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日月明1220

    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從這個角度而言,一切眾生,本質都與佛無二,都是至善至美的。這是就未來而言的,眾生未來都有成佛的可能,但在當下,我等還是眾生,還要透過修行,方能使本性顯現;好比明鏡蒙塵,須努力擦拭。在未覺悟成佛前,眾生流浪生死,經曰:情慾不深,不生娑婆。就這個角度而言,眾生又是性“惡”的。夫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是不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的,世人赤條條來,赤條條去,一個嬰孩剛來世間,是無所謂善惡的。

  • 2 # 琴琴276586186

    人性具善惡,人性具陰陽。

    人性的善惡陰陽顯現比例是受客觀條件限制的。

    不同的社會氛圍,人性的善惡表現是不一樣的。

  • 3 # 山上青松忠忠

    從上學前媽媽教的語言開始,怎擇稱呼人,怎樣分親近,上學了在老師教育下,學到的知識讓從小的心靈就有了誠實,善舉的行為,到中學知道了,乾淨,文明,敬老,愛幼,尊師,愛教,愛黨,愛國,愛集體,對私心的指責,對無禮節人的無理性,從以上得出人生的善行與德行的培養過程,後生學習人生養成的好品德!

  • 4 # 聽雨13063

    人性中具有善的部分,也有惡的部分,這善與惡的佔比是不同的,有人善多惡少,有人惡多善少。這善惡受後天的影響,使其彼消此長,教育培養是一個因素,環境亦是一個因素。在一個好的環境中,個人的惡會被抑制,在一個惡的環境中,人的善會被減弱,甚至泯滅,惡會被高張。因此,創造一個懲惡揚善,公平正義的司法機制十分重要,因為只有一個公平正義的司法機制才能把社會導向一個善的環境,人人不敢惡的環境。

  • 5 # 愛遠方3554127971266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國的傳統,當然也有叫人支出性本惡的,但不是主流。而西方主張人之初,性本惡,需要好好教育和管理。

    我把這個問題交給一個孩子,孩子不懂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惡,但是我感覺他說的話最有道理。他說人之初沒有善惡之分,人張嘴哭是因為想吃東西,都是人的本能。

    跳出之外,再看裡面,往往能看出裡面的真諦,孩子說的真好。其實也是人之初,性本善和性本惡都是外部的環境造成的,包括人的善惡都是人以自己的主觀來判斷的。

    所以,人之初,性本惡和性本善都是有問題的,都是有人強加上去的。其實人之初,本無善惡,都是一張白紙,看怎樣繪畫了。

  • 6 # 使用者蒙童

    人之初,性非純善純惡,亦有善有惡,有一個相對平衡關係——君不見,1:9、2:8、3:7、4:6、5:5的數列,表達了出生在不同時空的生命之性。

    因其是先天而來,故後天場景不過是其表現的舞臺。是故,從命理學視角是可以辯識的。

    然後天的生活環境和學習修養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種善與惡的相對平衡關係的。

  • 7 # 使用者溪旁樹

    起初上帝造人,按著自己的形象造的,有愛、有真理、仁義、聖潔。然而亞當和夏娃,不聽神的話,反而聽了魔鬼引誘蛇的話,偷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被上帝趕出伊甸園。從此人就有了罪性,知道了善惡,代代相傳,所以人性的善惡是遺傳的。

  • 8 # 種菜

    只能說兩方面的作用都有,以我看天生的比重大些,其次是後天的教育養成。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同等生活教育環境中的人他們的人品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 9 # 文戈視點

    人性之善惡,先天一半,後天一半。若先天都是善的,則無需開設品德教育課,那屬多此一舉。若先天都是惡的,現實中卻是有善有惡,說明品德教育雖有功效,但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 10 # 二郎861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三字經中的一段話,也是中華文化的精典之處。所以人性的善惡是人在社會活動中主觀吸納的反應。

  • 11 # 覃俊益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人出生是一張白紙什麼事都不懂,從第一聲叫聲開始接受外界事物,用善良的方式引道他教育他成長他長大成人後是善良的人可能性大,反之難預料。

  • 12 # Z維佳

    如果講求生是人的本能,這可以看作是惡,但人是高階特殊動物,可以後天培養人的情操,情感,理性也就是人才有的人性,大概這就算善。那麼人的一生,是走原始路還是走人路,也就是走惡還是走善了。

  • 13 # 市郊拆遷無

    人性的善與惡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這個問題已經爭論了幾千年了,“性本善”與“性本惡”也是儒家和法家各自的觀點,也形成了各自治國理念。我認為善與惡同時存在於人的潛意識中,就象一個平時健康的人體內同樣存在癌細胞一樣。如人們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鍛鍊,就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增生而達到平衡。同樣人要不斷地學習,心存善念,是可以逐漸消除心中的“魔”,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 14 # 使用者6931451624

    這問題問的有意思!

    嬰兒剛生下來的時候,其意識是沒有你我他概念的,其苦樂都出於眼耳鼻舌身等本能,比如冷暖、飢飽等。但我們做父母長輩的,還有身邊親朋好友都會有意無意、潛移默化地幫忙給孩子洗腦,給他建立“你我他”的概念,讓他產生分別心、讓他執著有一個“我”。一旦有了“我”和“我執”,貪嗔痴慢疑五毒煩惱就來了,就會開始產生無盡的分別念,順則喜、逆則苦。

    如果做父母的教導有方,孩子就會向善;但如果做父母的疏於家教,或父母的三觀不正,孩子缺乏道德和行為約束,就容易成為自私自利的人,如果危害到他人,就會造惡因。以上是後天“培養”對人性善惡的影響。

  • 15 # 普樂善

    冥冥之中善惡是後天培養的!善人善在良性良善,善人善在良性良善良品,善人善在良性良善良知,善人善在良性良善良心發現,善人善在良性良善良心胸寬廣開闊,善人善在良性良善良心未曾泯滅!惡人惡性徇徊循序漸進徇私舞弊,惡人惡性性情中人性惡性暴烈徇私枉法,惡人惡性徇徊性情中人性惡性暴戾恣睢暴虐無道,惡人惡性情中人性暴露狂暴力輸出暴露無遺!

  • 16 # 歲月wwm

    就說農村的狗吧,有的很兇,有的很溫和,你看到一歲兩歲的小孩子,有的就喜歡打人,有的就知道哭,有的膽子很大,有的膽子很小。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性這個東西就是孃胎裡面帶出來的。至於做好人還是做壞人,犯法還是不犯法,那是現實生活中法律壓制他,或者說刺激他改變他。有些人遇事了就想著殺人放火,報復社會,有些人遇事了就想著自殺,或者是抑鬱或者是成了精神病。這就是善與惡的區別。

  • 17 # 津宣

    人牲的善惡是後天培養的。人之初性本善。人從出生到三歲懂什麼呢?就是一張白紙,可寫可畫。從懂事開始。寫什麼畫什麼逐漸養成,大人所作所為,遷移默化著,到"學校教師的培養使其逐步成才。這其間家庭教育不可少視,非常重要。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關鍵。家長是孩子的苐一任教師。所以良好的教育要從小抓起。

  • 18 # 王則純

    謝邀,人性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性格,各自不同,有人先天善良,為人處世都你善良的角度為別人作想,也有人先天從惡,對人對事都是從惡意出發,壞事做絕,惡意滿盈,善惡之間也有變化的,最主要受後天世界觀的影響,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受別人的影響,善者也有人變壞,惡者也有人變善,世界的物質是不滅的,可以互相置換的,人也是宇宙中的物質一分子,人的思維空間也可變化多端,人的思維主要是世界觀的根本變化而變化的,

    善惡變化是世界觀的變化,認識世界,認識物質,認識自己,也就是看破紅塵,放寬自己,對待別人,用一分為二的辯證方法去認識自我和別人,這個人他就知道從善待人,反之,是惡的產生根源,

    人性的善惡是後天造就而成,人從孃胎裡出來,本都是善,惡是後天受環境的影響,社會上壞風邪氣所影響造就而成,

  • 19 # 楓園老人

    孩子生出來,是一張白紙。他的善惡觀基本上是受環境影響和所受的教育培養形成的。沒有天生的大善人,也沒有天生的大惡人。但人性天生是複雜的,人和人畢竟不一樣,所以在同一環境下,受同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也是千差萬別的,甚至有的會與教育培養的目標相異化。這就形成了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否則,同樣環境下受同樣教育培養的人都像模具生產出來的一樣,人和人之間的善惡觀沒有差別或差別很小,這還叫大千世界嗎?

    所以我認為,人性的善惡觀的形成,既有後天因素(這是主要的),也有先天因素(這是次要的,但不可忽視)。過份強調其一端,終究不得要領。

  • 20 # 因果不空001

    先要分清善惡,然後分析它,問題就清楚了,一步一步來。

    不管是因為私慾還是毫無原因地傷害他人,人們都會認為是惡,因此,善惡的定義是:

    善:不傷害他人,甚至援助他人。

    惡:因為私慾或者無原因地傷害他人。

    人是有慾望的,從生下來就有,嬰兒要吃奶就是私慾,有私慾就有爭奪,有爭奪就有惡的一面,每個人都有惡的一面,只是惡的程度不同。嬰兒需要媽媽的愛和哺育,所以它即使長牙了一般也不會咬媽媽,他知道媽媽會疼,所以人天生也有善的一面。

    一位媽媽生了多胞胎,一樣的父母、一樣的環境、一樣的飲食、一樣的教育,孩子們長大後善惡程度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結論是:

    人先天有善也有惡,只是善惡的程度不同而已

    一個人學做屠夫,第一次殺豬,下不了手,幾次之後,他就面無表情了,多年後,滿臉橫肉,對即將死去的豬毫無憐憫之心。一個士兵第一次上戰場,不敢開槍殺人,當他殺了第一個人之後,殺第二個就隨意多了。一個小孩要踩死螞蟻,你告訴他,如果你是這個小螞蟻,出來找吃的,有一個大怪物要踩死你,你會怎麼想?小孩肯定說,期盼怪物抬起腳放過自己,教會孩子換位思考產生同情心,下次孩子就不會傷害無辜。

    所以說善惡後天也是可以培養的

    善與惡,先天和後天,和人的智力差不多,正常人生下來都有智力的,只是智力高低不同而已。智力後天也是可以培養的,天賦好的人培養起來快一點,天賦差的比較難培養,天生聰明的孩子不教育長大了也什麼都不懂。善惡也是一樣的。

    結論:人天生本性有善有惡,後天培養可以有所改變,改變的程度與培養方式、本性善惡程度有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縱菌油如何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