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愛你的房大人
-
2 # 贇影
首先,並不是小城市就不缺土地,大城市就缺土地,這是缺乏客觀依據的,中國雖然國土遼闊,但我們的人口很多,人均土地資源很少。至於為什麼喜歡建高層住宅,一塊土地建高層還是洋房是由土地的容積率而決定的。在小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高層住宅能很好的提高城市的城建水平。另外,雖然洋房的居住舒適度更高,但價格也會更貴,高層適合目前的大部分人。不管是小城市還是大城市,都是以高層住宅為主。
-
3 # 沙漠吃雞想不清
關於小城市為什麼要建高層住宅樓的問題,我想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決定的。
首先,自改革開放發展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大小工廠異軍突起,特別是給沿海大中城市經濟帶來迅速發展。近年來,由於一、二線城市勞動力和土地成本的急劇上升,工業環保問題的升級,越來越多企業投資趨勢轉向四、五線城市發展,大中小企業紛紛搶佔工業用地,導致建設用地資源緊張。
其次,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農村人口多 、農村勞動力過剩,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截止2018年中國城鎮化率達60%,意味著大量農民轉型進城“上樓”,人均綠地面積、人均住房面積需求指標大,建設用地利用率不高,迫切需要提高建設用地集約水平,建設小洋房遠遠滿足不了居民住房需求。
最後,隨著一、二線城市人口迴歸到四、五線城市,導致學校、醫院、超市、公園等配套設施用地不足,不光要讓居民居住好,也要生活好,大城市建設拼命擴張,無序建設,沒有多餘的空間和土地建設洋房,這就是很好的經驗教訓。
綜上所述,城市建設用地和工業用地土地利用集約化的現實需要,不管幾線城市都要合理利用土地和高效利用土地,住宅建設一定要有發展的眼光和緊迫的思維,必須留有足夠的空間給子孫後代,不能鋪張浪費。所以,建設高層住宅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有利於城市發展!
-
4 # 地產行業包工頭
一、城市規劃
無論是幾線城市,當地政府對轄區內的經濟發展都是有宏偉藍圖的,而將這些遠大目標落地的就是城市規劃了,若是規劃佈局沒有前瞻性,就會造成多次、重複的基礎設施投入,阻礙城市的正常發展。而土地規劃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集約使用就是土地規劃的一個基本要求,既能控制好土地投放,又能避免浪費。所以,地塊在出讓時,一般就已經指明瞭開發方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成形效果,不會任由企業隨意開發。
二、開發難度
這裡所說的難度其實在於兩點一是資金,二是市場購買力。大家都知道,現在拿地都是掛牌拍賣取得,輪番競價後價高者得,獲得土地後就有兩種開發思路,第一種就是高品質樓盤,如題主所說的那種,但是這種做法會使得樓面地價提升,加上建築成本、規費、稅費以及開發商利潤的話,每平米售價就會高企,這個時候市場會不會接受、購買力要是不能滿足銷售價格,那麼樓盤就會滯銷,這樣的開發難度可想而知,開發商只要資金一枯竭,就會面臨崩盤、破產的危險。第二種就是高強度開發,把容積率全部用完,以便降低樓面地價,這個時候銷售單價就會隨之降低,其開發風險和難度也就降低了。
所以說,一個樓盤大的形態已經被規劃好了,不是開發商說了算,不僅要服從城市規劃要求,還要遵循當地經濟發展的導向。
-
5 # 水瓶座房產123
資金的問題
小城市的土地也是需要費用的,不管是拆遷棚改收購費用,還是開發商拿地建樓的費用。
1 地方收購土地費用及利潤
收購土地通常都要以貨幣補償的方式給原先的住戶費用,這部分費用可以算作是地方上先行墊付的土地成本,而在土地銷售端,地方將土地賣給開發商的過程中,地方還要獲取一定的利潤。
假設收購土地所需花費等於高層建築的1-5層,或者沒有給原先住戶按照貨幣補償,而是按照還遷房的方式補償,將新建住房的1-5層提前劃撥給原先住戶,那麼這棟樓在收購端的成本就等於新建房屋的1-5層費用。
刨除成本後,地方上還要透過賣地賺錢一定的利潤,那麼這些利潤咱們假設是6-10層,也即是說在地方上對於土地的成本+利潤要佔用10層樓。
2 開發商拿地成本及利潤
將土地賣給開發商時,開發商以10層樓的成本拿地,然後開發,此時開發商的成本投入只完成了拿地端,還沒開始建設端的成本投入。
仍然假設開發商的建設成本相當於為11-15層樓的成本,而開發商所賺取的利潤是16-20層樓,也即是說,開發商在拿地的時候1-10層已經沒有利潤了,11-15層也沒有利潤,因為11-15層可以看做建設房屋的成本,剩下的16-20層才是開發商的利潤,這麼算下來這棟樓至少要建設20層或以上開發商才能有利潤。
此時的利潤只是開發商的預估利潤,也就是在投標時或未開工建設前的預期費用,因為拿地是否會溢價,溢價率多少都未確定的情況下,這些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指標。
大,小城市的利潤及風險有人會覺得小城市的地價很便宜,和一二線城市動輒幾億,幾十億的地價相比,小城市的地價確實差距很大,但地皮畢竟不能移動,所在地價格要結合當地整體地價來看。
首先,小城市也有中心,周邊,郊區等地價區別,中心地區的地價並不便宜,周邊和郊區的地價也並非白菜價,再有小城市的地價雖然便宜,但售價也不會太貴,利潤也不會太高。
同樣的投資金額,如果在一二線大城市,做一個專案所得的利潤,有時相當於在四五線城市做兩個,甚至三個專案的利潤,且在一二線中房產的銷售會優於四五線城市,也即是說在投資越大回報越多的同等條件下,開發商更願意儲備一二線城市地皮,而非四五線城市地皮,這就導致了四五線城市中,開發商更願意少拿地,蓋高樓的情況。
這就像在有錢人社群賣100元的貨物,賺取20利潤,且因有錢人多貨物不愁銷量,而在普通社群賣50元貨物,同樣賺取20%利潤,只能賺10元,這時就要賣兩份50元貨物,到最後核算的時候才能賺取20元利潤一樣。且在普通社群的銷量還不能保證。
在一二線城市中,蓋小高層,洋樓所賺取的利潤甚至要高於在四五線城市中建設高層的利潤。
小城市房市的個性化道路小城市的土地價格本身支撐面較少,從人口,資源,產業以及,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都無法單獨拿出一樣來支撐房價。
透過這次疫情可以看出,即使在房價的下行期,在人們對於房價預期普遍向下的時候,一二線的房價仍然有較高的支撐面和消費群體,對於四五線城市來說,只能自求多福,自我保全,尤其一些依靠外部流通的產業更是遭受了較大的損失。
小城市的土地資源也並非無上限,加之糧食的耕地紅線問題多存在於小城市之間,城鎮化的推進讓人們不斷進入城市的同時,也改變了城鎮及周邊一些土地的長期規劃。
還有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產業結構的調整,人口聚集效應加強,未來城市的道路規劃,綠化,建設等會需要佔用更多城市內及周邊的土地,原先分散式低樓層居住的格局就有可能變成,聚集性高層居住,好對城市進行道路及環境的改善。
面對這種情況,未來有些小城市的人口聚集居住效果可能會更強,而有些小城市也可以走回歸鄉村的旅遊性短途,短期居住發展模式,做大城市附屬的旅遊優質地區。
回覆列表
原因主要有幾點
一、是開發商能建高,利潤也會多一些
二、為了打造在當地的名氣,建設地標!
三、小城市也是會發展的,現在建得高,以後人口增加後,城市建築道路的建設規劃可以更寬闊一些!
四、避免土地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