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乾貨食堂
-
2 # 邢襄小牛
今天,我剛剛完成了太原國際馬拉松,而且是我的首馬,
本人跑步不算久,從今年二月份開始,為了不跑傷,我採用的是隔天跑,到目前跑量一共900多公里
在跑首馬前我算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上個月跑了一次30公里長距離,上禮拜,跑了一次半馬
所有這些準備工作就是為了防止首馬跑蹦,效果還是不錯,基本按照自己的配速跑到35公里,不過35公里後腿開始抽筋,根本沒法跑了,後半程跑走結合完成比賽,最種結果423.本人還是很滿意的,
感覺只要你合理訓練,安全完賽還是不難的,當然追求成績的除外。
-
3 # 八桂晨跑歐
我跑全馬最深刻的體驗不是第一次,那次手環記錄成績347。今年第一次戴運動手錶跑全馬用時415,第二與第三次均近500才跑完。尤其是今年第二次跑全馬是在4月份,南方天氣熱一點,只帶一小瓶礦泉水,不到30公里就喝完了。前半程用時不到158,跑快了一些,加上那天狀態不好,小腿跑到30公里後明顯感到抬不起來,勉強又跑了4公里,就想走一段再跑。結果沒有信心跑了,一路走了9公里至全程結束,耗時超過453。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撞牆”現象。儘管那時也即將進入70歲了,若全程配速控制好,還是應該在430之內跑完的。
-
4 # 輝哥的江湖
毫無疑問,首馬一定是比較深刻的。
我的首馬是2017年3月份的無錫馬拉松。當時因為敬畏,足夠的重視(每天早晨訓練,調整馬拉松生物鐘),足夠的跑量累積(月均跑量200+堅持了至少三個月),足夠細緻的備賽,再加上足夠運氣的天氣(前半程Sunny,後半程小雨),我基本勻速滴完成了比賽,成績358,全程平均心率145。首馬順利破四,也算是放了一顆不大不小的衛星。
之後的幾次全馬經歷就五味雜陳了。無謂奇葩的傷痛,匱乏的跑量積累,目標定得過高,再加上撓人的天氣(尤其是偏高的溫度和溼度),造成我的後面幾次全馬都難創佳績,每次在27-28公里開始,都遇到撞牆,成績基本都在415附近徘徊。
馬拉松就是經典的木桶理論。訓練質量,累積跑量,能力積累,天氣好壞,飲食準備,裝備融合,等等各項細節,最終構成馬拉松木桶的每一塊板。而木桶的容量,就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板。
當然,我個人感覺,即便是萬事俱備了,天氣,尤其是高溫天氣,對成績的影響確實是最為致命的。
期待著今年的上海馬拉松,白金標賽事,會有最適合馬拉松的好天氣。
-
5 # 謝澤剛
一場全程馬拉松跑下來,它會分為三個階段,也就是三種感覺。拋開平時自己跑,單說是比賽吧。賽前我們都會緊張,因為為這次比賽我們一般都會準備一段時間。賽中呢?為了要提高自己的成績,肯定會加速。這更多的就是一種煎熬了。特別是在35公里之後,最容易出現狀況以及撞牆了,如果堅持完賽的話,更多的就是愉悅吧!也是一種開心,一種激動!作為人生的首馬。可能你會流淚,也可能你會親吻賽道。因為全馬跑下來真的不易。每個跑過首馬的人都深有體會!
全程馬拉松的風險比半程馬拉松的風險低很多。因為半程馬拉松距離較短,跑的也比較快。每年在賽場上都會有很多人出狀況。個人認為。跑步的初衷就是為了健康,只要健康的跑下去。永遠都不是問題,對於那些沒有跑量的人,或者單次只能跑個十公里的人,我還是奉勸你。要增加跑量,畢竟全程馬拉松跑下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跑步有風險,跑馬須謹慎!這也是作為一個跑步愛好者,給眾多跑步愛好者的一個忠告吧!
同樣,我們也要珍惜每一個可以跑步的清晨,黃昏,亦或是午夜。跑步是件快樂的事情。它可以讓你變得更加年輕,精力更加的充沛。三觀更正,甚至顏值更高。
-
6 # 桃子核核
1到5公里,,爽,前面怎麼那麼慢啊
10公里到20公里,肆意狂奔,和妹子拍手,各種爽,
20到30,好累,腳和膝蓋好痛,醫療站在哪裡,哥需要雲南白藥,
40以後,,,哥是誰,哥在做啥,想死的心都有,,,,,孫子才跑馬拉松,靠!
-
7 # 貼地飛旺仔
馬拉松是耐力運動而不是速度運動,這一點搞懂尤為重要!
所以,有氧耐力好的跑者,在一場馬拉松比賽中,會充分發揮耐力功能而不會拼命力竭似的衝刺去跑,合理的體能分配,能量供給,跑一場不想PB的馬拉松還是很愉悅輕鬆的。
而速度運動就像百米衝刺運動員一樣,真的是拼盡全力去跑!但這種方式用到42.195公里的馬拉松比賽上,很容易跑崩!生不如死就是這種感覺!
-
8 # 北緯33度33分
50歲的時候完成全程馬拉松。直接說感受:一、瘸了兩天,歇了一週;二、第一個全程,極有可能也是最後一個全程;三、無論什麼水平,對於全程馬拉松要保持足夠的敬畏!
我是跑步新手嗎?不是,從18歲當兵五公里武裝越野開始,也算是跑了30年了。那會兒抗著五六式半自動步槍,揹著背囊或是四塊磚頭,水壺灌滿水,挎包裡毛巾牙具俱全,也能在20分鐘內完成,有時候一天早中晚跑三趟。那時候跑步雖然沒有現在那麼多講究,但各方面基礎是有的。
是身體條件退化嚴重嗎?也不是,從軍30年鍛鍊基本沒有中斷過,近些年10公里平均1小時內,半馬基本在2小時左右完成,現在也保持在這個水平。每月的跑量在150公里左右,10公里基本跑一休一,時不時來個半程,也參加了一些城市馬拉松比賽,對這項運動並不陌生。
本來樂觀估計4小時出頭完成比賽,結果最終耗時4小時33分,差點爬過終點。什麼原因?看全程比賽成績單更為直觀。
前30公里耗時3小時,這個巡航速度保持很好,每10公里計時處,還饒有興趣的拍照留念,狀態不錯。
接下來問題來了!可以看最後12公里大概耗時1小時32分,尤其從35公里開始,明顯掉速。最後2公里用時17分,這是什麼速度?不好意思說是跑步了。
前一公里還活蹦亂跳的兩腿,已經不聽使喚了。整條腿開始僵硬,疲倦感蔓延開來,這個時候可以沿路看到停下的、坐下的、躺下的、抽筋的、扭傷的。到了38公里以後,速度嚴重下降,這個時候有絕望的感覺,真的是靠信念和毅力前進。身體已經不可能騰躍了,就是靠僅存的感覺兩腿僵硬的交替前行,與其說是跑,不如說是挪,心裡是一百米一百米的數啊!平時2公里是什麼概念,那會2公里是珠峰!
轉過最後一個彎道,終點的彩門就在300米開外,看著那麼大個門,叫望穿秋水而望洋興嘆,人就像個小腳老太太,扭啊扭硬是到不了跟前。
一切都結束了。其實衝過終點的時候,心率早已恢復正常了,都不帶緩一緩的。
是不是全程就那麼高不可攀呢?也不是。看年齡段,完成賽程的有1322人,本人位列944。實力說明一切!
結論:一、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是兩個不同概念,不要企圖用半程的美好去憧憬全程的燦爛,慘相是大機率。二、在全程馬拉松跟前,想法保守一些,會讓你體面一些完成比賽而不至於崩潰在距終點一公里甚至100米處。三、經驗是前人用血淚趟出來的,全程馬拉松真正的比賽從30公里開始,這句話基本上是真理。四、經常跑10公里最好不要嘗試全馬。多跑15公里以上距離,每週至少一次半程,持續半年以上,這是完成全程馬拉松而不是衝成績的基本條件。五、萬丈高樓平地起,打鐵還得自身硬,適用於任何事物,你只要用足夠的努力打基礎,都不是問題!
跑完全程馬拉松,對敬畏這個詞兒有了新的領悟。願您努力奮鬥,迎來春暖花開!
-
9 # sjc366717
我48歲,跑步三年多。十一假期第一天,試著跑了個全馬,4小時48分鐘。沒有說的那麼難,吃了三次能量膠和幾次能量飲料,腿痛了三天。其他的沒啥事,重要的是平常的跑量和力量及速度的積累。
-
10 # 隨便跑跑
實際上我在戶外跑是58歲才開始的。那是2015年。15年的一月份開始的,用悅跑圈這個軟體跑步。然後在二月份自己就已經完成了半程馬拉松,16年參加貴陽市烏當區的全程馬拉松,體會就是不停的爬大坡,不停的下大坡,天氣是七月份。算是涼爽的貴陽,但是那天也很熱,第二場全程馬拉松是在桂林,全程淋大雨,第三個全程馬拉松是在廈門2017年元月二號。前程曬大太陽。我的這三個馬拉松就是三個大字,一是爬大坡,二是淋大雨,三是曬大太陽。特別是廈門馬拉松差點出事。已經中暑,是志願者送到酒店的,別人怎麼體會的我不知道,反正30公里以後就有點後悔,不愁吃不愁穿去跑什麼馬拉松,是不是有什麼神經問題,而且這三次馬拉松都是我們夫婦二人共同完成,每次都是我老婆基本上要領先
我到1到2個小時。
-
11 # 取名花了N小時
那是2020年成都馬拉松,其實當時沒那麼多想法,因為2019年成都馬拉松有一個全民歡樂跑,跑十公里就可以拿個獎牌。對我來說,拿一塊獎牌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的,以為2020年成馬也有歡樂跑呢,就也去網站報名了,報完名時候還納悶,咋沒歡樂跑選項呢,上網一查,今年只有全馬,傻眼了,當時真傻眼了,不過還安慰自己,沒事,報名了也未必中籤。不過有時候命運就這麼愛捉弄人,11月初我接到簡訊,告知我中籤了,緊接著我就慌了,為了不至於太丟人,我在距離成都馬拉松一個月開始練習跑步,第一天將將跑了八百米,這把我累的啊,真是想放棄啊,不過為了所謂的那張臉,我也要努力啊,不過還好經常打籃球,多少有點體能的底子,就這樣硬生生的用不到一個月把距離從八百米拉到了十公里。
說說馬拉松吧,天一亮便坐地鐵到現場參加比賽,在地鐵站看到每個站點陸陸續續的上來參賽選手,平時跑步運動和平時不跑步運動的看氣質就能看出來,哇塞,全是高手,相比來說我就是一個新手,這也給我自己心裡造成了一個陰影。我之前只練習了不到二十天,最遠公里也只不過是不到十一公里,這次馬拉松的最低目標也是;保證五公里,爭取十公里,不當倒數第一。看到他們身上散發的氣質,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既定目標,哎···不管了,能跑啥樣是啥樣吧。
順利存衣,透過安檢,來到檢錄處,跟著現場DJ帶領大家一起進行熱身,緊張感也一起帶走不少,伴隨著嘹亮的國歌的想起,2020東風日產成都馬拉松正式開始。沿途的杜甫草堂、寬窄巷子、天府廣場到新國際會展中心給我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用腳步丈量著這座城市,也欣賞著沿途最美的風景。
說說自己的經驗,那就是前二十公里其實不需要太用力,保留體力,跟著大家步點就行,中間25-35是最難得,也是最尷尬的,退賽蠻可惜的,不退賽終點還是遙遙無期,不管怎麼樣,堅持下來,後期就好了,我把這段十公里分成若干個小塊,眼睛視野範圍內設定一個自己能達到的小目標,跑到哪個路牌停下走一小段,走到哪棵樹開始繼續跑,一點一點逐個耗完距離。最後的三四公里我就是意志力的比拼,勝利就在眼前,咬牙堅持,勝利終將屬於自己。當透過終點並領取到屬於自己的獎牌那一刻,我彷彿有一種在夢境中一樣,但又是那麼真實,真的沒想到我完賽了,這種感覺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真的太激動了。
自從這次馬拉松之後,我也愛上了跑步這個專案,現在已經跑了快兩年了,每次都是十公里起步,偶爾還能跑個半馬,真心地說,愛上了跑步,更是愛上了生活。
回覆列表
第一次總是難忘的,總是準備不足的,總是倉皇而上的。一般來說,馬拉松從35公里以後就算最後了吧。我分幾個點來分享。外在上,此時路邊的觀眾會由二三十公里處的稀少逐漸增多,加油助威的觀眾都是發自內心的,因為這時候已經起跑很久了,跟風的已經喊累了。外界的風景對你來說已經然並卵,除了賽道上你前邊幾步內的長腿妹子能吸引你的注意外,你好像已經昇華,當然你可能還是追不上她。路邊的補給這會兒取的人也少了,不會那麼擠了,甚至很多隊員都不會去補給站了。不管天氣如何,這會兒這個節點大概放棄的人不多了,都會擰著頭奔向終點,有意氣風發的,這類人一般不是頭一次跑,有一瘸一拐的,這類人犧牲了太多,有走走跑跑的,這類人找到了方法,有路邊抽筋拉伸的,有目空一切的,這類人很多,由於持續的堅持他們的思想已經處於放空狀態,目光盯著前方,實際上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什麼,等意識到的時候,已經又跑了幾公里了。這會兒你也會看到各種跑姿,別管什麼姿勢了,能前進就前進,這裡沒有面子,這裡沒有顧慮…論到自身上,你的大腿已經變成機械擺動,你的呼吸也能自己控制了,雙腳的酸爽使你總想停下來走兩步,但你又捨不得那流逝的分分秒秒,能跑就不走,能走就不停,你麻木又清醒著,麻木的是你的身體,清醒的是你的頭腦,你第一次體會到熱血在賽場上沸騰,巨人在東方升起,相信自己,啦啦啦啦啦,…當你再次擦亮雙眼時已經40公里了,路邊的觀眾都在為你助威,他們都在猜想著,感嘆著,評頭論足著,但是由衷的欽佩著,這時你的每一步都離終點近一點,每一步都是那麼艱難,舉步維艱恰當不過,二百米的距離是這麼近,又是那麼遠,你顧不上太多了,趕緊吧,來吧,衝啊…你看到拱門與你越來越近了,慢慢你能看到上邊的字了,180度的視角都在注視著你,堅持,堅持,堅持,要衝線啦,呼…你越過了終點…你認為很神聖的時刻,來的卻是那麼的平淡,你身上的目光瞬間轉移了,此時的你又變回了以前,那個渺小的自己。
由於過去幾個月,感受已經沒有出爐時那麼熱乎,一點點感想,一點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