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1
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在外人看來,工程師和科學家,尤其是研究自然科學的科學家,這兩個職業特別相近。我們常常把「理工科」放在一起說,理科和工科,就是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總是這樣相提並論。甚至一些高校會把工程學相關的院系直接叫做「應用科學」。

    如果你看工程師和科學家,會發現他們的成長路徑和知識結構也非常相似。一位科學家和一位工程師,他們上大學時,尤其是前幾年,學習的課程,接受的訓練,幾乎是一樣的。所以在外人看來,科學家和工程師差不多,都是掌握很多科學知識,常常擺弄儀器的一群人。

    但是如果你問一位科學家,你是不是工程師啊?他肯定會說不是,甚至感覺你在貶低他。如果你看過一部美劇叫《生活大爆炸》,裡邊的主角,天才科學家謝爾頓就是這樣的看法,他就會經常看不起自己的朋友,工程師霍華德。他總說霍華德的工作平淡無奇,一點創造性都沒有,因為工程師就是為了科學家的需求服務,而不是自己去發現。

    這當然是一種偏見,不過在謝爾頓的偏見裡,有一點倒是說對了,就是科學家和工程師比,確實是科學家更擅長髮現。

    不過這個並不是因為科學家智力更強或者水平更高,而是工程學的特點決定的。工程師的特長不是發現,而是實現。

    科學家主要的工作,是探索「是什麼」,而工程師思考的是另一方面,那就是「能夠做什麼」,在自然規律和其他因素限制的範圍內,探索什麼東西能夠為人類帶來實際的用途。

    有一位物理學家說過一句話,我覺得這句話說到了科學家和工程師最大的區別:「自然科學家們發現未知之事,工程師們創造未有之物。」

    你會發現,我們這個世界的進步,就是靠發現未知之事和創造未有之物,這兩件事推動的,而且這兩件事缺一不可。

    舉個例子,你一定很熟悉青黴素的歷史,很多科普書中都講過這個故事:1928年,英國生理學家弗萊明在培育葡萄球菌的時候,發現培養皿裡混入了一種綠色黴菌,他意外地發現,這種綠色黴菌出現的地方,葡萄球菌就消失了。他敏銳地意識到這種綠色黴菌可能有殺滅其他細菌的效果,經過實驗,他發現確實如此。於是在1929年,他發表了一篇論文,公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從這種綠色黴菌中提取的物質,就是青黴素。青黴素的出現,改變了這個世界。

    然而,真實的歷史遠比這個故事要複雜得多,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的殺菌作用,可是他認為青黴素提取困難,不能大量生產,而且活性不穩定,沒有辦法儲存和運輸。所以他對於青黴素並沒有抱多大希望。他在1929年發表的那篇論文,在科學界也沒有獲得什麼關注。

    直到弗萊明發表論文十多年以後,牛津大學的三位科學家聯手,共同研究出一套培養和提純青黴素的方法,之後他們聯絡了英國和美國的多家制藥廠,又和藥廠一起改進提取和儲存青黴素的工藝,這才解決了青黴素提取難和儲存難的問題。當時正好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大量的青黴素被運往前線,救下無數盟軍戰士的生命,人們才認識到青黴素是多麼偉大。原本籍籍無名的弗萊明,這才因為發現青黴素,成為大眾眼中的英雄。

    你看,發現和實現缺一不可,才能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在青黴素的故事裡,牛津大學的三位科學家,還有英國和美國製藥廠的技術人員,都是在承擔工程師的責任。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科學家發現真實的世界,工程師實現一個可能的世界。

    正是因為追求的目標不同,科學家和工程師,雖然都從科學出發,但是對待知識和這個世界的角度各不相同。我有一次和一位搞科學研究的朋友聊天,聊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意義是什麼,是認識真實世界,還是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兩個的答案正好是針鋒相對的,他作為一位科學家,認為學習知識是為了認識真實世界,順便解決實際問題。而我作為一名工程師,會認為學習知識主要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順便認識了真實世界。

    說到底,還是「發現」和「實現」的不同。

    而所謂專家則有可能還包括其它型別,比如發明家和工匠,還有比較牛的工程師。所以專家的範圍與工程師有所重複,就像成年人與男人一樣。我們比較一下工程師與另外兩種的區別。

    既然工程師的任務是創造一個可能的世界,那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另一類人,就是發明家。接下來,我們再比較一下,工程師與發明家有什麼不同。

    最大的不同,你聽完一定特別驚訝,那就是,在現代社會,工程師是真實存在的,發明家已經幾乎絕跡了。

    我們對於發明家,往往有一種刻板印象,發明家應該是一個人在自己的實驗室中,獨自設計出各種神奇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有天馬行空的創意和神奇的功能。

    可惜要給你潑一盆冷水,因為這樣的發明家只是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中。

    如果讓你說一個最著名的發明家,你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愛迪生了。愛迪生的名下擁有1000多項專利發明。但是,愛迪生並不是像我們想象中那樣,自己一個人悶在實驗室裡,憑藉99%的汗水和1%的靈感,就搞出了1000多項發明。愛迪生建立了門洛帕克實驗室,網羅了很多優秀的工程師,創造了自己的「發明工廠」。他甚至給自己的團隊設定了苛刻的 KPI,每 10 天就要交付一項小發明,每6個月就要交付一項大發明。正是這個發明工廠,幫助愛迪生成為人們想象中的發明奇才。

    你看,在兩百年前,愛迪生就已經開始依靠工程師團隊來進行發明,到了今天更是這樣,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從iPhone手機到特斯拉汽車,可是再也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我是這個東西的發明人,這些新產品的背後,都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師團隊。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新產品和新技術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使得工作重心發生了變化,我們想象中的發明家關注的是發明,而今天的工程師,關注的是創新。

    發明和創新有什麼區別呢?發明是新產品或新工藝的想法第一次出現,而創新則是在實踐中第一次嘗試這種想法。

    我們想象中的發明家,是那個提出可能性的人。而實際中的工程師,是那群真正動手,把可能性轉化為現實的人。

    既然工程師更關注把可能性轉化為現實,那我們又能聯想起另一波人,他們是真正重視實踐的手藝人,就是工匠。接下來,我們就來比較一下,工程師和工匠有什麼不同。

    工程師和工匠還真的是很有淵源。因為最早一批工程師,一定都是從工匠變化而來的。

    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工程師的時候,就已經有人開始解決工程問題了。我們能猜想,早在原始人的時代,第一次用石頭切割,第一次鑽木取火,都應該是早期的工程。

    這些人後來成為了能工巧匠,到了近代,又出現了工程師這個群體,可以說,從工匠到工程師,是一脈相承。

    但是,今天的工程師,他們的一大目標,正好和工匠針鋒相對。工匠是把普通人培養成手藝人,來完成複雜精細的工作,而工程師思考的,是怎麼讓普通人不用學習手藝,也能完成複雜的工作。

    如果你組裝過宜家的傢俱,或者拼過樂高的積木,你就能體會這其中區別。

    如果你給我一堆木料,跟我說,你用它給我拼個書櫃出來,或者做個房子模型。那我肯定說,您另請高明吧,我可幹不了。因為這樣的工作,需要多年經驗的木匠才能完成。但是你買了個宜家的書櫃,或者樂高的模型,那我對著說明書,輕輕鬆鬆就能幫你拼出來。

    歷史上也是如此,比如著名的福特汽車,就是從手工作坊成長為汽車工廠。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製造標準化的部件,分解組裝汽車的工作,讓每個工人只需重複完成一項小任務。這樣,沒有專業技能的普通人,代替了專業的手工匠人,可以成批次地製造汽車,這背後,就是工程師的努力。

    需要多年經驗才能完成的工作,那是手藝。而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流程,讓門外漢也能完成,那就是工藝。這就是工程師和工匠最大的不同,工匠傳承手藝,而工程師總是在思考,怎麼把手藝變成工藝。

    當我們把工程師和科學家、發明家、工匠這三種人進行比較,我們就更能看出工程師是怎樣的一群人:

    他們信仰科學,但是更關注怎樣藉助科學創造一個可能的世界;

    他們總是在創新,但是更關注怎樣創新才能讓想法落地;

    他們重視手藝,但是更關注怎麼把手藝變成標準化的工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概多少錢能入手一隻品相差不多的海雙布偶妹妹呀?