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船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正式命名,在許多出版物以及某些偽軍迷的說法中經常會出現“Hindenburg, Friedrich der Große, Großdeutschland”這些名字,但這些都為推測,說白了就是杜撰,希特勒對戰艦的命名十分講究,因為他總是擔心以過於特殊的名字命名的戰艦的損失會對德華人民產生過大的負面的心理宣傳,例如大德意志(大德國,即上面提到的Großdeutschland)這種命名幾乎是不可能的。
比較靠譜的推測還是在有記錄的非正式會談中由希特勒本人提到的,他提議烏爾裡希·馮·胡滕(Ulrich von Hutten)和格茨·馮·貝利欣根(Gottfried "Götz" von Berlichingen)來為這些戰列艦命名,由於這些名稱和第三帝國的人或是該國本身關係不大,因此即使折損也不會有過大的宣傳方面的影響。
關於H級戰列艦的規格
雖然H-39到H-44一共有五種不同的設計方案,但由於從H-42開始德國國防軍海軍總司令部(德語:Oberkommando der Marine,常縮寫為“OKM”)便不再參與設計工作,因此往後的設計變的相當浮誇,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加值。
主要武器(主炮組)將由四座裝聯裝炮塔中的8門40.6 cm SK C/34 gun組成,406MM的口徑以及50的倍徑,這些大炮能將炮彈以810M/s的初速射出。炮彈重量則為1030KG。炮塔的最高仰角為30度,最大射程則為36400M。預期射速為每分鐘兩發,設計時並未制定火控雷達,但原定於1944年完成的艦船可能會配置和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在1943到1944年間裝備的相似的佈置。在H-39型戰列艦正式停工前,已經有幾門主炮建造完成,後來這些火炮被用作沿岸炮臺,包括在法國的巴特林德曼。
都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壓根就沒有興登堡級戰列艦這麼個東西
納粹德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建造過的(注意是建造過而非建成)最後一級戰列艦為H-39型。
(藝術家理查德·艾里森為H級戰列艦所繪製的藝術想象圖)
人家叫H級戰列艦,並沒有獲得過任何正式命名但實際上,H級戰列艦是一個系列的設計,能夠考據的設計包括從H-39到H-44五個設計樣本,但實際上下達過訂單的只有H-39型的六艘,而開工建造的僅有H-39型的前兩艘,這兩艘戰列艦的代號分別為“H”和“J”。
(納粹德國的大西洋壁壘在挪威的巨型岸防炮,口徑為406MM,而H級戰列艦所預定使用的主炮也為406MM)
H-39型戰列艦是Z計劃中的核心。按照Z計劃,六艘H-39型戰列艦將是艦隊核心。Z計劃於1939年1月完成,並於1月18日透過批准,同時希特勒還給予了帝國海軍無限的權力實現這個造艦計劃。
H-39型戰列艦計劃建造六艘,除開前兩艘“H”艦以及“J”艦以外,另外四艘的代號分別是“K”“L”“M”以及“N”。
前兩艘戰列艦的建造命令於1939年4月14日下達,而後四艘則在5月25日完成。同年7月15日以及9月1日,前兩艘船的安放了龍骨。
然而在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H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遭到擱置,前兩艘船的建造被暫停,後四艘船的建造計劃則直接被取消,因為在預測中,在戰爭結束前這四艘戰列艦無法完成。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後四艘戰列艦的建造計劃被取消,但這四艘戰列艦的建造耗材卻依舊已經訂購,並且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以供安裝,因為德國預期在戰爭勝利之後將會重啟H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船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正式命名,在許多出版物以及某些偽軍迷的說法中經常會出現“Hindenburg, Friedrich der Große, Großdeutschland”這些名字,但這些都為推測,說白了就是杜撰,希特勒對戰艦的命名十分講究,因為他總是擔心以過於特殊的名字命名的戰艦的損失會對德華人民產生過大的負面的心理宣傳,例如大德意志(大德國,即上面提到的Großdeutschland)這種命名幾乎是不可能的。
比較靠譜的推測還是在有記錄的非正式會談中由希特勒本人提到的,他提議烏爾裡希·馮·胡滕(Ulrich von Hutten)和格茨·馮·貝利欣根(Gottfried "Götz" von Berlichingen)來為這些戰列艦命名,由於這些名稱和第三帝國的人或是該國本身關係不大,因此即使折損也不會有過大的宣傳方面的影響。
關於H級戰列艦的規格雖然H-39到H-44一共有五種不同的設計方案,但由於從H-42開始德國國防軍海軍總司令部(德語:Oberkommando der Marine,常縮寫為“OKM”)便不再參與設計工作,因此往後的設計變的相當浮誇,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加值。
例如H-42和H-43的設計方案中預定使用18.9英寸口徑的主炮(480MM)而H-44的設計方案中主炮口徑則增加到了20英寸(508MM)考慮到同時代的工業水平,這種浮誇風的設計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在這裡我們就按照最為現實的H-39型戰列艦來介紹規格。
H-39H-39型戰列艦於1939年設計定型,同年開工建造。
H-39型的全長為277.8米,而水線長為266米,船寬為37M,設計吃水為10M,作戰排水量為55553長噸(56444噸),標準排水量則為52600長噸(53400噸),滿載排水量為52600長噸(63600噸),吃水則會上升至11.2M。
全船預計會有2600名官兵。
動力系統則是由十二臺MAN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這套動力裝置的而動功率為165000軸馬力以及256RPM,按照設計將為H-39型戰列艦提供30節的最高航速。
H-39型戰列艦最多能容納8700噸柴油,航程為7000海里(28節航速下)或19200海里(19節航速下)。
主要武器(主炮組)將由四座裝聯裝炮塔中的8門40.6 cm SK C/34 gun組成,406MM的口徑以及50的倍徑,這些大炮能將炮彈以810M/s的初速射出。炮彈重量則為1030KG。炮塔的最高仰角為30度,最大射程則為36400M。預期射速為每分鐘兩發,設計時並未制定火控雷達,但原定於1944年完成的艦船可能會配置和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在1943到1944年間裝備的相似的佈置。在H-39型戰列艦正式停工前,已經有幾門主炮建造完成,後來這些火炮被用作沿岸炮臺,包括在法國的巴特林德曼。
次要武器則由六個雙聯裝炮塔中的十二門150MML / 55 C28組成,這些主炮同時也在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以及俾斯麥級戰列艦中使用。炮塔允許最高40度的仰角,最大射程為23000米。這些火炮可以以875M/s的初速發射45.3KG的炮彈,主要用作防禦水面威脅。
同時H-39型戰列艦還安裝了六個533MM口徑的魚雷發射器,全部位於水下並且安裝在船頭位置,偏離中心線10度。
16門雙聯裝10.5釐米(4.1英寸)L / 65 C33高射炮構成了H-39級戰列艦的遠端空中防禦,這些高射炮和沙恩霍斯特級以及俾斯麥級上的不同,這些火炮安裝了防護裝甲以保護操作手免受彈片,破片和掃射攻擊。和早期的開放式炮架相比,新的炮塔還提供了更快的裝填速度。
同時16門3.7釐米(1.5英寸)的L / 83 C33和24門2釐米(0.79英寸)的C38炮組成了H-39型戰列艦的近距離防空火力。
不過戰後分析認為,本級艦的防空火力過於貧弱,無法有效防禦1930年代到1940年代末投入使用的高效能戰機。
過於方面就不說了,過於複雜我也實在是懶得整理資料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