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洪果果

    1894年,即中國舊曆甲午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史稱中日甲午戰爭。

    日本明治維新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吞併北韓並西侵中國的野心日益膨脹。7月25日,日軍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不宣而戰,對中國船隊發動了海盜式的偷襲。清政府只好於8月1日對日宣戰。

    在此以前,清政府雖然已經建立艦隊,修築了沿海防禦工事,但整個軍事政治機構已經腐朽。掌握最高權力的慈禧,除了盡情享樂外,還正煞費苦心地籌備過六十大壽。

    9月15日凌晨,日軍四路重兵向平壤城內的清軍發起猛攻。

    9月17日,日本艦隊又在黃海向北洋艦隊挑起一場海戰。這是整個甲午戰爭中最悲壯的一幕。在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的“定遠”、“致遠”、“經遠”3艦傷亡慘重。其中,“經遠”全艦270人除16人獲救外,全部為國殉難,表現出了崇高的愛國氣節。

    黃海海戰後,牛昶炳等人指使一些貪生怕死的人,用尖刀威逼丁汝昌率隊投降。丁汝昌不願賣國求榮,但又無力挽救危局,懷恨自殺以身許國。丁汝昌死後,馬格祿等人又盜用丁汝昌的名義,向日本侵略者繳械投降,北洋海軍就這樣“一朝瓦解成劫滅”。中日甲午戰爭以侵略者的勝利而告終。

    1895年3月14日,清政府按侵略者的旨意,派李鴻章赴日本“議和”。4月17日,李鴻章按日本侵略者要求,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割讓臺灣給日本等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

    中日甲午戰爭後,光緒皇帝決心維新變法,史稱戊戌變法,但僅進行了100天即被慈禧太后鎮壓,維新派中楊深秀、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弟、康廣仁6人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

    戊戌變法失敗後,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與黃興等一批愛華人士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中國同盟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 2 # 紀錄影像

    甲午戰爭造成的惡果主要在以下3點。

    第一:中國海軍被打的百年才恢復元氣;洋務運動宣告失敗直接影響中國近現代化程序;鉅額賠款,國土淪喪都極大影響中國發展。甲午戰爭的戰敗和國內革命不能混為一談,古語貧困家庭孩子早當家,但你看看現在都是二代人家有錢有關係還更努力,如果當時打贏了,會有更多的錢用來派遣留學生,李鴻章可以組建更多的江南製造局,張之洞可以創辦更多漢陽兵工廠,也許海軍就是由太平洋艦隊和南洋艦隊組成了。

    第二,日本方面取得了勝利加強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國際地位;獲得了賠款,加速了近現代化程序,大幅增強國力為十年後日俄戰爭勝利打下基礎。

    第三,日本獲得了臺灣北韓半島殖民地,可以放開手腳發展,直接導致後期全面侵華,這也是最嚴重的,因為這一戰讓日本國內民眾在也不懼怕曾經的宗主國,原來曾經那個強大的國家,如此的不堪一擊。

    所以並不能說是甲午戰爭的失敗救了中國,它只是加重了中國的苦難,使得國家發生了劇烈和激烈的變化。任何一個人,妄顧其中付出的鮮血和代價,都是可恥和別有用心的。國家改革的道路有很多條,為什麼要選擇只有外華人得利和鋪滿同胞屍骨和困難的這條呢?其實有沒有甲午戰爭能拯救華人的永遠只有華人自己而不是別人。當然,如果大清贏了日本,這在西方看來只是大人打挑事的小孩子,很正常!結果是西方列強依然會蠶食落後的中國,尤其是北方的沙俄對中國北方虎視眈眈!依然是需要國內革命,來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 3 # 知無為而有益

    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國慘敗,李鴻章苦心經營的北洋艦隊,灰飛煙滅,洋務運動也徹底失敗。

    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

    賠款數額高達2億兩,割臺灣與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內地建廠,這是日本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轉變,使日本更加直接的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

    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最大的惡果是,《馬關條約》的簽訂,極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掀起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 4 # 一個有情懷的歷史老師

    開啟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瓜分中國的狂潮。首先是清王朝的國際地位徹底改變,尤其是在日本和亞洲的地位扭轉。如果說甲午戰前,清王朝只是輸給西方歐美國家,至少還保留了亞洲宗主國的虛名。這次戰爭,徹底改變了日本對清朝的看法。伴隨著《馬關條約》的簽訂,帝國主義由商品輸出轉為資本輸出。開設工廠、開辦銀行,中國的半殖民化進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帝國主義野蠻瓜分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中國陷入水深火熱的民族矛盾中。當然,客觀上也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 5 # 山隅之石87158466

    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從明面上講,割地賠款。從深層次分析,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清政府失去了最後的機會,徹底淪為被殖民、努役的國家。為打仗所借的款和戰爭賠款,成為壓倒清政府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與此同時,東領日木大發戰爭財,接收北洋海軍,一方面壯大自己,另一方面打擊領國,崛起不可避免。最重要的是慘敗於日本,從民間到朝廷都沒有想到,洋務運動徹底失敗,士氣己敗,哀莫大於心死,整個民族沒有了向上的精氣神,也許這才是最惡劣的後果。

  • 6 # 豫事不急

    中日甲午戰爭可以說是近代史中日本侵略中國前的最大一場戰爭,其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惡果充斥著社會的方方面面,要說最大的惡果就是讓當時的日本真正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脆弱不堪。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透過清政府的割地賠銀極大的增加了自身實力,為下一步的侵略擴張奠定了基礎和自信。

  • 7 # 歐陽雲夕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導致了封建主義社會當時新興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革新失敗,證明了封建地主階級歷史落後性,官僚主義的腐敗性,甲午戰爭的失敗,讓已經搖搖欲墜的晚清政府更加墮落無能,加劇了社會矛盾,民不聊生,不斷的割地賠款。

  • 8 # 豫南學者

    甲午戰爭最大的惡果可以說就是導致了列強企圖徹底瓜分中國,清政府變為洋人的政府。

    甲午戰爭前,以當時中國的實力,列強並沒有認為中國會孱弱如此,比如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從英國、德國購鐵甲艦,號稱亞洲第一;經過近30年洋務運動,中國辦起來了近代軍事工業,近代資本主義企業;並且中間除了中法戰爭是在越南邊境打的之外,並沒有大的戰爭來打破清政府的發展,所以從太平天國被鎮壓後這段時間也被稱為“同治中興”。

    然而僅在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當時的西方列強甚至清政府都沒有把他看在眼裡過。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貧乏,人口又少;相比較與中國,實在不能相比。日本明治維新後初來中國談判建立外交關係,清政府只是把他當做附屬國看待,引得日本頗為不滿。然而如此小國,竟透過20多年發奮圖強,擊敗了實力數倍於自己的中國,讓西方列強大鐵眼鏡;列強由此看出,中國已不堪一擊,遂謀劃瓜分中國,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取得租界地。

    其後幾年,義和團起,列強組織聯軍,攻破北京,強訂條約,中國政府實際上已成列強的傀儡政府;俄國憑藉自己在三國干涉還遼中有功強佔中國東北,日本佔領北韓後勢力也進入東北,日俄利益衝突,其後更是發生日俄戰爭,東北民不聊生。

  • 9 # haonanrenjiushiwo

    甲午戰爭就是1895年中日黃海大戰,這次戰爭造成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戰敗,清政府派李鴻章為代表與日本的伊藤博文在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清政府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割讓臺灣,馬關條約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體現了清政府的腐敗。

  • 10 # 劉工227459850

    中日甲午戰爭的結局對中國近代歷史程序影響巨大,由其是對傳統重文輕武的觀念來個徹底的翻轉。以往,有能力的人透過科舉的途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的認可。這次被一向瞧不起的小日本打敗,朝庭及大眾心裡並未服氣,於是棄文習武之風在全國興起。於是才有清政府下決心操練新軍,讓袁世凱及北洋系軍人走上歷史舞臺。但沒想到的是武人釜底抽薪讓大清倒臺。袁死後軍人各霸一方,混戰多年,後有孫文以蘇俄為後援北伐的武力統一。槍桿子成了人們的偶像 ,打打殺殺自為奪權,直接影響了中國現代化的程序。另一方面,甲午戰爭開始,日本對戰爭結局予測並不樂觀。但清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如主帥棄守平壤600裡狂奔回國,讓日本徹底瞧不起清軍,輕看中國。才有了後來的918,77事變,日本人又一次打進中國企圖滅亡中國。這一切朔源,都是甲午戰爭始。

  • 11 #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甲午戰爭前,清朝雖屢次被打敗,但都是與強國的戰爭,最起碼還有點份量。甲午戰爭後,清朝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連小小日本都打不贏,從此再無人看得起。隨後的瓜分狂潮接踵而至,各種蹂躪紛至沓來,都是從此間看出了清朝老朽虛弱好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始皇被抹黑了,大一統算不算是仁慈愛民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