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濃茶暗香

    許多豬發生腹瀉之後,往往難以區分是病毒性腹瀉,還是細菌性腹瀉,然而無法正確落實用藥的治療方案,造成損失慘重。特別是仔豬病毒性腹瀉是無法用一般的藥物來治療的,病毒性相對細菌性腹瀉,來得快,而且傳播也廣。因此發生腹瀉之後我們的第一判斷極為重要。細菌性腹瀉又稱細菌性拉稀,如何區別是病毒性腹瀉還是細菌性拉稀。

    從發病流行季節上找差異:病毒性腹瀉多發生在冬春季節,而細菌性拉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臨床表現上找差異:從名詞上可看出腹瀉要比拉稀來勢兇猛,故從形態上、顏色上、氣味上、排便頻。腹瀉多呈水樣,也稱水瀉;而拉稀則是指糞便淡薄,多呈稀糊狀。

    病毒性腹瀉如豬傳染性胃腸炎:幼仔豬常忽然發病,呈水樣急劇腹瀉、惡臭、嘔吐,很快脫水,體重及體溫下降,死亡率高達80%以上,斷奶仔豬呈水樣腹瀉及嘔吐,糞便呈灰色或茶褐色。豬流行性腹瀉:病豬體溫升高至41℃,但開始腹瀉後體溫恢復正常。10日齡內仔豬發病嚴重,拉黃色或淺綠色稀糞。豬輪狀病毒病:病豬嘔吐腹瀉,糞呈水樣至糊狀,呈黃、灰或玄色。

  • 2 # 銅陵聚焦三農

    都說仔豬腹瀉難治,其實這難治不在於病情有多嚴重,而是養殖戶拎不清這仔豬腹瀉的癥結所在。搞不清楚是病毒性的疾病,還是細菌性的疾病。雖說最終結果都是導致腹瀉,但是治療方法卻截然不同。

    病毒性腹瀉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一般的抗生素對這多種病毒也是毫無用處。如果養殖戶在發生腹瀉時,其它什麼都不考慮,就開始用恩諾沙星,氧氟沙星,硫酸小檗鹼等抗生素,那麼治療結果必然不佳。

    而細菌性腹瀉是由豬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同樣是拉稀,對於這類腹瀉,廣譜抗生素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其實這兩種腹瀉,還是可以辨認的,養殖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分辨出是病毒性腹瀉還是細菌性腹瀉。

    發病的時間:

    病毒性腹瀉一般多發生於秋冬季節,而細菌性腹瀉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如果現在豬場發生腹瀉,那麼細菌性的腹瀉可能性更大。

    發病所表現得症狀:

    雖說都是腹瀉,但是表現出來的症狀是截然不同的。

    病毒性腹瀉常表現出的症狀是拉稀呈嚴重水樣,仔豬會有脫水嘔吐的症狀,糞便多為黃色和灰黃色,常伴有腥臭味。

    細菌性腹瀉症狀沒有那麼兇猛,一般只是拉稀糞,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樣糞便或糊狀糞便。病豬多表現為畏寒,行動緩慢,拱背等症狀。

    傳播速度:

    病毒性腹瀉傳播速度快,隔天可能就會全群感染,防不勝防。而感染上病毒性腹瀉,死亡率也高,豬的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

    細菌性腹瀉傳播速度也快,但是它有一個讓養殖戶反應的過程,一般在兩三天內才會傳染給全群。而且細菌性腹瀉來勢沒有那麼兇猛,但發病時間長,來的慢去的也慢。

    而我們常說的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感染都屬於病毒性腹瀉。治療這一類豬病,只能用抗病毒的藥,也就是市場上常見的血清和干擾素。加之板青顆粒和黃芪多糖輔助治療。

    像仔豬黃白痢,仔豬紅痢,豬痢疾和仔豬副傷寒則是細菌性的腹瀉。治療這些豬病可用氟苯尼考,土黴素,恩諾沙星,痢菌淨等抗生素。

  • 3 # 頭號鬍子

    常規來說:

    病毒性拉稀常表現出的症狀是拉稀呈嚴重水樣,豬會有脫水嘔吐的症狀,糞便多為黃色和灰黃色,常伴有腥臭味。

    細菌拉稀瀉症狀沒有那麼兇猛,一般只是拉稀糞,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樣糞便或糊狀糞便。病豬多表現為畏寒,行動緩慢,拱背等症狀。

    詳細來說:

    細菌性腹瀉主要有5種,都各有不同:

    1.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主要是黃白痢及水腫,一般在3—4周齡常發。

    2.梭菌性腸炎引起的腹瀉以紅痢為主,發病也在3—4周齡期間。

    3.增生性腸炎:表現為習慣性腹瀉,引起的的原因一般與天氣突變、飼養密度過高、更換飼料及抗菌藥新增劑使用不當等因素。

    4.副傷寒:由沙門氏菌引起,該病的發生無明顯的季節性,但以多雨潮溼季節較為多發。,病豬體溫在40.5~41℃

    5.豬痢疾:豬痢疾由腸道內豬密螺旋體與腸道內厭氧菌相互作用而發病。多發生於7—12周齡的仔豬。病豬發病初期體溫達40—41℃,排黃色或灰色軟便,不久減食,後期糞便呈水樣,常混有血液、粘液和黏膜,隨之糞便呈油脂樣或膠腖狀。病豬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慾減退,渴欲增加,最後患豬因脫水衰竭而死亡。

    病毒性腹瀉主要有4類:

    1.傳染性胃腸炎:豬傳染性胃腸炎對各個年齡段的豬均易感染,但以2周齡以下的豬較為多發,且死亡率較高。患病仔豬常在吸吮母乳後發生嘔吐,不久出現劇烈腹瀉,排黃色或灰色水樣稀便,糞便中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小塊,惡臭,病豬日齡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2.豬流行性腹瀉:豬流行性腹瀉主要發生於冬末春初的寒冷季節,1—5日齡內的仔豬感染率最高,症狀最為嚴重,病死率也最高。病豬體溫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鬱,食慾降低,日齡較大的豬症狀較輕,日齡較小的豬症狀較重。仔豬發病初常發生嘔吐,排灰色或黃色粥樣或水樣稀便,惡臭。剖檢病死豬可見小腸腸管脹滿,充滿黃色內容物,腸壁變薄,腸繫膜呈樹枝狀充血,腸繫膜淋巴結水腫。

    3.圓環病毒的腸炎型:飼養的育肥豬在很多情況下出現久治不愈的不明原因腹瀉。其臨床表現為腹瀉與正常排便交替出現,用藥效果不明顯,反覆遷延。病因則是圓環病毒損害腸道組織,腸道組織功能衰竭,腸壁萎縮,引起的慢性腸炎。

    4.輪狀病毒病:輪狀病毒病以冬末春初季節最為多發,且多發生於2月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較高,可達50%以上。病豬精神沉鬱,不願走動,常於採食後發生嘔吐,排黃色或灰褐色水樣或糊狀稀便,並常因腹瀉脫水在3—7天內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喬丹打球為什麼很少胯下運球等花哨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