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寧晉—張建忠
-
2 # 老漢心語
八十多歲老人不能自理需要照料的問題困擾著許多家庭,已成為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今已是老齡化社會,在社會化養老保障尚不完善、尚不到位的情況下,老人居家養老非常普遍。如何照料不能自理的老人,是擺在兒女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處理得好,老人不受罪,可以多活若干年,兄弟姐妹也會和好如初,一家人溫馨和諧。處理不好,老人遭罪,生不如死,兄弟姐妹們也會矛盾不斷,感情疏遠,甚至對薄公堂。就本例而言,老人膝下一個兒子若干女兒,老有所養不應成為問題。無論出錢還是出力,畢竟人多力量大。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兒女們也有兒女們自身的實際情況。畢競兒女們如今也不年輕,幾乎都是有孫輩當爺爺姥爺、奶奶姥姥的人了。有的可能身體也不好照料母親出不了力,有的可能家境不好岀不了什麼錢,有的可能家在外地尚在工作鞭長莫及,有的平時照料母親付出多一些,有的過去受父母偏愛得利多一些。不管怎麼說如何講,只要兄弟姐妹都知感恩,都講感情,都不計較,都能商量,一切都不是問題。通常,有幾種照料的方式。一是兄弟姐妹按商量的時間與排序輪值。二是明確兄弟姐妹中的一個人與老人共同生活,近身照顧。老人有積蓄和退休工資的用在老人身上。老人有點錢但不夠用的,或沒有積蓄和退休工資的,所需費用大家均攤。誰照顧老人,從老人的錢中,或均攤費用裡,給誰支付一定的辛苦照料費。三是給老人僱傭保姆。並明確一個人負責日常事務。避免兄弟姐妹因照顧老人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最重要的是儘自己的孝心。不要對別人說三道四,有時候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能多加計較。作為個人,在承擔照料母親生活時,不要總去打個人小算盤,缺乏大局觀,缺乏同懷情。如實記帳,定期公示。別人看不看是別人的事,自己做不做是誠信的事。不要認為照顧老人一定是兒子的事,也不能擁有“媽又不是生養我一個人,憑什麼我要多付岀”的不孝之念。有格局的人,一定很重情大氣,想得一定是比別人多付出。兄弟姐妹最好的態度和表現是,無論岀錢岀力,還是岀時間費心思,都毫不吝惜,都能替他人著想,都能對老人竭盡全力。對父母最大的孝心和報恩,就是在她不能自理的時候,精心的照料,暖心的陪伴。這也是對兒女孝心和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衡量考驗。父母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給自己兒女樹立一個有責任心的榜樣,明天你像母親眼下這樣的時候,才有可能得到感恩的回報。感恩也是一種傳承。報父母恩,重在需要時,貴在無需時。
-
3 # 王恆峰
八十多歲老人不能自理有很多女兒只有一個兒子,該如何照顧?我的回答是:兒子照顧為主。養兒防老,民間傳統養兒防老文化,淵源流長,深入人心。老人的房子,票子幾乎都給了兒子。現八十多歲老人需要照顧。唯一的兒子責無旁貸,理所當然應挑起照顧老人的責任。二是女兒照顧為輔。話又這麼說,儘管老人幾乎把所有財產給了兒子,但女兒們普遍接受了這個現實,但不是完全沒有照顧八十多歲老人的義務。《婚姻法》規定,子女有照顧父母的義務。意思是兒子,姑娘都有照顧老人的責任。針對民間養兒防老思想,女兒們是沒有養老的義務。但畢竟老人把你們養大成人,付出了全部精力。更重要的是都有血緣關係,總是一家人。為了親情,為兄弟姐妹們深厚友誼,女兒們如時間,身體允許,還是要常回家看看。親情大於一切,高於一切。親情力量勝過一切。三是兄弟姐妹們為八十多歲老人照顧問題,協商一致,形成共識,用心用情照顧老人。八十多歲老人現不能自理,只能在兒子家度晚年。老人在世上時間確實不多了。希望你們協調一下,輪流回家照顧老人,不能留下終身遺憾。
回覆列表
你說的這件事,曾經在我身上發生,我子妹七個,就我自己是男的,六個都是妹妹,父母都八十多了全部是我一人供養,老人住放,是66年地震時蓋的簡易房產四間,我自己花錢蓋了兩處房,一處給我的兒子娶媳婦用了。一處因為父母住的房年限太長了,太陳舊了,就讓父母住上了新房,在農村有個舊傳統,男孩子做父母的繼承人,(老人從沒有讓我花過她們的錢,因為父母孩子們多,也沒有存款)。老人說因為父母房產歸我了,老人一切消費都是我一個人負責,我上有老下有小,還得供養老人全部消費,還得供孩子們上學、兒子結婚蓋房。日子過的也特別艱苦。哪時候我家給人家做服裝加工,晚上都加班幹到黎明四五點鐘睡覺。可是我沒有錢給老人住院看病的時候,我就找朋友借錢給老人住院看病。也從沒有和六個妹子開過口,因為我怕她們認為我借了她們的錢,才不償還她們的了。你問的這個問題,正好就是我的親身經歷。我至現在都不明白為什麼父母生了七個孩子,父母贍養問題,六個女孩子都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