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雲端漫步
-
2 # 煮茶聞書香
我喜歡孤獨。
孤獨的人往往內心很強大,因為只有孤獨的人才會觀照內心,體驗到精神層面的快樂。
當然內心孤獨,也要注意分清,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自卑心理,另一種就是強大的內心。
我們要解決的是自卑的心理陰影,一個人自卑有很多原因,家庭環境和自身條件是主要原因。
如何克服這些不利因素,我想就是靠自身目標加努力,一個人幸福與否,關鍵是心態,而心態與自身的慾望有關,一個人不注意自身條件,盲目樂觀或者不切實際的幻想都會給自己帶來打擊。
不盲目樂觀並不是代表自己不要努力,有的人始終跟人攀比,但是並不知道別人為達到這個位置所付出多少努力,只是認為之前的條件差不多,中國有句古語:天下不會掉下餡餅,認為別人可以達到的位置自己也應該擁有。
所以別人快樂的時候,是他們付出了很多,而自己的孤獨只是自己想的太多。
一個人只要努力持之以恆的做一件事,一定會成為專業,雖然可能不是專家,但是一定不會孤獨。
-
3 # 言勸
根據題主描述,猜測你是個大學生,你性格比較內向,身邊沒有三觀相似的同學,自己深感內心孤獨。我認為導致題主內心孤獨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內向的性格,不是旁邊沒有三觀相似的同學。要搞清楚自己的內向性格是怎麼形成的?一是家庭背景往往是造成內向性格的主要原因,家裡是否有較為冷漠的父母。二是經歷也是內向性格形成的條件。就是在生活實踐中,在不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題主內心孤獨,不願意與身邊的人相處,這是內向性格的一大特徵。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1)主動地與他人接觸。要主動與身邊三觀不同的同學在一起,聊天、讀書、唱歌和打球等等,經常和他們一起聚一聚,要學會合群。
(2)主動地與他人交流。要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與人溝通先善於傾聽,儘量與他人尋求共同話題,求大同存小異。
(3)尋找適合自己的場合。實在與身邊的人處不來,那就找自己比較合心的朋友玩,或者到適合自己的場合去解除孤獨,如圖書館或者公園等一些比較安靜的地方。(4)每天保持一個好心情。早上起床洗漱時,對著鏡子向自己微笑,暗示自己要開心。面對新的一天要積極快樂。
(5)堅持每天去運動。工作學習之餘,去跑步、打球、騎車、游泳等等,既鍛鍊了身體,又分散了孤獨的心理。
(6)多培養愛好興趣。在不影響工作和學習的前提下,適當把精力放在有益的愛好上。如練習一下書畫,或是什麼運動等。
-
4 # 是林森
我認為孤獨與朋友的陪伴應該是並存的,並不是身處於孤獨之中就不再需要朋友了,也不是有了朋友的陪伴人就不會變得孤獨了。朋友與孤獨就像是不同時間段的我們,有的時候喜歡歡鬧,我們樂觀Sunny開朗,有的時候喜歡寧靜,我們在孤獨中學會思考。這兩個對我們而言都十分重要,並不是二選一的關係。
孤獨能夠讓我們學會思考。在孤獨中我們面對的是自我,因此我們更自得其樂。有的人能夠享受孤獨,在孤獨中讓自己成長,變得強大,尋找到自我,不被旁人的言論所影響或是改變。正如英國博物學家赫骨黎所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孤獨並不僅僅帶來了消極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反而會對我們有正面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去享受孤獨,在孤獨裡面成長。
而朋友對我們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中陪伴我們的正是朋友,朋友帶給我們歡樂,朋友在危難的時候給予我們幫助。朋友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我們應該多與朋友相處,和朋友述說心事,和朋友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相互攜手走過漫長的歲月。
因此,無論是為了孤獨的感覺而捨棄朋友,還是為了朋友的陪伴而放棄了孤獨都是不可取的。或者說,即便有了朋友,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孤獨。孤獨其實是無時無刻的,我們只有學著與孤獨相處,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最後送給你一句我很喜歡的話吧。
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將它撫慰。——周國平
-
5 # 鵜鶘心理
孤獨有兩種,一種是沒人陪伴,一種是感受不能流動。心理學認為,孤獨的感受與低自尊有關,說自己孤獨的人同時也會傾向於認為自己無價值和不可愛,預期在有風險的社會情境中會不自在,這會促使這些人減少與他人的社會接觸,從而更難建立他們需要的、能使其不再孤獨的那種關係。
對於內心的孤獨,第一步是要去正視它,我覺得你的孤獨其實有話要說,所以可以去看看、去感受孤獨的背後是什麼,也許是你渴望能夠有個人懂你、理解你、關心你。從我們自己的經驗和對他人的觀察中可以看到,面對孤獨存在許多不同的反應,有兩類是較為積極的、有建設性的應對行為:社交接觸和積極的獨處。擺脫孤獨就是重建信任的過程,放下對他人的看法和評價,對於他人給與信任和依賴,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找到自我價值和自信。積極的獨處,例如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閱讀寫作鍛鍊等,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成長體驗。能夠享受獨處的巨大好處是,我們明白了我們能照顧好自己,不需要總是依靠他人來使我們快樂,也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我們自身的需要、情感以及生活態度。而對於自己認識越多,我們就越可能與他人建立友愛的關係。
此外,如果你和身邊的家人、朋友交流,你可能會發現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刻感受到孤獨,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有這種體驗。也許你會覺得周圍沒有很投緣的人,但這可能只是暫時的,或者是你沒有發現能夠聊得來的朋友,人與人只有多接觸交往,才會更深地認識和了解彼此,從而相互理解。
-
6 # 大話精神
孤獨是因為人們得不到足夠的滿足感,對自己的社會關係感到不滿意,從而導致不舒服的情感體驗。此外,如果一個人被排斥在外,也會由於不能得到心理上的依賴而導致出現不滿足情緒,進而產生孤獨感。長期被孤獨感籠罩會嚴重影響人的心理健康。
1. 對於孤獨的人來說,首先必須打破心理障礙,敞開心扉,用自己的坦蕩、真摯的感情,贏得友誼,學會與人溝通,學會相處,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如果你向別人敞開心扉,別人就會邀請你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採取積極的行動創造自己的生活,培養生活的樂趣,讓自己在工作中的進擊中,在事業的成功中取得歡快,孤獨感就會逐漸消失。
2. 興趣是推動人們活動的內在動力,而隨著活動的展開,就會有交流,就會產生喜怒哀樂,也就會使人的情感豐富、高尚起來,被社會、被別人遺棄的感覺就不復存在了。因此,孤獨的人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哪怕只是一起簡單的打把遊戲,朋友或陌生人一句鼓勵的話都能讓我們開心起來。
3. 找到存在的意義,建立與社會的聯絡,也是消除孤獨的重要途徑。有些人想讓親人幸福,有些人想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有些人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當你找到了你存在的意義,你就找到了你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位置。你將感受到自己的責任、使命和生命的價值,從而產生一種屬於家庭、社會甚至人類共同命運的歸屬感。那時你就不會孤獨了。
-
7 # 殷老師拉丁瑜伽
一個人極度孤獨的時候該怎麼辦?
其實,孤獨並非消極地無所依傍,而是指人的徹底自由,在哲學上———沒有什麼決定論。
詩人是苦悶的,哲人是孤獨的。苦悶因孤獨而生髮,孤獨借苦悶而增益。古之君子視“煩”、“寂”為非苦境,而乃常境也。
其實普通人也如此。但哲人的孤獨不是不容人,而乃反省自己的存在時的孤寂深沉。“孤雁聲,聲人怎睡?一聲聲聲叫孤孤,人把自己籌劃為孤獨。人從根本上就是孤獨的。人之所以孤獨,就在於他是人。孤獨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孤獨的原因在於人事的一次性,不可重複性。人只有保持孤獨,才能真正地做人。孤獨不是人謀求的,人只能自覺承受一份孤獨。同樣,人之所以是人,乃在於他孤獨。當然,在茫茫的宇中,眾靈皆孤獨。英諺說:“當,笑的時候,大家和,一起笑,當,哭的時候,一個人哭。”歡樂屬於大芸,痛苦屬於個人。歡樂是中面,痛苦是其質。歡樂短暫,痛苦長久。,孤獨的時候多,群聚的時候少。即使,處在萬人簇擁之中,,你其仍孤獨。……芸芸芸眾,繁華鬧,,紅塵塵,滾,財富,不會體會到孤獨的況味。可那是人眾嗎?
然而孤獨與孤獨感不一樣。孤獨是人的其然狀況,孤獨感是人的應然狀態———人意識到自己應該孤獨,併為此而欣慰。沒有孤獨感的孤獨是缺乏鑑賞力的“鑑賞”。當然,孤獨與孤獨感不可分,從孤獨到孤獨感是從自發到自覺,從自在到自為。在商海中,許多人掩蓋自己的孤獨狀況,缺乏孤獨感。這是我們時代的病態,是做人的異化。
孤獨並非要求人們自閉。它不是拒絕社交,而是指保持獨立人格,不從俗隨流。在某種意義可以說:我孤獨,故我在。在芸芸芸眾中,在人亦云亦中,你其實喪失自己的存在。因此可以說:“我存在,故我孤獨。
”哲學的孤獨乃是指本體論上的人的不可雷同性,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人有獨立的存在,人是不可替代的、不可重複的。孤獨與獨立是人類所向往的。孤獨指的是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與孤獨對立的是依附性和聽天由命。孤獨也指人在倫理意義上的獨抒己見,不隨人俯仰。孤獨是一個人在他的自由意志驅動下所做的一切。孤獨與自由聯絡在一起。因此,孤獨屬於喜好思想自由的人,在寧靜達觀中進入自由境界。哲學形而上學的孤獨指的是自主意識。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直面孤獨,冷然寂靜。孤獨的來臨和失去一樣,使人不察。隱匿者與緘默者是意志薄弱者,而孤獨者卻不是遁世與消沉。你不能為自己找遁詞。卑鄙是卑鄙者的見證,孤獨是孤獨者的豐碑。孤獨者不是憤世嫉俗者,但他卻絕不趨炎附勢。不少哲人以孤獨者自居,這多麼缺乏集體的精!可是,唯有在這個孤獨和深思默想的時刻,他才是真正的自我。
我所說的孤獨並不僅僅是一一無可神的非理的精神態。它當然得自本體論意義上的人的孤獨寂然。這裡本體論的孤獨與情感上的孤獨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但不能舒緩我們心頭的孤單與淒涼。於是我們又回到人間。哲學家揭示出“宗教是我們在孤獨伴隨下所做的一切”。
當然,在男歡女愛之中,孤獨感消失了。但這僅僅是是時而已。瞬間之後,更大的孤獨又襲人了。然而正因為孤獨,人類才偉大,才有如此的高科技。載人航天是多麼的孤獨。我們在聽詩歌朗誦和欣賞音樂時仍是孤獨的。孤獨———人類存在的唯一方式。孤獨———人類越前行,便越如此。這興許就是孤獨的原因。
作家們和哲學家們常在萬籟俱寂的夜晚才開始文思泉湧,因為“密涅發的貓頭鷹在黃昏時起飛”。因為只有在這時,心底才無拘無束,思潮才可以盡情洶湧奔流。這時你擺脫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和應酬,赤裸裸地面對自己。這時你面對的是一個真實的自我。你的心扉向自己敞開。孤獨不等於沉默和消沉,而是指有著強烈的活躍的內心活動,有著真正的思想火花。梭在遲暮的餘暉中展開思維的羽翼,這羽翼在靜謐的湖面上劃出陣陣陣漣。他他從花花雜的的根中中吮吸蜜漿玉,這是在在黎上流社會難以得到的。他感謝那些排擠他的人為他提供的天涯孤旅。這位“自然之子”和“真理之子”在孤獨中走完了人生的旅程。他留下了《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遐想》。哲學家可以說是集孤獨、散步和遐想於一身的人。不僅孤獨,而且散步(在歷史中散步),更富於遐想。他若不遐想,不靜思,這孤獨便於他無益。他若不散步,這孤獨便,同枯槁。腳不能思維,腿也沒有語言,但孤獨的散步卻可以成為思維的操練。靈魂在散步中與神通,與冥合。人在孤獨中能學會懺悔。一個不知懺悔的民族是頂沒有出息的民族。人若不懺悔,就會無所顧忌。人若無所顧忌,便也不能學會懺悔。
孤獨的意義和重要性在於:孤獨保護了我們,使我們面對市井喧囂仍能傾聽Teana之聲。沒有孤獨,便沒有欣賞。甚至“靈魂深處爆發革命”也要在孤獨中進人。孤芳自賞也許能使我們有所作為。我也想,一切偉大的科學發明大概。是在寧靜孤寂中醞釀出來的。甘於寂寞才有新思想。
孤獨並不要求否認人際的越往。恰恰因為孤獨,我們才要越往。恰恰因為越往,我們才就孤獨。我們就越往,就發力自己難以進入他人隱蔽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只有在孤獨自,中,我們才能進入他人的世界。哲學獨的孤獨因而就具有它極含義。
孤獨不是謀略狡詐,不是反社會,不是不合人性,不是韜光養晦,不是胸有城府,不是以守為攻、待價而沽———好像隱匿山林是為了“明主”封賞。孤獨不是看破紅塵,消極退隱。孤獨是剛烈自守、汙泥不染。孤獨不是孤家寡人,不是與世隔絕。孤獨是守正不阿,不徇私情。中國失怙的人自稱為“孤哀子”,失勢的官僚自稱為“孤臣孽子”。但真正的個體意識意義上的孤獨者並不期待仰仗祖上餘蔭。孤獨也不是孤膽英雄,不是草菅人命———孤獨者沉思人生的價值。
人若獨立思考,獨闢蹊徑,必然為佔優勢的思想所不容。我們應當學會積極的孤獨,避免消極的孤獨,以賞心悅目、陶然自得的心情達到孤獨。孤獨乃透過挫折與不幸達到的一種精神境界。永遠的志得意滿者離孤獨很遠。然而孤獨的到來乃不速之客,令人猝不及防。孤獨猶如醍醐灌頂,使人在“棒喝”中得到智慧。
正因為知道失去了什麼,才知道該抓緊什麼。
物質支撐人的生活,而信念支撐人的靈魂。人生這趟旅途是每個人生命中最浪漫的衝動,也是每個人對抗孤獨與現實的力量之源生命,短暫卻又漫長,短暫的是外在的物質和時光,而漫長的是人的追尋還有信仰。時間不會被暫停,記錄時間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它行走的過程中去創造屬於你的圖騰,並加以燒錄。
-
8 # 慈懷文化
首先,與自己約會,進行自我關懷。放自己喜悅的音樂,看下自己喜歡的書籍,做自己愛吃的美食,獨自去向往已久的地方旅行等,對自我多點關懷。獨處並不是孤獨,也不是寂寞,而是內心的豐盈,獨處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強大,真正的獨處是獨立思考,獨自成長。
其次,學會冥想,排解焦慮,自我察覺,活在當下。不管是吃飯還是走路,當你帶著覺察意識去看待自己行為時,你會更加的知道此時此刻對於你的意義,它也可以大大延伸你對生命的觸感,增強你對生命的體驗感。
再次,記錄日記,與自我對話。花點時間與自我獨處,不懼怕孤獨,不抱怨生活,拋棄煩惱,保持心靜,遠離紛擾,將自己情緒記錄下來,把自己當聽眾,說給自己聽,不必有什麼煩惱要找他人分擔。一個總愛熱鬧的人是內心貧乏的人,這樣的人才會持續熱衷社交、娛樂這些沒有價值的事,並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最終形成一種惡性迴圈。
最後,不人云亦云,在沉默中反觀自我,獨立思考人生,培養多種興趣愛好,激發自我潛力,從自己身上尋找最深層的智慧。
-
9 # Cai初升的太陽
恐懼孤獨該怎麼辦呢?我覺得人的一生很不容易,恐懼和孤獨隨時都在伴隨著我們。
當恐懼孤獨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勸慰自己,不要害怕任何事情,要勇敢的面對,記得有一句話說過嗎,天塌下來有地接著,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會有解決的方法的,恐懼和孤獨並不會把事情解決的,反而會把人的心態給改變的,也許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方法。
當恐懼和孤獨的時候,首先自身找原因,是什麼樣的事情,會導致自己恐懼和孤獨呢,想想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夠避免恐懼和孤獨呢?想想能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解決呢,如果自己不能夠解決,那就順其自然吧,要勇敢的去面對。
恐懼和孤獨來的時候,自己內心也要沉著和冷靜,想想應對的方法,如果心情實在難以平靜的話,可以看看書,讀讀報,看個喜劇電視劇,或者是相聲、笑話一類的,能解煩憂的或者聽聽純音樂,以平靜自己那顆恐懼和孤獨的心,也可以去找個知心的朋友訴說自己的煩憂,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建議自己做做慈善,獻一份愛心,也是對自己恐懼和孤獨的心的一點安慰,也可以到社會福利院或者是養老院還有寺院去做公益活動,也可以安慰自己那顆恐懼孤獨的心,也可以把事情放一放,管他事情的發展如何,出去旅旅行,把自己的心態放平一些,如果恐懼和孤獨常常伴隨在左右,而自己也不能解決的話,導致自己的心理有陰影,成為一種負擔的話,可以去看看心理醫生,讓心理醫生支招解憂,以避免自己的恐懼和孤獨的情緒進一步的發展,導致成為一種心理疾病。
人的一生有許多的不如意,恐懼和孤獨來臨的時候,要勇敢的面對,勇於承擔責任,而不要去逃避責任,相信風雨過後,定會看見美麗的彩虹,這是我的個人見解,希望朋友能夠滿意。
回覆列表
如果暫時沒有三觀相合的朋友,個人又比較內向的話,讓你自己去主動結交朋友是很困難的,還會因為被人拒絕而更加封閉內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內涵,讓你逐漸培養個人綜合素質,以至於有能量吸引他人來主動接觸你。你再決定是接受還是拒絕。
然而成長強大的過程是漫長的 ,你還是要經歷孤獨,承受內心的孤寂。這時候你不可能從外界尋求幫助,只能自己去消化分解孤獨。這就需要一些小辦法了。
首先,適度運動會讓你消耗大量能量,不僅加快新陳代謝,促進毒素排出,還能產生內啡肽讓人心情愉悅。
其次,多曬太陽。曬太陽會提高快樂激素,刺激體內產生腦內啡,是人體最自然的抗抑鬱的藥物。常曬太陽會讓心情更快樂,更有利於抑鬱症的治療。
還可以參加戶外運動組織,可以結識更多的朋友,並同時滿足前兩條,節省時間。
最後,找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忙碌起來,哪裡還有時間感受孤獨呢?
別沒事讓自己沉寂於個人內心中不出來,儘量用開放的胸懷接納這個世界,慢慢的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美好的。調整心態很重要。
祝你早日調整好情緒,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