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老外二三事

    故事講述了在文革時代,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處尋找對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小說蘊涵了深厚的道家文化思想,奠定了他的“文化尋根”意識。其獨特的敘事藝術方式,又構成了有別於其他同一時代其他人的文字,讓許多評論家認為,這篇小說足以樹立阿城的文學地位。那麼《棋王》到底表達了什麼尋根意識?又是透過什麼表達的呢?

    人物形象上的尋根意識。《棋王》中,阿城主要透過對“棋呆子”王一生在“文革”時期的人生經歷的敘述,展現了王一生的人生見解和精神特質。這個人物是作者在作品中著力刻畫的人物,是一個深刻體現了道家文化合儒家精神相結合的人物形象,作者透過這一形象表明了他對莊禪哲學的認識態度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思考。王一生身上的文化尋根意識主要體現在他的人生態度上。在莊禪哲學中,人們的精神狀態被看作是理想人格的本質特徵。

    在小說中,王一生天生柔弱,處在文革的浩劫中,象棋成為他精神支柱,下棋成為他人格精神的外在對應物“何以解憂,唯有象棋”“長日唯銷一局棋”,他在棋盤裡消磨時光、解脫痛苦、超然物外。他把悲慼、痛苦的心境消解為一種寬裕自如、通脫曠達的人生態度,這與傳統的中國禪宗哲學、莊老思想是有著必然的內在統一性的。同時他並也並不是完全是個無所為的道家隱士,他重視生存需要這就是一種現世的務實精神。在阿城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在無所為中有所為的人物,融合了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兩種哲學思想———儒道, 從而我們也可以窺視出阿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深認識。

    情節內容上的尋根意識。在整部小說中,作者有意淡化了情節,所以我們看不到尖銳矛盾衝突。作者彷彿是信手拈來,不留痕跡,但從整個情節內容中我們仍能感受到他對傳統文化的追溯。這首先體現在他平靜敘述上的浪漫情調,充分顯現了奇文的特點。王一生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在串聯途中被人當成小偷,在派系衝突時期,遇上了揀破爛的老頭,得到異書,並聆聽道家棋訓,在深山老林中還遇到,象棋世家後代。在“車輪大戰”中又遇到一位“山區世代後人”的地區冠軍。至此,作者最後完成了“棋王”形象的塑造,結束了情節, 同時也點出了作品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在對小說中幾個重要情節的解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阿城對傳統文化的前途和生存的思考。例如在王一生和他母親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象棋所代表的傳統文化和現實生存的矛盾。

    審美情趣和藝術表現手法上的尋根意識。在棋王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常常這樣展開情節,以“我”為起點,我心明如境的不動聲色的接納和描述“我”之外的現象世界,透過一個個具體的故事或生活片段的敘述,又返回到“我”的內心,完成一次感悟的過程。如在《棋王》中,我的父母在運動中被打死,剩下我孤身一人放到邊疆,對此“我”以置身事外的態度旁觀車站上的人群。這種敘述方式實際上是一種靜觀默察的觀照方式。這種表現手法非常接近道家精神。老子就強調,保持內心的虛靜空明。在審美風格上到阿城秉承了中國傳統的審美風格,表現出一種平和淡遠的藝術氛圍,顯示出一種含蓄自然的美,這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他淡化了故事的時代背景,棋王的故事發生在文革期間,但是在小說中我們看不到十年動亂時期給青年一代造成的痛苦的描寫,而只有平靜的敘述。

    其次他有意淡化情節, 小說中並沒有安排有序的生活事件,所以的敘述按照哲理內涵來串聯,這樣也就沒有必要去交代清楚一件件事情的時間地點,和前因後果以及人與人的種種關係。第三淡化人物內心的衝突, 阿城小說並不著意表現人物的內心衝突, 如在王一生贏棋所表現出來的大度和淡然。這反映了阿城老莊淡泊的人生追求去平衡人物的內心衝突。從上面三點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棋王》深深打上了中國優秀傳統的烙印,體現出來自然含蓄的審美情趣,讓讀者在具體生動的審美感受中去領悟深刻雋永的意蘊美。

    同時在阿城的小說種我們還能體會到一種“靜”的氛圍。這首先是指人物心境的淡泊超然,在他心中唯一存在的就是象棋的世界。又是指環境的寂寞幽遠。我們在棋王中也經常看到他對深山老林的環境描寫和邊遠生活的純樸,和人與人關係的簡單。在小說中體現出的這種靜默悠遠的境界是很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 並且符合道家的審美趣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本書,有興趣的可以去讀一下,非常有意思。沒有時間的也可以去看看電影~總的來說呢,在這篇小說的方方面面我們都可以感受得到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追尋軌跡和對傳統文化精神的體認,和其他尋根作家不同的是阿城並沒有極力描寫民情風俗和異鄉見聞, 而是將自己浸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所以他無論寫什麼題材都能使整篇小說中瀰漫著一股中國文化氣息。所以他不必去外在的事物中去尋根,而是表達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精神的領悟,用自己的內在的傳統文化精神去看待世界,這正是《棋王》成功的重要原因,更是它在整個尋根文學中獨樹一幟的原因。

  • 2 # 時間換你好

    解讀一部文學作品一定要知人論世,瞭解這個作家的人生軌跡,知道他所處的時代狀況,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學作品的主題。

    阿城,當代作家,原名鍾阿城,1949年生於北京,“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高中一年級逢“文革”中斷學業,1968年下放山西、內蒙插隊,後又去雲南農場。1983年在《上海文學》發表的《棋王》使其在文壇中大放異彩。2018年9月,《棋王》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小說透過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描述,讚美了王一生刻苦執著鑽研棋藝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表現了王一生特別的處世之道和淡泊無爭的性情。人還要有點兒東西,才叫活著。什麼是真正的活著?錦衣玉食是活著,吃糠咽菜也是活著,這只是解決溫飽問題。我們終究活在了柴米油鹽中,可是我們不是為了柴米油鹽而活著。人總要有點精神追求、人生信仰才不會被世俗生活所累。我們要用精神的愉悅超脫於物質的牽絆。在一個幾乎無路可走的時代,人倘還能因技藝而進入審美的愉悅和精神的愉悅層面,則精神就不會荒蕪。作品講得是棋道,也是處世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 3 # 一影一旅

    找到自己所愛的東西,

    因為那個東西是精神的支柱,

    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能幫你走出來。

    喜歡,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梯兩戶洋房,選哪個房型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