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然愛航模

    飛機可以分為上單翼,中單翼和下單翼。翼型(機翼的橫截面)有平凸型,雙凸型,凹凸型。還有對稱型。上單翼一般都是平凸和凹凸,升力大,速度慢,靈活性低。中單翼和下單翼一般採用雙凸型,和對稱型,速度快,升力相比以上的低,靈活性高。中單翼相比好於下單翼。我想應該是製作工藝的難易,然後就是二戰飛機的機翼一般都有上反角,是為了增加穩定性。而且,採用下單翼一般起落架都是在機翼上安裝,收起時會摺疊到機翼裡面,相比上單翼不能摺疊或摺疊到機身裡佔用空間等問題。知道了他們的大概效能,加上戰鬥機的需求再來看你的問題。

  • 2 # 老鷹航空

    1、飛機重心配平問題;

    二戰時期的戰鬥機絕大多數都是採用機頭配置發動機的動力佈局方式,活塞發動機+螺旋槳配置在機頭最前方,飛行員座艙在其後,飛機機翼安裝位置一般就在飛行員座艙部位,這種佈局主要是為了考慮重量配平。全機重心一定要控制在機翼氣動中心的前方,這樣一來飛機機翼升力對飛機產生的是低頭力矩,這一力矩由平尾來進行平衡。

    如果採用上單翼的設計方式,那麼機翼安裝位置剛好只能放在飛行員座艙的上方,要想在這樣的位置固定好機翼,那麼只能採用一戰時期雙翼機那樣的做法,採用多個固定支架方式固定機翼,這種方式就比較落伍了。一方面需要增加氣動阻力,另一方面也導致全機重心上移,不利於全機配平。如果要強制採用上單翼,那麼就要後移飛行員座艙,加長機身,改動量就更大,得到的飛機作戰效能反而大幅下降。

    2、飛行員視角問題;

    二戰飛機採用下單翼佈局方式,對於常規空戰而言是非常有利的,飛行員擁有非常良好的目視視角。一旦採用上單翼設計,那麼上方、後方和兩側的視線完全被遮擋,在實際空戰中很容易被敵機所偷襲。

    3、飛機起落架結構重量增加問題;

    起落架在飛機結構設計中是最令人討厭的部件,除了起降過程使用之外,其餘時間不但沒有用,反而是多餘的累贅。如果採用上單翼設計佈局,那麼由於增加的多餘高度,起落架必須延長,並進行結構加強,這樣就額外的增加了多餘重量。最後都是會降低飛行效能的。

    所以,戰鬥機採用何種佈局,都是由總體設計師經過多個專業的綜合評估來確定的,一旦定型,基本上都是已有條件下、滿足設計要求的最優方案。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 3 # 混日子懶得看

    下單翼機動性最好。中心靠上。戰鬥機追求機動性。缺點就是穩定性差。

    現在的戰鬥機大部分都是中單翼,可能穩定性和機動性平衡吧。

    上單翼則相反。中心靠下穩定性強,機動性差。。運輸機一般都是上單翼。現在也是。

  • 4 # 魑魅涅磐

    從表面現象來說的話,二戰時期的螺旋槳戰機因為採用了後三點式起落架設計,而且因為當時螺旋槳戰機的飛行穩定性較差,所以選擇在兩側機翼上佈置間距更寬的前起落架,可以有效的增強戰機的起降穩定性。這樣算的話採用下單翼恰好可以滿足前起落架更寬輪距的需求,而且兩側的下單翼設計也更方便將主起落架收納到機翼內,同時還縮減了起落架減震支柱長度,也可以算作是降低了戰機的空重。但是二戰時期的戰機普遍採用下單翼除了前起落架更為方便安裝外,還有其他原因也是其採用下單翼必不可少的需要之處:

    一、我們知道戰機都是用於國土防空攔截作戰的,所以對於機動性要求更高一些,特別是對於二戰時期還沒有可以大離軸角發射導彈的螺旋槳戰機而言,其唯一的進攻防守武器就是安裝在機頭或者兩側機翼上的多挺機槍了,那麼對於這些螺旋槳戰機而言,要想在天空中準確的擊落敵機,自身的機動優勢是必不可少的。而下單翼相比上單翼最大的優勢就是“下單翼機動優勢明顯,特別是機翼採用上反設計後,更能提升其機動飛行能力”。當然下單翼有一個不好的點就是穩定性差,所以為了彌補起降過程中穩定性差的問題,前起落架佈置在兩側機翼上能夠大幅增加其兩側輪距,繼而增強其起降過程中的穩定性。二、其實我們仔細看二戰時期的戰機,雖然普遍採用了機動優勢更為明顯的下單翼氣動佈局設計,但是這些機翼普遍向上折設計,這種下單翼上反最大的優勢除了能夠增加戰機的機動優勢外,前面也說過下單翼有一個不好的點就是穩定性差,那麼戰機兩側機翼上反設計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戰機的飛行穩定性。三、下單翼整機結構強度更高,更有利於戰機機動格鬥作戰,因為早期的上單翼設計的話,雖然經過一定的氣動改進可以不再延續之前的雙翼設計,但是如果直接和現代的運輸機一樣機翼直接和機身上表面硬連線的話,那麼就會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因為機頭位置佈置了體積龐大的發動機,如果繼續在發動機之後設定機翼連線點,再在機翼連線點後面設計駕駛艙的話,機翼會直接遮擋戰機駕駛艙的前向視野,不利於戰機正常飛行更別說機動格鬥了。同時駕駛員座艙不可能緊跟發動機之後吧,因為這樣設計的話機翼和機身連線位置就得排在駕駛艙後面了那麼這就會造成本來採用後三點式起落架設計的戰機出現嚴重的頭重腳輕的問題,特別是在空中飛行時,由於機翼太過靠後,會使得戰機的整機重心基本靠近垂尾了,那麼這種戰機連正常飛行都不可能完成。但是採用下單翼設計的話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機翼和機身連線點在機身下表面,並不會直接影響到正上方駕駛艙的空間佈置問題,而且機翼和機身連線點還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駕駛艙的下方防護能力,在面對敵方防空火炮的攻擊時生存能力更高一些。所以總結來說的話,因為戰機直接採用上單翼的話根本無法實現正常飛行,而且採用上單翼的話,因為機頭位置是重量和體積較大的發動機位置,所以根本沒有空間在機身位置佈置起落架艙,如果選擇在兩側機翼佈置起落架艙的話又會增加起落架減震支柱長度,而且額外的起落架艙還增加了戰機的飛行阻力,不利於戰機格鬥作戰。但是反過來下單翼設計卻不會存在這個問題,不光很好的解決了機翼連線點和駕駛艙位置的尷尬點問題,而且下單翼也很好的解決了前起落架寬間距佈置增強戰機起降能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下單翼採用上反設計更能進一步增強戰機的機動格鬥作戰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去男朋友家,爸爸不在家,只有媽媽和姐姐在,男友媽媽給了1800的紅包,是不是有點不重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