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mallucky
-
2 # 愛笑博物館
既已號前年一帝,又何來暴君之問?更別說暴力男之稱。暴君和暴力男也似乎劃不上等號。
我個人始終認為秦始皇功大於過,值得千古一帝一稱。
滅六國,統一華夏,結束長期割據混戰局面,救群眾於水火;建立集權制度,開創歷史新篇;統一文字、貨幣,各地經濟文化齊頭並進;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壯我華夏之威。這些事情,哪一件不是前無古人?他的前面,沒有任何人可以借鑑,即使用開天闢地來形容他,我覺得也不為過。
“焚書坑儒”我想是眾多認定他為暴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眾人揪著不放,反覆舉例的事件。可是,你真的瞭解焚書坑儒嗎?
焚書。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皇建朝8年,被秦滅了國的六國文官一直不肯善罷甘休,反覆上奏,提倡遵從傳統,恢復土地分封制,蠢蠢欲動,想要復辟。秦始皇聽從李斯“不如燒燬百家學說,斷了六國百官復辟念想”的建議,燒燬了秦以外的歷史、古典作品和諸子百家哲學,保留了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幫助的醫用書、農用書,加強了思想的文化統一。
焚書事件之後,秦始皇沒有專治,反而接待很多客卿,取百家之長。可以看出,他焚書純粹是為了鞏固根基,樹立威信。如不是六國文官之心思,又何來焚書舉措。
坑儒。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召集了一群所謂的術士,要求他們追求長生不老之藥。其中有人不但沒有盡力尋找,反而四處散佈流言,說秦始皇為人暴躁,不符合長生不老的條件,隨即四處躲藏防止被抓。最後秦始皇抓來四百餘人。這些人要麼是收留散佈流言的術士的人,要麼是術士的狐朋狗友,並不是後世傳說的儒家學子。
唐代韓愈、宋代司馬光,就比較贊同這是“屠術士”。即使真的坑殺的是儒生,這些儒生也是尋仙失敗、不支援政令、私下搗亂,想要恢復分封制的儒生,不是秦始皇頭腦一熱,凡是儒生都殺掉。支援坑殺的是儒生的比較著名的有東漢的王充,他考證的結果不過是“四百六十七人”而已。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才多少人,儒生何止上萬,秦朝自己的博士、官員等等難道不是儒生嗎?賈誼、董仲舒等相隔不過幾十年的大儒又是怎麼來的呢?他們好像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異議。如果你說他們不敢發聲,當時,但凡君子,必有傲骨,何謂赴死?僅僅怕被殺而選擇緘口不言嗎?我相信不會。(ps:項羽攻秦之前,疑心投降的秦兵謀反,一夜之間坑殺二十萬秦兵。這件事更令人毛骨悚然,但項羽仍被後人尊稱為“鬼雄”、“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四百餘人與二十萬孰輕孰重?)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統一在位階段,未發生任何重大暴亂事件。
其實,以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秦始皇作為開天闢地的創造者,他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必然是存在很多問題,產生了很多矛盾,加之對百姓的壓迫過重。這些也是不可抹滅的事實。所以才有了後續朝代取之精華去其糟粕開創的盛世。
秦時明月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對於秦始皇,我覺得值得大家一看:
衛莊:嬴政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蓋聶:他是一個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人。
衛莊:這算什麼結論?蓋聶:他是一個自古從來不曾出現過,未來可能也不會再出現的人。
衛莊:你對他有這麼高的評價。蓋聶:這不是我的評價,當是後世史官們的評價。
衛莊:歷史是勝者書寫的。蓋聶:嬴政和他的帝國會失敗。
衛莊:為什麼?蓋聶:因為他只是一個人,卻做超越了人的事情。
衛莊:那他就不能繼續超越?蓋聶:他只是一個人,這個龐大的帝國因為他一個人而存在,但也只有他能做到。
.........
衛莊:我們衡量價值的方式從來就不同,不過在嬴政這一點上,我跟你保持同樣的看法。
-
3 # 茶葉蛋要不要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的統治者,就幾代秦王的積累霸業的基礎上,強力滅東方六國,結束戰國列國紛爭局面,建立了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實行郡縣制,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這是其功!但是秦國自商鞅變法後,採取重農抑商和軍功受爵,體制上使秦國在戰爭上是有利的。秦始皇統一後,修皇陵,修長城,焚書坑儒,採取愚民政策,秦法嚴苛,實行連坐,老百姓不堪重負,最終二世而亡,這是其過!功過都有,沒必要黑也沒必要洗,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秦始皇無論是基於其慾望,還是早日結束動亂,讓百姓脫離戰爭的動機,最終都統一了。秦始皇的統治是暴政嗎,至少根據歷史記載和出土的文物,長城,秦陵等,秦始皇肯定是濫用民力的,把那些吹秦洗秦的送到秦始皇時期修10年長城,再吹再洗就證明他們發自內心的認為秦始皇不是暴政,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不是說秦始皇不好就是反秦,功過要一分為二,洗白沒有任何意義,過秦論,阿房宮賦,陳勝吳廣起義,兩千多年的歷史文獻清清楚楚的記著,洗也洗不掉!
-
4 # laky晴朗
能開天闢地的人,應該是有雄才大略、殺伐決斷、目光遠大的人。絕非是婦人之仁、優柔寡斷、鼠目寸光的人。社會的變革一定有代價,代價大小,由誰來承擔這個代價,那就要審時度勢了。如果什麼代價都不想付,那人類恐怕還在過著原始部族生活,在啃樹皮呢。促進社會進步,決非普通百姓想的那麼簡單,也與暴不暴君沒有關係
-
5 # 華春秋實
秦始皇的父親贏異人,在趙國為人質的時候,看上了富啇呂不韋的妾室趙姬,趙姬長相秀美能歌善歌,二人結婚後生一子嬴政,贏異人為了政治目的,在呂不韋的按排下回到了秦國,趙姬和蠃政仍然留在了趙國,經常受到趙國公子偃的欺負,贏政從小就養成了不服輸的精神,而後回國並在父皇去世後成為小皇帝,成冠禮之後,獨攬大權。
至於他是不是暴君,先看看他的功與過,自從秦始皇執政以後,他做這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1、殺伐果斷,滅六國統一了天下。
2、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
3、統一了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4、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準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
5、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交往中,更為方便快捷。
6、車同軌道同距,修建了秦直大道,方便了交通運輸和商業往來。
7、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使該地區成為中國版圖。
8、修建萬里長城,抵禦外部勢力的侵襲。
9、開拓疆土把福建,浙江兩廣統統納入中國版圖。
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礎模式。
10、修鄭國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三百餘里。改造鹽鹼地四萬餘頃使土地貧瘠的關中地區,迅速富強起來。
1、秦始皇的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建造萬里長城時,勞民傷財,民不聊生,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孟姜女哭長城》,可是有史學家證明這一事件與歷史不符,屬於民間故事。
2、“焚書坑儒”其實這一事件據說也不是坑的真正儒家,而是一些方士,說白了就是給秦始皇造仙丹的那些人,他們騙取了大量錢財,最後還有的方士逃跑,這才惹怒秦始皇,坑了他們。
秦始皇的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他的一生 是波瀾壯闊的,他是不是暴君不知道,但他肯定是一個豪氣萬丈的君王。而不是一個弱不經風軟弱無能的皇帝,而只有用暴力才能統一天下這是必然的。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那樣文質彬彬,革命是暴動,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裂行動”。這就是千古一帝應有的風範。
-
6 # 墨塵1991
非也!非也!嬴政絕非暴君。從有史料記載的幾件事上就能看出嬴政不是一個暴君。
一,廢逐客令
當秦王政發現重用的鄭國是南韓的間諜後,有人建議嬴政驅逐外客,於是秦國頒佈了《逐客令》,驅逐在秦的他華人氏。但是李斯寫了一篇雄文《諫逐客書》給秦王后,秦王就廢除了逐客令,並繼續重用六華人才。“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史記.李斯列傳》)。可見,秦始皇是一個能聽進下屬意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且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一個知錯就改的人,我不相信他是一個暴君。
二,能屈能伸,且秦將大多善終。
歷代帝王都怕大臣擁兵自重,顛覆王權。嬴政也害怕,但是並不濫殺。在攻打楚國的時候,王翦認為需要60萬人,李信認為20萬足夠。嬴政採用李信建議結果大拜,王翦賭氣回家養老去了。後來我們都知道,李信大拜。嬴政委身親自到王翦將軍家裡致歉,並請王翦出山,最終才蕩平楚國。一個能降低身份去請求下屬辦事的帝王,會是暴君嗎?如果是暴君王翦就該去陪李信那20萬死在楚地的秦軍了。
三,秦法並非嚴刑酷法。
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簡關於法律的內容和後期出土的竹簡都有關於秦法的詳細記錄。商鞅變法後到秦始皇統一天下,法律一直在完善和修整。等到了統一天下後,秦法不僅相當完善,也並沒有後代文學家寫的那麼嚴酷。秦朝的徭役若延期了,雖然有所懲罰,但懲罰力度是非常輕的。並非陳勝吳廣起義裡寫的延誤就要殺頭。多是漢朝為了摸黑秦始皇而誇大宣傳罷了。
在《秦律十八種·徭律》中有這麼一段話:
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
-
7 # 屯裡堂把子
你說的暴力是指戰爭吧!這個不能夠以現在和平年代去判斷,那個時代的背景是什麼?戰國時代無戰事簡直是痴人說夢,列國之間伐交頻頻,強著強,弱者亡!西周封侯一百多個國家,再算上附庸國都有四百多個,打到最後就剩戰國七雄,其他國家都被吞併。你敢想象一個之中適齡男人都戰死沙場是什麼概念嗎?動不動舉國出征,像秦趙之間長平之戰;你敢想象一個國之中被他國吞併是什麼概念嗎?像吳越之間相互滅國之戰,不剩列舉!老百姓更是長時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自己的政府是誰經常都不清楚,尤其是生活在兵家必爭之地上的人民!這樣以來老百姓長期渴望統一,因為只有統一了才有可能結束無邊無際的戰爭,只有統一了才有可能安居樂業。有人說秦國就是現在的軍國主義政權,那其他六國就不是了?壞果子比爛,一個比一個爛!只不過是秦國沒有其他國家爛而已,不然不可能能夠統一中國!但是秦國迅速滅亡也是居於此原因,因為老百姓嚮往和平秦國才有機會統一中國,可是秦國統一之後卻沒有給老百姓帶來和平,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都還處於無邊無際的戰爭當中,再加上其他一項項規模超前的不顧民力的大型工程一個個上馬,秦皇陵、萬里長城、秦直道等等等等。本來剛結束統一戰爭的百姓早已是民不聊生,這樣一來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國家的迅速崩潰就很正常了!總之,討論一個歷史名人必須透過這個名人所處的歷史環境去討論,不然就會脫離實際。一個地區的統一不管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地區,統一必須有與之相比應內生動力,比如渴望和平。像德國的百年戰爭,國家長期處於戰爭分裂狀態,必然百姓會渴望和平,而和平的唯一方式就是國家統一,不然就沒有鐵血宰相啤斯麥什麼事了,鐵都鐵不起來!
-
8 # 兵團戰士1949
這個問題很簡單,當然不是!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他所開創的事業就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兩千年而不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動力,沒有秦始皇大一統的歷史吶喊,就沒有中華民族永不低頭誓不分裂的精神烙印,漢民族沒有秦始皇就不能成為舉世無雙的偉大民族,中國就會四分五裂,永無出頭之日!暴力與文明往往是事物的兩個方面,沒有強大武力做為依靠,什麼偉大文明成就都是空中樓閣,同理沒有文明的滋潤,一味暴力蠻橫更是取死之道,像明朝就是一個例子,要是高度重視武力哪有滿清入關黎民塗炭,中華文明道統差點毀於異族之手,這種切膚之痛永遠不要忘記!文明昌盛發展民生固然重要,但也要時刻警惕外敵干擾破壞和各種野心家的裡應外合,文武兩手都要硬,才能避免歷史錯誤,復興中華,以上,謝邀
回覆列表
暴君,指的是專制無道的君主,也就是上悖天道,下愧社稷,不納忠言,不恤黎庶。然而,秦王政在一統山東六國後,政也想使六國真心臣服,萬民歸心,施仁政,以傳萬世。可惜,關外時刻湧動著六國後人復國的暗流,只能施酷法以馭萬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焚書等措施來加強自己統治。秦王政在位期間,雖說築長城,修馳道,建阿房宮,以及開鑿地宮,勞民傷財,但是築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修馳道是為了加強中央統治這些算是萬世之功,同時在統一六國期間,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察納雅言。只能說政,非仁君,但也沒到暴君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