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名人評阿Q:“質樸愚昧又狡黯圓滑,率真任性又正統衛道,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爭強好勝又忍辱屈從,狹隘保守又盲目趨時,排斥異端又嚮往革命,憎惡權勢又趨炎附勢,蠻橫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滿現狀又安於現狀”。 可現在問題是為什麼大家都只是停留在嘲笑阿Q這樣的人上,卻不想想阿Q這中的人是怎麼形成的,阿Q從孃胎裡時也是一張白紙,是社會這個大染爐,讓他慢慢變成了這樣的阿Q,是不是我們曾經的行為,也促成了身邊那些阿Q的形成,我們應該遵循什麼樣的行為,才能讓現實中的阿Q更少一點。歡迎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看法,或感受。
14
回覆列表
  • 1 # 張先生記錄生活

    阿Q的性格是複雜的,但其核心是“精神勝利法”,即對於事實上的屈辱和失敗,用一種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滿足和勝利。“優勝記略”和“續優勝記略”兩章,集中刻畫了阿Q的這一性格。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自尊自大。阿Q是個極卑微的人物,而未莊人全不在他眼裡,甚至趙太爺進了學,阿Q也不表示推崇,以為我的兒子將來比你闊得多。加之進了幾回城,更覺自負,甚至瞧不起城裡人。當別人嘲笑他頭上的癩頭瘡疤時,他以此為榮,還說:“你還不配……” 第二,自輕自賤。阿Q在未莊被閒人揪住辮子在牆上碰頭而且要他自認為“人打畜生”時,他就說:“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麼?”而且他還自以為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他在精神上勝利了。 第三,自欺欺人。阿Q在與人打架吃虧時,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於是他也心滿意足儼如得勝地回去了。他賭博贏得的洋錢被搶,無法解脫“忽忽不樂”時,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好像被打的是“另一個”,他在精神上又一次轉敗為勝。 第四,欺軟怕硬。阿Q最喜歡與人吵嘴打架,但必須估量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對抵抗力稍薄弱的小D,則揎拳擄臂擺出挑戰的態度;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則動手動腳,大肆其輕薄。 阿Q的如此種種的取勝法寶,如同麻醉劑,使他不能認識自己所處的悲苦命運,過著奴隸不如的生活,至死了不覺悟。 阿Q“精神勝利法”作為一種普遍的精神現象,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物,烙上了民族恥辱的極深印記。在帝國主義擴張浪潮不斷衝擊下,封建統治階級日趨沒落,現實環境使他產生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理。“精神勝利法”正是這種病態心理的表現。與此同時,農民本身的階級弱點,小生產者在私有制社會里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經濟地位,也是其中的根源之一。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築,物質決定著精神。阿Q面臨著一切生存的困境:無田地,無房屋,無女人等。他作過一些努力,包括投機革命,但每一次都以失敗而告終,阿Q依然是阿Q。物質上的絕望,必然要用精神來安慰。

  • 2 # 澤森祥子

    我連續看阿Q正傳看了三遍,說實話感動哭了,看起來主人公傻傻的,但是足夠堅持,堅持做好一件事最終得到的就是成功。有人跟我說過一句話,分享給朋友們,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那麼你就會得到成功。現代社會人心太浮躁,踏下心來做好一件事,並堅持下去是多麼珍貴的一種精神,我要向阿Q精神學習。

  • 3 # 梅雪淡韻

    阿Q已然成了魯迅筆下麻木不仁國民的典型,阿Q也“說不盡”。但是阿Q本質上還是一個人,他何嘗不想像普通民眾一樣獲得別人的認可,找到生存的價值,像別人一樣,擁愛情和幸福的家庭,但現實的環境決定了他不可能正常生活。

    他被剝奪了姓,也沒了土地,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成了社會中名副其實的弱者,似乎任何人都有欺負他的權力。但阿Q還是一個活著的人,為了繼續活下去,阿Q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法則,即所謂的“精神勝利法”。

    “精神勝利法的關鍵不在乎現實中和形式上的勝利。只在乎自己心中‘勝利’的滿足感。於是有了“現在的世界太不成話,兒子打老子。”“我總算被兒子打了”。這樣的“思維轉變”在他的心中實現了角色的轉變,自己慘遭了肉體上的疼痛,但他賦予自己父親的角色,心理上認為自己獲得了一種權力,即“父權”,他就滿足了。阿Q就是一直憑著他的這種“精神”,在自己的世界裡成了永恆“勝利者”,使得他無視欺辱,不願去反抗欺辱,永遠安於被欺辱的地位。

    文章中的城裡人、城裡物,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開放、先進。阿Q看不起城裡的人,表面上看來是在維護自己的一絲尊嚴,認為自己的境遇和自己的世界已經足夠“好”了,不需要外來接受和認識新鮮外來的事物,不能理解城裡大人的生活習慣,甚至認為可笑。實質上反映出來的是他的愚昧無知、保守封閉,不願意接受新事物,這也是阿Q之所以典型的緣故。在當時的社會中,這樣的阿Q處處可見。阿Q最終摒棄了“人”這一身份的束縛,走上了一種無賴的地步。

    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個角色,將這個人物置於大的社會背景下去分析,更具現實意義。魯迅先生用心刻畫的阿Q是社會的弱者,處於被支配的地位,他的境遇在某些方面值得我們同情。但後來的讀者定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然而,將目光著眼於當時的社會,著眼於中國的歷史文化,我們不得不進行深刻反思。當我們無力改變社會,又尋找不到出路時,何嘗不是受著舊文化的影響,又何嘗不是在用著“精神勝利法”去生存下去。倘若沒有根上的變革,沒有徹底的革命,阿Q何以醒悟,何以找到出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迪犬犯錯後,面對主人,會有哪些典型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