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安陳大

    今天我剛剛回答了一個問題,是關於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值得那麼多的人學習或者保留?但是你今天提到的這個問題,確實是我們文化當中的糟粕,真的就必須要摒除掉,必須要遺棄掉,必須要改革掉。

    在網上看到各種各樣的婚鬧,各種各樣的離奇的事情發生,我們作為現代人都沒有辦法相信,竟然還有這樣的習俗被保留下來,而且旁觀者以及參與者都是一臉的喜氣,只有被虐那人一臉的痛苦。

    這不是文化,也不是必須要保留的東西,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垃圾桶裡的垃圾,這些東西可能在古代的時候,他有一些流傳的道理,但是已經是2020年了,有些東西真的必須要摒棄掉,我們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很多事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再接受這樣的文化了。

    陳大當初也參加過很多的婚禮,也看到過婚了,那些參與的人熱鬧鬧,那些那些參與的人,喜笑顏開,非常熱衷於這件事事裡面,但是也有很多人就是站在旁邊冷眼旁觀,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們更多是不參與自動,包括像我個人結婚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婚鬧這些事情,我們結完婚送完了,送完人之後,基本上我們就自己在家休息了。

    我來不反對結婚晚上親朋好友熱鬧一下,但是太過分就不行,也是我們受過教育的人不能接受,古語就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同理心去體會這樣的事情,你就知道該不該做了,小小的無傷大雅玩笑可以增進婚禮的氣氛,也能留下美好的回憶,但是那些把人家婚禮搞的雞犬不寧的人,只會在別人的記憶裡顯得更齷齪,也能從中看出一個人的人品。

    還好現在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已經認識到這件事不好,更多人越來越瞭解這些就是糟粕,還好我們將來會越來越文明,我們會越來越懂事,這些東西都會被拋棄的。

    陳大最後想說,婚鬧嚴重是會入刑的。

  • 2 # 晉俗晉美

    結婚是個一個人一生當中相當重大的事,所謂“終生大事”。關係到一個人愛情的圓滿,小家庭的建立,血脈的延續等等,當然也是最開心的事。

    從古到今,結婚都是鬧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在嘈雜中度過。新郎的親友們,還會攔路,新郎夥伴們還會鬧洞房,現在還有鬧公公婆婆的。

    為什麼鬧呢?有什麼意義呢?

    1、表達歡快的氣氛。有了音樂,燈光,華美的衣服,才有儀式感,大家也會牢記這一天,還會在這一天得到放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一起狂歡,為新人捧場助興。

    2、為新娘融入新的村莊,社群和家庭做好鋪墊。透過互相表面的為難,勸酒,鬥智等,大家增加了瞭解,縮小了距離,人際關係其樂融融。

    3、為新郎新娘普及新婚知識,祝願新人早得貴子。鬧洞房以“鬧”的形式使得內向的華人擺脫平時的束縛,甚至“新婚三天無大小”。透過各種隱含的曲折的方式讓新郎新娘親近,其中包含很多男女情愛性愛的知識普及。

    當然,鬧不要過火,凡事要把握度。要健康、快樂、喜慶、祥和。

    所以我們要客觀辯證地看待新婚的

    所以我們婚禮的“鬧”。如果不鬧,安安靜靜的,這氣氛才奇怪了。您說是不是?

  • 3 # 臺城煙雨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乃自然法則。男女婚姻是人生大事,可喜可賀!與子攜手同登婚姻殿堂,發誓許願,喜結秦晉之好,詔示新人奠基立業,承上啟下,繼往開來。

    洞房花燭,郎才女貌,茲事體大,不亦樂乎!

    大鬧洞房,花樣翻新,承接古風,合情在理。一切有序,不悖常理,嬉笑打罵,不破規矩,盡善盡美,一團和氣。

    如果為了獵奇新頴,別出心裁,出盡洋相,平添亂象,怎麼說都不該如此弱智低能,弄巧成拙!

    對於包括婚俗在內的歷史傳承,我們都應該有一個標準即”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或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婚俗中充斥迷信、非健康的東西,該將其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

  • 4 # 福苓張

    結婚習俗

    中國傳統文化之風俗習慣,是古人留下的智慧結晶。

    人生三大事,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結婚人生大事之一,是兩個家庭的重組和結合,需要一起溝通。

    結婚肯定會有一些習俗的,南方和北方的差異就比較大,我說一下自己結婚時的習俗。

    我是南方人、愛人是北方人,我們四川那邊需要訂婚送日子,送日子要拿紅紙寫上準新娘和新郎的生辰八字和結婚的日期,男方要給女方家包紅包。然後就是商議結婚的事情,會根據雙方的風俗折衷去操辦婚禮,男方主要辦婚禮的一切事物,女方家要陪嫁東西,我當時陪的被子、電器、還買了喜燈,等等.......結婚之後要回門孃家,在孃家再宴請賓客,雙方辦完兩口子開始新的生活。

    所以我個人建議,一些習俗可以追崇,但要化繁為簡。雙方折中解決,這樣才不會有爭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桃樹卷葉用什麼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