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身心反應不是一體的?身體不舒服不會影響心理?用刀刺下不痛? 痛了不想哭?
6
回覆列表
  • 1 # 淡出視野3456

    別人給你的只是建議,關鍵在於自己的想法,別想的太多,既然已經已經了,想那麼多幹嘛,活在當下,面對該面對的現實,該吃吃,該喝喝,開心過好每一天,這就是心態。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改變世界,但是如果能改變看世界的角度,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做同樣的事情,心態不一樣,收穫不一樣,感悟就不一樣,這就決定了人生將來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們說“心態決定命運。”

    不得不承認,好心態真的會影響一個人。

    抱怨別人,折磨自己。

  • 2 # 紫芸萱

    滄海一粟,人一生在這個世界上只是那麼一瞬間,生與死也只是兩種不同的存在方式,人們懼怕死亡是因為內心有太多的不捨,有太多的放不下,生與死本來就是每個人都該經歷的!而你現在不是去擔心絕症最終的後果,而是該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相對於那些因突發事件死亡的人,我們該感恩上天至少給我們留了時間去做我們還未做完的事,去彌補我們虧欠了的人

  • 3 # 安達兄

    絕症就是知道沒救了,肯定得死的這一確定事實。

    重點是,請問哪一個人不太確定自己會不會死?不確定的是什麼時候死而已。

    其次,要知道死的不過是肉體而已,肉體只是靈魂坐的一部車,換部車罷了~

  • 4 # 探心閣

    心理活動雖然不是天生的,他總是隨著外界環境變化而在變,但是心理素質絕對是你一生活動的最根本得保證,這是你能否坦然活著的發動機,這要是出毛病,那這輩子就算完了。

    當然人一旦聽到完了,會很是驚悚,因為你會從這世界上永遠的消失,什麼都沒有了,沒有肉體,沒有精神,沒有任何記憶,這是件多麼恐懼的事!所以很多人會在聽說自己得了絕症時,癱軟下來,本來可以繼續活下去的,卻被活活嚇死了!

    那麼我們如果才能保持一種心態,讓自己在絕症面前不畏懼,能繼續享受剩下的光陰呢?這樣的心態如何去保持擁有呢?

    首先我們得從大的哲學觀念去理解這個絕症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強?你要知道,人類是有文明的,有文化的,其思想應該是所有地球生物中最複雜最豐富的,正因為有這複雜思想,所以人才會多想,讓自己變得高高在上,覺得自己是萬物神靈之主,讓我們自己覺得我們是最精貴的,不能有半點損傷,永遠的活著,永遠的享受雨露Sunny。其實正因為這樣的想法禁錮著我們,所以我們被鎖在思想的牢籠裡,不能動彈,一遇到不利自己的,就會覺得慌張恐懼,其實,人類這只不過是地球萬物中的一員,跟其他動物一樣,一樣的生命,一樣的活著,一樣的渺小,誰都是有生老病死,誰都有活長活短的權利和命運!只是人類比其他動物更會利用自然來保護自己而已,這不代表人類就不會受到傷害,而且根本不知道災難哪天會到來,誰的機會都是一樣的。所以要看淡生死,這是你活著的必修課!

    其次,所謂絕症,就是目前來講人類還無法找到最好方法去治療它,這種疾病的死亡率很高,碰到這種病只能是運氣欠佳,但並不是說就沒得治好,醫生也只是比一般人多學了點知識,但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是在不斷進步,很久以前可能有若干種疾病生成過了,在當時都是不能治療的,但是後來一點點的被人類攻克了,後來的人再得,自然就不怕了,如果你能挺過去,等到那時的到來,也許你就有救了,你何不博一下呢,不搏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但是心態不好,則會導致病情加速,心態好,好的細胞就可以幹過壞的細胞!何不試試看!

    再者,不管自己能生存多久,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活著,不光每天可以看日出日落,還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做,再怎麼樣還有你想看到的人呢,每天天天看也比你快去死去強吧,只要還在呼吸,就要多看看,多走走,多笑笑,絶不浪費一點活著的光陰,這才是硬道理!

  • 5 # 李筱慢

    在剛聽到不好的訊息時,沒人能保持好的心態。

    18年我在新加坡工作,一天早上起來發現身上有兩塊很大的淤青,發紫。我直覺不對,馬上去診所驗血,當天就送急診了。兩天後診斷為急性白血病。

    但我可以說,過了剛開始的崩潰階段,我現在心態和很多其他身患絕症的人相比,是相對比較好的。這也許和我不是第一次患癌症有關,說的隨意點是習慣了,說得負面點是認命了,說得深刻點是接受了命運的設定並能從中獲得意義。

    遭遇絕症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被坦然接受的,需要一個痛苦掙扎甚至絕望的過程。如果目前心態不好,不要責怪自己,負面情緒和恐懼的合理宣洩是很重要的。我在朋友面前大聲痛哭過,對著家人怒吼過,在深夜裡默默流淚過。要知道,世界上不是你一個人在承受這些痛苦,還有數以萬計的人同樣經歷著你所經歷的,你並不孤單。

    宣洩過憤怒過絕望過,那如何走出這些負面情緒?我的建議是找到現在這個情況之下,你還有能力去完成並願意追求的事。

    瞭解學習疾病的相關知識,用科學理性的認知去看待疾病防治無知帶來的盲目恐慌;看和自己經歷相似的人寫的書,從別人得故事中獲得勇氣和力量;多關注心理、哲學、信仰方面的書籍拓展自己的認知廣度和深度;繼續堅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並喜歡做的事,例如堅持部分原來的工作、開展副業、發掘愛好或做一些和自己經歷相關的新的社會工作;多和病友接觸來往,與和你經歷相同的人抱團取暖。

    把注意力從對絕症的盲目恐慌中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以及追求上,著眼於眼前的一時一刻、一餐一食,活在當下,解決當下的問題實現當下的願望。

    要解決心理和情緒的問題,一靠學習與提升,二靠少想多做,當然,最終要靠耐心。給自己一些耐心,時間終會幫我們解決一切,不要焦躁,做好我們能做的就是最好的心態了。

    #癌症# #心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年紀大就不好找物件了麼?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