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爾雅休養札記
-
2 # 會助攻才是好爸爸
其實,情緒教育你很難透過自己的經驗來做,還是需要一些專業的教具或者是書籍之類的工具來配合
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控制情緒,或者說是弄懂情緒,這點才重要。千萬不要講道理,根本不起作用
-
3 # 晨風說語文
其實家長如果真的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情緒管理的問題,是非常不錯的。然而更多的家長認識到的是孩子不服管教,不聽話,易怒這些問題,然後模模糊糊的說到孩子的情緒管理可能有問題,還有甚者戴高帽說到孩子的情商是不是有問題。但恕我直言,這個背後的初衷可能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聽話而不是為了孩子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的情況,就是孩子從本身應該成為自己情緒的管理者卻變成了自己的情緒的監控者,然後依舊無奈、無望的等著其他人的介入、干預和控制。但隨著逐步的引入,很多家長還是能意識到讓孩子做自己情緒的管理者而不是監控者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然而讓孩子發生改變的前提是:家長率先做出改變。
·有條件,就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情緒環境。
在談任何的情緒管理之前,家庭有一個良好穩定的情緒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孩子很多處理情緒的方式都是透過對於父母的模仿。比如家庭的情緒氛圍是比較極端的情緒體驗,孩子幾乎很少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般情況下兩個方向極端發展,要麼很直接不顧及他人感受表達自己的情緒,要麼就直接把自己的情緒掩藏起來不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而我們能看出來,這樣兩種情況都是很有問題,過於直接的或許易激惹,太過於隱藏或者自卑甚至是抑鬱,然而很有趣的是,後者可能問題被發現的時間更晚。所以,在討論任何的情緒管理方法之前,都要記得一個良好的家庭情緒環境要比任何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都要奏效。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釐清自己
很多家長喜歡一上來就開始搬各種教育的方法,各種學習的也好道聽途說的也好的方法一股腦的給自己的孩子用。然後在諸般方法均無效後,就慨嘆說我已經盡力了,這孩子真的是沒法教了,我費了這麼多心血一點情況都沒有的。很多家長都困在這樣的困境之中,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而且尤其是在花費了心血之後,看毫無成效還會反過去去找孩子的錯,認為是孩子怎麼怎麼樣,大有讓孩子要哄哄父母之意,孩子最後莫名其妙的安上了一個『都是我不好,是我不爭氣,是我讓父母生氣了,都是我的錯』的冤枉,這不就好比讓孩子哄父母說『乖,別生氣了,都是我不好嘛』然後父母擦擦眼淚說『真的嗎?你錯哪了』唉,簡直鬧劇。所以在教育孩子如何管理情緒之前,請先把自己的情緒管理妥當了,有一個榜樣作用,要能夠清楚認識到自己的情緒,然後再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自己的孩子,再配上合適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就像對著棉花打拳擊,累死你,棉花也不會喊一句。
·在管理情緒之前先教會他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到邊界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正式開始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的之前,還要有一個步驟。就是讓孩子充分的認識自己的情緒。孩子對於情緒這樣抽象的東西認知的水平其實並不高,而且很多時候他們只知道那幾種情緒。比如,憤怒。引起憤怒的原因有很多啊,嫉妒可以引起憤怒,遭到了侮辱可以引起憤怒,自己遭到了侵犯可以引起憤怒,遭到了誤解也可能引起憤怒等等,很多其他的情緒可能會連鎖的引發其另一個情緒。那麼當一個孩子因為自己受到了侵犯而表現出憤怒,罵人或者打人了,應該怎麼辦?批評這個孩子做的不好,生氣罵人是不對的?這樣顯然不好,因為首先你的還孩子會覺得自己被誤解了,進而更憤怒。這個時候更好的方法,讓孩子把所有的事情發生經過說完,然後一一幫助他去人認清自己的情緒,要理解孩子情緒的來源,並且提供給他更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緩解自己憤怒,比如受到了侵犯而憤怒之後,生氣是允許的,但是打人和罵人是不允許,把這個事情告訴班主任或者成人,尋求更正義、合理的解決方法。這是認識到自己的情緒。
在認識到了自己的情緒之後,就要著手去讓孩子能夠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能夠說出自己現在是憤怒的,自己現在是悲傷的等等,當然對於年齡低的孩子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的情緒表達!注意!是引導,不是直接給他定義,要讓孩子自己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表達,這非常重要。然後在這些基礎上,讓他自己逐漸的去釐清和認識自己的情緒,其實就在就是在構架他的情緒的邊界,情緒的邊界清晰,對於自己的情緒認識清晰,知道自己處在什麼樣的情緒之下這是管理自己情緒最重要的步驟。
·在教孩子管理情緒的時候,請記住不要去打斷和干涉孩子對於情緒的表達
當上述都已經做的不錯的時候,這個時候最重要的環節來了,請家長們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在我接觸的家長當中,多數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打斷、無原則干涉、大包大攬等等方式幾乎是屢見不鮮,導致孩子站在那裡就只會嘟嘟囔囔,支支吾吾,孩子這些我根本聽不懂在說的什麼,家長竟然一五一十的都給我翻譯出來了,我心裡就納悶了,這麼大的孩子了還需要家長給他做翻譯嗎?在後來深入的瞭解當中我發現,其實家長很多的『解釋』都不是準確的,孩子之所以不說一個是不知道怎麼說,另外一個是他已經習慣這樣的家長『代言制』而家長『代言』最嚴重的一個後果就是孩子對於表達自己會出現問題,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總是在等待別人去理解他的意思,然而別人理解不了的時候,又會很焦慮甚至是憤怒(注意這裡的憤怒很有可能是孩子學習家長對於自己說的話不理解後表現的憤怒的模仿)一個孩子在表達情緒的時候總是被打斷,總是被幹涉,你說作單獨作為一個個體來說能不生氣,能不憤怒,還指望和你配合,和你交流,可能性並不大,原因很簡單,從一開始你們就在對立面上,大家長制並不是處處都要用的。
所以,請家長關上自己的嘴,放下自己的手,讓這個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努力的去表達自己,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即使這很困難,也需要他自己去學習,誰都不能代替他們。
·情緒管理的方法
所以在教孩子情緒管理之前,請先把上述幾項去完成好,你會發現孩子的情緒會改觀不少,這就好比是雪天通車,總不能用車直接壓過去吧,肯定要先掃雪,隨後再通車的。
標明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去選擇情緒:
用一種句式來表明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在情緒中,而不讓情緒蔓延成為一個籠統的對自己的概括。
『我很沮喪』換成
『我正在沮喪』或者『我選擇了沮喪』
其中的奧妙大家自己細細品味吧
最後再說一句:這個題目也很有意思。如何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這是站在了家長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所以是慣有的命令的,我猜想如果這個讓一個孩子看見應該很反感,『怎麼又是讓我學?我不願意呢?』是啊,還不如用一次事實告訴孩子,和你情緒的精靈/夥伴交個朋友,和平相處吧來的痛快。
家長們,請你們更貼近自己的孩子,其實你能發現更多,把去育子講座的熱心換做成聆聽自己孩子的耐心,效果會更好。
下面針對不同階段情緒教育說一下
(一)小學情緒教育
小學的情緒教育是一種顯性教育,教師透過具體的課程、活動、遊戲來達到教育目的,臺灣學者對情緒的課堂教育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均證明了課堂情緒教育的可行性。
(二)中學情緒教育
進入中學以後,學生迎來發展的又一個關鍵時期——青春期。情緒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師能夠更好的與學生接觸、交流,給予學生一種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並讓自己成為一名很好的情緒管理者,成為學生的榜樣,營造寬鬆緩和的情緒氛圍,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學生能在交往的過程中完成相互的情緒教育。其次,教師應當在適當的情境中,對學生給予引導,讓他們學習理解和表達情緒的正確方式。最後學校還應定期或不定期舉行一些全體學生參加的情緒教育講座,或組織少量活動,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認識情緒的心理意義。
(三)大學的情緒教育
大學生更多的時候不需要正式的情緒教育課程,同時,由於任課教師的不斷變動,同學與老師建立良好關係的難度加大,將情緒教育內化到教學活動中的難度也變的非常大,情緒教育逐漸從課堂中淡化,這就決定了大學情緒教育以糾正為主的特點。當然以情緒教育為主題的講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很難持久;此外,一些老師的人格魅力也會對學生的情緒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影響面卻非常有限。所以更多的時候是當不良情緒產生的時候、學生意識到存在問題的時候,才會去專門的機構(如心理諮詢中心等)或與輔導員老師進行溝通,進行問題的解決,從而認清和改變不合理信念,培養正確知覺、理解和表達情緒的能力。
-
4 # 中學語文郭老師
常見的情緒有喜怒哀樂是最基本的四種情緒,但這四種情緒又像是四種極不穩定的火山,交替釋放。有的人可以將情緒控制的很好,有的人卻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實際上,情緒是由大腦產生的,情緒管理的根本是管理自己的大腦,簡單的說就是要做大腦的主人,而不要大腦做自己的主人。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情緒管理?
首先,平時自己應該先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成為大腦的主人。要接納並不完美的自己。在不如意時、遇到問題時、遇到悲傷時不自責,不否定自己的失落狀態。
其次,要相信這個失落的情緒會過去的。做一些有助於調整情緒的事情。比如運動,比如看書、比如聽歌曲、比如出行。但是不要強迫。
再次,要儘量讓孩子瞭解一些情緒的知識。如告訴孩子情緒具有感染性,好的情緒能感染他人,不良情緒也會影響他人。所以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學會在適當的場合採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最後,要對孩子有寬容心,即使孩子有不良情緒的宣洩,也要諒解孩子,慢慢引導。要引導孩子明白不良情緒背後真正的原因,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明白生氣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最重要的是生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
5 # 長蘑菇的小閒
家長在孩子不在意的情況下就不要生氣了,選擇一個有利的契機,讓孩子參與到家長每天的工作中來,讓孩子切身體會感受一下家長的辛苦,先讓孩子心疼你,再讓孩子理解你,這樣在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孩子就會站在家長的角度想問題,也會更好溝通
回覆列表
輔導作業,被氣到心梗;責罵孩子,被氣到血壓飆升;孩子叛逆,被氣到頭懵。
很多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到處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認為只有方法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教育情緒健康嗎?”
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家庭教育的現狀——急躁、焦慮、情緒化。
教育的情緒雷區獅子吼教育基本靠吼,溝通幾乎沒有。
想一下,你什麼時候會說出令孩子特別難以接受的話?應該都是在生氣的時候。
那你為什麼會生氣呢?是工作不順?是家庭矛盾?是生活壓力?還是心中的執念?
你想用情緒告訴孩子:我很生氣,這都是因為你造成的。只有你改變了,我才不會這麼生氣,才會對你有好臉色。
孩子也許確實變得聽話了,但暫時的聽話只是因為恐懼,以後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
當你把心裡積壓的淤泥傾倒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你的心情就很好嗎?然而並沒有因此輕鬆,反而還多了一份內疚和自責。
情緒化的表達是把雙刃劍,傷害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你辛苦維繫的親子關係,就是在這一聲聲吼叫中分崩離析的。
雙標化聽到沒有?不要再玩手機了!
作業寫完了嗎?還看電視!
這麼晚了,還不去睡覺!
你怎麼這麼笨!
……
你這樣要求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正在玩手機、看電視、熬夜或者做不好事情?
你可能會說:“我是大人,我可以這麼做,但孩子不能這麼做。”連大人都無法自制的事情,你認為孩子會比你做的更好?
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恐怕就是:“我們是不行了,就看你的了。”這恐怕也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你自己都不行,憑什麼孩子就一定要行?
這句話表達的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信任和鼓勵,更多的是將自己完成不了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得過且過,不想努力,喪失了自我,卻對孩子如此苛刻。
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父母總拿著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還那麼理直氣壯。
焦慮感每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父母預期的時候,父母的負面情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瞬間噴薄而出。
不分青紅皂白,揪著孩子一頓數落:父母為了你才買那麼貴的學區房、為了你花那麼多錢報培訓班、為了你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父母為你犧牲那麼多,你還這麼差勁,你太對不起父母的付出,太給父母丟人。
這麼用情感綁架孩子,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伴隨著父母的焦慮而發生的,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東西,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父母的這種焦慮感主要源於愛的自私,認為對孩子付出就要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你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要求的回報就越多。
這種過分有條件的愛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讓孩子對學習感到可怕,對父母的教育感到可怕,從而導致孩子的焦慮、抑鬱或者叛逆。
控制教育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動畫片《獅子王》的開頭有一段父子的互動:辛巴因為好勝而惹了很大的麻煩,險些喪命,但父親卻沒有批評他,只是說:“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接下來他又告訴辛巴該怎麼做:“只有在必要時、在別無選擇時,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就是冒險。”
將情緒化表達,變為表達情緒。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平靜地與孩子坦誠交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誠相待。
“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們只有將內心平靜下來,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成為身教的巨人你知道嗎,現在的孩子送給父母們一個“教主”的封號,意思就是“說教的最厲害”。
所有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成為孩子眼中的超人。但是中國父母往往是“言傳的巨人,身教的矮子”,教育的大道理說了一籮筐,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
父母們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忽視了這些優秀孩子的背後,始終有以身作則的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你想讓孩子專注地寫作業,可你自己在寫一份方案時還要時不時地刷手機;你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可你自己每天抱的不是書本而是手機;你想讓孩子堅持練習舞蹈、繪畫、鋼琴,可你自己卻連每天半個小時的健身都堅持不了……
希望不在下一代身上,而在你自己身上。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人,首先你必須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要記住,你的行為舉止都會成為孩子的標杆。
平衡自己的內心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
你愛自己的孩子,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因為他能陪伴你的老年生活,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希望和驕傲。
有條件的愛,並不可恥,這才符合一個人真實的心理。但是,如果你不願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一直感覺心理很不平衡,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
坦然承認有條件的愛,想想你為孩子而變形的身材、錯失的升遷機會、耗費的大把時間……這些能換來的是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孩子的幸福快樂等等。
如果把教育變成焦慮,那麼教育就成了一種負能量。承認愛的自私,平衡自己的內心,大家都會更好過一些。
愛是有條件的,但教育不需要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