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巢老人寂寞冷
-
2 # 50979730
不孤立。用最先進的天眼或衛星看到的最遠的距離還不到自己的本身的10億分之一,聽到的聲音是宇宙加上有流動的氣體和爆炸的雲團和無數的小星星撞擊和所謂的暗物質還有我們不知道的什麼東西所發出的。。不是一個物體的聲音
-
3 # 來看世界呀
人類尋求與外星文明交流,幾十年沒什麼大的收穫,這還不算孤獨嗎?誰都可以說宇宙這麼大一定有其他文明,關鍵是它們在哪呢?人類也還將在地球上待很多年,未來的人類或許可以輕鬆飛出太陽系,但目前還看不到這種趨勢,傳說中“曲速引擎”等還只存在於理論中,看不到實現的可能,僅僅是不違背相對論而已。目前飛行了幾十年的探測器只飛出200多億公里,遠遠沒有飛出太陽系,只有當人類探索的範圍足夠大,才可能確定宇宙中是否只有人類文明。從這方面來說,人類是相當孤獨的,即便真的確定了外星文明的存在,人類也未必真的就會或者真敢和它們交流,《三體》中的場景也未必不可能出現,就連一些科學家也認為,在高等文明面前,人類可能毫無反抗之力,與它們交流可能並沒什麼好處。目前的地球基本上夠人類折騰了,75億人口共同生活在這裡,互相競爭著發展,人類科技不斷進步,總有一天人類會踏入“星辰大海”的時代。
-
4 # 科技新發現
我們都知道宇宙很大,直徑為900億光年,這還只是我們可以看到的一部分。它包含了恆星、其中許多恆星在強度上都是“類似太陽的”,而且還有許多理論上 “可居住”的行星。那麼從統計學上看,人類怎麼可能獨自在宇宙中呢?如果我們不是一個人,那麼所有的外星人都在哪裡?
這就是義大利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在1950年提出的問題,從而被稱為費米悖論。那是因為我們對銀河系知之甚少,更不用說宇宙了。相反,科學家從他們最堅實的公式開始:“德雷克方程,這是一個數學方程,以幫助計算找到外星生命的機率。”它基本上決定了我們的宇宙中有多少類太陽般的恆星。而且,宇宙的巨大規模意味著潛在的“類地行星”的數量是天文數字:“1000億——這是10億可能的世界。”
考慮到這些數字,我們現在已經發現了有智生命的跡象,這似乎是件好事。那我們為什麼不呢?科學家有許多不同的理論來解釋為什麼。一些物理學家遵循著平庸的原則,一個簡單的假設:“即地球和人類並不是特殊的;”支配我們的生物學和進化的規律是普遍的,而且事實上我們以這種方式進化的這一事實純屬巧合。
當然,也有許多思想家相信有智生命的存在——外星人已經在這裡了,但是被政府隱藏了,或者在這裡,但是已經死了或者離開了。更可怕的是,某些超級食肉外星物種的存在,而他們並不希望公佈自己。或者一種可能是在進化的同時,選擇高智商的物種,以消除競爭。但是,我們所能做的,只有凝視著星星,感嘆地著我們在它們的中間位置。繼續探索宇宙:“所有的外星人都在哪裡呢?”
-
5 # 生物起源及生物形態結
正確無誤的解開宇宙學天文學方面的難題。不存在……萬有引力(無論是官科還是民科以萬有引力為基礎的科研成果大部分都是錯誤的)。
(宇宙定律) 是控制宇宙宏觀微觀世界的。
〔宇宙定律〕
一 、物質的電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質存在電磁力,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推。多的物質會把少的物質推成圓球,因為兩種物質都在推,而且同一種物質任何一點推力都一樣大。推力又稱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勻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質任何一點向外發出推力都一樣大,但兩種物質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樣大。又因兩種物質都在使勁推少的物質被迫成圓球。圓球是物質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個球面稱為圓球面。圓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線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圓球面任何一點都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條力線經過球心垂直於球心,所以從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線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遠離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只要中心有物質壓力重力的天體,它的最外層表層必須是球形(圓球),天體的球面如果變成方形……中心不但沒有物質壓力而且重力也不存在。
二、光聚焦 能量聚焦、熱能量聚焦、正負(反)能量聚焦
光與一切物質同在充滿整個物質世界。太陽、恆星、一切星系是光聚焦取得能量,只有光永遠聚焦才能永遠發光發熱。我們看到的會發光發熱的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中心,行星的衛星中心、地球中心、小行星中心、慧星中心、都是光聚焦的中心。 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的外面外層都有一個圓球面可以光聚焦到中心。圓球面是平凸透鏡、凹凸透鏡, 只要形成平凸透鏡、凹凸透鏡就可以光聚焦。
光聚焦……光是用不完的迴圈的。
三、對環流層{上層與下層對環流}
自轉與公轉運動的動力層,宇宙間天體的公轉自轉都是有對環流層推動帶動運動的。同一個星球自轉有對環流層推動自轉……公轉有對環流層帶動運動,自轉與公轉運動是二個環流層,二個對環流層不是在同一個中心上的。沒有大氣層或有大氣層大氣只對流不進行對環流的星球(孤獨行星、流浪行星)、行星、小行星、行星的衛星是一定不會自轉的。
♥♥♥
【真實的宇宙形態結構】
宇宙是時間無限空間無涯物質有限世界。空間存在著一個一個大型的物質世界它們是沒有相連被真空隔離。各個物質世界都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我們生活在其中一個大型物質世界裡。
我們的大型物質世界最多最外層的物質緊緊的吸引在一起它的外型是可以任何形態。它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大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我們就在其中一個大圓球面裡面。這個大圓球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總星系。總星系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在總星系圓球面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銀河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銀河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太陽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太陽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就是地球系(包括月球),地球是中心它的圓球面在月球之外,地球氣態圓球面內的最多氣態物質又把月球及其他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氣態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圓球。
這些大大小小從大到小的圓球剛剛形成光‘就聚焦在它們的中心點上使中心發光發熱,太陽、行星中心、銀河系中心、總星系中心、星系中心、恆星都是有光聚焦才發光發熱的。因光聚焦在中心點上發光發熱就會發生對流 對環流。每一箇中心點上有一組或多組對環流層,接近中心的對環流層可帶動中心轉動自轉,遠離中心的對環流層可推動天體、星系、恆星、物體、物質、行星等等繞中心公轉。月球有氣態層只有區域性的對流沒有對環流所以沒有自轉只有公轉,月球公轉是地球最外面的一組對環流層推動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其它行星的衛星公轉類同。靠近地殼的對環流層(有對流層與中間層組成交替環流)帶動地球自轉其他行星自轉類同。地球月球在同一個圓球面內被太陽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太陽公轉的其他行星公轉類同。太陽系圓球面內全部行星被銀河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恆星系公轉類同。銀河系圓球面內的恆星系被總星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總星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星系仙女系公轉類同。總星系圓球面內的星系被更大的對環流層推動繞更大的中心公轉。就這樣以此類推外面外層到底有多少層次我不敢下決定…… 根據天文文明可能有三十六層。我們是被套在圓球內從最大的圓球一直到最小的圓球……大圓球套比它小的圓球。就這樣圓球中有圓球,我們是被幾十層的圓球套著。
-
6 # 環球異事
當然不孤單,就算沒有外星文明,我們還有,貓貓,狗狗,沒事都可以擼貓,擼狗的!但是外星文明一定是存在的,因為人類的誕生可能是造物,或者是遺留!我們的存在不會孤單,但是太陽系估計是找不到生命了,地下我覺得就很有可能,曾經的文明亞特蘭蒂斯,可能就在地下,還有很多曾經的文明,都消失的無影無蹤,那麼他們可能在天上嗎?不,也許他們一直在地下!
-
7 # 太空伊卡洛斯
地球是第一個有文明的行星這句話不敢下結論,但地球有可能是第一批文明行星,這可能是對費米悖論的最佳解釋。費米悖論認為,只要我們比地外文明晚演化100萬年,那麼他們應該知道了地球的存在,同時也應該抵達了地球,除非宇宙中只有地球。
那麼擊潰費米悖論的唯一解釋就是地球是目前唯一一顆擁有文明的行星,不然地外文明不僅存在,而且已經知道我們。
雖然我們可以認為地球是第一批有文明的行星,但宇宙的歷史太長,地球上的生命從40億年前開始算,宇宙那時候的年齡大約為97億年左右,之前我們無法保證是否出現生命或者文明。從機率上說,人類應該是不孤獨的,僅銀河系中就有4000多億顆恆星,太陽只不過是其中一員,顯然我們不孤單,應該還有地外生命存在。
那麼是否有地外文明,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生命和文明是兩種概念,有文明代表肯定有生命,生命容易出現,但文明不一定能夠堅持到現在。
-
8 # 北斗真人
目前來說,有兩種孤獨:
第一種:個人的孤獨。
人類在地球上,以個人與社會兩種形態存在,從個人角度來說,每年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想法願望,有不被人理解與被人理解的部分,這中間就有孤獨。
舉例:有些人的智慧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他所見到的領域或許很多人沒有見到或理解,人們常常會質疑甚至牴觸,那個人常常會孤獨寂寞。
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第二種:物種的孤獨。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何其渺小。在地球上,人類也不一定是最後的物種。
目前,人類對地球上的物種瞭解不多,至少語言不通,或許人類自認為佔據上風,但是物種正在減少與進化,人類的進化遠遠不及破壞的速度,試想,當地球上只剩下五個物種,那會是哪幾個?
人類會越來越恐慌,孤獨感爆棚。
其他星球的物種與人類或許是型別的節目,宇宙中秘密太多,需要人類開發。若是在人類滅亡前,尚未發現新的宇宙物種,將是一件非常孤獨的旅行。
當然,地球能永恆存在是理想的,人類在地球變化前找到適合自己生了的星球,那地球將不會孤獨,人類也將把孤獨放在一邊,暫且讓他獨自乘涼。
-
9 # 宇宙之音傳播真理
人類是宇宙的唯一,能不孤獨嗎?不管人類下多大的努力,技術如何發展,都不會有外星人的蛛絲馬跡,剩下的只有數學家的盲目計算和科幻家的想入非非,還有一幫瞎起鬨的無腦人群的歇斯里底。
一、數學推理出的外星人最無知
我們所在的宇宙或者說總星系實在是太大了,只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就有2000多億顆恆星,以太陽系平均176顆大的星系和衛星計算,也有35萬億顆天體,這裡還不包括數目龐大的小行星、彗星群體。而整個宇宙據科學觀測發現,有1000多一個類似銀河系的星系。這樣計算就可發現,即使每個星系有一個宜居天體,也有1000億個類地行星,在數學家看來確實樂觀,似乎外星人充斥宇宙,比比皆是。
根據系統論的整體性和層次性原則,星系雖多,必有一個最高層級,而不是毫無隸屬,毫無規律的隨機分佈,而是層級分明,呈金字塔結構分佈。塔尖最小,為了實現最最佳化,簡化到了唯一,那就是銀河系中的地球。所以,數學或機率只能預測死的,均勻的物體,對於生命體的分析往往謬以千里。
二、物質的多樣性
物質的多樣性可是哲學概念,應該沒錯吧!肢解概念同樣混淆視聽。宇宙是物質性與多樣性的統一,同時宇宙又是不同規模、性質的系統,即是生命的不同表現形式。我們地球的生命是碳基生命,吸進的是氧氣,撥出的是二氧化碳,生命需要營養交換,運輸工具是血液,人體需要散熱,需要分配養分,這裡跑腿的是水。水與二氧化碳還是地球溫度的調節器,溫度低了,有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儲熱,溫度高了,有熱容量最大的水儲熱降溫,一直保持地球溫度數十億年沒有大的變化。
有人試圖創造出矽基生命,無水生命,還信誓旦旦地堅信會成功,這是錯誤的假設。宇宙是大,但規律是統一的。規律就是穩定聯絡,宇宙系統的穩定聯絡是宇宙規律,是構建宇宙系統的法則,表現為宇宙的結構,難道宇宙系統會設定兩套規律,構建兩種,甚至很多種結構。既然規律是統一的,怎麼可能造出遵循不同規律的生命呢?別想入非非了。
三、早於人類的“類人文明”
有人說,地球存在40多億年了,在人類產生之前,產生過文明,看似合理,其實不值推敲。系統的時序性原則規定了,一脈相承,越後來的越高階,它符合發展與進化的規律。系統的整體性原則規定了地球的生物是互為因果,一以貫之的統一體。沒有五次物種大滅絕,就不會有人類誕生需要的環境條件,就不會形成人類的神經系統。沒有恐龍的存在就不會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儲備,也就不會有工業革命的到來。這是一脈相承的巧妙關係,是一種長期的平衡與演化過程造就的。
恐龍滅絕之後到人類出現之前,有個6000萬年的過渡期,有人看到有隙可擊。他們不明白,物種進化有量變也有質變,物質性生命至恐龍滅絕結束,也是生命進化的第一階段,接下來進入生命進化的第二階段,即精神智慧階段。這裡需要一個長期過渡,需要肢體的演化,體格的整體縮小,大腦的加速發育。人類的工業化進行了幾百年,到上世紀80年代接近頂點,本世紀20年代進入智慧化時代,中間有30年的過渡期。在恐龍滅絕到人類產生的6000萬年時間內是不會產生文明的,因為除了智慧型生命,沒有任何一種生命形式可以完成宇宙賦予的使命。同時,智慧型生命是複雜生命,不是隨便出現的,它需要積累,需要過渡、過程。
智慧型生命的出現,是長期積累的嬗變,即質變。所以,硬是拿一些生物填補這一時期是違背基本規律的。
雞蛋21天出雞,15天行嗎?9個半月誕下孩童,5個月行嗎?正所謂,瓜熟蒂落自然而然。這就是萬物的統一性,不能因為時間跨度有點大,就胡思亂想。恐龍滅絕到人類誕生是必要的發育期、量的積累。
四、科幻是現代神話
外星人的形象大多來自科幻,人鬼不分,人神混淆。科幻是現代神話,雖然披著科學的外衣,改變不了神話的本質,娛樂而已。
世界是進化的,人的壽命,形象,體格都趨於完美,而不是退化,也不是隨意妄為,這是宇宙規律在起決定作用。閻王殿的小鬼骷髏頭都比外星人漂亮。
外星人的交通工具不符合力學原理,與其說接近光速的交通工具圓滾滾的像個草帽,人類早就仿造出來了。
要變為現實,還是需要科技一步一個臺階去完成。
五、平行人類
人是以類的形態出現的,既然是類就不會只有智人,還應該有其它型別的人。
著名的有尼安德特人,南人等等,為啥只有智人延續下來了?這不稀罕,人類社會是以人為要素的系統,系統的層次性決定了,人類只能有一個類別處於頂尖地位,經過長期的矛盾鬥爭,處於弱勢的種類大部分滅絕了,少部分優秀個體融合了,最後,優化出了智人。
當代也是一樣,白、黃、黑、棕四大人種,白人最早發展資本主義,大量販賣黑人到美洲,非洲損失了1億多勞動力,黑人人口受到壓縮,販入美洲黑人,有部分優秀個體融入西方,黃種人也受到壓抑,棕色人種很少,只是膚色別具一格而已。
這四大人種,最後經過融合淘汰,也會實現最最佳化,這是系統的本性。當然人類的最佳化不是指數量,而是指質量居頂尖地位。本來人類的使命就是靠智慧去完成的。人之間不但競爭,而且汲取對方的精華進行融合。
五、人類是宇宙的唯一
古代帝王以孤、寡人,朕自稱,皇帝孤獨嗎?為什麼爭奪天下者樂此不疲呢?系統最最佳化的唯一目標和層次分明,決定了宇宙不是智慧生命的批發市場,需要了產生一個,整個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一個生命的搖籃。宇宙可以誕生很多低等生命,但要成長為人類,只有地球具備全部條件。人類註定是孤獨的,也是幸運的。在改造宇宙,再造宇宙的過程中不要指望有幫手,宇宙一切已知的和未知的條件,就是人類的憑藉。整個宇宙都是人類發揮的物件,用天高憑鳥飛來比喻,似乎忽略了人類的使命。智慧的無限性隨認識、實踐的無限性而深化,具有無限性的特點,只有人類能夠完成宇宙無始無終的使命,避免因自然法則的規定而滅亡。最大節約正是最最佳化的表現之一,人類必以最小的代價開發技術,以最小的代價雕琢宇宙,以最小的物質消耗完成宇宙使命。
-
10 # 文峰芝麻
目前看來確實是孤獨的,小範圍講在銀河系都是孤獨的,,單單整個銀河系,就有超2000億類似太陽的恆星,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更是不計其數。要知道的是銀河系的直徑是可怕的十萬光年。而我們人類以及人類生活的地球在這裡面遠不及一粒塵埃!
旅行者一號於1977年9月5日升空,經過41年的時間已經飛了近216億公里,相當於從太陽到地球的72個來回,目前還保持著17km/s的速度,要想飛出太陽系,還需要數萬年的時間!
所以說人類在宇宙中的這個孤獨是可怕的,因為實在是太渺小了。
-
11 # 波波情感
孤獨肯定每個人都有的,或多或少而已,其實孤獨的不是我們,是人心。但是每個人孤獨都不一樣,有些富豪的房子太多了也會感到孤獨,因為裡面住的是他一個人,這其實是他本身的孤獨感。所以這也是那些有錢人經常晚上不願意回家的原因,因為一回去就會覺得太寂寞,內心不安。其實除了我們人類之外,動物也是孤獨的,所以他們都喜歡成群結隊的行走,但是有些習慣,我們習慣了就好,就好比一個單身多年的人,生活習慣了,也不太在意找不找另一邊,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種孤獨的生活方式。
回覆列表
“有兩種可能的結果:一種是結果證實了假說,那麼你就做了一次檢測。如果結果和假說相反,那麼你就取得了一個發現。” ——恩里科·費米 在整個宇宙的歷史長河中,或許除了我們,並沒有其它的智慧以及擁有先進科技文明的外星人存在。事實上,有許多科學家對外星生命的存在都持樂觀態度。例如不久前,在《紐約時報》中,Adam Frank(天文物理學家,作家,Coursera上有他的課程)就非常樂觀的相信宇宙中肯定有智慧生命的存在。但是在他的方程中沒有考慮到的是許多其它未知因素的大小,包括無生源論、演化、長期可居住的條件以及其它因素等等。不可否認的是存在智慧、先進文明的生命體的機率的確很大,但同時巨大的不確定性又暗示著我們或許是宇宙中唯一的高科技先進文明。 NASA宇航員Bruce McCandless完成史上最久的一次無繫繩太空行走。(? NASA) 1961年,弗蘭克·德雷克首先提出了一個計算在銀河系內可能存在其它先進文明數量的方程式(下圖上行公式)。他依賴於一些列的未知量(比如銀河系內恆星形成的速率;恆星有行星的可能性;位於可宜居地帶行星的平均數等等。)來估算現在存在於我們星系和宇宙中的先進文明的數量。在下圖的下行公式中Adam Frank和他的同事Woodruff Sullivan基於德雷克方程提出了一個新的方程來尋找在宇宙中有可能發展成先進文明的數量:A=Nast × fbt。Nast代表了在給定一個體積內(可以是銀河系內,或整個宇宙)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數量,fbt則表示為在其它行星發展出先進文明的機率。如果對他們發表的論文有興趣可點選文末閱讀原文。 上行為德雷克方程,下行為Adam Frank提出的新方程。(? A. Frank/University of Rochester) 在德雷克方程提出來的這55年中,許多當時只能估算的量現在都已經被精確地測量。首先,我們對宇宙的大小和尺度有更深的理解。這幾十年來,基於地面和太空望遠鏡對電磁波譜全波段的觀測讓我們可以計算宇宙的大小以及有多少星系包含在其中。我們對恆星的形成以及恆星如何運作也有了更好的瞭解,因此當我們觀測深空的時候,我們同時可以估算出現在以及自大爆炸以來有多少恆星存在。這個數字非常的巨大,大約為102??,這代表著在過去的138億年間,宇宙其它地方可能產生像我們一樣的生命的機會次數。 哈伯極深空(Hubble XDF)是位於天爐座哈伯超深空影像中心的一個小區域,是目前可見光影像所見宇宙最遠處,比之前的哈勃超深空(UDF)拍攝到的星系要多很多。(? NASA/ESA) 我們曾經迫切地想知道有多少恆星擁有繞著它們公轉的行星,這些行星中有多少是岩石行星並且擁有像地球一樣的大氣層,又有多少行星處於離恆星正好的距離使它們表面可以有液態水的存在。在過去的無數個時代中,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只能夠想想。但是,在行星研究飛躍發展的今天,特別是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做出的貢獻,我們已經對外面的世界掌握了許多可靠資料,包括: 80 - 100%的恆星都有行星或者行星系統圍繞著它們轉, 大約20 - 25%的這些系統擁有一個行星處於恆星的“可居住地帶”,或者在恰好的位置允許行星表面有液態水存在。 並且大約有10-20%的這些行星跟地球很像(類地行星),並且擁有相同的大小和質量。 把這些資料都考慮進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在宇宙中有超過1022個行星可能是類地行星,並且有適合的條件誕生生命。 尋找地外行星的功臣——開普勒太空望遠鏡。(? NASA Ames/W Stenzel) 情況其實比這更好,因為除了第一代產生的恆星外,基本上後來誕生的恆星都富含重元素——孕育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當我們望向星際空間,分子氣體雲,遙遠星系的中心,大質量恆星的噴流,甚至是銀河系時,我們會發現在它們之中包含了許多來自元素週期表的元素——碳、氫、氧、矽、硫、磷、銅、鐵等等,而這些正是孕育生命所需要的。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來自太陽系中的隕石和小行星,我們不僅僅會發現這些元素,並且還有它們組成的有機分子,比如糖,碳環,甚至是氨基酸。換句話說,在宇宙中不僅僅是擁有超過1022個行星可能是類地行星,在這些類地行星中也存在著構成生命的原材料。 在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氣體中的糖分子。(? ALMA (ESO/NAOJ/NRAO)/L. Cal?ada (ESO) & NASA/JPL-Caltech/WISE Team) 綜上所述,現在你應該知道為什麼有許多科學家對存在外星生命感到樂觀。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想我們應該更加的嚴謹些。因為,如果想要發展成像我們人類一樣的文明,需要有三個大步驟的發生: 無生源論的發生,也就是指從無機物中產生生命的過程。 生命必須在幾十億年的時間內生存並繁衍,才能演化成今天我們所謂的“智慧”生命。 最後,智慧生命必須成為技術文明。所謂的技術文明就是必須獲得能夠宣佈自己存在於這個宇宙的能力,或者達到能夠離開自己的母星並探索宇宙的階段,又或者需要有能力探測來自其它文明傳送過來的訊號。最好的情況是三者兼得。 1980年,卡爾薩根在他的《宇宙》中闡述到,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達到這三個條件的成功機率各自為10%,如果它們是對的,那麼僅在銀河系內就有超過1千萬的外星文明存在。 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一處恆星的搖籃。(? NASA/ESA) Adam Frank解釋道,這三個步驟加起來的機率不可能低於10?22,因此宇宙中的其它地方肯定有外星人的存在。但是,無論基於什麼樣的證據,這個主張都是草率的。無生源論或許是普遍的;它或許在地球上都發生過好多次,或者在太陽系中的其它世界,比如火星、土衛六、木衛二、金星等等也都發生過。但也或許這是一個極其罕見的過程,即使你複製了上百個年輕的地球,甚至上萬個、上百萬個,也許我們的世界只是唯一發生無生源論的星球。 在隕石ALH84001上的結構,來自火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顯示在這裡的結構或許暗示著古老的火星生命。(? NASA,1996) 即使生命的確發生了,但是我們得有多幸運才能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裡生存並繁衍下來?有沒有可能災難性的變暖情景是常態(例如金星)?就算生命的確在數十億年見生存下來了,那麼發生寒武紀大爆發的事件機率又有多少(在那個時期,多細胞、宏觀的植物、動物和菌類統治了地球)?或許有10%的星球會發生這樣的事件,也或許這些都很罕見,只有百萬分之一甚至了十億分之一的機率。 在聖地亞哥公園內的一隻倭黑猩猩正在“釣”白蟻。(? Mike R) 更進一步來說,就算上述的情況都達到了,像我們人類可以使用高科技、發射火箭和製造飛船等的物種又有多少?複雜的爬蟲類、鳥類和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並在很多方面被認為是智慧的,現代人統治地球的歷史也不過是一百萬年內的事情,而我們也只在過去的一個或兩個世紀內才進入了所謂的“先進文明”。考慮到這些,我們是不是還可以歸結有10%的機率會發展出先進科技文明?或者這樣的機率僅僅是百分之一、上百萬分之一、上億分之一或者更糟? 1991年Alan Chinchar的在自由空間站的藝術概念。(NASA)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真實的答案還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宇宙中可以產生智慧生命的機會次數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在1022量級。我們也知道能夠從生命演化至先進文明並進行宇宙旅行的外星生命機率很低。但我們不知道的是這樣的機率是10?3、10?22、10???或是它們之間(甚至更糟)。我們知道像我們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至少出現過一次。但是我們想知道更多,我們需要資料。在獲取更多資料能夠暗示尋找到一些關於外星先進技術文明的蛛絲馬跡之前,所有的主張都只是猜測,而不應該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