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才歌
-
2 # 科羅廖夫
安-72運輸機,北約代號為“運煤船”,是蘇聯時期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一款雙發短距起落運輸機,旨在取代安-26運輸機,目前有少量在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一些國家服役。安-72運輸機已經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空軍服役了近40年。
這架運輸機能夠短距起降,關鍵是配備兩臺D-36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推力為6500公斤。儘管安東諾夫設計局是經濟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堅定擁護者,但正是由於雙涵道渦輪風扇發動機使康恩達效應(亦稱附壁作用,沿物體表面的高速氣流在曲線處能保持在表面上的現象,該原理可以用於短距起降飛機的設計)得以實現。D-36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由“進步”機械製造局研製,獨特的發動機可以提供運輸機的短距起降能力,十分犀利。該發動機安裝在機翼上方,在當時非常奇特,這樣做是因為這不僅能透過上表面吹氣技術增加升力,還能避免發動機吸入跑道異物。
這種發動機架設在機翼上面的短距起降技術,後來被稱為上表面吹氣技術,簡稱USB(Upper Surface Blowing)。美國波音公司也基於該項技術研製了與安-72很相似的YC-14短距起降運輸機。在起降的時候,將發動機之後的襟翼下偏到接近垂直的90度,從而在康達效應的作用下把發動機噴流向下偏轉,從而產生垂直升力。
安-72運輸機機長28.07米、機高8.65米,翼展面積98.62平方米。其空重為19.5噸,最大起飛重量達32噸。巡航速度為500-600公里/小時,最大航速達720公里/小時,航程為1800公里,實用升限為10100米,機組人員為3-5人。安-72運輸機在1977年首次起飛,但直到1979年在法國勒布林熱的航空展上才對外亮相,1982-1993年間量產,生產地點在烏克蘭哈爾科夫飛機制造廠,總共製造了約200架。目前安-72仍在服役,這架無與倫比的運輸機,最大的優勢是雙發短距起降能力,在最大商載時,起飛滑跑距離僅620米,著陸滑跑距離460米。
除了運輸任務,這架運輸機還可以執行遠端偵察和巡邏任務等,安-72P可以巡邏沿海領海和經濟區。經過改裝,安-72還可以在極地飛行,安裝滑雪板代替底盤,特殊的機載設別和防冰系統,效能極高。其他改裝型號有:安-72A標準軍用運輸機、安-72AT貨艙相容國際標準集裝箱的改進型,安-72S行政機型,安-72P武裝巡邏型、安-72R電子情報機等等。
此外,蘇聯還利用安-72的優越起降效能,研製了一款安-71空中預警型。原為庫茲涅佐夫號和蘇聯下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而研製。該機的最大特點,是它的扁圓形“量子”旋轉雷達天線罩,不是位於機身上部,而是裝在飛機的垂直尾翼上。不過由於蘇聯解體以後,庫茲涅佐夫號被俄羅斯海軍強行駛離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這讓航母和預警機分離為兩個國家,烏克蘭和俄羅斯又不肯密切協作,研製工作無法進行下去,於是就流產了。有傳聞中國對這款預警機有興趣,但一直沒有下文。
安-74也是安-72運輸機的發展型,佈局和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最大的特點是機輪帶有雪橇,可以在南北極的冰雪上全天候起降。安-74的發展型號有安-74TK-100、安-74TK-200、安-74TK-300等,20世紀90年代,安東諾夫設計局對安-72/安-74進行大幅修改後推出了安-74TK-300運輸機,摒棄翼上發動機佈局轉而採用翼下安裝兩臺D-436T1渦扇發動機,推力為7.5噸,燃料消耗比安-74TK-200降低20%。該機用於客運時可載52個座位,貨運可搭載10噸重貨物。搭載52名乘客時航程為2750公里,搭載10噸貨物時航程為950公里,運輸能力很強。
安-72這架運輸機廣泛受到民航和軍用飛行員的青睞,操控效能良好,起降效率非常高。但安-72服役後不久,就不幸趕上蘇聯解體,因此裝備數量有限,而且多被用於執行要員運輸任務,該機的最大使用者是俄羅斯空天軍。蘇聯解體後,安東諾夫的生產重點從安-72軍用型轉到安-74民用型,以外銷為主要目標。無論如何,即使產量小,但其效能足以讓人記住這架優秀的運輸機,也算小有成就吧!
回覆列表
安-72是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科研技術聯合體研製的雙發短距起落運輸機。1977年12月22日進行首飛;1977年以後,設計單位一直對安-72進行試飛和改進。該機後來又發展成新的中短程短距起落運輸機—安-74。安-72有以下幾種型別:安-72A、安-72AT貨運機型和安-72S行政機型。 安-74是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科研技術聯合體研製的雙發短距起落運輸機,1984年2月安-74作極地運輸機首次披露,1986年7月在加拿大航展上公開露面,1993年開始生產。1995年安東諾夫設計局開始研製安74-200和安74TK-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