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軍abc
-
2 # 王鐵堯
韓信的戰績確有水份,但秦末三大名將之一確實不假。
項羽,劉邦,韓信。
都是將十萬兵,踏平天下的水平。
-
3 # 貼膜仔手機維修回收
你們都知道史記是司馬遷的著作,卻不知道司馬遷還寫了一本書叫《龍門寶典》。
司馬遷為著史記,遍覽古籍,同時遊歷名山大川,無意中創出一套叫做《龍門寶典》的絕學。
此書奪天地造化,書成之日,司馬遷偶遇匈奴降部宇文氏反叛。。
宇文族長宇文北銀也是天賦異稟的武學奇才,他創出的歸集神功無人能及。
最終,司馬遷的龍門寶典,更勝一籌,擊敗歸集神功。
宇文北銀失敗後,逃亡大漠,500年後,宇文家族大興,宇文勝戰無不勝。
同時,司馬家族也迎來一個絕代風華的人物司馬羽……
摘自《狂燕》
-
4 # 大白白野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有一定的市場,認為韓信沒有創造那麼高的戰功,而且《史記》記載韓信戰功和曹參等人戰功相沖突,韓信有些戰功是別人做的。這些觀點也不是空穴來風,是有一些依據的。但是,綜合來看,無論怎麼來評價,既使巜淮陰侯列傳》假使存在些誇大成份,韓信也不失常勝將軍,傑出軍事家的稱謂。
韓信被譽為“兵仙”,善於用兵者常並稱“韓白”。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常勝將軍。韓信滅魏代趙齊四國,懾服燕國,垓下之戰擊敗項羽都是事實。
《淮陰侯列傳》與史記其他人物傳記衝突是指記錄其他將領戰功和韓信戰功出現重複現象。這應該屬於正常現象,畢竟打仗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大家共同努力作戰的結果。
韓信是被吹出來的說法是懷疑韓信戰功有水分。有人指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是韓信所為。像曾國藩這樣知名人物對韓信的木罌渡河,半渡而擊等戰術表示懷疑。韓信功臣排名在21位。有人指出曹參、灌嬰參加了伐魏趙齊之戰,許多戰功記在了韓信名下。但是不管怎麼來說,韓信是大將軍,曹參、灌嬰是韓信下屬,協助作戰,二人所建戰功離不開韓信參與謀劃。
司馬遷對韓信評價非常高,說韓信國士無雙、不世出之才。韓信按照劉邦命令率軍北上以後幹裡大迂迴,拓地千里,改變了楚強漢弱局面,為打敗項羽創造一定條件。最終,在垓下之戰,與劉邦、彭越、英布等大軍一起擊敗了項羽。
回覆列表
韓信是被吹出來的嗎?為何淮陰侯列傳與史記其他傳記衝突那麼大?
韓信不是被吹出來的,歷史上韓信確有其人,《史記》和《漢書》這兩部最有影響的史學鉅著中均有專傳。在《史記》中的傳名為《淮陰侯列傳》,在《漢書》中的傳名為《韓信傳》。
以下是後人閱讀史書韓信傳記及其相關資料歸納總結的韓信一生大體情況: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一說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有關於他的典故。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梁、項羽,未得到任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經蕭何保為大將,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
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
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劉邦收其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
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並於濰水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
韓信攻打楚國,項羽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
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失敗。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
呂后與蕭何合謀,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至於說為何淮陰侯列傳與史記其他傳記衝突那麼大?主要有如下情況:
其一、同期歷史的政治舞臺上有兩個同名的韓信。史記中《淮陰侯列傳》之後還有一個《韓信盧綰列傳》,寫了兩個同時代名叫韓信的人 ,一個封為淮陰侯 ,一個封為韓王 ,為了區別 ,有時把韓王韓信稱為韓王信, 通常我們所說的韓信,則是指淮陰侯韓信。 一個是所謂“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的漢代開國之將。先是被夏侯嬰、蕭何慧眼識英雄,並推薦給劉邦被封為上將軍,後來封為齊王、楚王、淮陰侯 漢十一年被呂后設計殺掉;另一個是被滅韓襄王的孫子, 被封韓王(一般叫這個為韓王信),後改封代地,在漢六年降匈奴,在漢十一年被柴武所殺。
其二、《史記》是一部貫穿中國古代三千年歷史的通史著作,記事始於傳說中的黃帝,迄於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漢書》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記事始於漢高祖劉邦元年(前206年),迄於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兩部史書記載的時間上有229年交叉,而韓信出生年月無從查考,被呂后捕殺的時間為公元前196年,正好處於兩部史書的交叉時間之中,因此,兩部史書都將韓信列為專傳。
《漢書·韓信傳》對《史記·淮陰侯列傳》的增刪處理,反映出司馬遷和班固這兩位史學巨擘在思想上的分歧。司馬遷生於公元前145年,離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較近,思想上比較活躍,不完全以儒家的觀點和思想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在《淮陰侯列傳》中,他以同情的筆調敘述韓信的一生,把他寫成一個素懷大志,富有將才,並有一定政治眼光的軍事家,肯定了韓信在統一天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結尾,司馬遷以憑弔古蹟引發感嘆的形式發表了“太史公曰”這段評論,先述韓信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再以假設句將自己對筆下英雄悲劇人生的惋惜和同情寓於對其自矜功伐等缺點的批判之中,表現出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深刻見識和批判精神。而班固後於司馬遷177年出生於仕宦家庭,受正統儒家思想影響極深,完全站在漢代統治者的立場上來評價歷史人物,在繼承了司馬遷對韓信主要生平事蹟描述的同時,他刪除的內容特別是大段刪除了蒯通與韓信的對話,降低了韓信在當時“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自立則 “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關鍵地位,也削弱了韓信不“向利背義”“不忍背漢”的思想內涵。班固曾批評司馬遷“論是非頗謬於聖人”(“聖人”指孔子)。因此為儲存史實將《史記·淮陰侯列傳》末尾“葬母”的內容移入《韓信傳》開頭,而刪除了“太史公曰”中字裡行間透露出的對韓信同情惋惜的其它內容。這同樣削弱了韓信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削弱了韓信留給後人的感嘆和遐思。
其三、後來有關韓信的各種傳說也導致了人們對真實韓信的不同認識。如:風物傳說,韓信軍旅時期的征戰足跡廣遍楚漢戰場,因此圍繞戰爭遺存而產生的傳說。“由於傳說是民間口頭散文敘事作品,與詩體敘事的相對固定不同,傳述者在傳述民間傳說時有較大的可發揮的自由度,所以,現實存在的事物和人物一旦進入民眾的群體創作和傳承過程,隨著口日相傳的傳播的演進,便距離事物和人物的本事越來越遠,越來越受到想象力的控制和支配。”因此,傳說中常有神奇敘述,神異性情節較多。如作為解釋山西平定古州西郊“試劍峰”由來的“試劍古州”傳說中,便有“說罷,(韓信)舉起劍來,揮手一劈,說也奇怪,眼前的一座石山居然被劈出一道大縫,一座小山從山體上分離出來,傲然獨立”的神奇情景描寫。
再如,“鹿泉的由來”傳說中也將韓信尋找水源一事,與動物白鹿聯絡在一起,並將白鹿稱作韓信座下一員胡申的化身。這種情節的描寫充滿奇幻色彩,是神奇相遇型故事型別的衍生。英雄陷入困境一般會有奇蹟出現,常伴有神奇相遇,或是神人或是動物,具有模式化的敘述特點。第三節人生結局傳說韓信功高於世,最後卻不得善終,不僅被斬殺於長樂鍾室內,還被夷滅三族。這種悲劇的人生結局與他風光無限的將軍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這種反差不僅增加了韓信作為歷史人物的文學性,也使韓信人生結局在民間講述中得到了關注。對韓信人生結局進行講述的傳說,都著眼於韓信之死。
其中對死亡前因進行講述的傳說注重對韓信死亡結果的解釋,強調韓信死亡的罪有應得。這類傳說以“韓信活葬母”傳說為主。傳說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用以講述韓信葬母之事,突出韓信活葬母親的罪惡。傳說中用以教養的部分,也都將之闡述為韓信不得善終。“韓信關”的傳說更是以“過去有一種說法,一個人不到三十歲就死了,叫做‘不過韓信關’。因為韓信是在二十九歲那年被呂后殺了頭。據說,他命裡應該有六十九歲陽壽,只因為他犯了五大天條,折壽四十年”開頭,直接解釋韓信人生結局的緣由,並將韓信的死亡原因歸結於他所做的五件壞事,故韓信短壽。
正是由於以上各種原因,加之那段歷史又與我們相去久遠,造成了我們印象中的淮陰侯列傳中的韓信與史記其他傳記中的韓信有很大差異,有許多明顯和較大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