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保險話你知
-
2 # 胡布思
談談關於保險的幾個問題:
一、我們到底要不要買保險?
保險總是給我們一種欺騙的感覺,賣保險的同志也通常給人一種傳銷的趕腳,所以我們通常會對保險產生疑慮。
二、買什麼保險(人壽保險,意外保險,重疾險)?
PART 1 要不要買保險?我們為什麼會糾結是否要購買保險?無非以下幾個原因:
1、如果突然生病了或出現意外了怎麼辦?
3、保險公司分紅理財型保險可以讓投保人享受一定的分紅,提供生活所需現金流。
4、若干年後若未產生賠付,保險公司返還全部本金。
講兩個老胡身邊的案例,看看他們的投保故事對我們自己購買保險有什麼啟示
案例一:
案例二:
他們買的保險看起來都挺不錯的,老了之後每年都有錢可以領,特別是第一個案例,最終領的錢總和甚至高於繳納的保費不少,看起來這筆買賣做的很划算。
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大家買的保險其實就是一張協議,沒有任何資產屬性,帶不來任何升值空間,買的就是一個現金補償方案。透過雙方協商的一個方法,保險公司拿現金去保障你的某種收益。而拿現金保障你的收益最大的問題就是通貨膨脹的問題。
貨幣是會貶值的,據國家統計局今年公佈的資料,通貨膨脹率在5%以上,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大家想想30年前的一萬元人民幣可以幹多少事情?今天的一萬元又能幹多少事情?
在90年代中期,花五、六萬元可以在普通城市買一套房子,今天幾萬塊錢連個廁所都買不到,一套房子也要上百萬了,大家想想貨幣通貨膨脹的這個速率。
30年前的幾萬塊前和今天的幾萬塊錢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我們很保守的按每年3%的通貨膨脹率計算,30年後的100萬是小於今天10萬元的購買力的。
既然錢貶值得這麼快,那麼我們是不是不應該購買保險了嗎?當然不是。首先我們買保險的出發點一定不要偏了,如果你把購買保險看成是一種長期的財富增長的方式就錯了。
那麼我們購買保險的初衷是什麼呢?用較少的錢去撬動更多的保險資金,來對沖我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小機率疾病事件。簡單點說就是,平時花少部分錢買保險,當不幸遇到家人生病,保險公司可以為我們除醫保報銷外的部分買單。
PART 2 買什麼保險?市面上保險產品大致可分為兩類:消費型保障型保險和理財儲蓄型保險。
消費型保障型保險:這類保險最大的特點是沒有返現,花多少錢買這個保險就是為了享受它的服務,不用返回我們所投入的本金,保障了我們某一個時間的保障需求,比如車險,意外險。
理財儲蓄型保險:這類保險最大的特徵是有返現,你花錢買的這份保障,未來保險公司是要把本金還給你的,並且還有利息。
消費保障型保險和理財儲蓄型保險也分別都分為短期型和長期型。
保險公司喜歡賣給你哪種保險?
肯定是長期的理財儲蓄型保險,時間越長對保險公司越有利。
因為保險公司拿大家交的保費去做投資,買真正升值的資產去了,這是保險公司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資產包括核心城市的不動產和好公司的股權等。
資產是不斷升值的,但貨幣是不斷貶值的。這就是為什麼保險公司既能為投保人提供保障的同時自己還能盈利的原因。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商業模式而且也確實為購買人提供了基本保障的服務,但是對於購買人來說還面臨著幾個問題:
1、理財型保險功能越多,費用就越高。如果你想要保障+拿生存金+分紅+還能返還本金等多功能,那必然費用也很高。同樣10萬元的重疾險,純消費保障型要比理財組合型要便宜很多。
2、多年的通脹,會讓現金貶值。因為保險不是資產,而是一種保障。
3、活錢變死錢,沒有任何流動性,急需用錢時,拿不出來。
那我們應該購買哪一種保險?
所謂“保險”就是用來抵禦風險的,不是用來理財的,更不能想用保險來賺錢。所以,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主要考慮消費型保險。理財儲蓄型保險不建議大家碰,大家可以購買消費保障型的保險,比如車險、旅行意外險、消費型重疾險,可以短期和長期型結合購買。
準備專門寫一篇分享:買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的保險?
大小公司保險各有什麼優劣,小公司的保險靠譜嗎?
透過什麼渠道購買(找保險銷售人員 or 線上購買?)?
線上購買保險有哪些渠道,價格跟線下相比如何?靠譜嗎?
回覆列表
需結合個人情況設計方案,年收入、是否負債、交費期等,保額方面應考慮覆蓋收入的5-10倍,應對康復期(重大疾病恢復期平均在5年左右)收入損失,這期間的負債也需由此來支出!意外險多數是消費型的!這個好選,保額可以儘量配高點!看個人情況可以補充一份百萬醫療及壽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