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人生難擇

    下面引用1730年(雍正8年)陳倫炯寫的《海國聞見錄》,清朝人的地理常識並不差。

    (部分轉,加了點解釋)

    《大西洋記》內容

    葡萄牙者,澳門之祖家也。東、北二面,地鄰是班,西臨大洋,南俯中海。

    西班牙:

    是班者,呂宋之祖家也。西北臨大洋,東南俯中海,西鄰葡萄牙,東北接佛蘭西。

    法國:

    佛蘭西者,西臨大洋,北接荷蘭,南鄰是班,東接那嗎,東南俯中海;由中海之東,接聯那嗎。

    義大利(羅馬):

    那嗎者,天主國王處也。北接黃旗,東沿中海而至民哖呻;由民哖呻沿東南中海而至西多爾其,由西多爾其東沿中海至阿黎米也,由阿黎米也向西沿中海之南貓喇貓裡也之地而出西洋。就民哖呻之陸地,東至死海,北聯那嗎。民哖呻者,天主之族類也。此從中海東北之地而言。

    荷蘭者,噶喇吧之祖家也。西鄰佛蘭西;沿佛蘭西而至西北,皆臨大海;北面隔海,對峙英圭黎;東鄰黃旗,南接那嗎;由荷蘭北海而至黃旗。

    黃旗應該是說的比利時:

    黃旗者,均系紅毛種類。素未通中國,近有舟楫來粵營生。南接那嗎、民哖呻,東鄰普魯社為界。

    德國(普魯士):

    普魯社,系俄羅斯種類也。北接吝因,西隔海與英圭黎對峙,沿北海而至吝因。

    這個應該是挪威:

    吝因者,西北海之國,亦系紅毛種類;素未通中國。西南隔海與英圭黎對峙。

    英國:

    英圭黎一國,縣三島於吝因、黃旗、荷蘭、佛蘭西四國之外海。自吝因沿海而東繞俄羅斯,自俄羅斯而東至西密裡也,皆為北海;不能行舟,海水不解,故為冰海。

  • 2 # 歷史檔案館

    1840年,林則徐完成“虎門銷煙”的壯舉,而後義律率英軍攻佔浙江定海,直抵天津大沽口。本來主戰的道光皇帝這才感到害怕,並且略帶驚訝地問了周圍人一句話:“英國在哪?有多大?和俄羅斯是否接壤?中國新疆是否有旱路可通?”

    堂堂一國之主,地理知識的匱乏竟然到達瞭如此程度,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對世界地理的認知水平。話不多說,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探討分析下,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讓我們以一個清朝人的眼光,分別從清朝疆域的東、南、西、北方開始探索,也許就能勾勒出那個年代人們眼中的世界。

    首先是北方。滿族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對外興安嶺以南,包含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領域的廣大區域是熟門熟路。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康熙大帝更是命人深入北方繪製了詳細地圖,所以整個東北地區,清朝人還是比較熟悉的。沿著外興安嶺向西,色格楞河以南的蒙古草原,也是清朝的內院。

    再往西走,便是廣袤的新疆地區,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對準噶爾部的戰役後,清朝人對新疆地區的熟悉度直線上升。直至遇到天然屏障天山山脈,清朝人的地理認知才戛然而止。對清朝人來說,除去上述地區外,再往北的地方就是不值一提的寒冷荒漠,而這些地方,全在沙俄手中,既沒必要也沒理由再去一探究竟。

    再來是西方。自順治九年達賴五世入朝覲見後,清朝人對西藏地區的瞭解便日益增多,茶馬古道和土司制度的施行更是讓兩個地區的交流日益頻繁。到清末的時候,清朝人對西邊的瞭解便是喜馬拉雅山以東的西藏,除此之外,再無世界。

    往南,是遍佈蠻夷的雲南。清朝用流官與土司制度經營了百年,才日益豐富了對雲貴高原的瞭解。清朝人的認知隨著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一路向南,直至遭遇越南、寮國、緬甸等東南亞小國,而這些國家或是清朝的友邦、或是清朝的屬國,年年上貢、歲歲來朝,清朝也安於保持天朝上國的形象,不再關心這些小國的南邊還有什麼。

    雲南往東便進入廣西,擺在清朝人面前的是無垠的大海。雖然清朝人或多或少知道大海那邊還有大陸,但他們更願意把那些看作蠻荒之地,畢竟海上地方,怎可能有值得在意的疆域?

    最後是東方。東邊北韓是清朝的屬國,北韓再往東的日本一直在找麻煩,所以對清朝來說,東邊無非就是一個老實的鄰居,以及一個討厭的鄰居,除此之外,依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以上,幾乎就是清朝人所認識的全部世界。康熙年間勘制的《皇輿全覽圖》代表著清朝人看見的極限——即本國的大致疆域;乾隆年間的繪製的《乾隆內府輿圖》則代表的是清朝人聽說的極限——包含著北至北冰洋,南至印度洋,西達紅海、地中海和波羅的海的地區,其範圍大致是亞洲大陸。

    而這一切,便是清朝人地理認知的極限了。再往西的歐洲諸強已顯得陌生,更不用說聞所未聞的非洲大陸與美洲大陸,至於北極、南極,則是清朝人如何想象也無法理解的地方。

    清朝人不是沒有機會認識世界,以康熙老師南懷仁為首的傳教士帶來了許多關於世界的知識,卻遭到了清朝知識分子的極力反對。欽天監楊光反對地心說,認為如果地球是圓的,那人一定掉下去;權臣徐桐不相信世界上還有西班牙和葡萄牙這麼奇怪的國家;文史大家平步青認為“亞細亞”這個字就是侮辱清朝所在的亞洲。

    認知的侷限極大限制了清朝人的想象力與好奇心,他們不相信除了清帝國以外還有同樣強大的國家,天朝上國的迷夢更是讓他們不屑去了解那些被他們視作蠻夷的陌生人。

    哪怕,葡萄牙人早早便來到了臺灣,法華人經略越南後已經把觸角伸向了雲南,而吞下整個印度的大英帝國已虎視眈眈的看向了自己,清朝人仍然目不斜視,死死低著頭,看著腳下的地面。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僅僅只是自己目之所及的地方,目力之外的地方,皆是一片黑暗。縱觀歷史,視界的拓展會帶來掌權者思維的進步,只有知道朋友、對手、敵人他們在哪裡、過著怎樣的生活、面臨著什麼樣的處境,才能在對外交往中佔據有利位置。

    清朝最終的失敗恰巧就敗在他們對世界的無知,以此為鑑,我們今人當對整個世界,多一份好奇與期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除了可以拿到想要的文憑,還有什麼益處?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