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暖家園傑西西

    五年前,抑鬱症發作。

    其實抑鬱發作前,身體已經出現很多問題,比如面色暗沉、眼睛迎風流淚、腸胃功能不好、睡眠狀態不好,總是做噩夢,夢到跟家裡人吵架然後很不愉快地醒來,總是陷入焦慮之中。

    慢慢地發展到耳鳴,耳朵間歇性地聾掉,再開始感覺走在路上,有一種靈魂和身體分離的感覺,只是尚有一些意識,知道自己分離的狀態,當時還在想,我如何去掉讓這種靈魂和身體分離的感覺,甚至都想過迷信的方法。再然後就是開始跟別人談話很容易哭泣,甚至在公司都會哭泣。

    從此,我開始了長達2年的喪失享受快樂和一切熱情的能力。

    我什麼也不想做,哪裡也不想去,我只想躺著。

    我很後悔過去,後悔沒有選擇回來原單位,本來很好的機會,無法回去所以極度後悔;

    對於未來,我不斷地自我否定,喪失一切信心,覺得未來毫無希望,前途無盡黑暗;

    現在的狀態我接受不了,我本該有多好的工作機會,多好的福利待遇,對比現在抑鬱喪失一切信心,什麼都做不了,真的是糟糕透頂......

    我想改變,但過去回不去,未來你覺得毫無希望,現在這種糟糕的狀態接受不了。

    我陷入了一個由過去、現在、未來構成的牢籠,讓自己無法動彈。

    我憤怒,憎恨,這種憤怒、憎恨指向的是自己,我為什麼那麼做,我當時為什麼那麼做?我恨我自己,我的憤怒無處發洩,我只能選擇攻擊自己。

    抑鬱症發作時,我們為什麼會自責、憤怒、無助、絕望、攻擊自己?這種情緒是如何一步步升級的?本文從一個歷經2年重度抑鬱症患者的親身經歷來剖析,讓我們逐漸揭開抑鬱症患者的內心的各種衝突。

    那麼,什麼是衝突?我當時有哪些衝突?我又是如何解決這些衝突的呢?

    來自百度百科的定義:心理衝突(mental conflict)是心理學術語,是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方向的動機、慾望、目標和反應同時出現而引起的緊張情緒。是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下面分享西西在抑鬱時的各種衝突,僅僅是經驗分享,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衝突可能也不一樣。

    一、過去與未來的衝突

    大部分患上抑鬱症的朋友對自己要求很高,不甘於平庸、不願意落後於他人,希望總有一天成為人上人,這算我們的理想。在抑鬱前(對抑鬱的時候來說算過去),由於我們性格中也有優秀的一面,比如說進取心、完美主義、對自己要求高,所以抑鬱前,我們曾經也優秀過。

    現實是如此的殘忍,而理想卻是如此的遙遠,過去和現在對比,也算是輝煌的曾經。這個時刻,過去、現實、理想之間的衝突就開始了:愈發沒辦法接受現實,很想回到過去,也很想走到未來。

    我們接受不了現實,是因為過去太輝煌、而未來太遙遠。甚至在那個時刻看起來,我們比任何人都差,而且我們實現理想的機會為零(請注意是抑鬱時看起來,而實際並非如此)。正因為那時候的認知導致看起來過去、現在、未來的差距是如此的巨大,如此地讓人難以接受,所以越發陷入這種痛苦的迴圈中無法自拔。後悔過去、擔憂未來不斷地折磨自己,就是無法連結現實或者說當下。

    過去回不去。

    因為我們做錯某個環節,導致這件事徹底出現了。而這件事又成為了抑鬱症發作的導火線。我們在這個時候不是去反思過去的種種不對,而是糾著這件事發生的某個點不放過。

    無數次幻想著,如果不走錯這一步,那麼我們就不會如此失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出現第一種情緒:自責,在強迫思維不斷暗示作用下,強化了這種責備,當責備到達一定程度,就轉變成另外一種情緒:恨;如果此時不能停止強迫思維,就會繼續強化,恨到極點,就是最不能接受自己的階段,然後開始了行動:自我攻擊。

    未來沒希望。

    過去走不下去,我們總得面向未來。在那個時刻,做任何嘗試好像都有一點可能,又好像沒有任何可能。

    “我年齡那麼大了,還有工作單位要我嗎?”(其實那會還很年輕。)

    “我這麼長時間沒工作了,我的工作經驗全都沒有了,我也沒任何信心去工作啊。”(重新工作後並沒影響)。— 事實是抑鬱時看待世界總是非常灰暗,過度誇大事實。

    在不斷告訴自己不行這種負向思維暗示下,不斷強化,出現第一種情緒:恐懼。繼續強化,強化到一定程度就轉變成另外一種情緒:絕望和無助。絕望繼續強化,最後就變成了行動:自我攻擊。

    我接納不了現在。

    最後,這些衝突導致我們越來越恨自己,接納不了自己。

    因為看起來此刻我們很失敗,很一無是處;過去無法回去,而且前途又渺茫。無法接受此刻,我們的意志力癱瘓,什麼事情也不會去做,因為看起來做什麼都是徒勞。這也是抑鬱時喪失行動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 處理與自我關係衝突的辦法

    抑鬱兩年,我基本上一年後才找到應對這種衝突的方法,我的應對沖突的辦法:

    接納現在,直面恐懼。學會將一手爛牌打成一手好牌。

    溫暖家園群管東閣寫的一首抑鬱小詩中有一句話:我們的生命已經到了最卑微的階段了。

    當時看完這首詩,我的眼裡會有淚,因為我太明白當時接納現實的感覺,就是這種感覺。是的,要一個那麼好強的人接受生命到了最卑微的階段,要一個好強的人接受自己就是那樣真實的不如別人是有多痛苦?但是我也知道:不接納現實,根本就無法走下去。

    過去曾經輝煌,未來可能沒有希望。但是過去已經過去,後悔、自責除了讓自己越陷越深,沒有其他作用;未來還沒來,因為我們內心的恐懼,我們停止了任何行動,所以只能越來越絕望。

    唯有活在現在,不後悔過去,不擔憂未來,我們才會有行動。

    只要行動,我們就直面了恐懼。恐懼就是這樣,當你直接面對它時,它原來脆弱不堪。

    記得在抑鬱時,我心裡面一直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明天是由現在構成的,如果繼續選擇意志力癱瘓,沒有任何行動,我未來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只會和現在一樣。而走下去,結果未必很好,但至少比現在好。

    既然我選擇堅強地活著,那麼就要好好地活著,好好地活著,沒有其他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直面恐懼,行動。

    想通後,我開始學會堅強,開始行動。

    我開始堅持運動,注意飲食,學習心理學、中醫學、營養學。其實這些在那個時候看起來好像毫無價值,重新工作後,我發現抑鬱時這些努力對我的幫助很大。

    三、戰勝抑鬱症後,我的成長

    學會接納後,我開始逐步行動,透過飲食調節、堅持運動、學習、心理調節逐步戰勝了抑鬱症,從抑鬱症走出來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五年時間了。

    戰勝抑鬱症到現在,我能感受到自己心靈不斷獲得成長,內心開始逐漸強大。具體來說,抑鬱症給我帶來的好處包含以下幾點:

    首先:心理學讓我學會了對自我的深度分析,幫助我不斷成長,獲得感受幸福的能力,其實抑鬱症發作前,我仔細回想,我是缺乏感受幸福的能力的;

    第二:中醫學、營養學,對自身和家人的身體健康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己身體也變好了很多,抑鬱症之前總會覺得自己身體很沉重,而現在真的能感受到身體清透的感覺;身體變好之後,其實情緒也變好很多。其實,憤怒和焦慮與飲食的關係也很大。

    第三:在戰勝抑鬱症之後,我發現原來睡不安穩極度焦慮的狀態在康復後的幾年居然沒有了,大概兩三年的時間吧,我已經做到了睡到自然醒。可能是跟內心的衝突、混亂梳理掉有關,也有可能是跟身體狀態的好轉有關。

    第四:抑鬱症康復後,由於心理不斷地成長,我覺得自己感覺更踏實,在工作上的抗壓能力增強,穩重且穩定。

    請持續關注,後面我會寫更多我如何戰勝抑鬱症,並逐步成長的文章。

    希望幫大家建立康復的信念,也變成一個越來越能感受幸福的人。

  • 2 # 青鸞驚鴻

    其實,既不需恨別人,更不要恨自己,我們之所以抑鬱,便是因為自己想得太多,走不出自己為自己畫的那個圈,也沒有完全的認識自己和接納自己。

    【01】接納自己及所有情緒

    我們生來就有喜怒哀樂,比如餓了會哭著找奶吃,痛了會哭著找安慰,漸漸長大後,我們學會了掩藏情緒,但並不代表這種情緒不存在。所以,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不管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都學會平靜的接納,因為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們,沒有什麼可嫌棄的。情緒也是一樣,只有正視我們的酸甜苦辣,接納我們的悲歡離合,才會走出自己為自己畫的那個圈,變得實在而快樂。

    【02】享受當下享受生活

    過去的,哪怕是剛剛過去的,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不必糾結與難以釋懷,當下才是我們應該關注和積極應對的。生活更是如此,人來世界走一遭,就是享受生活的,沒有什麼大不了,天不會塌,地不會陷,我們的生活一直都在。

    【03】正視問題坦然面對

    出了接納自己的所有,當出現問題時,也不必慌張,不迴避不推責,坦然面對,正視問題的出現,積極的解決,就可以啦。

  • 3 # 灤河之岸

    我不太認同這種觀點。抑鬱作為心理疾患,其產生是受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而產生的。 首先,容易抑鬱者本身屬於易感人群。

    也就是自帶這種抑鬱的基因因子。一個家族中,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換抑鬱症狀的多,那麼他患有抑鬱的可能性就遠高於他人。

    其次,自我心理調適出現問題。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期望過高,而現實與自己的期望差距過大,這種大落差就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的堆積,尤其是壓力、緊張、焦慮,甚至是恐懼等情緒的累積,這樣勢必會給一個人帶去低落的心境體驗,長此以往就會產生抑鬱症狀。

    比如,作為學生,每次把考試的名次都訂的很高,其中進100名,期末進50名。結果呢,期中200名,期末300名,這樣的結果和期望差距越來越大,她的情緒能不低落嗎?

    再比如,暗戀一個女孩,自我感覺很女孩差距很大,不敢表白,眼看著有男孩子和女孩子殷勤,而自己卻畏縮不前。既放不下對他的痴情迷戀,又沒有勇氣和女孩表白,他的情緒能不低落嗎?

    第三,來自外在的壓力。

    比如,作為學生,父母給與的期望過高,對學生的管控過於嚴厲。越是懂事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來自工作上的壓力,工作上的任務過於繁重艱難,自己無法勝任或是極端的厭煩,長期以往也會產生心理疾患。

    從抑鬱產生的原因看,產生心理疾患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產生了心理問題,不僅僅是自我心理調適不當造成的,所以不能一出現心理問題就會只怪自己!

  • 4 # sun829

    中醫+睡眠+佛經道德經+運動+轉移注意力+改變自己錯誤的思維和生活習慣+深呼吸+放鬆+舒緩的音樂+歡笑+曬太陽(最好去海邊穿泳衣曬太陽,趴在沙灘上曬)

  • 5 # 157909915

    改變別人是不可能的,只能說是潛移默化吧。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而且改變自己是最容易的,怎麼舒服怎麼活,只要不犯法!

  • 6 # 家華達令

    迄今,抑鬱症的病因並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生物學因素主要涉及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神經再生等方面;與抑鬱症關係密切的心理學易患素質是病前性格特徵,如抑鬱氣質。成年期遭遇應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導致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抑鬱發作的重要觸發條件。然而,以上這些因素並不是單獨起作用的,強調遺傳與環境或應激因素之間的互動作用、以及這種互動作用的出現時點在抑鬱症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人是尋求有意義的動物,總希望使自己的行為有明確的引導。即歸結行為的原因,指根據有關的外部資訊或線索對人的內心狀態或外部行為表現推測原因的過程。歸因的六個因素分別是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

    歸因是人類的一種普遍需要,每個人都有一套從其本身經驗歸納出來的行為原因與其行為之間的聯絡的看法和觀念。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Bemard weiner)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並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

      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內外源),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穩定性),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可控性)。

      內因,指存在與個體內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質、動機、態度、情緒、心境以及努力程度等個人特徵。如將行為歸因於個人特徵,稱之為內歸因。

      行為外因,是指行為或事件發生的外部條件,包括背景、機遇、他人影響、工作任務難度。如果將行為原因歸於外部條件,稱之為外歸因或情境歸因。

      綜合歸因:在許多情境中,行為與事件之發生並非由內因或外因單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響,這種歸因稱之為綜合歸因。

    在成敗歸因中,成功時,個體傾向於內歸因,失敗時,個體很少用個人特徵來解釋,而傾向於外歸因。成功內歸因有利於自我價值的確定,失敗外歸因,減少自己對失敗的責任則是一種自我防衛。

      在抑鬱時,個體傾向於把他人的成功外歸因,從而減少他人成功對其帶來的壓力,如果他人失敗了,則傾向被內歸因。對他人的成敗歸因,個體均有明顯的使自己處於有利位置,以保護自我價值,這種傾向叫動機性歸因誤差。

  • 7 # 一路向學

    你需要傾訴,找一個忠實的聽眾,把所有讓你煩心事全部都講出來。

    積壓在心裡,只會越來越抑鬱,也會導致生活質量逐步下降。

    人生還是需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可以瞭解下積極心理學。

  • 8 # 盛唐不再

    抑鬱症患者都是智者,對於普通人來說充滿新奇未知的大千世界在他們眼中就是一眼望穿的無聊世界,他們太早知道結果就沒有了探索的慾望,他們不是恨自己,是想去尋找另一個讓他們看不穿結局的世界,不想浪費時間下一局已知的棋。

  • 9 # miss昭昭

    我和你一樣,每次都是別人讓我不舒服,我都是壓抑自己。所以我在慢慢學會不讓自己壓抑,當別人讓我不舒服的時候,我就把我的感覺說給對方聽。對方聽不聽不管,自己要表達出來,那麼不開心就不會壓抑在心裡。

  • 10 # 她釋2020關注身心健康

    抑鬱本質的原因是想在外在表現自己更好的樣子,一般都是特別善良,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的人,我們經常哀嘆那麼好的人怎麼就抑鬱了呢?抑鬱症患者因為自苦往往更能體會他人的不容易。要解決抑鬱症?最大的問題在於解決患者內在的自我攻擊問題:因為要做好人,所以良知和清白感一直在不停的攻擊自我的陰暗面,甚至是自認的陰暗面,最後導致整個人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嚴重者甚至連神志都不清醒,愧疚感和壓力讓人輕生。走出抑鬱需要幾個核心的改變:1、提升個人認知境界,不鑽牛角尖,不陷入非此即彼的選擇;2、全然的,深深的愛自己,勇敢表達自己的內心和需求,包容和尊重自己的不足,知道我之為我,正是這樣的特別,接納自己的一切;3、適度的向內尋找動力,參與情緒發洩課程等,讓潛藏在體內的壓力排出去;4、運動和禪修,包括跑步、走路、站樁甚至靜心等,讓身體學會釋放。

  • 11 # 手中無極

    面對抑鬱,自己也是無力的,身不由己,自己也很難幫助自己,本來自己受了某種心理創傷才會變成這樣的自己,如果再自責豈不是傷上加傷,更加難以自拔了。

    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以自己的意志活在這人世間,這是內心最真摯的願望,允許自己感到無力,從這份無力中看到真實的自己,從真實的自己做起,自己接納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找喜歡cosplay的“三坑少女”做女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