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輝看歷史
-
2 # 無敵紫荊
今天是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我對他的這種言論不發表看法。只是針對他的行為發表一下。
首先可以看得出他很喜歡清朝。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可能他喜歡清宮劇,可能他對那段歷史比較痴迷,也有可能他自己本身出生於滿族……等等一系列原因,導致他個人覺得清朝是最好的古代王朝。他的私人回答大部分都是清朝,由此可以佐證。北洋海軍炮手的私人回答
其次,很明顯看得出他個人對其他王朝的偏見。他可能不是一個民族論者,但是他的言論讓他喪失了該有的公允。他喜歡清朝的什麼,就喜歡貶低其他王朝的什麼。這是自身心裡難以發現的偏好決定。他的私人回答明顯表達出了對其他王朝的不屑!北洋海軍炮手的私人回答
最後,有可能他就是個鍵盤俠。沒有任何道理,你和他講道理沒用,他只會一味地說著胡話,反正他的理解就是那樣,什麼都不能改變。
-
3 # 歷史唯物主義
其實中國真正走上海洋的是在宋朝,因為但是西北有個強大的西夏王朝,阻斷了絲綢之路,所以宋朝要想和西方做生意,只有透過水路。所以指南針、火藥都產生於宋朝。元朝的海洋發展是空前的,元世祖忽必烈三次征討日本,就動員了大量的海軍;為了發展海外貿易,還設定了市舶司。明朝繼承了元朝的海洋政策,雖然朱元璋規定不許片板入海,那也只是對船的噸位進行的規定,說白了就是不許建造大船,只許用小船進行海外貿易。他的規定由當時的歷史背景決定的,因為當時方國珍戰敗後,他的大部分部下都流亡海外,為了防止他們東山再起,所以只有指定如此規定。當時明朝從明成祖的時候又開始注重海洋發展,不僅航海規模擴大,船的噸位也大大增加。明朝中後期,朝廷的海軍力量可以和西方一較高下了,荷蘭、葡萄牙等殖民先驅國家在和明朝數次較量中並未佔到什麼便宜。
清朝落後西方,最大的方面就是海洋,為什麼清朝的海軍力量不進步反而退步了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海禁,海禁明朝就有,但是清朝為甚。直到國門被西方炮彈開啟,才發現原來落後人家一大截了。所以後來才有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北洋海軍就從那時開始建立。北洋海軍確實強大,號稱亞洲第一艦隊,清一色的蒸汽機船,火炮也先進,確實值得吹噓。北洋炮手之所以抹黑前朝海軍,這也是有理由的,可能一是因為前朝的船都是木頭帆船(包括大船也是)。二是因為前朝火炮的火藥效能也不如前朝。本人分析的原因可能過於膚淺,只代表我個人觀點。
-
4 # 當代曹植
其實中國真正走上海洋的是在宋朝,因為當時西北有個強大的西夏王朝,阻斷了絲綢之路,所以宋朝要想和西方做生意,只有透過水路。所以指南針、火藥都產生於宋朝。
元朝的海洋發展是空前的,元世祖忽必烈三次征討日本,就動員了大量的海軍;為了發展海外貿易,還設定了市舶司。
明朝繼承了元朝的海洋政策,雖然朱元璋規定不許片板入海,那也只是對船的噸位進行的規定,說白了就是不許建造大船,只許用小船進行海外貿易。他的規定由當時的歷史背景決定的,因為當時方國珍戰敗後,他的大部分部下都流亡海外,為了防止他們東山再起,所以只有指定如此規定。當時明朝從明成祖的時候又開始注重海洋發展,不僅航海規模擴大,船的噸位也大大增加。
清朝是君主專制的巔峰,無論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總量、生產力水平、制度等方面皆遠邁前朝,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這是清朝與其它王朝的最大區別。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朝被迫增設通商口岸,標誌著清朝被拉入世界貿易之中,也是中國近入近代的標誌。
1861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被迫開放更多口岸,與西方互派大使,並開啟了洋務運動,救亡圖存,這是清朝首次主動學習西方,並試圖實現工業化。
在隨後的半個世紀,清朝建同文館培養翻譯,建總理衙門負責處理對外事務,建槍械所,鍊鋼廠,造船廠,鋪設電報線,建鐵路,建陸海軍軍官學校,建消防隊,建郵局,編練近代軍隊,建立警察制度,並鼓勵經商開礦建廠,廢奴隸制,禁止婦女纏足。清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多項第一。清朝末年己經成功轉型為近代國家。
清朝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尤其北洋艦隊作為絕對的主力。
清朝有四大海軍艦隊,分別是北洋水師、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南洋水師。其中北洋艦隊實力亞洲第一,世界第七。
綜上,北洋海軍炮手洞悉歷史真相,英雄所見略同!
-
5 # 達摩說
包括明朝在內的古典王朝全都是垃圾。
站在現代人的視角,我覺得@北洋海軍炮手 這話簡直是至理名言啊。
首先來說,@北洋海軍炮手 可從來沒吹噓清朝好,好呀嘛好呀嘛就是好。也正因為總是有人這麼吹明朝,他才站出來反駁,而且是用事實反駁,用史料反駁。
其次,現在已經21世紀了,作為一個21世紀的現代人,享受著現代文明帶來的諸多紅利,某些人還在大言不慚地去吹噓著某個古代王朝有多麼多麼厲害?
我也是醉了。
對於這種人,真應該把你帶到明朝去,看你能不能僥倖蹭到4G網路去吹明罵清。
最後,無論你是明吹還是清吹,你都是一個現代人。作為一個現代人,去評價古代那套君主專制有如何如何好,古代那些專制君主如何如何棒,這種人要麼是傻,要麼就是當狗當習慣了,突然間忘了該怎麼當人了。
我這話不光是針對那些想做老朱家王朝孝子賢孫的人說的,對於那些個身穿明黃服飾招搖過市的所謂愛新覺羅後代,我也是同樣的態度。
對了,你幸虧生在了今天的好時代,換到清朝,就算你是乾隆七世孫,除非你是皇帝老兒本人,穿明黃服飾也是僭越,洗乾淨脖子等著腦袋搬家吧。
回覆列表
清朝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尤其北洋艦隊作為絕對的主力,驕傲是可以理解的。
清朝有四大海軍艦隊,分別是北洋水師、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南洋水師。
1、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北洋水師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
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2、福建水師
福建水師又稱福建海軍。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阿思本-李泰國艦隊因指揮權問題故不在其列),由福州船政局節制。同時也是當時裝備中國產化程度最高的一支近代化艦隊。
1884年中法戰爭之前,規模,實力均為國內之首。駐防福建沿海,主要艦船由船政工廠自制,因此又稱船政水師。
1909年,清政府將福建水師與廣東水師、北洋水師、福建水師以及南洋水師,合併重編為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獨立的福建水師就此解散。
3、廣東水師
廣東水師,也叫廣東海軍,清朝末期部署於南海區域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直接建立在舊綠營水師編制的基礎之上,長官為廣東水師提督,受兩廣總督節制,主要基地設在廣州黃埔。
廣東海軍的特點是成立時間早,艦船數量多,種類繁雜,規模小。但仍是裝備近代化艦船。甲午海戰前,廣東海軍的旗艦是廣甲號無防護巡洋艦。
宣統元年,廣東水師與北洋水師、福建水師、南洋水師一起編為遠洋艦隊和長江艦隊,廣東水師作為一支獨立編制的存在宣告終結。
4、南洋水師
南洋水師,又稱南洋海軍,或稱南洋艦隊,職責主要負責江浙一帶的海防事務,由1875年新升任的兩江總督、南洋大臣沈葆禎受命開始在經營福建船政的同時籌辦南洋海防。
1884年初具規模,至甲午戰爭前,實力僅次於北洋海軍。
1888年,正式成軍。在1909年南北洋海軍合併後,作為獨立艦隊的存在正式消失。
擴充套件資料:
清朝水軍發展史:
鴉片戰爭後在面對西方炮艦時,清朝水師一戰即潰的事實讓清朝統治者意識到東西差距。
19世紀60年代清朝開展洋務運動,建設水軍的計劃被提上日程,1866年,清政府在福州馬尾成立總理船政事務衙門,以沈葆禎為船政大臣。
同年,李鴻章要求其江南製造局建造炮艦。1868年8月,第一艘中國製造的蒸汽軍艦“恬吉”號在南京下水。
1869年,“萬年青”(又稱“萬年清”)在福州下水。但由上海和福州製造的船隻不僅在質量上無法與外國船隻相比,就費用而言也比外國船隻貴得多。
到1875年,江南製造總局中止了其造船計劃。於是李鴻章等官員便著手從國外買船。為人所熟知的定遠、鎮遠兩戰艦即為外國製造(1880年向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訂造)。至1882年清王朝擁有約50艘西式戰艦,其中半數為自造。
1885年10月清政府宣佈成立海軍衙門,以醇親王為總理大臣。海軍衙門的成立並不意味著新式海軍的統一。
洋務運動中最終建立了四支艦隊:受北洋大臣節制的北洋水師,受南洋大臣節制的南洋艦隊,受福州船政局節制的福建水師,受兩廣總督節制的廣東水師,但四隻艦隊互不統屬,獨立作戰。其武器、船隻、訓練也各不相同。這一缺點在後來的幾次戰爭中負面影響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