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甫書生

    這三首懷古之作的作者是宋朝的三位才子蘇軾、王安石和辛棄疾。三首作品讀起來氣勢磅礴,底蘊雄厚,在文學藝術層面幾乎是宋詞乃至中國古詩詞的巔峰之作。

    但是要想真正領悟詞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必須從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詞人自身所處的環境、詞人當時的心態等角度去解析。

    接下來書生獻醜,一一闡述自己對於這三首詞作的理解。

    《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王安石塑像

    王安石的這首《桂枝香·金陵懷古》創作於宋仁宗1063年的深秋,這一年他的母親去世,於是王安石從京城返回江寧為母親守喪。

    此時已是不惑之年的王安石一方面為母親的去世而悲痛;另一方面,為官多年的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大宋王朝繁華背後的種種問題,改革之事勢在必行,而他上書給宋仁宗的改革建議被無視。國家前途未卜,王安石憂心忡忡。

    六年後,年輕的宋神宗繼位,立志富國強兵,復漢唐往昔之疆,於是重用王安石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改革運動。

    這首詞作,王安石站在以天下為己任的角度,他登高遠望,感嘆朝代更迭,更多的是對於當下國事的不安和擔憂,個人層面的懷才不遇則很少表達。

    官居宰相高位,領導全國改革運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安石(寫下這首作品時還未封宰相),他筆下的文字或許並不如蘇軾那般華麗炫目,也沒有辛棄疾那般熱血沸騰,但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深度與厚重,非另外兩首作品可比。

    這是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的抱負與胸襟。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塑像

    在流傳度方面,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要比王安石的《桂枝香》更加膾炙人口。

    這首詞創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也就是1082年。當時的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身擔一個閒職。

    熟悉蘇軾的朋友都知道,蘇軾是一個樂天派,有著令人羨慕的豁達心態,“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的名句家喻戶曉。雖然在他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最初,也寫下過“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樣極度失望的句子,但在幾年之後,也就是1082年,無比熱愛生活、心態調整能力極強的東坡先生還是一掃陰霾,創作了一系列赤壁主題的名作。

    比如《赤壁賦》,再比如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同為懷古,這首《念奴嬌》的氣勢比王安石的《桂枝香》更加磅礴,透露出濃濃的對於自己當下境遇的無奈,但對於當時國家命運的思考則幾乎沒有。

    王安石《桂枝香》的最後一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詞人對於大宋王朝命運的擔憂,隱藏了自己捨身保國的志向和願望;而蘇軾《念奴嬌》的最後一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則僅僅涉及個人層面。

    蘇軾在多地為官多年,同樣做出了出色的政績,但若論執政能力和政治抱負,他和王安石顯然還不在一個層面。可能也正因為這樣的不同,造成了兩人詞作風格的不同吧。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塑像

    辛棄疾與王安石蘇軾兩人均有較大不同。

    第一個不同是所處時代。王安石和蘇軾處於同一時期,雖然當時西北邊境常有戰事,但國家總體上是和平的;而辛棄疾出生時,北宋已經滅亡了,他是一個生在金國的漢人,當時北方大地抗金起義軍風起雲湧,金國與南宋也在交戰狀態。

    第二個不同是身份屬性,王安石和蘇軾是徹頭徹尾的文人,而辛棄疾則是能文能武,寫詞造詣天下一流,上陣打仗也是一個好手。

    我所說的“上陣打仗”不是指坐鎮後方指揮軍隊,而是指親自馭馬上陣殺敵。辛棄疾本人身材魁梧,且武功不凡,史書記載他曾單槍匹馬去追殺叛徒,親手結果了叛徒的性命;後來更是率領五十人勇闖金軍五萬人大營,生擒張安國,可見辛棄疾是何等的驍勇。

    辛棄疾是一個書生,是一個俠客,也是一個將領。

    言歸正傳。在創作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辛棄疾已經六十六歲了,距離他去世只差兩年。當時是宋寧宗開禧元年,也就是1205年,當時的宋寧宗在韓侂冑的支援下下詔北伐金國,而一生志在抗金殺敵的辛棄疾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後調任鎮江知府,準備北伐事宜。

    雖然北伐金國是辛棄疾一直以來的訴求,但他此時也明白,皇帝和韓侂冑此時啟用他這名老將,恐怕是形式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只是想做做表面文章罷了,因為他的上書和建議並未得到朝廷的採納,而他對於此次北伐的前景也並不樂觀。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和心態下,辛棄疾登臨北固亭,揮筆潑墨,寫下了這首千古佳作。

    這首詞有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有回憶當年沙場征戰時的豪邁,有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諷刺,也有對主戰派的悉心提醒。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一句,引用南北朝時期劉宋政權北伐失敗的典故,告誡宋寧宗和韓侂冑要做足準備,不可倉促開戰,後來的結果也印證了辛棄疾的判斷,缺乏準備的南宋軍隊在此次北伐中一敗塗地,最後只能再次與金議和。

    三首懷古之作,三位大宋才子,三種不同的境遇和心態,其背後所蘊含的精神核心,賦予了這三首作品更多的榮光。

  • 2 # 立恆語文

    這三首詞均是宋代詞壇上耀人眼目的扛鼎之作。三位詞人也是宋代文壇上的重量級作家。千百年來,賞析這三首詞的文字可謂多如牛毛,不勝枚數。你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搜搜。這裡,筆者只從個人理解的角度,指出四個鑑賞路徑,供你參考。

    1.所抒之情。《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被貶黃州時的作品,詞借赤壁古戰場和周瑜火燒赤壁的故事抒發了詞人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桂枝香·金陵懷古》是王安石任江寧知府時的登臨之作。王安石在宋代不僅是文學家,還是政治家、思想家,因此,當他踏上金陵這個六朝古都時,面對北宋當時積弱不振的社會政治局面,自然就想到了朝代的興亡、國家的命運。他把自己的這種憂慮借《桂枝香》這首膾炙人口的傑作形象而又委婉地抒發了出來,顯得大氣磅礴而又韻味綿長。《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辛棄疾晚年被起用為鎮江知府時的作品。辛棄疾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被朝廷想起並起用,是和當時朝廷的主戰派人物韓侂冑密切關聯在一起的。韓侂冑當時掌握著朝廷大權,他想透過伐金來鞏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所以,在辛棄疾被朝廷罷職閒居20多年後,韓侂冑因為上邊的那個原因想到了辛棄疾並起用了他。可是,辛棄疾到臨安後,發現了韓侂冑的這種企圖,加上他對臨安小朝廷依然沉浸在紙醉金迷中的生活的切身體會,他感到伐金無望,於是,就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千古名作來抒發時無英雄的感慨,來抒發自己不能真正被重用的憤激之情。

    2.所用手法。《念奴嬌·赤壁懷古》是透過借古抒懷的手法來表達詞人的感情的。詞的上闕先描繪赤壁古戰場,下闕寫赤壁大戰的英雄周瑜,一境一人,古事古人,把詞人的壯志真切形象的抒發了出來。《桂枝香·金陵懷古》主要是透過今昔對比的手法來抒詞人對北宋王朝積弱不振的社會政治局面的擔憂。上闕寫登臨遠望所看到的景象,是實寫;下闕先寫金陵往日的繁華,再寫今日的凋敝,感慨之情油然而生。《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體現了辛詞一貫的特點,這就是用典。全詞一口氣用了5個典故,從而把詞人的感嘆之情、憤激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

    3.結構特色。蘇詞上闕以寫景為主,下闕以寫人抒情為主。上闕的寫景為下闕寫周瑜、抒情感作了充分的鋪墊,使上下兩半闕讀起來有渾然一體的感覺。王詞上闕盡情描繪登高所見之秋景,為下闕懷古張本。下闕先寫六朝繁華,繼寫陳朝滅亡,最後再寫今日依然迴盪著的亡國之音,讀來令人警醒。辛詞上下闋連用五個典故,使全詞讀起來有一氣呵成之感。

    4.詞作風格。三首詞籠統地來看,均顯豪壯。但細細品味,各有其獨到之處。蘇詞於豪放中見灑脫自然,有渾然天成之感;王詞於豪放中有清俊通脫之氣,顯得大氣磅礴,高瞻遠矚;辛詞於豪放中顯雄視千古之英氣,有沉鬱頓挫之風骨。

  • 3 # 老街味道

    問題:《念奴嬌·赤壁懷古》、《桂枝香·金陵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三篇宋詞懷古之作如何賞析?

    前言

    這三首詞是豪放詞的代表作,蘇軾、王安石、辛棄疾也是兩宋最有名的文人,詩詞俱佳,相對來說,辛棄疾在詞這一詩體下力最多。

    辛棄疾的詞另有一個特點, 靖康之恥以後,南宋詞人的豪放詞風之多中有忠君報國的內容,例如劉過、張孝祥、張元幹、陳亮、辛棄疾等人。他們在豪放一派中,更有辛派之說。

    另外辛詞更喜歡用典,相比蘇軾和王安石的作品,讀辛詞更加費腦,沒有一定學力,看懂不容易,常常需要對照註釋來看。

    一、《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用典:三國時的周瑜、事件是赤壁之戰。

    二、《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用典:南朝陳的滅亡,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陳叔寶《後庭花》。

    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用典最多:三國的孫權赤壁大勝;南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北伐成功;宋文帝劉裕隆北伐失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南下;霍去病擊敗匈奴,封狼居胥山;廉頗的故事。

    結束語

    以上三首詞都是懷古,但是王安石與蘇軾基本處於太平盛世,雖然政治上也有血雨腥風,但是都沒有辛棄疾等南宋詞人的家國只恨,因此詞的內容上缺少辛棄疾的戰鬥精神和現實意義。

    蘇軾詞“人生如夢”,多是個人命運的感慨;王安石多了一些離黍之思;而辛棄疾詞卻類似一篇政論文,對當時的戰局形式進行了大膽的預測,其結果正如所料,南宋在韓侂冑的指揮下大敗而回。

  • 4 # 雲中之筆

    雲中答題,相互學習!

    《念奴嬌·赤壁懷古》《桂枝香·金陵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三首著名的宋詞我們如何賞析呢?

    解答之前,對於這三首熟悉的宋詞,我們先作一一個回顧。

    《念奴嬌 ·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桂枝香 · 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永遇樂 ·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欲先賞其詞,必先賞其人。

    赤壁懷古的作者,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詞豪放派的主要代表。詩詞豐富廣泛意境高遠。東坡先生正如他自己所言,滿肚子的不合時宜。一生為官不得其志多次被貶,這首詞就是東坡先生,被砭黃州後所作。

    詞的開篇,便是作者奔流豪放的特點。大江東去氣勢磅礴,給人無限廣闊的意境空間。以滾滾奔騰的浪花,引出風流人物的英雄。同時用簡短的四個字江山如畫,既讚美了山河的壯麗,也道出了古今英雄豪傑,為何會在大浪淘沙中,洶湧不息。

    詞的下闋,詩人用三國早年得志的英雄周瑜,來抒發自己官場坎坷,與被貶後的鬱悶心情。進而想到人生短暫,韶華易逝自己遊山玩水,一生將會無所建樹。正當一片感嘆的基調時,詩人一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灰色的情緒瞬間轉為曠達的胸襟,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達了詩人面對失意的仕途之路,豁達的人生情懷,與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東坡“大江東去”赤壁詞,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

    金陵懷古的作者,是宋代文學家,兼政治家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作為一個政治家改革家,高瞻遠矚居安思危,在他的詩詞裡應該是主要的表達思想。

    這首詞題目金陵兩字,就可以看出,其內容定然會有傷感的基因。金陵六朝古都,是繁華竟逐也是繁華落盡之地,詩人即是懷古,少不了對繁華背後腐朽的揭露。

    詩詞的上闕是寫景,描寫了金陵,季節中所展現的美麗景象。但一個晚秋與初肅,隱隱得透露初作者,對當前政治氣氛的擔憂。下闋主要是借歷史興亡抒發詩人的感喟,寄託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展現了作者高瞻遠矚的政治眼光。

    宋代楊湜《古今詞話》:金陵懷古,諸公寄詞於《桂枝香》凡十三餘首,獨介甫最為絕唱。

    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是宋代,愛國主義愛人辛棄疾。京口是三國時期,東南吳國孫權設立的重鎮。詩人佇立在京口的北固亭,望著眼前的一片江山。風吹雨打曾經一切的繁華,都已找不到蹤跡。詩人借古抒情,表達出了英雄不再後繼無人的悵然感慨。

    下闋以元嘉草草之典故,提醒當前統治者,要汲取前人的歷史教訓,同時也表達出了,作者深切的愛國情懷。結尾以廉頗自比,自己雖然已是暮年,但為了國家統一,仍然可以奔赴疆場奮勇殺敵。當然也流露出,詩人對當今朝政昏聵的深刻擔憂。

    明代楊慎《詞品》:稼軒詞中第一。發端便欲涕落,後段一氣奔注,筆不得遏。廉頗自擬,慷慨壯懷,如聞其聲。謂此詞用人名多者,當是不解詞味。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
  • 5 # 隨手談詩

    這就有點過分,一個問題就想看三首詞賞析!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三首都是懷古詞,什麼叫懷古?就是以歷史為題材,包括人物、事件、古蹟等,詠懷歷史、感嘆興衰,以抒發作者的情懷。讀者在讀的時候,也會透過熟悉的歷史事件,引起感發。為什麼要懷古?有些發生在當下的事情,你不好直接說,就要用相似的歷史委婉地表達出來,說透了就是借古喻今、託古諷今。

    當然,這都是非常簡單的解釋,要徹底說清懷古,沒有幾千字是拿不下來的。

    好,搞明白了懷古的概念,我們再來簡單說這三首詞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這首詞,創作於被貶黃州時,傳說中的元豐五年,一個屬於蘇軾的神奇年份,你課本詩所學到那些蘇軾的名篇,大多創作於這一年,除了這首《念奴嬌》,還有《前後赤壁賦》、《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寒食雨二首》、《寒食帖》書法等。

    蘇軾也是個有致君堯舜偉大理想的人,按照劇本,從踏入科舉考場那一天起,就註定了他的不平凡,歐陽修主動要為他讓路,皇帝欽點他是未來宰相,然而現實可比劇本殘酷,在黨爭中蘇軾是個徹底的失敗者,還因烏臺詩案差點丟了小命,最後被貶黃州。

    理想無法實現,才華無處施展,只能當個沒有實權的小官,蘇東坡滿心的愁只能寄託在山水中,恰巧黃州有一處景點名曰赤壁,蘇軾來到這裡,“遙想公瑾當年”,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這首《桂枝香》與蘇軾的懷古不大一樣,政治上王安石算是歷代文人的標杆了,位極人臣,深得重用。雖然多次被罷相,但架不住有理想的皇帝要改革,所以每次王安石都能高喊“我王安石又回來啦!”然後再次登上宰相寶座。

    這首詞的創作時期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王安石年輕時第一次任江寧知府,這一時期他確實有許多懷古作品,另一說是他被罷相後,第二次任江寧知府時期所作。

    不論創作於哪一時期,這首詞都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政治抱負。

    王安石和蘇軾的格局是不一樣的,這取決於他們所處的地位,蘇軾在政治上到不了王安石的高度,所以他懷古,只能借古傷今,雖然詞寫得氣勢磅礴,但終究個人感觸更深一些,王安石能位極人臣,他不用過於擔心自己的仕途,也不愁抱負無法實現,所以他懷古,懷金陵這座六朝古都,更多的是吸取六朝滅亡的教訓,居安思危,是站在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角度,表達自己對朝政和國家的擔憂。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是三位中最慘的了,蘇軾、王安石能文不能武,辛棄疾可是文武雙全,但歸正人的身份,註定了他的悲劇。前兩者如何被貶、如何被罷相,好歹一片忠心是不會有人懷疑的,好歹北宋皇帝是有理想有抱負的,而辛棄疾連基本的信任都得不到,南宋從皇帝趙九妹起,一個比一個慫。

    蘇軾、王安石面臨的時局,雖然有外敵虎視眈眈,但畢竟大家還沒撕破臉,辛棄疾所面臨的時局,是真正的內憂外患,一不小心就要亡國的。

    然而就在這樣的局面下,岳飛會被殺、秦檜會被重用(舉例子,我知道他們不是同時期,不要抬槓),辛棄疾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居然會被閒置幾十年,你讓他心裡怎麼想。

    這首詞,上片是讚揚孫權和劉裕的金戈鐵馬,下片是諷刺劉義隆誤國冒進。這些史實都可以對映到現實中,辛棄疾雖然有心殺敵,但他不同意冒進,一向慫的南宋朝廷,偏偏在最不合適的時候,不知道哪根筋答錯了,突然變得既硬且剛。

    辛棄疾建議這一仗咱別打,朝廷說你懂個屁,辛棄疾有啥辦法呢,只能寫下這首詞,悲涼雄壯,情深義重,有心迴天,卻迴天無力,滿滿的都是愛國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地縛少年花子君》中的花子君是怎麼死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