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原創欣賞

    題水西寺,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紀遊詩,前兩句點明作者在水西寺欲去還留,盤桓三天,遊興正濃,不知再能來此一遊,後二句寫涇溪水含情脈脈而自己重上寺裡高樓,留下連續不斷的遐思。此詩完全隱去模山範水,“持一情字”, 敘寫遊興、登臨,景藏於情,可思而得之

    這是詩人離別宣州時所作。杜牧在宣州兩次為幕府吏,第一次赴揚州,離宣州不遠,況且年僅三十一歲,不會有“一生焉醛遊”之慨嘆;而第二次是遠回京城長安,年齡已經三十七歲,自嘆“景物不盡人自老”(《大雨行》),兩鬢已白,產生“一生焉再遊”的情思是很自然的

  • 2 # Forest醫生祥子

    題水西寺

    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遊。

    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樓。

    相關點評歸納如下

    《竹坡詩話》:

    杜牧之嘗為宣城幕,遊涇溪水西寺,留二小詩……其一雲:“三日去還住……”此詩今榜壁間,而集中不載,乃知前人好句零落多矣。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與朱放《題竹林寺》間意,而此更為含蓄。

    《詩境淺說續編》:

    首二句言欲去還留,恐勝遊之不再,與朱放《題竹林寺》雲:“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問過。”意境極相似。但朱詩言再來不易,即截然而止。杜詩後二句更申其意,附碧溪無情之水,若為我含情,登臨吟眺,塗興未盡,乃更上高樓:寫足其戀戀之意。

  • 3 # 小徐的絮絮叨

    《題水西寺》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五言絕句,主題在於紀遊。全詩如下:

    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遊。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樓。

    這首詩大意是:(我)在水西寺待了三天,欲去還留。(這樣美好的地方)一生接下來的歲月哪裡還能再次遊玩。看那碧溪水好似人一般有情義,(我)再次登上了寺裡的粲公樓。

    一般來說我們賞析一首詩需要聯絡詩作的創作背景:宣州涇縣有水西山,因下臨涇溪得名,山上林木茂盛,南齊永明年間曾建造崇慶寺,俗名水西寺。杜牧此詩據考證是杜牧離開宣州時所作,前兩句是作者表述自己欲去還留的留戀之情,唯恐美景再也欣賞不到了,後兩句就不捨之情進一步申述,碧溪之水因為捨不得我而顯得多情,還是我因為不捨覺得碧溪之水多情呢?這已經不重要了,作者遊興不肯終止,再一次登上高樓,把留戀不捨的情狀描寫得極其逼真。

  • 4 # 老街味道

    問題:《題水西寺》(三日去還住)全詩什麼意思?如何鑑賞?

    前言

    《題水西寺》是唐代杜牧的一首五言絕句 :

    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遊。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樓。

    開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下,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第二年(839年)年底杜牧離開宣州,回長安了。這首詩可以看作這是一篇短小的遊記。

    一、水西寺

    水西寺建於南南朝齊梁時期,在安徽涇縣西五里的水西山上。 山上有崇慶、寶勝、白雲三大古寺,總稱水西寺。 宋朝建有水西雙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唐宋兩朝,有不少詩人提到過水西寺。

    其中李白有詩《游水西簡鄭明府》雲:

    天宮水西寺,雲錦照東郭。清湍鳴回溪,綠水繞飛閣。 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五月思貂裘,謂言秋霜落。 石蘿引古蔓,岸筍開新籜。吟玩空復情,相思爾佳作。 鄭公詩人秀,逸韻宏寥廓。何當一來遊,愜我雪山諾。

    唐宣宗李忱在繼位以前,飽受侄皇帝的欺侮,也曾經跑到水西寺隱居。他寫有一首《題涇縣水西寺》:

    大殿連雲接爽溪,鐘聲還與鼓聲齊。長安若問江南事,說道風光在水西。二、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遊。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遊。

    杜牧在這裡遊覽的三日,流連忘返,欲去還留,因此有“三日去還住”之說。一生焉再遊,則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不知道將來是不是還會有機會再次重來。

    多年以後,杜牧在另一首詩中,回憶了這次遊覽水西寺的事情。,

    《念昔遊三首 之一》

    李白題詩水西寺,古木回巖樓閣風。半醒半醉遊三日,紅白花開山雨中。

    李白題詩水西寺,就是上文中李白的那首詩。半醒半醉遊三日,表示自己在這裡遊覽了三天,被這裡的美景所陶醉。紅白花開山雨中,可知當時遊覽的時候應該在春天。

    三、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樓。

    這首詩偏向於說情,而不是說景。後兩句倒裝,景語中還帶著情語,詩人登上了粲公樓,望見含情脈脈、不忍流走的碧溪水。

    ,一般指東漢末年王粲所登之樓,在湖北當陽縣。李善注引盛弘之《荊州記》曰:“當陽縣城樓,王仲宣登之而作賦。”

    不過,這首詩中的粲公樓,是指水西寺中的樓。《念昔遊三首 之一》中也提到了“古木回巖樓閣風”。粲公,是隋代的高僧,"禪宗三祖"之一的僧粲。

    四、唐武宗滅佛-水西寺的命運

    杜牧寫完這首詩的第二年,839年回到了長安。第二年(840年)以後,唐武宗繼位,這是一個以毀佛滅佛聞名的皇帝。在會昌五年(845)七月,唐武宗下令滅佛:

    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堤、蘭若四萬餘所。《舊唐書》

    在這場運動中,水西寺的命運可想而知。

    唐武宗在第二年就駕崩了,接替皇位的就是那個曾經躲在水西寺的叔叔李忱,是為唐宣宗。這位皇帝又下令復興佛教。

    北宋建國以後,太平興國年間,有僧處元領弟子數十人,在水西寺遺址結屋,重建五松院,宋太宗趙匡義賜御篆三軸。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敕改為“奉國寶勝禪院”。元朝後,又改稱寶勝禪寺。結束語

    作為生活在青島的人,最遺憾的就是我們這裡的山水缺少唐詩宋詞的薰陶,找遍了唐詩只有一首李白的”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 “,可惜還是寫給別人時順口一提而已。

    看到一個不甚起眼的水西寺,還有這麼多唐宋大家的詩文記載,不免有些羨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端遊品質好玩的手遊推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