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酒有她牛二
-
2 # 使用者屈之子
屈之子來回答一下這個提問。
莊典厚重的歷史,唯有各階段的長短之分,無簡單之說。
東漢的這段歷史承上啟下,不僅從根本上結束了王莽篡漢的腐敗專權,並且徹底清除了王莽他個人的不倫不類、不成體統的所謂"託古"改制。並且,使四分五裂、動盪不定的中國,再次得到完整的統一與較為平穩的發展。
更始元年(23),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劉秀,在取得昆陽之戰的巨大勝利後,推翻了王莽政權。
建武元年(25),劉秀稱帝,重建漢政權,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劉秀在位期間,以"柔道"治天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使東漢初年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口增長,史稱"光武中興"。
在政治上,光武帝劉秀對驍勇善戰、忠心耿耿立下汗馬功勞的"雲臺二十八將"鄧禹、馬成、吳漢、王梁等人十分敬重與感激。但,他本著"退功臣而進文吏"的原則,只給予這些將領們豐厚的賞賜,而將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了文臣。這些舉措為以後的歷期歷代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光武帝在位期間,明令禁止豪門富強搶逼弱民為自己當奴婢,他曾先後九次在全國下令釋放奴婢、禁止買賣並隨意虐待、殺害奴婢。這些詔令使大量奴婢免為庶人,許多貧苦百姓不再流離失所,並回到各自家鄉勞作。這不僅贏得了廣泛的人心,也緩解了社會矛盾,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東漢這樣的"仁政"是以前各朝代從未發生過的。
另外,光武帝摒棄了西漢王朝以來累贅複雜的官吏設定制度,大量合併官府,減少吃官飯的人員。同時,他還降低賦稅,儘量減少國家開支,以減輕老佰姓負擔。
"秦磚漢瓦"。東漢之初不僅農業、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科技、藝術、製造業等等都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在建築材料、冶煉技術和鍛造工藝方面更是領先於當時世界其他國家。東漢研發的冷兵器種類繁多且多為鐵製品,其質量與效能優良,這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海外交往,影響世界。
東漢時期,朝廷與各民族的聯絡不僅得到了加強,還出現了漢人與邊境地區各民族的交往。特別是與海外國家如倭國、天竺等國的交往逐漸頻繁,這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航海和造船業的發展。
跌宕起伏、豐富多彩的史事,使歷史程序不長的東漢,不顯"簡單"。
回覆列表
縱觀東漢的歷史其實有點也不簡單,東漢是繼西漢之後的又一個大統一王朝,從客觀上來看,東漢其實是在西漢已經完全滅亡的情況下,由劉秀等人重新打下的江山。只不過因為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而且他也曾打著“復興漢朝”的旗號籠絡人心,所以國號仍舊為“漢”,因其國都洛陽在西漢都城長安的東面,所以被後世稱為“東漢”,為區別於西漢之“前漢”,東漢也被稱為“後漢”。
東漢從公元25年劉秀稱帝到公元220年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在不到兩百年的時間,一共經歷了14位皇帝。一般來說,東漢的名氣遠不如西漢,大概是因為人們對劉邦比較熟悉,而對劉秀比較陌生的緣故吧。
其實東漢的歷史也是非常精彩的,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這段歷史的大致程序。
西漢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後,一些劉姓漢朝宗室和貴族官僚相繼起兵反抗,雖然他們最終被鎮壓了下去,但國家也因此變得更加動盪不安。再加上王莽推行的改革觸犯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不但沒有解決西漢末年留下的各種問題,反而使這些矛盾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其中南方的綠林軍和北方的赤眉軍是兩支比較大的起義軍隊伍。
劉秀最初只是綠林軍——也就是更始帝劉玄手中的一個普通將領,在其兄劉縯被無辜殺害後,他決定徹底脫離更始政權並自立門戶。最終劉秀憑藉其手下的“雲臺二十八將”統一了全國,重新恢復了漢朝的統治,使得漢朝的經濟和文化得到了復興,這段時期也被稱為“光武中興”。
劉秀去世後,他的兒子劉莊繼位,是為漢明帝。漢明帝在位時,對內注重吏治,興修水利,讓百姓得以修生養息;對外派出班超出使西域各國,設定西域都護,還將佛教引進中國。漢明帝的兒子漢章帝劉炟(dá)在位時也很好地延續了這一政策,從而造就了一個經濟繁榮、政治清明的盛世,後世稱之為“明章之治”。
年僅31歲的漢章帝去世後,其子劉肇(年僅10歲)繼位,是為漢和帝。因為漢和帝年幼,其養母竇太后臨朝稱制,這段時期竇憲(竇太后之兄)大敗北匈奴,效仿霍去病故事,在燕然山上刻石記功,被拜為大將軍,地位在“三公”之上,竇氏一門顯赫一時,同時也拉開了東漢外戚專權的大幕。
不久,漢和帝用計清除了竇氏外戚,親政後夙興夜寐,將漢朝國力帶入極盛,所以這段時期被稱為“永元之隆”。無奈漢和帝也是年僅27歲就駕崩,其出生僅100多天的兒子劉隆繼位,是為漢殤帝(皇太后鄧綏臨朝聽政)。不幸的是,這位漢殤帝在位不到一年就夭折了,鄧太后與她的哥哥鄧騭(zhì)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13歲的劉祜為新皇帝,是為漢安帝。
把持朝政的鄧太后去世後,鄧氏外戚也遭到了清洗,受漢安帝寵信的宦官們由此開始干政。另一方面,由於漢安帝的皇后——閻皇后多年不育,又嫉妒宮人李氏(李氏之子劉保是漢安帝獨子,因此立為太子),不但將李氏毒死,還處心積慮地要廢掉太子劉保。最終太子劉保被廢,閻皇后在漢安帝死後擁立年幼的北鄉侯劉懿為皇帝,是為東漢前少帝。
東漢前少帝在位期間,由閻氏外戚把持國政,不過僅僅7個月以後,小皇帝夭折,孫程等19位宦官發動政變,將閻氏外戚誅殺殆盡,並迎立已經被廢為濟陰王的原太子——11歲的劉保為皇帝,是為漢順帝。因為漢順帝的皇位是由這些宦官擁立的,所以他即位的第一件事,便是封將這19位宦官封侯,一時之間,宦官勢力大增。
漢順帝劉保(29歲)去世後,其年僅一歲的獨子劉炳繼位,是為漢衝帝,朝政則全部掌握在小皇帝的母親——梁太后手中。漢衝帝在位僅六個月便夭折了,梁太后和其兄梁冀密謀擁立旁支裡年僅8歲的劉纘(zuǎn,渤海孝王劉鴻之子)為新皇帝,是為漢質帝。
由於定策有功,梁冀在朝堂上變得更加專橫跋扈,就因為少不更事的漢質帝當著朝臣的面說了梁冀一句:“此跋扈將軍也!”懷恨在心的梁冀便毒死漢質帝,再立自己的妹夫——15歲蠡吾侯劉志為皇帝,是為漢桓帝。
漢桓帝在梁冀的陰影之下,當了整整13年的傀儡皇帝,最終他忍無可忍,聯合親近自己的5位宦官成功發動政變,誅殺了梁氏外戚集團。漢桓帝親政後,不僅將前面5位滅梁有功的宦官同日封侯,其在位期間還發生了著名的“黨錮之禍”,坐視宦官集團勢力崛起,為東漢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漢桓帝死後無子,竇太后擁立“解瀆亭侯”劉宏為皇帝,是為漢靈帝。漢靈帝在位時,竇太后的父親——大將軍竇武密謀誅殺宦官集團失敗,竇太后也從此被軟禁,宦官集團進一步坐大。靈帝末年,黃巾起義爆發,東漢朝廷將鎮壓起義的權力下放給地方,從而直接導致了各地軍閥割據的局面。
漢靈帝去世後,其長子劉辯繼位,是為漢少帝,其母何太后臨朝稱制。這位何太后的兄長,便是東漢末年大名鼎鼎——屠夫出身的大將軍何進。何進聽從袁紹的建議,徵召董卓等人進京準備誅殺宦官,無奈何太后不許,結果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反而被宦官們誘殺。得知何進被殺後,袁紹等人帶兵
入宮,又將宦官們誅殺殆盡,大軍閥董卓趁機入宮控制了朝局。董卓掌權後不久便廢殺了漢少帝劉辯,擁立年幼的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
說起董卓和漢獻帝,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很多人都知道了結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其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東漢由此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