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甲巡2

    魚雷戰列艦是什麼?

    當然是以魚雷為主的戰列艦。

    歷史上,美國,俄國,日本等國家都有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設計是俄華人留下的。

    下文出自《俄國戰列艦發展史》:

    84個魚雷管,兩萬噸排水量,貨真價實的魚雷戰列艦。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美國海軍總委員在一篇報告(1903年9月26日)上重新提及魚雷。稱:“魚雷的速度航程和精確性將在1到2年內得到極大提高…魚雷作為一種毀滅性武器將在3000碼甚至更遠的距離上實現準確射擊…而火炮如果想達到毀滅性的效果,開火距離就不能超過3000碼”。(可惜一年後火炮不超過3000碼的情況就被打破了)之後,海軍大學校長W.L.Rodgers,於1903年(當時他還不是校長)向海軍部提出全魚雷戰列艦概念。

    後來幾年中,個叫F.H.Schofield上尉完善了這個概念,與在1907年1月3日提出一種叫Schofield的全魚雷小型戰列艦設計,23節,16門21吋水下魚雷管,無主炮,強化裝甲使其在6000嗎的距離上沒有任何火炮可以擊穿它的船體。

    之後,在海軍組織的兵棋推演中發現單獨一艘Schofield戰艦難以進入有效射擊方位,但是在8艘18節戰艦和6艘18節戰艦加2艘“Schofield”戰艦的艦隊推演中,擁有2艘Schofield戰艦的一方總是贏。

    當然海軍不會僅憑几個簡單環境就建造Schofield。而是搞了更多環境艦種的推演,發現如果戰巡被包括到了對面艦隊中。結果是Schofield在衝進魚雷射程前就被打癱。魚雷戰艦任何接近的嘗試都會被火炮截獲,最終被擊沉。

    並且發現如果魚雷射程不如火炮精確射擊的射程,魚雷戰列艦沒用處,如果魚雷射程大於火炮精確射程,那何不用更小的巡洋艦搭載,根本用不著戰列艦的裝甲。(雞肋啊)

    再有就是水線下的開了大量的魚雷發射孔,嚴重削弱裝甲防護,一發近失彈就會引起嚴重危機,讓本來設計的重灌甲防護變成阿喀琉斯之踵。(打準的炮彈能抗住,反而是打偏的扛不住。而海戰統計中,打偏的機率貌似大得多)

    上文就是魚雷戰列艦的發展概況。 當然,隨著海軍技術的進步驅逐戰列艦的設計可能並不實用,即使建造造成也會很快過時。在瓜島和蘇里高海戰中,裝備有雷達的美魚雷艇和驅逐艦憑藉夜色掩護,仍然沒有能夠突破日主力艦隊的炮火封鎖。魚雷戰列艦是特定條件下,特定意識人群的一個特定概念。雖然它沒能最終建成服役,也沒有給後世留下有意義的範例。但無論如何,84個魚雷管簡單的說明了——創造力——這一也許是武器概念設計中最關鍵的因素,在任何時候對於人類來說,都是不缺乏的。

    當然,這是比較現實的魚雷戰列艦。日本1920年代設計的50萬噸級金田案戰列艦其實也是有魚雷戰列艦的影子,其上裝備的魚雷發射器數量足是“北上”魚雷巡洋艦的5倍,共安裝了200具6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的梗就太超現實了。

  • 2 # 金陵貴半仙

    戰列艦裝魚雷只有德國一家,也就是德意志級的三艘。艦艉甲板上還裝有兩座4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主要不是打仗用,是為了節約炮彈,打商船用的。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戰列艦都沒有了,已經被歷史淘汰了,何來“戰列艦都不再裝備魚雷”的問題?

    歷史上也不存在什麼“魚雷戰列艦”,各國海軍雖然對此進行過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最終魚雷還是沒能成為戰列艦的主要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是魚雷最興旺的時代,因為這種武器裝藥大,威力強,射程還不錯,攻擊的還是船舶的水線下位置,因此效率有時候比單純炮擊要兇猛的多,這促使各國紛紛開發魚雷。

    魚雷在海戰中也確實表現的不賴,從俄日海戰到一戰爆發後的多次海戰,它們擊沉了不少大艦,讓戰艦們不得不靠在身周掛網生存,這促生了不少以雷擊為核心的戰船戰法,也讓魚雷成為各級戰艦的標配,更讓防雷舯部成為戰艦設計的必須要素。

    許多無畏艦在當時都擁有魚雷發射管甚至水下的發射管,它們曾經被認為是最具威懾力的武器。雖然當時的魚雷只能跑個6公里左右,但這恰好能成為主炮以外最具威力的補充部分,幫助副炮完成近距離的交火。

    像美國等國家,還真的試圖研製以雷擊為核心的大艦,但經過海軍論證後,人們逐漸都放棄了這種不靠譜的想法。

    美國軍械局一個名叫F.H.斯科菲爾德的海軍上尉,曾於1907年提出過魚雷戰列艦的方案,他的創意來自於美國海軍大學校長W.L.羅傑斯,這位校長曾經在1903年對美軍提出過魚雷戰列艦概念,但海軍部婉拒了,因為方案太激進,日新月異的大炮技術也顯得比魚雷更靠譜。

    羅傑斯的方案曾經在大學進行過紙上推演,他認為,魚雷戰艦能在3000碼(2743米)解決掉敵人,而火炮在3000碼卻無法保證,隨著科技的發展,更精確的魚雷肯定取代火炮,所以,有魚雷的戰艦在戰術優勢上更大,海軍至少應該給每個戰艦左右各佈置上魚雷發射器。

    F.H.斯科菲爾德上尉提出的概念比羅傑斯更詳細,他概念設計了一種23節的重甲硬艦,它節省掉主炮相關裝置的人員、結構和重量,加強防禦和結構,能頂著炮彈抵近敵方戰列線,然後用16門水下魚雷發射管噴射出密集的雷擊。

    這樣,對方的戰列線即便不被重創,戰艦們也必須為規避魚雷作鳥獸散,己方便能得到優勢。

    斯科菲爾德認為,火炮系統上節省的重量完全可以把裝甲強化到不怕炮擊,不算炮塔,無畏艦們的火炮重量都達到了700-1130噸,全變成裝甲的話,5千米距離上沒人能拿它怎麼樣,而這時候已經可以發射魚雷了。

    但對斯科菲爾德雷擊戰列艦的致命一擊,卻是研究同樣專案已經多年的海軍大學提出的——你全用來堆水面裝甲,水下佈滿了魚雷發射器,那麼是否對方也能用魚雷進攻你呢?只要一艘魚雷艇,你脆弱的肚皮就會被炸上天,或者魚雷艇都不需要,對方一發近失彈,“轟”!

    還有,你省下的700-1130噸重量變成裝甲帶真有那麼猛?艦橋、煙囪都能防住麼?你自己都不相信吧。

    所以,儘管擁躉們不斷鼓吹雷擊戰列艦多麼牛X,但最終這一專案還是被拋棄了。開玩笑,一艘大艦貴得令人咂舌,專門造這玩意,還不如多造幾艘小驅逐艦,拉個煙靠機動衝上去放雷,不比硬捱打的雷列香嗎?

    最終,美軍在1921年移除了大艦的水下發射管,1924年年移除了所有大艦上的魚雷管。

    後來戰爭中人們發現,除了那些比較快速的魚雷艇、驅逐艦外,戰列艦、巡洋艦配備魚雷的作戰用途實在是不大,壓根沒有多少戰鬥的機會,大炮才是主流。

    大多數時刻魚雷都在拿來幹嘛呢?拿來打商船或自沉。

    在對付毫無武力的商船時,主炮離近了不好乾,副炮打半天挺累人,威力奇大方便一發入魂的魚雷反而佔據優勢。

    所以在一戰結束十來年後,已經看不到大艦們揹負魚雷的身影了,哪怕極為熱衷雷擊戰術的日軍,也將魚雷發射管從自己的戰列艦上拆除。英軍則表達的更直接——魚雷就是拿來打商船實施海上封鎖的,作戰中你不可能讓處於戰列線的戰列艦跑去放魚雷。

    唯獨二戰的德國海軍是例外,他們缺的恰恰是海上破襲的能力,軍艦也稀缺的要命,所以大艦們較為強調功能性,維持了密集魚雷發射的能力,說白了,都是窮生奸計。

  • 4 # 青衫素人

    在戰列艦上大量裝備魚雷,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最早是美華人提出來的。

    不得不佩服美華人的腦洞真的很大,相比較傳統英國海軍一大票以大艦巨炮聞明的戰列艦,以當時美國的國情和軍工技術顯然不能與之抗衡,這個時候美國軍方無疑是急需一種低成本、戰鬥效率高的新型軍艦,用來武裝美國海軍,使美國海軍的規模、戰鬥力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化。

    要說在戰列艦上裝備魚雷或者是艦載魚雷艇,其實它的實戰意義實際上並不算很大。早在蒸汽機鐵甲艦時代的戰列艦就裝備了魚雷和艦載魚雷艇,可惜的是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戰績。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雞肋配置,因為戰列艦的甲板空間其實非常珍貴,有富餘的地方還不如裝備副炮來的實在。如果將魚雷發射管佈置在甲板上時,很容易被敵炮擊中,造成殉爆,達到二次殺傷。而且最主要的是當時的戰列艦普遍航速已經超過了十五節,而且主要的口徑也最少達到了305毫米,射程最少也達到了17千米,所以戰列艦根本沒有必要裝備魚雷。放眼當時,一直到二戰還對魚雷情有獨鍾的,恐怕只有德華人了,畢竟德國的施佩伯爵、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等等主力艦都裝備了魚雷。

    在二十世紀初,實際上魚雷在海戰中的處境十分尷尬,魚雷理論上確實是一種非常高效、而且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但受限於當時的魚雷技術並不發達,射程也並不遠,受海浪影響,距離遠了命中率又非常低,所以當時的魚雷只有在非常近距離的情況下發射才可以命中。但如果到了戰列艦動用魚雷自衛的地步,那麼只能說明戰列艦周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都被擊沉了,敵艦也基本上達到了和戰列艦臉貼臉的地步,所以戰列艦被擊沉,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德華人使用戰列艦上魚雷的目的有點特殊,除了正常自衛之外,德華人更希望在撤退時可以釋放魚雷擾亂敵對海軍的追擊,使德軍艦艇能夠集中火力攻擊敵對海軍的前部追擊軍艦,這一點在施佩伯爵上得到了非常完美的體現)

    就在二十世紀初,全世界國家的軍方都不再準備在戰列艦上裝備魚雷時,美華人卻一直對魚雷情有獨鍾。在美華人看來,魚雷是一種非常威力巨大、並且十分低廉、高效的武器,所以當時的美國軍方一直都希望可以在戰列艦、戰列巡洋艦上重新設計裝備魚雷。這時候的美華人對於魚雷已經不能用情有獨鍾來形容了,只能用走火入魔來形容,美華人非常極端的按照戰列艦裝魚雷的思路,產生了一個非常抽象的想法,那就是設計一種全新的戰列艦,在保持原有的裝甲、副炮、動力的基礎上,將主炮換成大量的魚雷發射架,並且增加魚雷的口徑,以達到威力最大化。正在美國軍方難做取捨時,一名海軍軍官在1907年提出了一個建造小型魚雷戰列艦的計劃,這名美國海軍軍官提出,可以建造一艘一萬四千噸左右的戰列艦,在保持原有的副炮火力的前提下,將主炮替換成1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而替換主炮節省下來的重量可以增加裝甲,或者提高航速,用來追擊敵軍大型主力艦。

    其實這種所謂的魚雷戰列艦充滿了很多的弊端:

    第一,當時的大口徑艦炮的射程最少也達到了17千米,而當時的魚雷的有效射程也不過三四千米,可見這中間是存在火力空檔的。也就是說要想追上敵軍戰列艦,必定會成為敵軍的集火物件。要想追上英軍的戰列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而且還要保證在追敵軍戰列艦時,自己還不能被擊沉、魚雷發射管不能被打殉爆。

    第二,魚雷戰列艦的打擊目標群體非常狹窄。簡而言之,它只能打擊對方的戰列艦,要想打戰列巡洋艦、裝甲巡洋艦、驅逐艦、輕巡洋艦,就戰列艦這二十節的航速也追不上,而且戰列巡洋艦的火力並不比戰列艦差,對於魚雷戰列艦而言,基本上比戰列艦還難纏,比如英國新下水的無敵號戰列巡洋艦的航速已經超過了25節,火力卻非常威猛。而像驅逐艦、輕巡洋艦,基本上副炮就可以解決,根本犯不上用魚雷。

    其實美華人以魚雷打擊敵對戰列艦的想法並沒錯,但錯就錯在,戰列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魚雷發射平臺。魚雷雖然理論上打擊效率要比艦炮高效的多,但同樣也受限於魚雷的軍事科技。

    早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各國的海軍就已經認識到了魚雷的作用,和以後發展的前景。哪怕軍事外交羸弱的清政府都已經認識到了魚雷的作用,所以在兩廣總督張之洞委託福建船政局製造的三艘輕巡中,福州船政局大膽的將廣乙和廣丙兩艦縮減了裝甲和火力,並加裝魚雷發射管,將兩艦建為魚雷巡洋艦,這種巡洋艦造價低,航速也比較快,所以在豐島海戰中,北洋海軍廣乙號魚雷巡洋艦能夠藉著煙霧對日軍吉野等三艦實行機動靈活的攻擊,並伺機釋放魚雷,在這一點上,管帶林國祥可謂將廣乙作為魚雷巡洋艦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

    其實說是魚雷巡洋艦,其實更像是驅逐艦。

    要說真正意義上的魚雷巡洋艦,還要說日本的北上和大井。

    所以將傳統的戰列艦改造成魚雷戰列艦,不光是揚短避長,更是一種資源浪費。

  • 5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不僅僅是戰列艦,在進入海軍假期之前的所有用於大洋艦隊決戰的軍艦都是攜帶魚雷的,參加戰列艦也是有攜帶魚雷的,不過和驅逐艦上那種魚雷發射裝置不同戰列艦的魚雷發射管大多都在水線以下,有的甚至和潛艇一樣是固定發射角度的,只能透過艦體的角度來充當發射角度。不過這些都在20世紀30年代的改裝中拆除了魚雷發射管。至於說為什麼戰列艦不再用魚雷了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戰列艦都是“大豬蹄子”,有了長倍徑火炮這個“新歡”就不要魚雷這個“舊愛”了。

    早在19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初這段時間裡海軍的武器快速發展,其中艦炮的快速發展尤為突出,由於冶煉、鋼材等技術原因上去了使得艦炮的倍徑越來越長,所以射程也越來越遠,但是當時各國海軍認為的交戰距離是在7公里以內,但是日德蘭海戰的交戰距離一開始就已經超過了10公里,而這麼遠的距離內魚雷兵器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更何況戰列艦的魚雷發射管大部分與潛艇首尾佈置魚雷的方式是一樣,而戰列艦在進行對線炮轟時根本用不上魚雷,但是在一戰前後當時的設計又考慮到戰列艦海上拼刺刀,所以也就保留了魚雷的設計,不過各國在30年代的改裝中也還是拿掉了這個設計。

    因為當時的魚雷還相對落後一點,不但射程近而且速度也慢,而魚雷攻擊強調的是快速、隱蔽,顯然這兩點戰列艦都不符合條件,而且還佔據軍艦的空間和噸位,所以各國都把自家的主力戰艦的魚雷給拆了。但是德國在新型戰列艦的設計上並沒有放棄這一設計,在兩型戰列艦上並沒有放棄,不過沙恩霍斯特級是在1941年3月呂特晏斯海軍上將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給戰列艦裝上魚雷,當世界各國都在拆魚雷時德國為什麼會反其道而行之呢?估計是在進行破交任務的時候在近距離中覺得魚雷可以快速擊沉貨船吧,而俾斯麥就出了一次海參加了“萊茵演習”活動就沒回來,所以也就沒機會裝魚雷,而2號艦提爾皮茲號裝了。被魚雷命中的巴勒姆號戰列艦

  • 6 # 歷史小挖客

    關鍵還是射程。

    早期魚雷射程在10公里以內,速度又慢。而同時期戰列艦、巡洋艦的主炮甚至射程普遍達到20公里。在戰列艦、巡洋艦上裝魚雷沒什麼實用價值——還沒等你的魚雷進入有效射程,主副炮已經把活幹完了。

    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1930年代以後,日本新開發的93“長矛”魚雷,用上了純氧,魚雷的射程超過30公里,速度也達到45節以上!因此日本甚至改裝了全魚雷的巡洋艦,做為艦隊決戰的“秘密武器”。不少巡洋艦也必須裝備長矛魚雷。

    不過呢,此時飛機又興起,“長矛”的射程無論如何不可能超過飛機的航程。而戰列艦、巡洋艦的主炮射程也都超過30公里以上,炮彈速度快,30公里的射程也就1-2分鐘。與之相比,“長矛”魚雷要達到30公里射程需要近20分鐘的時間!這個時間戰艦可以輕鬆規避魚雷!

    因此日本自己二戰前建造的“大和”也沒裝備魚雷了。而美國甚至在重巡洋艦上都沒有裝備魚雷發射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洋姜哪個地方產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