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益氏說
-
2 # 教育潤無聲
考研的初試很重要,複試更為重要,因為考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不是階段性的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眾多考生的親身經歷已經告訴我們,不管初試成績有多高,也不管考研經驗有多豐富,複試都有可能遺憾被刷,以往的努力統統付諸東流。
考研初試想要取得高分,純憑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努力,但複試想要取得成功卻取決於多種因素,最終要不要你,都是導師們一句話的事情。
導師們最為看重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知識儲備,如果真是這樣,幹嘛還讓你大老遠過來,直接初試成績論輸贏不就行了?他們更為看重考生的整體素質,你可以做題很棒,但能否在緊張的複試當中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總之,考研複試的確很重要,因為各種原因被刷的考生也確實存在,但好在從整體上來看,透過率還是蠻高的,可達80%,因為各高校的複試比例在1:1.2~1:1.4之間,也就是錄取率在0.7~0.85之間。
具體的錄取率要看學校,如果報考人數較少,基本只要過了複試線就會被錄取,而這個複試線對很多雙非學校來說就是國家線。
可對於一些211/985院校,即使過了複試線,錄取率可能也就在0.7左右,這是不太高的,說明10個人中有3個人整整一年甚至多年的努力將付諸東流。
因此,2020年考研複試需要“通關寶典”,牢記其中三個,可以提高複試透過率。
首先不要過度“囂張”,這是非常基礎的,為何呢?因為我發現很多高分黨或者目標不明確的考生不太重視複試,複試時非常的灑脫,在面對導師提問但自己又不太明白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回答“對不起,這個問題暫時不是很清楚”,而是“我真不曉得啊”。
“囂張”是要避諱的,讀研是為了在某個專業領域精深研究,嚴謹踏實很重要,哪個導師會喜歡特別有個性的學生呢,不好帶啊。
另外,導師們會提很多開放性的問題,比如“為什麼讀研”等。專業課的問題誠實作答就行,而對於開放性的問題,明白問題背後的目的很重要,像“為什麼讀研”這種問題,導師們其實是為了解考生在讀研期間的規劃,考生結合個人優點簡單談談就可以了。
最後,科研專案經歷、論文、畢業設計、榮譽證書等,如果本科期間有其一,該展示一定要展示。這些東西能在一定層面上反應出考生的科研能力,導師們一定會非常喜歡,肯定能加分。
如果考生拿出了其中一樣,導師們肯定會盯著問,相信表達能力再差的考生也能回答得比較流利,這可比什麼都拿不出,於是導師瘋狂問那些繁雜的專業課問題和開放性問題好多了。
總之,考研複試很重要,危險與機遇並存,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高分黨要以“拿高等獎學金、報最好的導師”為目標,而低分黨要以“逆襲”為目標,加油。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兔子1688
首先你要明白考研初試過後,國家線出來後,是刷掉了一大批人,複試比例大部分都是按照國家規定的1比1.2~1.5之間,所以你進了複試有很大的可能性被錄取。
其次你要明白考研複試考什麼,大部分學校雷打不動包括筆試和麵試對你進行考核,然後得出一個總分,再按照初試成績50%+複試成績的50%進行計算總成績,然後再由高到低的進行一個錄取。
所以只要你進了複試,透過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最後,我想告訴你,考研並不難,貴在堅持,大部分人失敗原因是沒有堅持到最後,我一個專科生都可以,更何況你們,加油,祝您金榜題名! -
4 # 天津中公教育
國家研究生入學考試包括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初試成績設有國家線,包括單科國家線和總分國家線,全國地區分為A區和B區,不同地區的國家線要求不同。
國家研究生入學考試有規定,具有複試資格需要單科全部過國家線,總分也要過國家線,然後才有資格進入複試環節,對於最終能不能進入複試,還需要根據所在學校當年的招生要求與你成績的排名來考慮。
考研報錄比是報名的人數和最後錄取的人數的比例。對於專業而言,參加複試的考生數一般是錄取人數的1.2~1.5倍,不同專業方向的錄取情況各不相同。越是熱門院校越是熱門專業複試淘汰率就越高。
因此各位考生,一定不要輕視考研複試,在複試時間尚未釋出之前,好好準備。
-
5 # 教育放大鏡
一般情況下,考研進入面試後不一定能夠被最終錄取,主要是由於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招生院校在考研複試時會按照一定的差額比例進行復試,有較大的淘汰率。第二,考研複試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第三,考研複試有一定的主觀因素,也許通過了面試這一關,但還有體檢、政審。
考研透過筆試初試以後進入面試,不一定能夠被最終錄取,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招生院校在考研複試時會按照一定的比例納入複試的物件,一般是按1比3的比例,是一個差額複試。
即有一個招生計劃就會有三名複試物件,所以這三個人當中有兩人是要被最終刷掉的,是不能夠被錄取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進入了複試,並不意味著一定被錄取,因為這裡還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機率不能被錄取。
除非你的成績特別好,而且在面試過程當中也表現特別優秀,才能有較大的把握,否則的話一般情況下都沒有確切的把握。
第二,考研複試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考研複試是一個客觀性的和主觀性相結合的一個綜合的面試,既有專業知識的考察,也有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考試,還有結構化的面試題目。
所以在此過程當中考生回答問題的如何,是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的,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可能完全按照本人的意思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所以並非每個人都能在複試的過程當中發揮正常,有的人可能初試考得很好,但是在考研複試當中卻發揮的一般。
有的是由於本身比較緊張,有的則是在回答問題過程當中答非所問,體現不了有專業的素養和科研的素養,所以考研複試的面試官,他們也不會給高分。
因此也會在考研複試過程當中失利。
第三,考研複試有一定的主觀因素,也許通過了面試這一關,但還有體檢這一關。
在這個方面是有很大的主觀性的,如果你的身體條件沒有達到體檢的合格標準,那麼即便是通過了面試,那也不能夠被高職院校所錄取。
此外,考研複試結束之後還要進行證實,從這些年的情況來看,在考研政審過程當中,不透過的情況也有。
例如有一些考研的學生針對一些違紀違法的行為或者受到處分的一些情況,尤其是思想道德品質等方面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的時候,那麼考研的政審也沒法透過,最後也不能被錄取。
總的來看,進入了複試,進入了面試的房間,也不一定能夠被錄取,主要是由於是有一定的差額比例。
有較大的不確定因素,還有一些主客觀的因素所影響,因此對於考研複試過程當中如何做好自己的充分準備,如何把握好考研複試的每一個環節,對於考試考研複試的人來說至關重要。
我認為在考研複試準備過程當中,要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熟悉考研複試流程。
主要是對所報考單位在考研複試過程的各項要求進行充分的熟悉和了解,確保不犯低階的錯誤。
例如有的考生在複試過程當中不帶准考證,不帶身份證,那麼這樣你可能連複試的機會都沒有,還有的考生在複試的過程當中,穿的邋里邋遢,人顯得一點都不乾淨,整個著裝也不太好,也有可能給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此,在考研複試過程當中做好這一些最基礎、最基本的工作是考研複試成功的首要關鍵。
第二,做好專業知識儲備。
考研複試是一個綜合面試的過程,不僅有個人自我介紹等基本的問題,還有專業的一些問題。
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具有相應的科學素養,是否具有被培養的潛質,所以要對本學科的前沿研究問題,要有所瞭解,有所掌握,這樣的話才能在考研複試的過程當中贏得主動。
第三,做好面試的準備。
前面已經提到,在著裝這方面要有所注意,此外在準備個人簡介以及英語的個人簡介等方面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不要連起碼的自我介紹都說不好,那肯定是會影響複試的成功,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是要把握好這一個過程。
如果不做好面試的基本準備的話,那就有可能出現怯場,出現在對答時語無倫次,層次不清楚,甚至緊張得不知道該如何做。這些都會影響考研複試的成功。
第四,要及時與招生院校及導師聯絡,尤其是要與導師進行合理的聯絡。
因為,在考研複試過程當中導師的作用是十分關鍵的,如果沒有有效與導師進行溝通聯絡,那有可能就沒辦法在考研複試過程當中比別人贏得更多的分數。
有時候我們常常強調一種先入為主,什麼叫先入為主,在考研複試過程當中,我的理解就是在導師心中留下了好的印象,那麼在複試的過程當中,自然也會加深這方面的認識,從而給你高分。
總之,進入了面試並不代表著一定會被錄取,要在考研複試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最終取得成功。當然不管怎麼樣,都要提前做好考研準備。
-
6 # 祿福子
考研就考碩士研究生而言,複試的透過難度主要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
一、複試與實招人數的比例
如果報考的某校某專業的某研究方向,初試同時達到或超過國家錄取分數線和所在高校的專業錄取分數線人數較多,參加複試的人數就會多些,複試透過難度就會大些,倘若該研究方向實招10人,15人畢竟比12人參加複試的透過難度要大。
二、複試成績和導師印象
複試包括筆試和麵試,筆試看成績,面試則是給導師留下的包括專業知識和潛在研究能力等的總體印象。
倘若複試沒有被自己所報考的某專業的某研究方向錄取,如果該專業的其他研究方向有招生人數不足等需要調整的具體情況,則也有可能在向本人徵求意見同意後調整到其他研究方向錄取。
-
7 # 不一樣的人ww
考研複試一般能過嗎?通過幾率能有多大?考研複試,你都不能透過,你還想、還能讀什麼研究生呢?研究生複試通過幾率,即使有99%,可你就是不當一回事兒,認真備戰複試,那又有誰包括你自己敢保證,你不是那被淘汰的1%呢?
透過研究生國考初試進入各校和專業的複試,從錄取原理上可以說,應該有80%以上甚至100%的機率可以讀研。但請記住,這只是80%~100%的機率,而不是一定。
因為,考研國家線的設定原理和高考國家線的設定原理基本相同,但也有一個本質區別,就是高考可以選報6個志願校、96個專業志願,而研考只能報一個志願校,國考初試分數出來後,可以和允許有三個調劑志願。
看到這兒,有人忍不住要反駁我了。那為什麼每所大學會在公佈複試線時按1:1.2~2的比例,規定來參加複試的人數呢?大多數人就不太懂了,其實這就是個梗,一個大梗!這是因為報考這所學校的考生人數多啊,所以它的競爭門檻和讓你入門競爭的人數,就可以更多啊!你落選了,你就只能去接受調劑,再往下去競爭嘍,層層往下!如果,最後你不想接受調劑,那也是你自己的事兒,只與研究生和高考生的最終錄取人數有關!
因為,各省公佈高招省控線,就是根據招生計劃人數能入圍的最低分數劃線的。而研招國控線,也是這個原則和原理。你高考服從志願調劑,你研考服從調劑,就是你競爭失敗再下移競爭的意義和結果。
我說了這麼多,必須特別強調,研考和高考的錄取原則和原理雖如此,但只要你不認真對待,你就會被下移後遛,最終可能就是你自己覺得不如意,自己放棄。
每年的高招和研招,總是會出現無數的悲劇、鬧劇甚至慘劇,成年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去向,自己的心願,開不得半點玩笑,除非你還是一個沒長大的“成年孩童”!
回覆列表
按照教育部的規定,複試人員的比例為1:1.2到1.4之間,也就是說招生指標如果是100人,那麼參加複試的人數就有120到140人。基本的透過率在0.7——0.83之間,相對來說透過比例很高。這個時候分為兩點:1如果你報考的科目人數很少的話,你只要進了複試線就可以啦。2.如果你報考的專業,錄取名額很多,那透過率也會很高。舉一個例子,某院校錄取30人,他會通知36到42個人去複試,因為按照招生指標在考研複試的時候一定要淘汰一些人。因為複試人員比例必須要到上述的1:1.2到1.4之間。主要是根據分數情況而定,如果相同分數的人多就可能都叫去參加複試。如果分數相同的人數很多,可能多錄取幾個,這個都不是確定的。總之透過率比較高的。如果你被通知去複試了,也就是存在著被刷掉的可能,因為最低人員比例為1:1.2,這有就意味著無論你的初始分兒多高,如果複試考砸了一樣有可能被淘汰。你需要考慮的是如果成績沒競爭力,怎麼複試/調劑成功?或者本科背景不好,如何包裝自己?最後希望大家有一個好的積極的心態,考試不要緊張,畢竟考研還有擴招、差額複試等很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