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貴為皇子不差那點考題錢吧?
33
回覆列表
  • 1 # 清水空流

    弘時為何要洩露考題,他是不缺銀子,他缺的人心,缺的人望。缺的是擁護他登基仕林階層的支援,以及官僚階層的擁護。如果能夠將國家大考的考題洩露給幾個皇帝近支大臣的宗族子弟,無疑會使得這些既得利益者會和自己捆在一條船上,而且不會反叛,但弘時做夢都不會想到事情一開始就失控了。這也說明了弘時政治上短見。因為在弘時看來,他給了幾個人,幾個在他看來親近的進士,但弘時忘了,他最親近的進士朋友某甲,但某甲也有他最親近的朋友和親戚某乙,某乙還有最親近的某丙,一個傳一個,就像傳染瘟疫一樣,自然也就越來越多。到到最後,自然也就賣考題的,而親自操盤的張廷路又是一個二貨。最終導致雍正初年最大的科場舞弊大案。也給弘時自己留下一個坑。

    科舉制誕生以來舞弊事件層出不窮,玩的就是一個心跳,如果成功就是一本萬利,如果輸了就是人頭落地。洩露考題的都是為財。為的是一己之私,但弘時洩露考題卻比較另類,因為他是為了別人,事後才讓這些既得利益者來擁護自己當太子。換句話說,弘時要的是“名”。如果在仕林階層有了名聲和人脈,無疑大大增加自己在父皇的心裡的地位,對於擊敗弘曆成為太子而大有益處。但弘時為一己之私人傷害了所有的仕林階層,屬於丟了西瓜芝麻。中國封建時代雖然賣官鬻爵,但科舉絕不販賣,因為皇帝知道,這是國家根本,滿清甚至定下了規矩“滿不點元”(滿人不得當狀元)。普通寒門子弟苦讀十年,為的就是透過科舉轉變簡直的階層,但如果沒有一個公平的錄取方式,朝廷的公信力必然喪失,甚至會危及國家統治,所有弘時的行為絕對該殺。

    弘時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為了控制話語權,尤其是清流的話語權,收攬人心,爭取新科進士對自己好感和擁護,說白了增加自己實力。讓這些人為自己服務,官場有自己的人。還有就是把張廷璐拉下水給自己當擋箭牌,這樣還可以與張廷玉聯絡上,有百利而無一害,弘時只是想小範圍“弄”一下,但局勢失控絕非弘時本意。一開始弘時偷到考題的時候,只是想安插幾個人,讓張廷路夾帶進去,日後飛黃騰達也好成為自己的親手培植的勢力。卻不曾想試題偷盜出來以後卻被別人利用,公開售賣,導致了這件事情的穿幫。一開始弘時命令張廷路夾帶考生去考試,張廷路不敢不聽,於是張廷路就這樣上了弘時的船。所以說張廷路一直說自己只是夾帶考生,並非盜取試題之人。最終也只有張廷路給弘時做了替死鬼。

    弘時為的自己,雍正為的是天下,而弘曆則是坐收漁人之力。最後弘時被殺,也是咎由自取。

  • 2 #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弘曆是康熙最喜歡的孫輩。多少可能也是看在弘曆的份兒上,康熙才最終決定傳位給雍正,這樣至少能保大清朝兩代興盛。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一繼位就對弘曆另眼相看,有好的差事先想著他,遇上捱罵的事兒從不讓他去做,到最後還冊封他為監國,可見雍正對弘曆的重視。

    相比之下,雍正的另外一個兒子弘時,也就是弘曆的哥哥,就顯得比較落寞了。自打弘曆在熱河成功拍了康熙的馬屁,弘時就基本靠邊站了。尤其在雍正繼位以後,他更成為一個邊緣化的皇子。

    不過,這並不代表弘時沒有爭位的野心。弘時雖然並不受寵,但他在暗中佈局,首當其衝就是要籠絡人心以便結黨,他理所應當要在選拔人才的恩科考試中有所作為。

    而他的辦法就是向特定人員洩露考題。

    這裡有一個誤區,就是有人認為弘時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把考題弄出來,是為了賣考題賺錢。但身為皇子,他絕對不會在意這點小錢。更重要的是,洩露考題並以此牟利,這件事風險很大,弘時劍指皇位,自然不會幹這種損形象的事。

    所以,弘時把考題盜取出來,肯定只是把考題透露給了一些他認為非常值得結交和拉攏的人,並沒有把考題公開投向社會兜售。比如張廷璐,他雖然是主考官,但題他肯定是看不見的,而後來東窗事發後,他承認自己夾帶了幾個考生,而這些考生的題肯定是從張廷璐那裡得到的。唯一的解釋,應該是弘時把題透露給了張廷璐,他想拉攏張廷璐。

    但弘時並沒有把工作做細做好,導致考題被洩露給特定人員後,又輾轉流向了社會,在伯倫樓上被公開叫賣,從而被李紱探知。李紱出手,一舉摧毀了弘時的陰謀。

  • 3 # 江東汪郎

    謝@忠肝義膽嶽老三 相邀!

    弘時洩露考題主要是想收買人心,為奪嫡培養自己的政治勢力。

    古代講究師生、同鄉等紐帶,這種聯盟往往比父子關係還要深厚,這就是黨爭的基礎。

    弘時對權力的痴迷讓他入了魔,但他背後的力量太過薄弱。何況雍正的內心認定的繼承人是弘曆,這就讓有志青年的弘時深為不滿。洩露考題雖然罪責很大,但如果成功就能夠培養幾個忠實的黨羽,對自己爭奪皇位能夠處於有利的位置。綜合評估下,弘時鋌而走險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偏偏就是洩露考題這種視國家重器如無物的做法,讓老八胤禩發現了弘時的野心,抓住了弘時的把柄,兩人就以此為紐帶成為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胤禩借弘時叛亂朝綱,揭起自己的侄子重複奪嫡的老路;弘時借胤禩的力量試圖陷害弘曆,衝擊皇位。

    兩人各取所需的結果就是,胤禩成為“阿其那”,弘時被雍正毒死!當然在真正歷史上,弘時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被雍正過繼給胤禩,失去了皇位繼承的資格。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雍正消除他的宗籍,弘時在憂慮驚懼中死去,也徹底掃清了弘曆繼位的障礙!

  • 4 # 秋媚讀史

    科舉制誕生以來就如同股市操縱,洩密事件層出不窮。弘時洩露考題,既是個案,也是風氣。

    雍正登基時,朝廷到處都是“八爺黨”的勢力,雍正苦於朝中無人可用。對於自己“恩科取士”的首秀,雍正格外重視,每個環節都親自過問,甚至不惜將尊為考生掌燈。為的是什麼?籠絡人心。

    知識分子寒窗苦讀十年,許多耗盡家族資源(那時沒有免費師範生,也沒有公費師範生,都是自費)進京趕考。如果沒有相對公平的錄取方式,朝廷的公信力以雍正的威信必然大減。弘時為了一已之私,罔顧雍正苦心。

    掌握話語權,為自己造勢

    參加科舉的知識分子大多是官宦子弟,他們的家族掌握著輿論權。弘時把考題洩露給這幫人,作為回饋,哪些官僚自然會在輿論上對弘時進行包裝。輿論可以影響民意,民意可以影響聖意。一旦自己的良好形象樹立起來,在雍正那裡也是加分項。

    收買人心,壯大自己的勢力

    當收益足夠大的時候,人往往會鋌而走險。弘時不惜違觸朝廷法度,也要將考題洩露出去。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弘時作過權衡。弘時是雍正的兒子,也是皇位的潛在繼位人,不到最後一刻,自己都是有希望的。爭奪皇位,不僅需要取得雍正的好感,而且需要有自己黨羽。那道考題的這幫人,必然會對弘時感恩戴德,成為弘時的門人,將來為弘時所用。

    弘時的算盤打得響,卻不知薑還是老的辣。在李紱以及李衛的干預下,科場舞弊被制止。事情敗露,就需要有人出面承擔責任,臺上的往往就是馬前率,張廷璐就是這麼一個犧牲品。弘時在雍正的“照顧”下沒被法律制裁,卻被八爺抓住把柄。

  • 5 # 紅雨說歷史

    洩露考題體現出弘時執拗的奪嫡之心,為了奪嫡冒天下之大不韙,喪心病狂也不為過。弘時本也是十分有能力的人,但是相對於打小就被爺爺康熙看中的弘曆,競爭優勢是顯得那麼的薄弱。所以他決定鋌而走險以洩露科舉考題的形式,收買人心。這些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一朝得中,便是官場一份子,而且這一次還是雍正朝第一考,無論重視程度還是人才重要性是都是含金量很高的。

    古代官場對於同鄉,師生,同年,提攜等情義甚至監考官與考生的監考師生情看的很重,也就是我們所瞭解的裙帶關係。古代黨爭很多都起於這樣的關係。中國經典的古典小說《儒林外史》中范進能夠中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監考老師周進。周進同樣是一個科舉不得意,年近古稀才進入官場的人,頗有同病相憐之感。范進後來進入官場以後也多受周進照顧。

    弘時在洩露考題以後,在科舉開考以前也見過這次科舉考官張廷璐。大概祖父也就是,讓張廷璐在科考期間,多多照顧,這些有夾帶的考生。這些人如果考中以後,一定對弘時感恩戴德,順利的將這些人收入在自己的麾下。這些人也必然成為自己在奪嫡路上的助力。

    可惜弘時忽略了另一位監考官,天下門生無數的清流砥柱李紱。李紱作為傳統儒學的繼任者和發揚者。痛恨一切對讀書人羞辱和不正當的行為。想後來雍正新政,李紱都敢直覺懟田文鏡,不給雍正面子更何況科舉舞弊這樣的大案。李紱找來了李衛大鬧考場,最後重考。弘時在奪嫡之路屢次三番入邪道,最後被雍正親手殺死。

  • 6 # 楊角風發作

    在雍正帝剛剛即位之後,就組織了一次科舉考試,可是這次考場洩題的主謀就是弘時,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一、

    雍正帝的兒子們:

    雍正帝一共育有十個兒子,活到成年的只有四個,參與排序(序齒)的阿哥有六個,分別是:弘暉、弘昀、弘時、弘曆、弘晝、弘曕六位。

    在雍正王朝中一共出場了三個兒子,分別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

    其實在康熙一朝,就已經決定了這幾個阿哥的命運:

    弘時出場次數不多,但是給人印象最深的一次出場就是老四胤禛在南方賑災,弘時生病,太子胤礽沒有關心。是老八胤禩他們連夜陪同,並跟弘時說:

    “等你的病養好了,八叔帶你去野外放鷹兒去。”

    這也說明,弘時跟老八胤禩的關係不一般!

    弘曆,不用說,是康熙帝親自挑選的皇孫,並帶進宮裡培養,甚至還讓弘曆“騎大馬”,所謂“騎大馬”就是騎著康熙帝的脖子哦,試問哪個皇孫有這待遇?

    小小的弘曆還說出了一句:

    “皇爺爺,你可要扶好我啊!”

    雖說小孩子是無意中說出的話,但是也引申一個意思,預示著弘曆就是未來的皇帝!

    二、

    三個兒子的立場:

    在康熙一朝弘晝出場的次數最少,如果楊角風沒有記錯的話,只出場過兩次,一次是拜師,一次就是年秋月給鄔思道送護膝,當時是年秋月抱著他:

    “弘晝,把護腿給鄔先生試試!”

    這也是劇中年秋月唯一抱過的孩子,由此可知,弘晝跟年秋月和鄔思道的關係必定不一般!

    其實從後來弘晝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他經歷了鄔思道的離去,經歷了年秋月的去世,經歷了浩浩蕩蕩的八王議政逼宮,他的小心臟徹底承受不了了。

    為了徹底離開權力的漩渦,於是玩了一出出看似荒唐的鬧劇,比如“活出喪”,比如在雍正帝面前自貶等等,可以說他學到的是鄔思道的自保之道,並把它發揚光大。

    弘曆,不用說,是康熙帝指定的接班人,自帶光環,雖然他也有些腹黑,比如曾經就得罪誰也不能得罪讀書人跟雍正帝討論,最後惡人讓雍正帝做了,比如弘時被賜死,弘曆不住的追問自己的三哥去哪了,直到得到了圖裡琛的暗示後,才放下了懸著的心,總總跡象表明,他還是有些腹黑的,但是在劇中做事是光明正大的!

    他身上有鄔思道的腹黑,也有康熙帝的光明磊落,他是結合了兩個人的優點,所以才能最終登上皇位。

    唯獨弘時,聰明是有點小聰明,可是卻是愚蠢的表現,直到臨死前才突然明白過來,從而大罵八叔是“阿奇那”、“塞斯黑”。

    劇中的他只有鄔思道一個老師,可惜,他並沒有從鄔思道身上學到最本質的東西,反而沾染了老八胤禩的一些陰謀詭計,最終導致了滅亡。

    三、

    其實鄔思道早已教導過弘時:

    大家還記得熱河狩獵時弘曆出盡了風頭嗎?

    有些人會有疑問,當時弘時和弘曆都在熱河,為什麼鄔思道只告訴了弘曆關於康熙帝的狩獵經歷,而沒有傳授給弘時呢?

    這種理解是錯誤的,鄔思道本來沒有私心,是想同時教好兩個孩子的,可惜弘時實在不爭氣!

    在熱河時,鄔思道同時教弘時和弘曆讀書,教著教著鄔思道突然發問:

    “弘時,剛才講到哪了?”

    弘時一愣,回答了曹操帶領兒子們打獵了,鄔思道又問曹丕看到一頭母鹿沒有射殺,為什麼啊?

    結果弘時吱吱唔唔答不上來,反而是弘曆回答的很棒,隨後鄔思道就給大家講了一個大道理: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明理,世上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一個理字,把理字想清楚了,做起事來就有了主張……但是又不能守死理……”

    記住這句話,這句話就是弘曆後來做事的底線,也是他一直在堅守的東西,反觀弘時,鄔先生的話還沒有說完,他就喊著:

    “先生,先生,我要撒尿,我要撒尿!”

    鄔思道無奈的讓他去了,看得出他的表情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隨後他就面對弘曆的提問,做了一番詳細的解答,也註定了弘曆在狩獵場的精彩表現!

    四、

    弘時為什麼要洩露考題?

    回到我們的題目,弘時為什麼要洩露考題呢?

    剛才也分析過了,弘時要想奪位,最大的障礙就是弘曆,所以雍正帝即位以後,他的一切行為,主要目的就是壓過弘曆的勢頭。

    可是他憑什麼壓過弘曆呢?

    就像鄔思道曾經說過的那樣,弘曆這裡佔著“理”呢,不管是“法理”還是“情理”,都是弘曆佔優。

    此時的弘時只記住了鄔先生說的“但是又不能守死理”,於是開始想一些歪門邪道,如果他當初不被尿憋急,用心聽了鄔思道後面的關於不守死理的前提條件的話,我想他或許就不會這樣做了。

    不守死理的條件是:

    “只要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只要你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那麼可以不守死理,顯然,弘時並沒有佔據這三項。

    於是弘時在天時地利都不具備的前提下,想到了人和,只不過他的人和是畸形的人和:

    他洩露考題就是為了籠絡一批自己的人,能買得起試題的人,大都是官宦或者富裕之家,具備一定的話語權,只要籠絡了這些人,就等於籠絡了一個大財團和自己的堅定擁護者。他希望透過造勢,也就是透過輿論來影響雍正帝,從而達到自己上位的目的。

    其次,此舉把張廷璐綁到了自己的船上,張廷璐是主考官,這一批高中了的進士們必然要拜師張廷璐,那時候的人們很重視師生裙帶關係,有了這層關係,弘時就可以控制這一批進士,而不僅僅是買了考題的那幾個人。

    當然,他要想籠絡人心,還是需要銀子的,為了最終能與弘曆抗衡,他必然缺錢,賣考題正是營收的一個手段,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嘛。

    只是,他根本就沒有學到鄔思道的精髓,也沒有學到老八胤禩的精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沒有佔住一個“理”字,最終落得個命喪黃泉的下場,真是可悲可嘆啊!

  • 7 # 風雪夢不逝

    其實清代科場舞弊早有先例,順治十四年,康熙五十年都曾發生過科場舞蔽大案。雍正王朝裡,弘時主使會試主考官張廷璐洩露考題,考題被公開售賣,眾多學子身陷其中。如果不是李紱和李衛挺身而出,化解這場風波。雍正元年的開科取士就要淪為笑柄了。事後,張廷璐獲罪被囚禁,廉親王胤禩又來了一次誘供,得知了此次科場舞蔽案的主謀竟然是弘時。弘時為什麼處心積慮洩露考題呢?科場舞蔽案,從表面上看,弘時是為了名利,是為了培植黨羽,籠絡人心。從深層次來看,這其實是弘時與雍正的對立表現。身為阿哥,弘時內心並不滿足。為了招攬人才,為了收買人心,科舉考場正是其用武之地。透過考題,弘時不僅控制了張廷璐,而且還拉攏了眾多士子之心。一旦這些事先拿到考題的人高中,他們便會奉張廷璐,奉弘時為恩師。弘時培植黨羽,收買人心的計劃也就成功了。弘時是想透過張廷璐拉攏天下讀書人,為其所用。弘時不明白,仁心仁術才是那時讀書人的主張,僅僅透過偷奸耍滑,是籠絡不了士子之心的。再者,雍正元年的開科取士是雍正的形象工程,是新朝吸納良才的重要手段,雍正非常重視。弘時偏偏在此時與張廷璐沆瀣一氣,洩露考題。這恰恰說明弘時對父皇雍正非常不滿,弘時不滿雍正偏愛弘曆,不滿自己的政治現狀,就是要拆雍正的臺。這一點,與八阿哥胤禩不謀而合。八阿哥發現了弘時的小心思,弘時也因而最終倒向了八爺黨。

  • 8 # 新型材料研發

    這段編劇有點過了,首先考題是雍正親自出好鎖在櫃子裡,弘時未必敢偷配他老爸的鑰匙;就算偷看了考題他不一定需要告訴主考官;他只要把想考進的人背好考卷就行,不一定要帶進去抄,而且進考場搜身也不會是主考自己查。更何況會鬧到公開賣考題,難道當別人都是傻子嗎?如果大多數人都去買了考題,那還怎麼考?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文章好壞是看閱卷者的心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兒趴缸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