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甜甜圈伐木累
-
2 # 夯七婚戀指導
沒有爸爸的孩子成長會是怎樣的?在心理諮詢的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單親家庭或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這些人表面看起來與普通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差別不大,但是如果你和他們就親子關係展開會談,總讓人感覺到他們的確缺失了很多很多。
國內外有很多有關“父親缺失”的研究,父親缺失是指由於分居、離異、死亡等原因導致的孩子缺少父親的關懷的現象。父親缺失後對孩子有那些影響呢?
第一、 父親缺失會影響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國外曾有學者採用《人際問題解決能力測驗》 測查了25名父親離開超過8個月的4~5歲的幼兒,發現父親缺失的孩子的得分要顯著低於父親存在的家庭的孩子。
第二、父親缺失會影響兒童認知發展和學業成績。
第三、父親缺失會影響兒童道德發展和犯罪行為的發生。父親缺失家庭的男孩比父親存在家庭的男孩在內部道德判斷、接受批評、道德價值和規則習得能力上要差。此外,父親缺失家庭中兒童面臨更高的犯罪風險。
第四、父親缺失會影響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父親是兒童眼中的保護者、教育者和自己未來理想化的形象,兒童會將父親作為榜樣進行模仿學習,使自己的行為越來越像父親,在模仿學習的過程中,男孩會變得更有男子氣,變得堅強、勇敢、理性。如果父親缺失,因為長期受母親的影響,男孩可能會發展出偏女性化的性格特徵。
如何彌補父親缺失所造成的影響?其實,有時替代父親位置的可能是其他重要他人,這個人可以充當或扮演父親的角色,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內化和模仿學習的物件。
-
3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權欣欣老師回答。權欣欣,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講師、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師。擅長現代精神分析流派及各類藝術心理治療(沙盤、OH卡、繪畫)。
很多家長朋友們有這樣的經驗:孩子在一歲之前對於母親的依戀需求會大於父親。但是在孩子兩歲左右開始,幼兒的主要心理任務就是從對媽媽一個人的依戀中走出來,開始接納爸爸和其他人,大多數的父親也是此時才正式開始參與到家庭教育中。想要探究沒有父親的孩子是什麼樣的,那我們就要了解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父親在孩子的性別角色的形成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3-6歲是兒童性別認同的關鍵期,兒童在此時往往具有高度的模仿性。對於男孩而言這種“模仿”的參照物,即是他的父親。對女孩而言,父親往往是其精神上的守護者。在幼年時期父親可以給予女孩更多的安全感和精神力量,併為其樹立心目中男性的標準。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男孩在4歲以前失去父親的陪伴,會使他的人格中缺乏男性特有的力量特質以及攻擊性,並且在性格方面很可能傾向於女性化甚至向女性認同。比如很多男孩經常會偷偷穿母親的裙子,塗母親的指甲油和口紅。而對於女孩而言,如果5歲以前一直缺少父親陪伴,往往因缺少對男性正確的認識,在面對男性時感到陌生。所以缺少父親的女孩更容易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時產生焦慮、羞怯的感覺,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成年後親密關係的建立。
-
4 # 發現爸爸
很多家庭幸福的女孩會把父親作為擇偶的標準,而單親家庭長大的阿嬌則是把家庭責任扛在肩上的女孩。阿嬌不少朋友都說她是一個才貌雙全的演員,但她卻甘心做配角,她很少去擔任主角,甚至在別人婚禮她都只會選擇站在一邊。香港著名導演劉鎮偉曾經說:“阿嬌當時在亞洲紅的不得了,但是她確實自信不足。”
阿嬌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曾說:我很喜歡笑,只是忘記怎麼笑了。
阿嬌認為自己這份不自知的不自信是源於從小的生活環境,她說:“我從幼兒園到小學就換了7間學校,很怕去交朋友,很怕跟人家接觸。我家裡女人比較多,所以我很少有機會跟男性去交流,也沒有一個男性的長輩去教我怎麼去做人。這樣出來工作之後,就變得很難。其實我很喜歡笑的,但因為容易緊張,就不怎麼會笑了。”
阿嬌是由媽媽獨力撫養成人的,鍾爸爸在她一歲那年就因病逝世。加拿大一所大學的心理研究發現,少女時期獲得父親關懷與支援的女性,會有較好的感情與性心理發展,成人後處理與異性親密關係的能力也較強。
缺乏父愛的女孩大多會比較早戀愛,而失戀後她們往往是很受傷的,她們會拼命想和已經分手的她們認為的最愛複合或者還努力去維護那段所謂的刻骨銘心的愛。
如果男孩給她們溫情,她會瘋狂愛上你,她不會輕易離開你;她如果愛上了你,會陷入很深;她們心裡承受能力很差,經不起風吹雨打,當遇到這樣的女孩的時候要珍惜,當然和這樣的女孩在一起比較累。有些女孩是表面活潑開朗堅強,其實內心很脆弱,典型例子翁美玲,因為感情和事情受挫後自殺了;有些女孩則是多愁善感,典型例子林黛玉。
隨著年幼的孩子長大,他的獨立性和生活處理能力逐步加強,已不再滿足於母親所在的交往方式和生活圈子。這時,父親就會成為孩子重要的交往夥伴,孩子會從中學到許多不同於母親的交往方式。當孩子進入“性別辨認期”時,最早能分辨的便是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孩子會把爸爸的所有行為特徵作為自己辨別男人的特徵,在孩子以後的生活中出現的男性形象都會與最早獲得的這一男性範例相比較。
缺乏父愛的男孩很難在男性的自信與自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對男孩長大交友、求學和工作都會造成一定的困擾。對於女孩的成長來說,爸爸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因素,能夠幫助她們成年後與男性之間發展健康的關係。
和媽媽相比,爸爸身上具備更為勇敢、堅強、獨立、自信、果斷的個性特徵。所以,爸爸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要鼓勵孩子不斷嘗試、勇敢探索、克服困難和挫折,多帶孩子去旅遊、露營、爬山、攀巖、運動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
5 # 魅19love
謝謝邀請我就是單親家庭長大的,講真沒有爸爸的童年真心的不快樂,自尊心和個性都超強,沒有安全感,就跟刺蝟似得沒事趴在那兒,從不惹事兒,但事兒也別惹到我,惹到了就恨不得用身上的刺扎死對方!表面給人種感覺是看起來Sunny開朗的,而背後的性格卻是沉默愛生悶氣記仇型的性格!實話說沒有爸爸的童年少年過的真的是相當的自卑,我的小學同學初中同學竟然都不知道我沒有爸爸可見我隱瞞的多隱秘!就覺得如果被同學知道了會很自卑的會被他們取笑的!那讓高傲的我該如何承受?總之一句話沒有爸爸帶給我的影響就是自卑加沒有安全感!
-
6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在很多家庭中,教養孩子的責任往往落在了媽媽的身上,爸爸們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自己享樂或自己的事業,導致很多家庭出現“爸爸缺位”的現象。對於這種現象,孩子感到不滿,得不到爸爸的陪伴和關愛;媽媽也有抱怨,覺得丈夫不關心、在乎孩子的成長,缺少家庭責任感。而男人們呢?也一肚子委屈。難道爸爸們心中有些苦衷?
在細究家庭中“爸爸缺位”詳情之時,我們發現讓人吃驚的一件事,那就是——男人也渴望跟孩子有連結,卻不知道如何愛孩子,如何獲得孩子的愛。而更為驚人的真相:不少孩子跟爸爸不親,源自媽媽們潛意識的“排擠”。
這的確是讓人訝異的一個真相,很多抱怨丈夫冷漠、自私、不成熟而不關心孩子、跟孩子不親的媽媽們或許會感到很震驚。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們是如何讓爸爸們在育兒中逐漸成為一個“缺位者”的?
一、懷疑男人帶孩子的能力,不鼓勵和放手
孩子出生後,媽媽們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和擔心,內心格外希望有個人來幫助自己分擔。而與自己相親相愛,與孩子有血緣關係的“孩子他爸”自然就承受了媽媽們的期盼。
但是,在我們傳統文化中,男人是不會帶孩子。這種觀點不僅男人在成長經歷中吸收了,女人也自然內化了。於是,男人成了爸爸,依舊深深擔心自己(男人)帶不好孩子;女人即使一邊想讓男人帶孩子,一邊擔心男人帶不好孩子。
確實,對於每個男人來,成為父親,是一次探險,一個旅程,一種啟蒙。在剛帶孩子的時候,男人會有些“笨手笨腳”,但“熟能生巧”,經過女人們大膽的放手、積極的鼓勵和恰當的輔助,男人們經過一些學習和練習,有些人帶孩子比媽媽更耐心、更細心,情緒更穩定,更適合照顧嬰兒。
二、過於焦慮的媽媽
很多媽媽過於焦慮,有各種各樣的擔心和憂慮,慌亂不安,帶孩子跟打仗似的,自己累得半死,孩子也沒照顧好,還要不停的抱怨、說教爸爸。
有時爸爸也希望幫助媽媽,但爸爸稍有不妥,媽媽馬上一頓數落,並把孩子接管過來。
久而久之,爸爸就覺得“帶孩子真是件麻煩事兒,女人都搞不定,我這大老爺們咋搞得定!”,於是,索性當個甩手掌櫃,自己玩自己的去,孩子哭或鬧也不管了,實在受不了媽媽的嘮叨和責備,就躲著、少回家。
其實,如果媽媽自己能夠心情平和,做事有條有理,能及時安撫寶寶,讓寶寶心情愉悅。這樣的互動,會讓爸爸意識到帶孩子雖然有時候會很累,但更多的時候卻很開心,爸爸就很願意嘗試。
媽媽再讓爸爸覺得掌握一些帶孩子的技巧並不難,及時幫助爸爸解決一下應急事件,默契的配合爸爸安撫好寶寶,爸爸就不會感到慌亂、無助,就願意多練習、多親近寶寶。
三、媽媽和孩子連線過緊
在健康的家庭中,夫妻關係排第一,親子關係(與孩子、與父母)排其次。然而,在一些家庭中,媽媽與孩子連線過緊,與孩子的關係排在了夫妻關係之上。媽媽什麼都跟孩子分享,而不是跟爸爸溝通,甚至與爸爸分房睡。有些家庭裡的孩子已經3歲了,甚至更大了,還是跟媽媽睡在一起。
這不是正常現象。我們一般建議三歲分床,五歲分房,主要原因:一是恰當時間的分開,能夠幫助孩子和媽媽順利渡過“分離焦慮”,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有重要作用;二是媽媽跟孩子過度親密,這會導致孩子很難長大,情緒和行為方面更易出現問題;三是遲遲不和孩子分開,裡頭往往暗藏著家庭關係失序的訊號,時間久了,夫妻關係是一定會出現問題的;四是媽媽與孩子連線過緊,會導致爸爸在家缺乏應有的地位和權力,那麼他自然也很難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
這樣家庭裡的媽媽,她們亟需找回除“母親角色”之外的其他角色,有意識地和孩子拉開點距離,並嘗試同時去做一個女人,一個妻子。
廣州兒童心理諮詢提醒:爸爸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爸爸的教養和引領,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專家認為,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容易成功。所以,媽媽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婚姻的幸福,請在家庭中給父親一個位置,讓他和你一起愛孩子吧。
-
7 # 超級育兒師蘭海
爸爸媽媽都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力量,一般來說媽媽提供給孩子溫暖、情感的支援,爸爸則是孩子的精神引領人,提供邊界、規則、方向性等方面的指引。可以說一邊是感性,一邊是理性,二者都是重要的。
爸爸媽媽合作養育出來的孩子,會人格相對健全,既有溫情善良柔軟的一面,又有堅強勇敢果斷等力量性的一面。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父親缺失,除了不利於培養孩子上述邊界、規則、方向性、堅強、勇敢、果斷等性格特質之外,還可能不利於孩子對生活的全面體驗,如果是男孩子,可能很難以父親為楷模去開始他男性生活之路;如果是女孩子,可能很難了解男性具體的生活狀態。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兒國,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個人形成畸形性格,與他兒童時期對世界的片面觀察有密切聯絡。
如果孩子的成長環境中,父親缺失會缺失的情況下,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造成影響:
1、責任心的培養:
在家庭中,父親的形象往往是一家之長,也是家庭經濟責任的主要承擔者。父親往往作為孩子的“精神偶像”或者“力量榜樣”存在。父親在孩子責任感、人生方向的建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獨立性的培養:
母親天生的情感屬性,容易導致對孩子不敢放手,更加呵護,怕孩子經歷意外和傷害。而父親對孩子的態度多半比較放手,鼓勵孩子獨立自主,承擔責任。
3、情緒的穩定性:
由於生理差異,導致女性與男性的情緒穩定程度,情緒表達方式都有所不同,母親常常更感性,父親常常更理性。父親缺失的孩子,有可能造成缺乏學習理性控制和理性表達情緒的機會。
4、運動習慣:
運動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母親與父親相比,對運動的愛好天生有所差異。父親參與養育的孩子往往更愛運動,合作精神更強。
5、性別認同:
父親往往是男孩子的成年男性榜樣,成為他性別認同的物件;父親往往是女孩子的成年男性交往物件,成為她認識男性的視窗。這些都對將來他們長大的性別認同,與親密關係的建立相關。
如果家庭中父親的角色已經確定會缺失,那麼:
1、從以上5個方面,母親要有意識、適當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思維習慣,儘可能給孩子創造這幾個方面男性可以帶給孩子的體驗。
2、儘可能讓孩子接觸大家庭,或者親友中的成年男性,讓孩子有機會在家庭之外體會到成年男性的特質。
3、儘可能給孩子尋找到家庭外的“男性精神導師”,這個“導師”可以是孩子喜歡的老師、教練、或者家族中某位孩子喜歡的男性親屬。
父親對孩子的作用確實非常重要,但在有限的條件下,儘可能幫孩子找到可以模仿、可以信賴的成年男性形象,是我們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可以提供的最大幫助。
-
8 # 香銷茶盡2018
缺失父愛肯定會是種遺憾,但是人生的遺憾很多,比如有父親,父親卻毆打母親,或者酗酒賭博,那麼要不要缺失一下這樣的父親,人生會更好呢?
所以沒有絕對的答案。各個家庭情況不同,沒有可以一概而論的事情。尤其是現在社會離婚率那麼高,有些離異父母做得很好,從來不缺席孩子的成長,把大人的無法相融不帶進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中去,讓孩子清楚的知道父母的離異不會讓你少了父母的愛,那是大人的矛盾,正好孩子也可以從中學到。所以,心理引導非常重要。
有些離異的夫妻會對孩子說,你沒爸爸了,你沒媽媽了。這種概念也十分奇葩,爸爸,媽媽是不會沒有的,離異夫妻的情況各有不同,而達成共識的恰恰是去共同履行撫養和教育陪伴孩子的責任。離婚不代表責任就沒有了,也不代表孩子就成了沒有爸爸或者媽媽的孩子了。因為這是不可能達到的。也應該和孩子這麼去解釋。
離婚率這麼高的原因是人們的認知改變了,比如對自己人生的幸福滿意度,對不能相容的關係的處理方式。有不可跨越的心理困苦,無法正常友好的生活下去,這種折磨讓很多夫妻決定放棄婚姻,這不失為留存一線希望。這線希望就是,在舒心的狀態下去培養孩子,自己首先不要擴大孩子沒有父親母親這種概念。而是確定孩子不可能沒有父親母親,只是父母的關係作了調整,這種調整是深思熟慮的,是負責人的選擇。
對於離異家庭,離異雙方應該更加積極的配合,尤其當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學習上遇到瓶頸,離異雙方應該義不容辭的共同出現。讓孩子感受到,什麼叫做父母永遠都在的概念,而不是告訴孩子你有多可憐,或者呈現出一種很悲哀的心境,狀態給孩子看。如果離異是事實,就不需要再去敲定離異給孩子帶來的害處,這麼總琢磨到底有什麼好處。適當的安排旅遊同行也是很好的設想,孩子只要父母陪伴就好。做得好不好,全在大人。
從心理暗示的角度來說,過大過多的說沒有爸爸或者媽媽的孩子會如何如何,對孩子一點兒益處都沒有,對大人會造成心理強大的負疚情緒,這些情緒好嗎?我們人類的思維具有極大的創造力,除非這些道理給那些準備結婚的,或者夫妻矛盾不深的人看,那叫防患於未然,不然,在離異事實下反覆強調缺失的壞處,沒有任何建設性價值。
總結,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去選擇,想要什麼樣的孩子,就去陪伴努力,就去與前任合作,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平氣和的探討方案就好,這種共同願望下的計劃,往往比較容易實現。
如果離異夫妻成了死對頭,那麼應該從大人做起,不是夫妻是朋友,有共同孩子,那麼就算是親人,以往恩怨讓它過去,一起來共同面對孩子今後的教育。
積極的心態總是會帶來好的結果,這不是道理,是法則——是自然法則。
我是 香銷茶盡
-
9 # 螢火之光影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小孩子失去父母親的的陪伴在心理上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孩子往後的生活。當然,這也只是比較廣泛的概括。
每個家庭情況都不一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的很多行為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無論負面的還是正面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對周圍的環境很敏感,對父母的依賴很強,也很敏感,所以,失去爸爸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心理會產生不安全感,自卑等負面情緒,這些會對將來性格塑造產生影響。所以要做的是儘量給孩子心理上的彌補,比如陪伴孩子的時間儘量多一點,給孩子進行心理的疏導等方面的工作。
-
10 # 從容20151116
沒人疼沒人愛,有時候連親媽都嫌棄你,渴望被人愛,渴望有人疼,看到別人一家子幸福的樣子,那種眼巴巴的看著連自己都心疼。。。。。。。。。。。
-
11 # 家有寶寶學心理
因為父母離異,導致孩子與父親長期分開。
因為父親的早早去世,導致孩子與父親分開。父親因工作,與家庭長期分居兩地也是一種可能。最後,有些父親即使人在家裡,但心裡完全對小孩和家庭不管不顧,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父愛缺失”。不同原因導致的父愛缺失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比如說,研究發現,父親過世家庭的孩子與完整家庭的孩子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而因父母離異導致父愛缺失的孩子的適應能力要低於以上所說的兩種家庭的孩子。
調查證據表明,這種情況的父愛缺失會給孩子造成以下幾種較為長久的負面影響: a. 阻礙社會情緒能力的發展社會情緒能力包括以下三種能力:
自我意識、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的能力;有社會意識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和負責任的能力。心理學家認為,父親與孩子間的互動主要透過身體的遊戲。研究證明,在打鬧似的遊戲中,父親往往會製造一些困難的情境,並且在遊戲中設定更激烈的“冒險”和“衝突”。長期來看,在遊戲和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自尊、自信心、責任心和解決問題和衝突的能力得以提升。而缺少父親的孩子由於缺少了這一種親密關係的連結和與父親相處的時間,在這些能力上會相對有所不足。並且,研究表明這種不足可能會持續到青年時期。
b. 不良行為研究發現離婚導致的爸爸離開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不良的行為,包括抽菸吸毒、過早的性行為、違法行為等等。一般來說,父母在身為照料者和物質供養者的同時,還承擔了道德規範者的角色。孩子本身就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少了父親這一個“關注”和“保護”的角色,他們可能會更容易偏離正確的成長軌道。
社會理論還指出,這類孩子的一些“不好”行為,比如說打架和吵架,可能是從離異的父母身上學來的(父母經常起衝突)。
c. 心理疾病以及生理上的變化研究還發現,父母分開導致的父愛缺失可能會引發一些心理疾病,比如說是多動症、抑鬱症和品行障礙(青少年患者出現反覆、持續的攻擊性、反社會性、對立違抗性的行為障礙)。
不僅如此,父親的缺失會影響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尤其是對於女孩子,研究發現父親缺失會讓她們更早地進入青春期以及更早地來月經。比較特別的是,在父母分開(父親離開)的家庭中,不管男女,孩子都會有更男性化的面部特徵,研究發現父親缺失會導致孩子對男性荷爾蒙(比如說睪丸酮)更加敏感。
d. 學業成就降低很多答案都提到了成績這個問題,說父親缺失會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但其實,更受影響的並不是成績,而是學業成就。
兩點不同的地方在於,成績所反映的單單只是是一個孩子的認知能力,而學業成就不止包含了成績,還反映了了孩子在學校的品行(比如出勤率、尊師)。研究發現缺失父親的孩子的學業成就(例如:高中畢業率)與健全家庭孩子的比會低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父親缺失對孩子影響是多方面,多維度的,包括父親離開的原因、父親離開前後父母的關係、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家庭背景、父親離開後對孩子的關注程度等等。
相較於過多糾結於父親不在這件事本身,我們可以多想想怎麼從自身和環境上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以上。
Reference: APEL, R., & KAUKINEN, C. (2008).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ructure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Parental cohabitation and blended households. Criminology, 46(1), 35-70. doi:10.1111/j.1745-9125.2008.00107.xBoothroyd, L. G., & Cross, C. P. (2017). Father absence and gendered traits in sons and daughters. PloS One, 12(7), e0179954. doi:10.1371/journal.pone.0179954 East, L., Jackson, D., & O"Brien, L. (2006). Father absence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London, Thousand Oaks, CA an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doi:10.1177/1367493506067869Markowitz, A. J., & Ryan, R. M. (2016). Father absence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delinquency: A comparison of siblings approach: Father absence and adolescent behavio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8(5), 1300-1314. doi:10.1111/jomf.12343McLanahan, S., Tach, L., & Schneider, D. (2013). The causal effects of father absenc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9(1), 399-427. doi:10.1146/annurev-soc-071312-145704Spruijt, E., DeGoede, M., & Vandervalk, I. (2001). The well-being of youngsters coming from six different family types.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45(4), 285-294. doi:10.1016/S0738-3991(01)00132-X -
12 # 睿爸育兒記
沒有爸爸的孩子成長起來人格是不健全的。那麼孩子會缺失什麼?家庭如何來彌補呢?
一,缺少邏輯性父親的角色在育兒過程中,對孩子的邏輯性的培養至關重要,是母親無法替代的,所以,缺少父愛的孩子成長起來以後,在邏輯性方面是欠缺的。可以透過一些邏輯性的訓練來適當的彌補。
二,缺少社會性母愛細膩溫柔,而父愛粗獷豪放,兩者的表達方式非常不同。所以,父親的豪放給孩子培養更多的社會性情感財富,在和人打交道的時候更加的果敢!社會性一旦缺失很難彌補,所以,千萬不能缺失。
三,缺少冒險精神在缺少父親的家庭裡,孩子一般不喜歡冒險。這跟媽媽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是有關係的,媽媽一般比較溫柔可靠,做什麼事情都會考慮的非常周全,為孩子的安全考慮的比較多,所以,一般不會輕易讓孩子去冒險,這樣的話,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冒險了。在一個缺乏父親的家庭,孩子也一定會缺乏冒險精神。
四,缺少理性媽媽一般是比較感性的,不那麼理性。所以,在育兒過程中,也會不自覺的傳遞給孩子,孩子遇到什麼事情可能更多的也是用感性的方式處理。而父親遇事一般比較有理性,做事情也更有條例。在缺乏父親的家庭,孩子大多缺乏理性,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長大後可能遇事容易著急,不能很好的處理問題。
沒有爸爸的孩子,成長起來人格是不健全的,可能會缺少邏輯性,缺少社會性,缺少冒險精神,缺少理性。這些一旦錯失,大部分是無法彌補的,所以,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睿爸:大學本科雙學位畢業,專注幼兒教育,育有兩個兒子,孩子學業優異,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喜歡睿爸的回答就關注睿爸吧!
回覆列表
圈圈跟你分享一個單親媽媽育兒的故事,誰說沒有爸爸陪伴,孩子就教不好?
一家團圓,親朋相聚,這難得高興的時光簡直要變成撕逼戰場了,你的孩子不能被問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你的孩子不知道管對方叫叔叔還是哥哥;別人說一句你媽媽喜歡弟弟不喜歡你了,你的孩子就相信瞭然後難過的哭了……
此刻我真是不懷好意地笑了,你的孩子被你養的這麼Low,然後還好像是全世界對你孩子不善意造成的!
說到這裡,必須表揚一下我的閨蜜,有野草般的毅力頑強生活的女人,離婚了卻一個人帶著娃更瀟灑的生活,賺的一手好錢,燒得一手好菜,身材練到一度讓我嫉妒的必須要把她拉黑才能有勇氣吃個飯。
果然有其媽,必有其娃,得體,懂禮貌是必須的,我偷偷把她5歲的姑娘內定為我的兒媳婦,當然,我還是那個萬年不變的惡婆婆,惡婆婆常常會故意找茬問她些惡意滿滿的問題來考驗她的情商。
你們感受一下:
那天下午,我帶我兒子和我兒媳婦去吃高大上的哈根達斯,周圍坐的都是一桌桌小情侶,我便悄悄問兒媳:“小芮,你知道你媽有交新男朋友了嗎?”
小丫頭一邊把一大口冰淇淋放進嘴裡,一邊略帶鄙視的微笑著說:“阿姨,你好八卦!”
我默默流下三滴汗。
但是我不死心好嗎?接著問:“你媽媽要是給你找個新爸爸,你不喜歡他,或者他不喜歡你,怎麼辦啊?”
小丫頭想了一會,(我心裡竊喜,被我問倒了吧?)然後聽她幽幽的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啊,你知道怎麼辦嗎阿姨?”
現在換做我愣在那裡不知如何回答。
然後小丫頭樂呵呵的說:“大人都不知道怎麼辦,小孩當然也不知道啦!”
好吧,容我計算一下此時我的心理陰影面積。
後來跟閨蜜聊天,問她,怎麼她家小孩就那麼小人精?大人想逗逗她,她都不上鉤?
她微微動了一下精緻的眉毛,和聲細語的跟我說:“她是個女孩子,從小,我就無數次跟她說,除了媽媽以外,任何人讓你做你不喜歡的事你都可以拒絕。如果別人問你回答不出的問題,你就反問TA同樣的問題。如果碰到讓你覺得不高興的事,你可以先不理那些人,然後馬上告訴媽媽,我們一起想如何面對。”
自從我離婚以後,無數人問過她那些很討厭的問題:什麼“你爸媽離婚是不是因為你不聽話啊?”“你爸媽都不愛你了,所以才離婚的吧?”“你為什麼跟媽媽不跟爸爸,一定是爸爸很壞吧?”
我和我女兒的關係很親密,我強調無數次,無論發生任何事,爸爸媽媽都愛她,她已經深信不疑。所以,現在再遇到什麼創傷性問題,也都不會傷害她,並且她還會回你一句:“阿姨,想問題要從善良出發哦。”當然這句話是我教她說的。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無法做到永遠面面俱到為他們遮蔽掉所有障礙,但是我們必須教會他們如何越過障礙,如何應對困難,這樣,他們才能越成長越強大!在實際操作上,我們甚至要未卜先知的給孩子打預防針。
比如,今天要去奶奶家,可能會被叔叔大爺姑姑嬸嬸問到什麼奇葩問題,該如何迴應,然後練習幾次。這樣跟孩子講好了,孩子就不會再無所適從。
聽完她說的一席話,我又想把她拉黑了,會賺錢,長得好,EQ高,會教娃......你是上帝派來讓我無地自容的嗎?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