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子小姐的珠寶洞
-
2 # 木山文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
這首"寒食"詩寫的是塞食節的事,古代習俗,清明前一或兩天為寒食節,共三天,不生火,晚上不點燈。這首詩的前兩句,春城飛花,東風拂柳,一片昇平景象。後兩句,以漢諷唐,漢末曾封五個宦官為候,暗喻唐肅宗和唐代宗寵信宦官,排斥朝臣。晚上,除皇宮外,全城漆黑,但是那些宦官之家也傳來火了。輕煙,是一個故意抑揄的說法,用散入來諷刺一下。實則是包含了作者無比憂憤的心情,朝政日亂,前景堪憂。作者沒有明說,但是諷喻的意思還是顯示出來了。
-
3 # 雲隱
韓翃的《寒食》是一首放眼天下,關注社稷蒼生,王朝興衰的詠史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立意傳統以寒食為題材的唐詩,大多是圍繞寒食這一節日進行描繪,在詩的立意上多是以當時的民間信仰、民俗事象等社會風貌為體裁。而韓翃的寒食詩,在立意上,則以蒼生社稷為物件,以大唐的天下為橫軸,以王朝的興衰為豎軸,時間上、空間上都具有無限想象。
筆法本詩筆法精道,看似寫景,實則抒情,詩人將情與景結合得自天衣無縫,無可挑剔。語言上用字精準,語平意深。典故的運用也自然貼切,如春雨潤物,悄無聲息。特別是“飛”、“御”、“傳”、“散”字的使用,靈動、傳神,力壓群芳。
主旨韓翃的寒食詩主旨多樣,即可以理解為諷刺說、頌詩說也可以理解為諷諫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詩就產生了主旨的多樣性,回味也更多,比單一的主旨要高明很多。
韓栩一生經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政治上大起大落。特別是韓翃因《寒食》被德宗御詔,不僅給其人生帶來了戲劇性變化,而且給詩歌本身也鑲嵌了一層耀眼的光環,成為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
-
4 # 清川流夢
家喻戶曉的七絕《寒食》成就了韓翃,讓他登上了人生的巔峰。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在這首詩中,風無處不在:在習習的春風中,暮春的寒食節來臨,柳絮在風中飛颺,柳樹的柔枝被風吹斜,更奇怪的是在禁火的寒食節居然還有裊裊炊煙在風中飄渺。盛唐不再,唐風不古,困擾唐代的兩大政治弊病“朋黨之爭”和“宦官專權”把唐代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忠於唐朝的文人志士報國無門,轉而把筆觸指向了對時政的嘲諷。借古諷今,晚唐和漢未的政治格局是何其的相似,“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不是絕妙的揶揄嗎?
中唐之際,也不乏有志之主,他們也想扶大廈於將傾,但無奈世風日下,有心補拙,無力迴天,唐德宗就是這樣的一個君王。韓翃一生歷經四朝,雖很早就考取了進士,但無緣進入權力中心,僅當幕僚而已。唐德宗看到韓詩後,非但沒有責怪,反而加以提拔重用。唐德宗雖看到了危局,想要有所作為,但在那時勢每況愈下,時艱局危的態勢下,不得不將原先抑制宦官的權力的原則放棄,轉而更加重用宦官,以致“宦官專權”之風愈演愈烈,達到了無以企及的高峰,直接把唐朝推向了滅亡!
回覆列表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春城”一語,高度凝鍊而華美。“春”是自然節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隻流於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外戚。這裡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外戚。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裡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中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這首詩善於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外戚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瞭解詩的主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