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腫瘤專家姜爭
-
2 # PET中心蔣書情醫生
腸癌也就是發生在腸道的癌症,一般就是區域性腫塊,並且導致腸道功能紊亂,一般的症狀是長期腹痛,便秘,腹瀉便血,而腸炎的主要症狀就是腸道炎症,有可能會出現腹痛腹瀉,但是這種症狀一般是間斷性的,並不是長期反覆出現的,既是慢性腸炎,也並不是長期出現的,這些可以做腸鏡進行辨別。
腸癌也就是發生在腸道的癌症,一般就是區域性腫塊,並且導致腸道功能紊亂,一般的症狀是長期腹痛,便秘,腹瀉便血,而腸炎的主要症狀就是腸道炎症,有可能會出現腹痛腹瀉,但是這種症狀一般是間斷性的,並不是長期反覆出現的,既是慢性腸炎,也並不是長期出現的,這些可以做腸鏡進行辨別。
腸癌和腸炎都屬腸道病變,兩者的區別,主要從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式、預後等方面來看,相比之下,腸炎屬良性疾病,而腸癌則是惡性病變,腸炎一般不會危及生命,而腸癌若不及時治療,病死率較高。
臨床來看,腸炎的發病率較高,型別較多,各年齡均可發病,大部分患者積極治療後可治癒,但是炎症性腸病,也就是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病程較長,易反覆發作,如果久治不愈或放任不管,有一定機率發生癌變,預後相對較差,而腸炎和腸癌可透過腸鏡、病理來鑑別明確。
腸癌和腸炎的區別有哪些?1、從病因來看
①腸炎
腸炎是指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炎症性反應,不同型別的腸炎病因也有差異,多見於遺傳、感染、免疫異常、放療等。
大多數情況下,如果飲食不潔、過度勞累、著涼時,機體免疫力下降,導致細菌、真菌、病毒感染,多會引起急性感染性腸炎;免疫機制異常、遺傳等會引起炎症性腸病;放射治療後導致腸道損傷,會引起放射性腸炎;如果長期服用抗生素藥物,可能會引起菌群失調,繼而引起腸炎。
總的來說,腸炎病因較多,需要根據體徵、病史、血常規、便常規、CT、造影、腸鏡等檢查來明確。
②腸癌
也就是結直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多發於40歲以上人群,病因暫不明確,多和飲食、環境、遺傳、腸道病變等因素有關,如果有腸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腸息肉病史等人群,要儘早做腸道篩查來明確,包括大便隱血試驗、肛門指檢、腸鏡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等。
2、從症狀來看
①腸炎
多表現為腹痛(腹痛部位不明確,多為鈍痛、絞痛)、腹瀉(糞便呈水樣狀稀便,每日3-4次,或十幾次)、血便、噁心嘔吐、發熱等症狀,若嚴重脫水,多伴有心率過快、面色蒼白等症狀,如果病變距肛門較近,會出現裡急後重、肛門墜脹等症狀。
對於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多會出現腹瀉、腹痛、膿血便、裡急後重、體重減輕等症狀,易反覆發作,比較影響生活質量。
②腸癌
其症狀表現與病變部位、疾病進展有關,早期腸癌多無明顯症狀,隨疾病進展,會出現大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細變扁、黏液膿血便、裡急後重、排便不盡、腹瀉便秘交替、貧血、低熱、腹部包塊等症狀。
若腫瘤過大,可能會堵塞腸腔,引起腸梗阻表現,發展到後期,侵犯周圍臟器,或遠處轉移,會出現相應症狀,包括尿頻、血尿、黃疸、呼吸困難等。
直腸癌和結腸癌,主要症狀稍有差異,直腸癌多是便血、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改變等,結腸癌多以腸梗阻、腹部包塊、貧血、消瘦等症狀為主
3、從治療方式來看
①腸炎
多從病因(如抗感染、避免接觸放射線等)、對症(止瀉、鎮痛、補充電解質等)治療,如果腸炎併發腸穿孔、腸出血、腸梗阻等時,內科治療無效,需要手術治療。
對於炎症性腸病,其治療原目標是促進腸道粘膜癒合,減輕臨床症狀,包括藥物、內鏡、手術治療。
②腸癌
腸癌主要根據腫瘤分期、型別、侵犯範圍、患者體質等因素,綜合制定治療方案,對於早期腸癌,手術治療可達到根治目的,術後不需要放化療,對於中晚期治療,多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輔以放化療、靶向、免疫、姑息治療等。
如果腸癌晚期且出現轉移,視情況選用放化療、靶向治療,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對於復發轉移後的腸癌患者,多以化療和靶向治療為主,手術治療作用不大。
4、從預後來看
①腸炎
大多數腸炎經過積極規範治療後,多可完全治癒。
但炎症性腸病屬慢性疾病,病程較長,易反覆發作,預後和患者病情輕重有關,如果病情較重且有併發症,預後相對較差,治療過程中需遵醫囑用藥,平時也要保持健康飲食、生活方式,保持心情愉悅,勿自行停藥。
②腸癌
腸癌分期不同,預後也各有差異,前面也講過很多次了,此處就不重複了,大家可看我釋出的問答【腸癌一般壽命多長?】檢視。
日常如何預防腸癌和腸炎?①腸炎
腸炎型別不同,預防方式有差異。
如果是感染性腸炎,需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吃變質過期的食物;
如果是缺血性腸炎,要儘量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情況;
至於炎症性腸病,可透過改變不良飲食習慣,規律作息、勞逸結合、適度鍛鍊等來預防。
②腸癌
首先,改掉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均衡健康、合理營養飲食,最好戒菸酒,保持適當運動,學會紓解壓力,放鬆心情,同時也要做好腸道篩查,40歲以上人群,最好將腸鏡檢查作為常規體檢專案,可保持每3-5年檢查一次的頻率,如果有炎症性腸病,最好每1-2年做一次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