嗣,二沒有放棄忠誠,他們薪火相傳,一代接一代,把對托勒密五世的忠誠整整堅持了2000年;
5、1798年,法華人到來,不知為什麼,石碑的這家主人突然一下子改變了堅持了2000年的信仰和祖訓,突然一下子覺得這塊石碑一文不值,自己根本不值得花這麼大的力氣來儲存,所以決定把石碑扔掉。但奇怪的是,你要扔掉石碑,敲爛砌牆也行,做個豬圈擋牆也行,但為什麼要偷偷從亞歷山大港拉到羅塞塔城外去埋起來呢?
6、說來也巧,石碑主人剛剛把石碑埋在土裡沒幾天,法華人立馬就把它給挖出來了,所以,潮溼而含鹽的泥土同樣沒造成什麼損害,英國專家用抹布擦擦灰塵就可以了。
於是這塊天設地造的羅塞塔石碑就這樣神奇地“大白於天下”了。只有完全而嚴格地符合這個過程和所有條件,羅塞塔石碑才會呈現出今天的這副“傾國傾城”的容顏。
神奇的莎草紙1897年,兩名英國牛津學生在沙丘中發現了一個古埃及垃圾堆,裡面竟然有超過50萬張莎草書碎片。
1898年至2012年,學者們只翻譯出其中的5000張碎片。這意味著1個多世紀以來,研究人員只解譯了這些文獻總量的1%。這裡面大部分是檔案契約證明,只有10%是文獻典籍,好,只有500張了,那所謂的古代戲劇著作還有幾何原本、希羅多德歷史、希臘志之類的大批文物證據如何分佈的?這個運河岸邊的古代城市,其居民在千年跨度裡不厭其煩、不遺餘力、不亦樂乎地把古代寶貴的手抄本成捲成捆還帶標籤地運送到沙漠裡傾倒,有的還有包魚的痕跡,俺不提有機質文物在沙漠露天垃圾堆裡由於溫差變化和溼度變化而必然產生的碳化歸宿,就是有個問題,那條魚呢?
埃及全境96%為沙漠。最高峰為凱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羅河流過全境,發達在尼羅河三角洲,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損壞農作物。全境大部屬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知道這個環境莎草紙會怎麼樣嗎?碳化!!因此能夠找到儲存還能這麼完整的莎草紙實在是太“幸運”了。
《埃伯斯紙草書》
據歐洲人稱埃伯斯紙草書誕生於公元前十六世紀,是現存最早的醫學專著之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長的古埃及書面文獻。埃伯斯紙草書全長達到20餘米,寬30釐米,有877段,記載了多個醫學學科的疾病及其處方,同時它也是最早記載癌症的醫學文獻之一,現在保存於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據西方人稱埃伯斯紙草書是埃德溫·史密斯於1862年在埃及盧克索爾發現的,後來被德國埃及學者埃伯斯購得,因而得名。這本埃伯斯紙草書中提到了達到700多餘種藥用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植物,比如:藏紅花、沒藥(音末藥)、蘆薈、蓖麻葉、藍蓮花、百合花、罌粟、松香、莨菪(音浪蕩)等等;此外還提到一些其它物質,比如金龜子殼、老鼠尾巴、貓毛、豬眼、狗腳趾、人精液、鱔魚眼、鵝內臟等等。而有意思的是這部分內容竟然是《神農本草經》有記載的一部分內容。
因此,我們在金字塔感受到了種種神秘,各種未解之謎,是否是真古蹟或者人為作假尚需要更多的考古證據來證明。 -
7 # 藍天居士
金字塔建築確實是人類目前最燒腦的話題。目前,透過長期考古學者的挖掘考證,可以從金字塔周圍的建築工地遺址看出,有蔬菜,有飯堂,有宿舍,有糞便,還能判斷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日常生活起居,能證明他們地位很高不是奴隸。從建築工地人類活動痕跡可以證明金字塔確實是人類搞出來的。但是設計師是誰?
他比我們目前的設計師水平還要高!因為現在的設計師有很多建築範例可以參考,有現成的工程計算公式,用料方法,應力構建,材料和機器等等可以用,還有電腦輔助設計。
每一塊石頭放的位置和大小都是不同的,透過這些石頭,要構成一個幾十米甚至上百多米的斜面,這些石頭大小就是一個海量資料庫,沒有電腦,怎麼模擬構建?如何減少誤差?
這個設計師還通曉天文地理,精通地球三圍經緯資料,這很讓人吃驚。
而且這些金字塔完全是相同風格,如果有大量精通計算的建築師,他們之間絕對有不同意見,會像現代的設計師一樣,每個人都有表露自己天才能力的慾望!所以目前地球上沒有一個摩天大樓是一樣的!他們絕對不會照抄上一個金字塔的作品和理念!有的會喜歡正方形的,有的喜歡長方形的,有的會形象的建成各種坡形的等等,2千多年的時間,96個金字塔都是同一種風格,這不奇怪嗎?所以嚴重懷疑這些金字塔出自一個人的設計!而且這個人很長壽!
他不但長壽而且還能讓法老屈服,使用國力和社會精英來幫他修建他的作品。
那麼他是怎麼利用人力來修建他的作品而且修建的目的是什麼?
現在我們的猜測是,他借用了神的力量和他個人力量和智慧讓法老和法老的戰士們屈服,利用人力開挖了人工運河,利用開山工具,利用羊皮浮力,在水中修正每一顆大石外形,利用水力運輸石頭,利用連通器原理往上一層層的搭建起了他的作品——金字塔。當法老和他的人民老的時候他卻沒有老,因此法老和大臣們心甘情願的陪葬進他的作品裡面。
那麼他窮一生智慧不去開化人類文明,卻去建這個怪建築,這是圖個啥?是給地球打一個印記?還是一個人閒的無聊,磊磊石頭打發時間?繼續燒腦吧!
-
8 # 貝裡士
埃及金字塔非常神秘,神秘之處在於他們超高的技術和智慧,而且根本不用計算機運算,用幾個指導者(法老)的頭腦,就能運算出和天文星系之聯絡,確定方位。當時,沒有現代化的各種裝置,工具,就能將巨大岩石切割,測量,直角,弧度,打磨,搬運,堆砌...都能用反重力原理,做到天衣無縫,是神秘中的神秘。
估計人類再發展幾千年也不一定可以做出來,除非,人類重新把原來的師傅再找回來,重新拜師,虛心請教,把師傅的絕學全部學會,再請教人類該何去何從,再與師傅們共同攜手,走正確的邁往宇宙的發展道路。
-
9 # 嚴高山
沒有!
那是一個壓迫的過程,被統治階級壓迫下的大工程。
裡面有人類的智慧和血汗,僅此而已。
其餘的猜測和想象,基本上都是高估和故作神秘
-
10 # 天上有美景
金字塔到底何人所建?至今的科學與考古尚未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有個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金字塔的設計師絕對是個另類,哪怕放在當下也絕對會讓現代科學家們仰視,還有那些主要的工程技術人員也都不簡單。總之,金字塔之迷至今還不能下定論。
-
11 # 深度解析傳統文化
如果不神秘,如何吸引人,埃及地域又不大,不靠點旅遊業怎麼發展起來,說神秘的都是美國英國等侵略者,每個冒險電影中主角形象都塑造的特別正義而偉大,但是這畢竟是別人家的東西憑什麼你去拿,上交博物館的展品並不是正義而來都是野蠻的掠奪
-
12 # 對聯愛好者
本人認為金字塔也許沒有想像的那麼神秘,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就顯神秘,如果用平常心去想,有些不可思議的數字也許就是巧合。比如有些車禍,明明看見車從沒有準備的人身上壓過,但車過後人沒事站起來了,你能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何況金字塔距今已有幾幹年了。
-
13 # 吳小華聖哲
埃及金字塔肯定有很多我們不瞭解的那些什麼力量!
1:我們人類的發展才幾千年,地球已經46億年……我們人類發展史還抵不上地球年齡的另頭數 2:我們的知識和我們的科技水平還處於剛發展階段,我們不知道,但並不代表那些東西就不存在。 3:我們人類總是自以為是,太我執了,著於相,非要眼睛看到,或者聽到,才能證明它的存在,想想都好可笑,我只想問一句,我們大自然的風,它長得什麼樣子,什麼顏色 ,有多大 ,但它存在嗎?
-
14 # 清淵壇
呵呵,這個問題我曾經也比較著迷,這世界有太多的迷,讓大家,也包括我著迷,這裡面不乏比我們厲害科技牛人,學者……先說一個不是事實的事實,因為我們並不知道歷史真相,但是上次我看紀錄片,說金字塔磚頭搬運秘密,被揭示,說是自己磨製的水泥粉做的,也就是直接現場澆築,不需要搬運,據說考古者從磚頭縫隙和掉落的碎末推斷出來……供大家有個大腦新資料,再來說究竟會不會有神秘力量,按理這樣的問題別說我們,地球上沒人可以用絕對的權威來解釋和回答這個問題,即使是埃及後代子孫,但是我要說一些事實:首先對於他的子孫,當一個文明假設被添油加醋後能夠使其變成某個產業鏈賺得盆滿缽盈,即使有真話可講,此人也沒有政府或者大利益團體願意他能夠有演說的空間和時間了,這是利益掩蓋現實的可能。其次,就神秘力量而言,我想一定有的,其實神秘力量,他是一個宇宙常量,我們身邊都有,不是僅僅存在金字塔內,比如生老病死的常量,比如簡單點拿一個問題,代表所有吧!我們是自己身體主宰嗎?顯然不是,因為你無法讓心臟聽自己指揮停一會,你也無法對體細胞說,兄弟停一會分裂……這些都是我們未知的神秘力量……這樣我說出來,大家也就理解了,神秘力量不神秘,他必然存在,那麼埃及是究竟是屬於什麼樣的神秘力量呢?如果願意聽我信我去說,且我也誠心的說,雖然我還能力不夠,我說是信仰,信仰的神秘力量是地球上很多人有目共睹的,它太複雜,太複雜……而且潮氣蓬勃,可能有的大家認為我有點胡扯,那我就告訴這些人,我以前是很徹底的唯物主義,抵制一切迷信行為,宗教……但是我如今卻是佛的追隨者,雖然我走的比僧人的步伐慢,但是我絲毫不比他們對佛智慧的嚮往少,因為我的確漸感到神秘力量,那裡充滿寧靜,沒有利益爭鬥,是一片淨土。我不是指的世俗生活,而是指的它的內涵。很多未知,的確是因為無知,我以前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
15 # 大海說幽默
民間傳言的那些神秘力量倒是無從考證,但是金字塔也發生了很多奇怪的東西,跟你分享一下,在埃及金字塔中發現了一組神奇的數字,“142857,”這組數字背後隱藏著無法解釋的謎團。
把這個數字從1乘到6的結果是這樣的:142857X1=142857;142857X2=285714;142857X3=428571;142857X4=571428;142857X5=714285;142857X6=857142。乘法的結果還是同樣的6個數字反覆出現,只是位置有所變化。把這個數字乘7,得到的答案是999999。此外,再這麼變化:142+857=999;14+28+57=99。最後,用142857乘142857,答案是:20408122449。把這個數字前五位+後五位,20408+122449=142857。又回到原始數字。是不是很神奇呀
-
16 # 潑猴二本
埃及金字塔不具有神秘的力量,也沒有所謂的外星文明。
其本質就是埃及法老傾全國之力為自己建造的陵墓
金字塔也有發展完善的過程,一開始的金字塔並不是我們熟悉的胡夫金字塔的那種樣式,而是階梯狀的。簡單來說就是先建造一個平臺,然後再平臺上建更小的一個平臺,一層層建上去,和兩河流域文明的神廟有點類似,估計多少有受些影響,但並不完全一樣。如圖是埃及第一座金字塔-左塞爾金字塔,一個階梯狀的金字塔。
後來的法老王開始從階梯金字塔向我們現在熟悉的金字塔樣式過度,於是出現了斯尼夫魯的曲折金字塔,這是因為工匠們技術不夠先進,角度沒有計算好,如果不這樣曲折,金字塔還沒有建造完成就會倒塌。如圖就是曲折金字塔-斯尼夫魯金字塔,這是金字塔的中間過渡階段。
再之後才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胡夫金字塔的樣式,完美的金字塔形狀。
試想,如果真有什麼史前文明,外星文明,或者說埃及的什麼神秘力量影響,埃及的金字塔應該一開始就是完美的樣式,而不應該有發展完善的過程。發展完善本就是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我們二十年前所看到的關於金字塔的未解之謎,很多都是以訛傳訛造謠的產物,比如說什麼圖坦卡蒙的詛咒,什麼金字塔爬到塔頂必死。這些只是獵奇,只是人為戴上的神秘面紗,只是對一個五千多年前就已經展現出偉大生產力的偉大文明的不信任,不信任那時候的人類已經有能力建造出如此不可思議的建築。
-
17 # 一涼白了少年夢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埃及金字塔有很多奇異的傳說,但是都沒有被證實,但是埃及金字塔還是非常雄偉的
-
18 # 使用者3723935398612
不能確定!因為地球已經滄海桑田變過不知多少次了。現在畄在地面的包括海里的陸地面貌並沒有多長時間。誰能找出地球在最初時的岩石?!生物史就更短了。所以什麼叫神秘就更說不清了。
回覆列表
相信大家很早之前就有聽說過古埃及的金字塔,作為世界八大建築奇蹟之一的金字塔,你真的瞭解嗎?下面給大家普及一下古埃及金字塔的巧妙之處。首先給大家說說古埃及的歷史,在公元前3000多年,古埃及共分為三大部分,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的時候,埃及尼羅河兩岸旁出現了大大小小几十個奴隸制的小村莊,當時的古埃及還沒有算是一個完整統一的國家,每個小地方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小王。大概400年過後,就是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才初步把尼羅河岸旁的小國家給統一起來,當時的國王被尊稱為“法老”,法老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力代表稱號,也是國家奴隸主。法老坐擁所有的一切,自己看作是神的化身,在他們上任後馬上就會召集人手和各種資源為自己建立陵墓,他們的陵墓就是現在的金字塔了,而陵墓的輝煌雄偉程度也代表著法老的權利大小程度。那金字塔的名字由來又是怎樣的呢?其實是因為法老陵墓的外形酷似中國漢字的“金”字,所以金字塔的名字也由此得來。
目前為止,所被人發現的古埃及金字塔共有96座,主要集中在尼羅河的下游,有80座金字塔遺蹟,最大的是開羅郊區胡夫的三座金字塔,他們是第四王朝第二國王法老胡夫所要求建造的陵墓,在公元前2690年左右,法老胡夫就開始籌備著陵墓的修建,這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前還有一尊獅身人面像的守衛,旨在保護胡夫還有陵墓。胡夫金字塔一直是公認的歷史上最大工程專案之一,據科學家研究這座金字塔在當時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和物力可是相當之大!
古埃及金字塔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是一種古代“水泥”,稱作夯土,這種古代混凝土在當時替代了固有的岩石塊,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施工的效率。為什麼可以一口斷定金字塔建造並非使用岩石呢,如果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使用純天然的岩石為建造材料,建造一座中型金字塔需要的巨大的人力資源和時間,在當時算是內憂外患的古埃及,這些就顯得有點奢侈了,所以在被外來侵略者騷擾的同時,古埃及的人就會選用更加省時省力的夯土。研究表示,在1500人的勞動力下,建造一座金字塔需要10年時間,當時如果是使用天然岩石為建造材料的話,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是用夯土的250倍。公元前2480年時屬於胡夫王的統治時期,在胡夫王剛上任不久,就開始召集各個地方的青壯男子,為建造陵墓準備充足的人力資源,當時青壯年大概有幾十萬之多,他們被分為十萬人為一大群來工作,每一大群人要為建造金字塔工作三個月,建造這座舉世聞名的胡夫金字塔,前前後後花了30年左右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