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恰恰無心用

    問題本身就是瞎猜。中國曾經在2007年的1月11日進行過一次反導試驗,後來2011年1月11日殲20原型機首飛。除了這兩次以外,並沒有其他的試驗在這一天。尖端武器試驗都是嚴格保密,不可能固定某一天,還讓全世界都知道,這兩次也是按計劃推進剛好是1月11日試驗,巧合而已。所謂武器試驗日純屬網友調侃和瞎猜。

  • 2 # 使用者兵男1985

    解放軍每次試驗尖端武器都選擇1月11號,選擇這個時間點,彰顯我軍的特殊內涵和需要!

    第一,1月是每年的第一個月份,新年的開始,11號以數字的組成來看還是1連組,代表著新年開篇開闢新頭彩。

    第二,中國第一世界還是我的內涵意思說法包含其中;即1,11。

    第三,中國的火箭聞名遐爾,威震四方,尤以中國的東風導彈系列讓一些國家聞風喪膽,談"風"色變。且又是我軍火箭標識象"1"。

    所以選擇1月11日是有特定考究的。

  • 3 # 兔哥哨位

     這個問題沒有任何道理,只不過是外媒所謂專家的一己之見,憑空想象,純屬捕風捉影,牽強附會。尖端武器裝備的露面不能代表什麼,一款武器裝備從研製到試驗,從定型再到服役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多次試驗,露露面也很正常。

    這個說法,是外媒渲染的所謂中國武器裝備試驗講究“幸運日”,彷彿中國武器裝備試驗前都要掐掐算算,選擇一個黃道吉日,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根本就不符合實際。中國武器裝備試驗日期的選定,完全是依據武器研發本身的客觀需要而定的,根本就不會刻意選擇所謂的“幸運日”。

    國外媒體丟擲的這個觀點,純粹就是憑空想象,主觀臆斷,2011年1月11日,中國第一款隱形戰機原型機J-20亮相,因此,一些善於瞎掰的外媒所謂的學者就開始了瞎聯絡,該訊息就是來源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海軍專家歐文·科特的話,他丟擲所謂的“中國(軍方)一向喜歡在1月11日有所行動,每年的這一天,他們(解放軍)都會做些有趣的事情。”以此吸引眼球,其實,不過是一個博人眼球的噱頭而已。

    中國尖端武器裝備試驗並不選擇所謂的“幸運日”,例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東方紅衛星成功發射;1980年5月18日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發射成功;2017年4月26日,中國首艘中國產航母“山東艦”在大連正式下水;根本就不是外媒渲染的都在1月11日試驗。

    外媒喜歡瞎聯絡,然後就有跟風的,最後就會出現以訛傳訛的渲染,所以,提醒大家,不要瞎跟風,他們不過是在瞎說,博人眼球罷了。

  • 4 # 迷彩武備

    這個問題的難度在於:知道的說出來屬於洩密,不知道的說出來等於憑空捏造。所以,我結合自己的軍事認知,說說自己的看法,僅代表個人!

    十多年前航展上出現隱身無人機模型,這讓軍迷們充滿期待,而現在我們的無人機種類已經實現多元化。

    個人認為:尖端武器的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去驗證和不斷完善改進,這個過程中的試驗數不勝數。當陸海空武器試驗時間匯聚在一起來看的時候,可以說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武器在進行測試實驗。只是幾款武器的測試或公開或列裝時間巧合的出現在了1月11號,而這幾款武器又湊巧被題主看到且記下來了!這裡我舉兩個有文字記載的例子。

    055專案是一路艱辛與無奈,也很勵志!

    第一個是055大驅!這幾年我們的海軍快速發展與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可是這個專案的發展充滿了我們軍工艱辛和坎坷。據《中國艦艇工業史料集》《驅逐艦史料集》記載: 1968年2月,七院根據海軍黨委給聶榮臻並中央軍委《關於建造遠洋護航艦船的建議》的報告提到,向有關所下達了開展大型火炮導彈艦戰術技術和方案論證的任務,確定設計代號就定為055。可是,當時我們匱乏的軍事科技和軍費根本不能支撐這種新型艦艇的研發。1981年之後,055由正式型號改為預研型號,這裡面的論證時間就很長。後來我們有錢了,專案再次提上研發日程,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055大驅。在它的研發過程裡,各項實驗時間很長也很多,說不定某年1月11號也正好實驗呢。

    被譽為“關島殺手”的東方-26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東方系列各型導彈。十年前,有公開報道:2010年9月25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研製的某新型發動機產品首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這裡面說的某型發動機就是東風-26彈道導彈,在2015年9月3日慶祝華人民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上首次亮相。從發動機研製成功,再到整彈列裝,同樣需要無數次試驗。

    2016年珠海航展上公開亮相的殲20,我在現場和很多人一樣看哭,直到今天記憶猶新!

    其實,全世界的武器試驗時間是沒有固定的,但武器的公開是有講究的。比如殲20的公開,根據當年的時局、時機選擇公開研製和正式亮相。如果都固定在某一天實驗,國外間諜豈不是省事了?

  • 5 # 曹振河

    試驗尖端武器首次也是第1次,都希望第1次就成功,而11同要要有同音,這樣選擇1月11日寓意就是尖端武器從第1次試驗開始一定要、要(1、1)成功。

  • 6 # 魑魅涅槃

    這個問題其實純屬於“瞎猜”,根據過去十年我軍全新列裝的多款海陸空火不同型別的武器裝備首次公開亮相時間來看,除了2011年1月11日首飛的殲20原型機外,其餘包括運20、直20、鯤鵬、東風17、075、山東艦等首次亮相時間都不相同,而且在時間上也沒有任何規律可循,所以並不能說解放軍每次試驗尖端武器都會選擇在1月11日,畢竟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屬於中國的尖端武器吧,但是其並不是1月11日公開亮相的。從1月11日這個時間節點來說,“一月”寓意著這段尖端武器屬於第一次進行某項重大試驗,11日中兩個1又代表著“前後都有”的意思,總結起來的話“1月11日更像是指某款新型武器裝備首次進行重大試驗並取得了第一次試驗、第一次成功的”美好寓意。所以大家都在猜測2021年的1月11日中國億萬民眾期盼已久的轟20大型隱身戰略轟炸機會不會和當年殲20一樣首次進行公開試飛活動。畢竟從2018年中航工業的宣傳片末尾公開亮相的那架採用飛翼式氣動佈局的新型轟炸機首次亮相,到2020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中航工業先後多次官宣關於轟20即將首飛的訊息來看,距離轟20真的公開亮相的時間已經很近很近了。那麼2011年殲20首飛公開亮相即代表了中國完全具備自主研製五代隱身戰機的能力、同時殲20的首飛也代表了我空軍作戰體系的整體化飛躍。那麼轟20其實也是如此,轟20也屬於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隱身轟炸機、同時轟20的裝備服役也將整體提升我解放軍的遠端戰略突防打擊能力,所以說不定轟20真的會延續當年殲20的首飛時間,選擇在2021年的1月11日公開首飛或亮相。

  • 7 # 魂舞大漠

    1月11日我們曾經進行過兩項武器試驗,一次是在2007展開一次反導試驗,2011年的這一天殲-20放飛,因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說中方一向喜歡1月11日。他唯心的話是否有道理,答案是有也沒有。

    說有,畢竟有過兩次,但如果照他的話分析,像這樣的日子,美國軍方一定能檢索出許多,不只我們中國,故而所謂特定日子的話,是站不住腳的。

    歷史上我軍裝備,由於條件不具備,一無發展資金,二沒技術,還有人才缺乏,研發機制上也存在著不盡合理的地方,距離發達國家差距很大,即便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仿製了不少蘇制裝備,但在技術層面上差異很大,比如仿自制於米格21的殲-7,到上世紀初九十年代初才終得過關。

    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進入新的世紀後,我軍自主裝備研製開始加速,僅坦克就有4款,99A、96B、15式和大八輪,皆進入了同種的先進之列。

    要在現在的我們,一不缺人才,二不缺資金,三理清了機制,四得益於研發手段的進步,可以說順風順水,要什麼有什麼,進入了一個密集裝備成熟的收割季,不少裝備試驗和列裝的日子因緣際會,湊巧碰到了一起,自然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理應為自己的成就鼓掌點贊,完全與唯心的日子說法沒有關係。

    如果你跟著他們的節奏而去,你就錯了,世間沒有如此之多的幸運,僅是喜歡日子沒用,只有紮紮實實的努力,百分之百的汗水。一年365天,如1月11日的載入史冊輝煌,你去數,應自不少,如果真的可以,我們願意每天都把日子塗成金色。與奇偶無涉,更與質數和素數無關,只要我們願意,任何一天都是好的。

    不錯,五千年的我們,是有一定的傳統風俗,如嫦5發射前包了4000多個包子,暗合包有圓滿之意,其實細分析你會發現,也有為工作人員加油鼓勁的意思,整個發射場心往一起使,相當於一次動員。

    類似之類,借你吉言,但願2021年的1月11日,會再次成為我們喜歡的一天,期盼的武器有很多呀,海四新一代艦載機,傳說中的大轟,075一號艦交付等等,每一件都是好的。

  • 8 # LH74290547

    我所知道的有3次:2003.1.11反衛,2007.1.11中段反導,2011.1.11J20。只是後來我軍高科技兵器雨後春筍己經沒必要選時間了。

  • 9 # 科羅廖夫

    有細心的網友,在檢視近些年中國武器發展的歷史會發現,中國的戰略型武器或者最重要的高新技術武器,都非常喜歡在每年的1月11日,或者是臘月某一天進行發射試驗或首飛。

    最早是2007年1月11日,中國首次進行了反衛星武器試驗。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枚開拓者1號火箭,攜帶動能攔截彈頭,以反方向的8公里/秒速度,摧毀了軌道高度863公里,重750公斤的報廢氣象衛星風雲1號C。

    2010年1月11日,中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彈道導彈試驗。中國是世界上不多的擁有高中低全套反導攔系統的國家,中國在2007年正式啟動中段反導技術驗證試驗專案,2010年1月11日首次試驗,2013年1月27日,中國第二次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又取得成功。在2015年11月,中美幾乎同時進行了了一次進行中段反導攔截試驗,時間僅相隔6小時。

    2011年1月11日,殲-20隱身戰鬥機首飛。美國沒有想到在2011年中國就能讓殲-20隱身戰鬥機首飛,美華人認為中國還要過幾年才行,儘管已經知道中國在搞第四代殲擊機。由於美華人的慣性思維,他們的情報判斷始終跟不上中國迅速進步的步伐。

    2013年12月22日,東風-41洲際導彈試射;2013年12月22日,094核潛艇水下發射了巨浪-2洲際導彈。2013年1月13日,中國進行高軌道非合作目標攔截試驗;

    2014年1月11日,東風-26中遠端導彈進行大超音速戰鬥部試驗。作為目前世界唯一的也是最先進的中遠端核常兼備陸基彈道導彈,東風26導彈從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上首次亮相以來,引起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極端重視。由於高度保密和透過媒體的誤導,美國和日本等國軍隊情報系統只是在東風-26導彈亮相的前一年知道了型號名稱,還以為是東風21的改進型。對導彈效能細節毫不知情,甚至不知道這種導彈已經裝備中國的火箭軍並形成了戰鬥力。對此美國海軍情報局自責這是“21世紀初以來美國最大的軍事情報失敗案例之一”。

    後面還有,東風-41導彈的兩次試射定型,東風-26導彈的渤海試射,東風-17高超音速彈頭試射,都是在每年1月間進行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殲-20戰鬥機。2011年1月11日,美國前國防部長蘿蔔特·蓋茨訪華,中國非常“碰巧”地在這一天進行了第五代代隱形戰鬥機殲-20的首飛,美華人得到訊息以後感覺措手不及,彷彿受到了極大侮辱。

    因為在2011年殲-20首飛之前,美國還認為我們處於航空工業的石器時代呢。蘿蔔特·蓋茨在殲-20首飛前一年曾經信誓旦旦的說過:“美國擁有大批F-35和F-22戰機,而中國2020年之前絕不會擁有第五代戰機,而且等到2025年,美中這一差距只會加大。”

    蘿蔔特·蓋茨回憶錄裡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就象我親近人士的分析,這是對我本人的最大侮辱”。殲-20試飛2個小時後,恰逢中方會晤蓋茨,中方對蓋茨解釋:“這是預定的科學測試。但蓋茨說:“我不相信他(中方領導人)的解釋。”其實,這事不怨中國,純屬是美國情報誤判導致的腦兇成怒,中國並沒有對美國防長進行刻意羞辱,殲-20的首飛日期是正常確定的,中國還沒有達到這樣閒著沒事幹的地步。

    可能由於太傲慢,近20年來,美國在對中國的軍事情報領域犯過好幾個大錯誤,輕視了中國的進步,沒有及時發覺並採取行動。例如殲-20,東風-26,電磁炮,航母工程,以及這次露面的東風-17。對,還有南海的息壤..... 直到2015年,美國才總結出來,恍然大悟,中國的戰略級武器和重點軍事武器專案,都喜歡選擇在每年的1月11日進行若干秘密試驗,或者是標誌性的首飛或重要試射,打個衛星,射個遠端,反個導彈,首飛個原型機等等。所以1月11日這一天,就成了傳說中的“雞飛蛋打日”。

    這幾年,軍迷們開始將1月11日視作一個重要的日子,每年1月11日都期待這一天能有新型武器亮相或者試驗。前幾天,空軍招飛宣傳片裡出現了傳說中的轟-20(劃掉,轟-6Z)的影象,看樣子是照著B-2畫的CG圖,機背的兩個大麴面進氣道是B-2特有的標誌,但飛翼式隱身轟炸機不一定必須採用非常突出的大麴面發動機艙。

    此外,飛行員面罩裡反射的轟炸機影子,那尖銳的鷹嘴也是B-2的特徵,這些特徵在美國設計B-21轟炸機的時候都取消了。這說明,飛翼式隱身轟炸機的外形設計可以有多種,不一定完全照搬B-2。中國的轟-20(劃掉,是轟-6Z)很可能是亞音速飛翼佈局,但可能會有自己的獨特氣動外形,與B-2有較大差異。

    而2021年的1月11日,是殲-20首飛10週年的紀念日,軍迷們更加看重,都期待有新型戰機的首飛,這些預期包括殲-20雙座型戰機,海四代艦載戰鬥機,或遠端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劃掉,是轟-6Z)。

    那麼,在2021年1月11日,中國到底將首飛什麼呢?

  • 10 # 絕版毅恆

    這個可能純屬巧合……

    現在中國在武器研製、生產製造、實驗等方面還是很科學的,不會為了某個具體的日子,而特意去趕,因為那樣做,既不科學也不安全,為了更好的進行武器的研製,我想我們還是會以尊重科學和客觀規律為前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讓訛詐者付出代價,才能解決老人摔倒扶不扶問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