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那林魚
-
2 # Lawman0
美國股權認購和中國幾乎一樣,同時本人也不需要出國辦理,不需要護照,不需要海外銀行賬號。只需要兩步就可以投資美股股權認購:(1)選擇一家合適的網路券商開戶,(2)換取外匯並匯入交易賬號。總共的花費包括開戶表格快遞費和匯款手續費,大約300-500元左右即可辦好。同時還要選擇網路券商開戶要投資美股,首先就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美國券商。對於中國境內居民來說,可以選擇網路券商(Online Broker),也稱為折扣券商(Discount Broker)。因為這類美國券商利用計算機科技進行透過網路下單交易,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所以能提供比傳統證券經紀公司更便宜的折扣價,因而得名,並不包含質量低劣的意思。目前美國的網路證券交易商主要有:Scottrade史考特證券InteractiveBrokers盈透證券E*Trade億創理財CharlesSchwab嘉信理財TD AmeritradeThinkorswimFirstrade第一證券ZeccoLightspeedFidelity富達投資SogotradeMBTradingTradeKingTradeStationOptionsXpressOptionHouse美國的證券經紀公司很多,交易費用也千差萬別。要根據自己的投資品種、資金規模和交易頻度的來選擇合適的美股券商。詳細可以參考美股評論網的《如何選擇美股券商》。美國券商開戶手續一般都能透過網際網路完成,投資者可以在券商網站上下載到所有必須的開戶表格,認真填寫後快遞給券商,約需100-200元國際快遞費,有些券商發傳真件也行,那樣就省了一筆銀子。
-
3 # 山水之澗99
簡單的從字面解釋,對於一些新人可能聽不太明白,我作為一個過來人舉個例子給大家分享一下。
比如說你現在看好某一隻股票,在一段時期內會漲到一個高度。而你呢現在手裡就1萬塊錢,也就是說你只能買到1萬元錢的這支股票。收益自然就是按這1萬元作為本錢來計算的,這就是關鍵時候沒有錢的痛苦。
假如有這樣一個工具:我現在手裡就1萬元,而你手裡有10萬元,我可不可以把我的1萬元現金給你,把你的股票賬戶10萬元讓我用一段時間,期間盈虧自負。用完之後還還你10萬元賬戶。那也就是說你現在看好的這支股票就用10萬元來買,收益自然也就是按10萬元作為成本來計算的,自然比1萬元收益要多上10倍。
相信這樣的好事,肯定會有人做。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雙方都有市場,也都情願。這就是期權市場。有人說這不就是配資貸款之類的嗎?其實意思差不多,只不過收費方式不一樣罷了。
期權買賣雙方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風險。買方承擔著這支股票在這段時期內的收益風險。同樣賣方也承擔著這支股票在這段時期內甚至整個時期的收益風險。
還有就是每隻股票的風險不一樣,期權所放大的倍數也是不一樣的。自然是風險越低,倍數越高。它基本上也是採用的保證金交易機制,跟期貨也有類似的地方。
以上都是我的分享,不知道你聽懂了沒有?作為一個新人來講了解是可以的,但是真要做的話須當謹慎。
-
4 # 一心學好經濟的股民
我給你講講期權。
期權比如百度吧,現在股價100美金,期權單位是張,一張期權代表100股。
期權交易的意思是未來以一定的價格買入的權利,所以期權交易其實是花錢買這個權利,當然你也可以放棄形式兌現的權利。
舉個例子,百度100美元一股,比如2022年1月期權以100美元的價格兌現,現在期權標價20美元,也就是說你花了2000美元買了一個權利,在2022年1月可以以100美元的價格兌現買入100股股票,如果到時候百度漲到了200美元了,你還是100美元的價格買入,如果跌倒50了,買入虧大了對吧,那你可以說我放棄行駛兌現的權利,但是之前交的購買期權的錢不給退了。
所以期權就是最多虧損買權利的錢,因為可以選擇不兌現,但是收益無上限。也是因為這個,所以買權利的金額一般比較貴,
期權如果你等不到那麼久在中途也可以轉賣給別人,正常掛單和股票一樣
回覆列表
關於期權,江湖上一直有傳說:“股票一年,期權一日”。
90%的股民應該都聽說過期權,但其實聽說過的人裡面又起碼有90%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的去深入的瞭解過期權。
那麼,到底什麼是期權呢?
這篇文章,我將用最簡單的語言,把美股期權給說個明白。
(注:道理都是相通的,看懂了美股期權,也就看懂了大多數市場的期權。)
如果一定要把股票交易比作是騎腳踏車的話,那麼期權交易就相當於是開汽車。
汽車好開嗎?當然好開,但如果開的不好是會出車禍的。開車之前要好好的學習,還要不斷的去練習,最終才能上路。
即便如此,上路之後還要小心謹慎,比如不能走神,也不能有任何差錯,否則一有閃失可能就會造成損失,輕則剮蹭、重則要人命。
所以我們既要學會如何去開車,還要學會如何安全的開車,活到最後。
這篇文章先說一說開車的一些基本技能。至於如何安全的開車並且成功的到達目的地,將在我的專欄“美股期權交易的藝術”裡面會有更加詳細和比較專業的講解。
我們先用房子來舉一個例子。
假如現在某個大城市的房價是3萬一平米,那麼毫無疑問現在市場上就會出現兩種主觀的判斷。
一種判斷吶,是認為房價會繼續漲,比如說會漲到35,000。
另外一種,那認為房價會跌,比如會跌到25,000。
那通常而言的做法是如果你看漲,那你就可以現在買入。如果到時候真的漲到35,000,就相當於你每平米賺了5000元。
而如果你是看跌,那麼你可以把自己手上所持有的房產給賣掉,等真正跌到25,000的時候可以再考慮買進來,這樣子等於也是賺了5000元每平米。
(而這個就好比是我們做股票的時候,看漲就買進,看跌就賣出。)
但這種做法呢,說起來容易,實行起來難度卻很大。因為房子畢竟不是股票。
就拿100平米的房子來算,3萬一平米就需要300萬一套,如果首付是三成,那就需要90萬的首付款。毫無疑問,並不是每個人能拿出這麼多資金來的。所以很多時候不是你沒有賺錢的眼光,是你實在是沒有實力,或者只是沒有起步資金而已。
俗話說,一分錢憋死英雄漢。
還有古語云:大英雄手中槍翻江倒海,抵不住飢寒窮三個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英雄至此,未必英雄。
那麼假如暫時我沒有這麼多的資金,可否參與到房子買賣的這個“遊戲”裡面呢?
答案是有的,但是需要一個工具,就是“合約”。
我們先要明確一個前提條件:
在一個充分市場化的環境裡面,不可能所有人同時看漲,也不可能所有的人同時看跌,也就是說當有人在看漲的同時總會有人看跌。同時,當有人看漲房價會到35,000的時候,總是會有人認為最多隻能到32,000,甚至可能不會漲反而還會跌到28,000的,對吧?
也就是說市場是充斥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情緒以及不同的理想價位的。那麼只要有市場存在,就可以發生買賣與交易行為。至於誰賺誰賠,賺多少賠多少,那就看個人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